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理想的风筝-语文S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详案)
一、谈话导入,感悟“思念”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近他的刘老师,跟他一起去放飞—生:理想的风筝(齐读)
师:用我们的朗读,让风筝再飞得高一点儿!
生:(大声地)理想的风筝
师: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
生:三件事。

师:分别是哪三件事?
生: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知道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件事来写吗?
生1:这三件事对作者来说,印象最深刻。

生2:这三件事最有代表性。

生3:作者选取了最典型的三件事,表现了刘老师的高尚品质。

(师板书:选典型)
师:选取这三个典型事例,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什么情感?
生1:对刘老师的尊敬。

生2: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怀念。

生3: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

师:文中哪段话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生: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谁来读一读?
生: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还能再深情一些吗?
生:(低沉深情)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二、研读细节,体验“思念”
师:作者为什么思念刘老师?他到底有什么可值得思念的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体验体验他这种绵延不绝的情感。

师:这三件事中,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我们先来学习。

生1:放风筝。

生2:谈腿疾。

师:你们其他同学呢?
生:(大多数)谈腿疾。

师:为什么都喜欢先学这件事?
生1:作者先写这件事,总有他的道理。

生2:其它两件事都是建立在他腿疾的基础上来写的。

师:有道理。

那我就先来学习第一件事——
生:(齐读)谈腿疾。

(一)研读“谈腿疾”,体验“思念”之情。

师:作者是怎么写这件事的?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写写批注。

(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师:刚才老师注意观察了,有几组同桌很认真,读书很投入,还进行了交流,做了记录。

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各自的学习成果。

师:(提示第4自然段。

)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你?
生1:“刘老师个子不高……忠厚。

”作者描写了刘老师的外貌,从“慈祥”和“忠厚”两个词,我感受到刘老师人很好,学生都很喜欢他。

生2: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刘老师年纪有些大。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2:因为他看东西时常“眯”眼睛,头发也是“花白”的。

生3:可以看出刘老师很不容易,这么一把年纪,还要坚持工作。

师:(赞许地)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短短一句话,抓住不同的关键词,就有了不同的理解,真不错!继续交流。

生:“只是有一次……一条腿的。

”这是刘老师用笑话的方式告诉我们他没有腿的原因。

师:你结合实际猜想一下,一般情况下,没腿的人,他会怎样?
生1:会很内向自卑。

生2:会不自信,有的可能还会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

师:可刘老师呢?
生1:他乐观自信。

生2:他是“笑着”说的,说明他有豁达的胸襟。

师:一个“笑”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对人生的态度,充满乐观。

生3:他用故事的形式来说腿疾,一方面是不想学生为他难过,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很幽默风趣。

(板书:乐观幽默)
师:这段文字中还有一处“笑”,能找出来比较一下吗?
生1:“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这“笑声”是被刘老师的故事感染的,同学们很开心。

生2:我觉得有嘲讽的味道。

生3:我不同意他的想法,刘老师有腿疾不是一天两天,同学们都习以为常,这次说故事,只会加深同学们的同情和理解,怎么会嘲笑他呢?
生4:孩子的心地都很善良,不会嘲笑老师。

师:许××,你同样他们的观点吗?
生2:恩,我理解错了,不是嘲笑。

师:是啊,对于身体有残疾的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嘲笑,只能——
生1:给予帮助。

生2:尽自己所能关心他。

师: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言归正传,同学们开心之余,又有怎样的反应?
生1:心里酸涩。

这么好的老师,怎么会缺一条腿呢?上帝真不公平。

生2:心里不是滋味。

可能会暗暗提醒自己,以后不要惹刘老师生气。

生3:还自然而然产生对老师的敬佩之情。

刘老师腿脚不方便,还这么乐观,他真是生活的强者。

生4:这是一段细节描写,告诉了我们,同学们听了刘老师的故事后,情感上的细微变化。

师:你概况得很正确。

淡淡的同情与理解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但同时刘老师身体虽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的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心里。

也让他刻在我们的心里。

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师:这是一处细节描写,(板书:写细节)刚才我们还学了什么细节描写?
生:外貌和语言的描写。

师:非常棒!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指板书)生:乐观幽默。

师:是呀,刘老师以他的乐观开朗、幽默风趣折服了每一位学生,这么的好老师怎么会忘记呢?难怪作者会发自内心地呼唤——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生:(深情朗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刚才,我们抓住细节描写,研读了重点句段,品悟了关键词语,了解了刘老师的品质,用相同的方法学习另外两件事。

(学生读文、圈画、批注。


师:请放下笔,我们来继续交流。

(二)研读“放风筝”,体验“思念”之情。

师:接下来我们来交流“放风筝”。

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你?
生:“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这也是动作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他很乐观。

师:说的不错,还是这一句,谁还有补充?
生1:从“故意撒脱手”可以看出,刘老师是在挑战自我,他明明知道自己有腿疾,但还是想证明自己与常人一样。

生2:“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都是动词,可看出刘老师心里很欢快,他忘了自己的腿疾,忘了自己的年龄。

师:说得真不错!他也忘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和孩子们融为一体了。

生3:我从刘老师的语言中听到了自信,很有力。

师:我们也自信的喊一声!
生:(齐读)“你们不要管我,我自己来!”
师:此刻的刘老师,他就像什么?
生1:像奋力拼搏的健儿。

生2:像展翅高飞的雄鹰。

生3:也像意气风发的少年。

生4:更像不畏艰难的登山者。

师:就让我们定格追赶的画面,铭记幸福的瞬间,记住最美的文字,齐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九自然段。

师: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生活,让自己和学生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在作者的心里又怎能忘怀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自肺腑地呼唤
生:(深情朗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三、品悟心声,升华“思念”
师:(指板书)念着刘老师的乐观幽默、敬业顽强、热爱生活,这一念就思念了近30年啊!(出示第十自然段)我们一起来听听苏叔阳的真情告白。

(板书:抒真情)轻声读,说说作者思念什么?
生:(自由轻声地读文。


生1:作者在思念刘老师功德无量的圆木棍。

生2:作者想象刘老师的近况,尤其是对他的风筝念念不忘,记忆犹新。

生3:希望刘老师长命百岁,不要离开人世。

生4:三个“永远”,让我感受到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很大,所以可看出作者寄予了美好的祝愿。

师:你们读懂了作者的心声,让我们再次体验作者的真情流露。

我请一位同学朗读,老师为你配上音乐。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十自然段。


师:听了你的深情朗读,我渐渐明白刘老师在苏叔阳心中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是什么?
生1:放飞了人生的理想。

生2: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

生3: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不要轻言放弃。

师:是的,这样的刘老师让人敬重,让人难忘——他用自身的行动启迪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树立学生对人生的理想希望!所以,近30年了,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从来都没有分开过!(再次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齐读。

生:(深情朗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四、拓展延伸,放飞“思念”
师:(板书:……)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另两处作用与它一样吗?
生1: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是对引文的省略,女娲造人的传说很长,没必要全写。

生2:第十自然段的省略号,是语意突然中断,希望刘老师长寿,不希望他离开我们。

生3:这儿表示语意未尽,引人思索。

师:是啊,这儿表示情感的延续,思念绵长,永远难忘!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思念刘老师吗?
生1:我知道了,作者苏叔阳自己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

生2:苏叔阳在生活中也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刘老师是他的榜样,他也像刘老师一样,乐观面对。

师:是啊,苏叔阳能战胜疾病,取得这么多的成就,都是因为受到了刘老师那坚强不屈的伟大灵魂的影响。

师:作者的言行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那就让我们大家记住苏叔阳,记住他的——理想的风筝,记住他的刘老师,让“乐观幽默、敬业顽强、热爱生活”也像风筝一样,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放飞。

(边总结边在板书上添画蝴蝶风筝。


五、习得方法,迁移“思念”
师:苏叔阳是一位大作家,这篇课文,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校。

回顾本节课,你掌握了哪些写作方法?
生:(看板书齐说)选典型、写细节、抒真情。

师:好的,看来大家掌握得不错。

苏叔阳不见刘老师近30年,而你也肯定有多时不见的老师、朋友,他曾经陪伴你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趁你还没有淡忘,那就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用选典型、写细节、抒真情的方法,写一写你的老师、朋友,给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