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必考题型 专题一 必考选择题对题练 第8题对题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题对题练
题组一2018年4月浙江选考
真题1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

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

”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对应练
1.(2015·浙江学考)民国时期的小说家包天笑在晚年忆叙:“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

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他叙述的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018·浙江杭州地区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 500里长的、在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

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

该现象发生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二十一条”签订后
3.(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考)电影《甲午风云》展现了甲午黄海海战这一历史事件。

有关该事件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午”指的是1895年②该战海军提督是丁日昌③此战使北洋舰队全军覆灭④此役日舰率先逃离战场
A.①③
B.②④
C.④
D.②③④
题组二2017年11月浙江选考
真题2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

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

这说明( )
A.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对应练
4.(2018·浙江温州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1875年出版的《瀛壖杂志》记载:“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顷刻间,千金赤手可致。

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利最薄。

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销亦不细。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①买办或买办化的商人出现②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③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模拟考试二)1901年,我国近代民族工矿业仅有155家,到1911年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就达700多家,资本总额拥有1.3亿元,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到了新高峰。

“新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清末新政奖励实业政策的实行
D.南京临时政府扫清了发展实业的障碍
6.(2018·浙江绍兴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火花”是贴在火柴盒上的商标,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面一组民国初年中国火柴业的火花图,主要反映了( )
A.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外国经济侵略的放松
C.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
D.五四运动的初步成果
题组三2017年4月浙江选考
真题3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

”下列各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①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④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模拟考试三)经济结构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社会经济成分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决定其余社会关系的经济基础。

鸦片战争后,晚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动,主要是指( )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小农经济完全破产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④近代工业开始出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8·浙江丽水、衢州、湖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荣氏兄弟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荣氏兄弟在1902 年创立的保兴面粉厂位于下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9.(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冲刺押题二)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水平的折线图。

据此可得出( )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相对缓慢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③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题组四2016年10月浙江选考
真题4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
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10.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 )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B.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1.“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12.(2018·浙江台州3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题)据统计,英使马戛尔尼及其随行人员送给清朝的“贡品”,计有布蜡尼大利翁大架一座、座钟、天球全图、地球全图、试控气候架、车二辆、军器等十九件。

然乾隆皇帝传谕徵瑞:“可于无意间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清政府注重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清朝统治者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C.中国的科技成就远落后于西方
D.中国允许与西方开展贸易往来
题组五2016年4月浙江选考
真题5下表所列数据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机器制造业( )
上海华商机器制造业设厂数和资本额(1866~1913年)
类别
1866~1894年1895~1913年
设厂数设立资本(元) 设厂数设立资本(元)
船舶修造7 2 700 16 51 870
轧花机制造 3 300 14 2 520
缫丝机制造 1 400 9 5 600
合计11 3 400 39 59 990
A.为欧美列强所控制
B.甲午战争后发展较快
C.较其他产业发展迟缓
D.成为最大的工业部门
对应练
13.(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历史统计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社
会变迁信息。

阅读“广州、上海生丝出口统计表”,该表信息反映出( )
①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转移的趋势②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上海周边民族缫丝工业发展快④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2018·浙江杭州地区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表是根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 1893~1899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担)。

该表反映了( )
A.中国农业快速发展
B.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答案精析
真题1 A [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史实。

题干中提到了法国人与外国人在中国有争议事件由外国人自行管理,不许中国官员过问,说明法国在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
对应练
1.C [依据材料中所讲的割让台湾、开放苏州可知其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开放杭州、苏州、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2.B [ “从上海到重庆1 500里长的、在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可知外国的侵略已经深入内地,《马关条约》签订后,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势力已经深入到内地,故B 项正确。

]
3.C [“甲午”指的是1894年,故①错误;指挥黄海海战的将领是丁汝昌,故②错误;黄海海战中中方损失虽大,但主力尚存,威海卫战役时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故③错误;黄海海战中日舰率先逃离战场,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
真题2 D [材料中描述的是1894~1913年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阶段,初步发展阶段是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解体、贸易中心转移材料中均未体现,故答案为D。

]
对应练
4.A [材料中“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服务于外商的买办或买办化的商人出现,故①正确;材料中“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利最薄”,商品价格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故②正确;材料“以丝茶为大宗”,丝茶等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③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族资产阶级队伍无关,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
5.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即1914年起,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材料中“1911年”不符,故A项错误;B项是在甲午战争后,与材料中“1901年”到“1911年”不符,故B项错误;清末新政奖励实业,与材料中“1901年”相符,故C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与材料中“1901年”到“1911年”不符,故D项错误。

]
6.C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是民国初年,故A项错误;外国经济侵略的放松,火花图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火花图中振兴国货的信息是实业救国思想的体现,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的初步成果是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火花图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
真题3 C [注意时间信息“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即20世纪初。

注意史料内容,体现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故②④符合上述信息,选C项。

①不能说明中国遭受列强侵略,③是在抗战胜利后,故排除①③。

]
对应练
7.B [可用排除法。

小农经济完全破产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完全破产”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②;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朝中后期,时间不对,排除③。

]
8.C [荣氏兄弟在1902 年创立的保兴面粉厂位于江苏省无锡市,①位于长江入海口以南,应是上海,故A项错误;②位于长江入海口以北,应是南通,故B项错误;③濒临太湖,是无锡,故C项正确;④位于杭州湾,应是杭州,故D项错误。

]
9.C [由折线图可知甲午战争后(1895年)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从折线趋势来看这一时期发展速度较快,故①错误;由折线图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春天,故②正确;由折线图可知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故③正确;由折线图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
真题4 D [“符合作者思想”是命题立意所在,材料中作者的认知是得分的唯一依据,由“海禁累及无辜是大错”可知作者批判“海禁”政策的弊端,只有D项符合题意。

]
对应练
10.A [明清统治者采取消极逃避政策,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错失了开辟海外市场的机会,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而不是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海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西方侵略,但这一影响是次要的,故C项错误;“海禁”不利于市场扩大,因而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
11.D [从材料信息可知,清朝时期,在广州的外商,只有在夏秋两季商业交易时才能居住在十三行,而到了冬季,由于商业交易停止,法令规定不准他们继续留在广州,而且,即使居住在十三行时,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

这充分反映了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故选D。

] 12.B [材料关键信息是“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朝贡贸易体制是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的,材料中只有清政府强调的朝贡,故A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反映出,清朝统治者认为自己无所不有,仍以天朝上国自居,故B项正确;材料只有英国的工业品,无法比较中西方科技差距,故C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反映出,清朝统治者不愿意和西方开展贸易往来,故D项错误。

]
真题5 B [读上表数据变化:1894年以后,上海华商机器制造业各方面都较以前取得快速发展。

A、C项从材料数据中无法直接得出,此时纺织业发展最快最大,由此排除D项。

]
对应练
13.A [由材料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生丝出口量远超过广州,体现了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由广州向上海转移的趋势,故①正确;广州和上海生丝出口量都大增,这说明了当时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②正确;1850年之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尚未产生,故没有民族缫丝工业,故③错误;材料数据没有进行中外比较,无法体现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
14.B [根据图表,各类经济作物的出口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可见更多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关联,故B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