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亳州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题(含解
析)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几年,以汉服圈为代表的古装文化实践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态势。
在文化传播领域,例如方文山在2013年创办“西塘汉服文化周”,建构了一个以汉服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场域。
在产业资本领域,与汉服相关的产业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
现在,身穿汉服的身影已经时常出现在大学校园、商业广场和地铁公交等公共场域,进一步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
不过,有的汉服爱好者却表达了不同的焦虑,“现在的汉服圈都很浮躁,很多人已经退圈,因为已经背离了初衷”。
有人曾对汉服文化内部的构成做过普及:一是汉服爱好者,即已接触汉服,对汉服有一定了解,认同汉服复兴的主要观点与理念;二是汉服生活者,即将汉服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三是汉服复兴者,主要进行理论研究或服饰考据,或负责引导社团、举办活动,较大范围地复兴推广汉服。
显然,一种内部的阶层被呈现了出来。
在公共场合身穿自制汉服的第一人王乐天等,同汉服生活者一起,他们构成了金字塔结构的塔尖和塔身。
而汉服爱好者则是金字塔形结构的基座。
汉服复兴者规定汉服文化的边界,而汉服生活者则以一种与世俗生活决断的决心进行实践。
例外的是汉服爱好者阶层,他们的参与程度显然要低,远没有生活者“壮士断腕”式的决心。
因而,在汉服文化越来越被关注的当下,汉服圈内部的焦虑情绪,也许可以解释为汉服爱好者同另两个阶层的脱节。
而这种愈发不稳定的结构,则正是汉服文化在持续冲顶过程中的隐忧和未来可能遇到的发展壁垒。
汉服爱好者介入汉服圈的动力,往往来自动漫文化的影响。
如果要进一步厘清这一群体的文化需求,则必须首先将他们从汉服圈中剥离出来,去放置在青年亚文化实践的脉络中进行观察。
汉服爱好者首先关注的是亚文化实践的满足,形成的对主流文化的仪式性抵抗策略和沟通尝试。
然而,汉服文化复兴者和生活者强调汉服文化的正统性,这就造成汉服圈内出现了爱好者同“考据派”的二元对立。
随着汉服文化热度升高,传统影楼写真为代表的行业也开始介入古装拍摄。
此时,为了维护亚文化内部的纯洁性,汉服爱好者又斥其为“影楼装”,拒绝承认同汉服文化的关系。
这种内部分裂导致的不稳定结构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如何尽快理解汉服文化金字塔基座的庞大人群的构成成分和文化诉求、保护他们的参与热情,是夯实传统文化复兴人群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摘编自赵运涛《画里有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古装文化实践呈上升态势,大学校园和车站等场所所常见身穿汉服的身影。
B. 方文山和王乐天都属于汉服复兴者,是这类人群构筑了金字塔形结构的塔尖。
C. 因为阶层的脱节,汉服爱好者比汉服生活者参与汉服文化实践的程度要低。
D. 承继传统文化首先一定要有文化精英的引领,其次,夯实金字塔基座的人群基础也非常必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举汉服文化在文化传播与资本领域的表现,证明其实践呈上升态势。
B. 中间几段从汉服文化发展壁垒、爱好者诉求等角度阐述了汉服复兴中的问题。
C. 文章辨析汉服文化圈内部阶层的特点,从而表达对汉服爱好者的赞许和支持。
D. 全文先交代汉服文化实践近况,再分析汉服圈的问题,最后提供了解决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服文化实践的发展障碍,是汉服圈内出现的阶层分化与阶层之间的脱节问题。
B. 汉服爱好者介入汉服圈的动力首先是亚文化实践的满足,而非主流文化吸引。
C. 汉服爱好者既不认同于“考据派”的正统观,又排斥“影楼装”的不纯洁性。
D. 理解汉服爱好者的构成成分,保护他们的热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复兴。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选项中,A项,身穿汉服者不等于汉服生活者;C项,“因为阶层的脱节,汉服爱好者比汉服生活者参与汉服文化实践的程度要低”强加因果,原文为“例外的是汉服爱好者阶层,他们的参与程度显然要低”;D 项,无中生有,“承继传统文化首先一定要有文化精英的引领”原文无据,且说法绝对。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的论证方式和效果的考查。
题中C选项“文章辨析汉服文化圈内部阶层的特点,从而表达对汉服爱好者的赞许和支持”错误,就全文来看,作者并没有表达对汉服爱好者的赞许和支持的语句。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题中A项,曲解文意,原文“因而,在汉服文化越来越被关注的当下,汉服圈内部的焦虑情绪,也许可以解释为汉服爱好者同另两个阶层的脱节。
而这种愈发不稳定的结构,则正是汉服文化在持续冲顶过程中的隐忧和未来可能遇到的发展壁垒。
”是可能,或然变成了必然;问题可能是障碍,不能推断障碍是问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堂号
袁炳发
听母亲讲,我们家从山东东平闯关东落户黑龙江时,发生过一件事。
当时父辈兄弟三人奔扑同乡至黑龙江苇子沟,立足未稳,即遭遇水灾,全镇子人陷入困顿,几乎家家缺吃少穿。
一天深夜,我家邻居、造纸厂的会计张爷,突然被鸡叫声惊醒,以为黄鼠狼又来吃鸡,便手拎棍棒冲出门。
月色之下定睛一看,哪是什么黄鼠狼,是一窃贼在鸡窝行窃。
此时窃贼也听见门外的动静,慌乱中弃物而逃。
张爷将其所遗之物拿进屋中,亮灯一瞅,是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张爷家两只芦花母鸡。
张爷把母鸡放出之后,凑近灯下细看布袋子,发现上面印着三个大字“敦本堂”。
张爷想起,前些日子我大伯去他家借一斗玉米,正是用的这个袋子!
听母亲讲这件事时,我还小,对“敦本堂”三个字不甚明白。
上小学一年级后,父亲告诉我,“敦本堂”是我们这一支袁氏的堂号。
那时候,家族堂号是一个标识或者说符号,更是一个家族自我建设的动力,也就是家风和对外立身的信誉。
翌日一早,张爷拿着空袋子来到我们家,也不说话,将空袋子掷于地上,瞥我大伯一眼,鼻子哼了一声,扭头走了。
我大伯见状,傻眼了,马上让我父亲去看下自家的布袋子在不在。
当我父亲告诉大伯,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这人丢不起呀!
我父亲说,丢什么人,又不是我们干的,袋子是让人偷走了。
我大伯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呀?咱们百口难辩!
我大伯哭得很伤心,感觉对不起老祖宗,没有保护好家族名声。
说着,就安排我父亲和叔叔收拾东西,回山东老家东平去,不在此处丢人现眼了。
我父亲急了:我们是敦厚本分之家,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受冤屈。
父亲掉头出去了。
父亲要把这件事调查明白!
事件发生时,正是阴历九月初,早晚有霜冻。
夜间野兽出洞都会留下足迹,人畜如果晚间出来,踩出的痕迹也会像石膏一样凝住。
我父亲在路上仔细查看,循着一趟可疑的足迹追出镇子,一追就是十几里地,追到了另一个屯子。
那天半夜时分,我父亲带着两个人回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
三人直奔张爷家。
原来,偷鸡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中年人是他的父亲,一起过来赔罪来了。
这件事的结果不言而喻,我们家和张爷家的嫌隙弥合了。
这件事的发生,非但没有给我们家族抹黑,反而赢得了许多好名声,苇子沟的人一下子就接受了我们家。
我们家以敦厚本分立家,赢得了远近邻居的信任。
这件事之后,张爷在造纸厂的厂长面前,极力举荐大伯哥仨到纸厂上班。
哥仨到纸厂上班后,专选苦脏累给钱多的活干,两三年间,就挣得一份不错的家业。
而且,当时从山东来时,只有大伯一人娶亲,经过几年打拼,我父亲和叔叔都娶到了一位好姑娘。
就这样,我们家不仅没有退回到老家山东,倒是深深扎根在黑龙江了。
扎根之后,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把祖辈牌位供上,并把堂号“敦本堂”三个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
其后,虽然历经世事沧桑沉浮,堂号始终静默地守候在那里。
直到后来,我们家的牌位、堂号被一群人强行掷于火堆,焚烧一尽。
为了保护堂号,大伯的一条腿也被他们打伤致残。
而后,大伯每天都郁郁不乐。
又几个月后,大伯去了趟县城,家里人不知他去干什么,问他也不作答,只是从他舒坦的面容上,猜测他可能是到县城做了一件大事。
这个谜,直到大伯去世时才解开。
那天,病中的大伯奄奄一息,大伯母给大伯换寿衣,当大伯母除去大伯身上的旧衣时,我们袁氏家族的大人小孩,都在他的前胸看到了刺上去的三个字——敦本堂。
大伯母急忙问大伯:那次你去县城就是刺字去了吗?
大伯吃力地点点头之后,长嘘一口气,就咽气了。
……
时隔多年,回想自己为官多年,竟一尘不染,这才猛然惊觉——其实,大伯前胸上的那三个字,早已扎在我心里的最深处了。
(选自《安徽文学》2017年第6期)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多用第一人称直叙句,既可以展现“我”的内心世界,又使文章更具真实感。
B. 张爷因误会而对“我们家”失望,误会消除后又极力帮助“我们家”,爱憎分明。
C. 作者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 父辈们坚守与保护,才使得“我们家”优良家风得以传承,并深入人心。
5. 本文中的“大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6. 从本文看,“敦本堂”这个堂号是怎样一步步深入“我们家”的? 请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①贫困而有闯劲,勤劳能干。
②爱惜家族声誉。
③敦厚本分。
④执着坚守,知耻而勇。
⑤是个闯关东的家族长者。
6. ①印在布袋子上,随着兄弟三人走东闯西。
②挂在祖宗牌位的上方,为保护它伯父残废了一条腿。
③刺在伯父胸口,在伯父临终前被发现。
④扎在我心里最深处,为官多年,一尘不染。
(答:践行在实践中,父亲践行敦厚本分的家风,坚持要找出偷鸡“真凶”。
也算1点)【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题中,A项,“多用第一人称直叙句”错误,文章多用转述句,例如文章中“当我父亲告诉大伯,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这人丢不起呀!”“我父亲说,丢什么人,又不是我们干的,袋子是让人偷走了。
”“我大伯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呀?咱们百口难辩”。
6. 试题分析:题干:从本文看,“敦本堂”这个堂号是怎样一步步深入“我们家”的? 请简要分析。
答题关键词“‘敦本堂’这个堂号是怎样一步步深入‘我们家’”。
这是考查小说关键情节。
筛选相关情节,概括形成答案。
由语文中语句“凑近灯下细看布袋子,发现上面印着三个大字‘敦本堂’”“扎根之后,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把祖辈牌位供上,并把堂号“敦本堂”三个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直到后来,我们家的牌位、堂号被一群人强行掷于火堆,焚烧一尽。
为了保护堂号,大伯的一条腿也被他们打伤致残”“我们袁氏家族的大人小孩,都在他的前胸看到了刺上去的三个字——敦本堂”“大伯前胸上的那三个字,早已扎在我心里的最深处了”,概括形成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调查发现,82.55%的高校有报纸;84.29%的高校有广播;46.07%的高校有新闻网;71.2%的高校有通讯社;45.9%的高校有电视台;39.62%的高校有新闻类杂志;87.26%的高校有微信公众号;72.25%的高校有微博。
可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公众号发展迅速,跃居第一位。
报纸、广播、微博等紧随其后。
对比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1年发布的《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的数据,传统校园媒体
数量均有缩减。
其中报纸下降 8.95%,广播下降 5.91%,电视台下降12.1%,新闻类杂志波动最小,下降0.33%。
传统的校园媒体形态中,仅通讯社类校园媒体呈上升趋势,上升1.6%。
相比其他类型的校园媒体,校园电视台需要的技术、资金投入较多,专业性更强,普及率相对偏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显示,64.57%的校园媒体有独立的视频生产能力,生产的视频类型最主要的三种为文艺娱乐类(74.32%),新闻类(61.08%),谈话类(42.16%)。
调查发现,融合型校园媒体大幅增加。
在此次调查中,4.19%的校园媒体组织仅有一种媒体形态,其他校园媒体组织均具有一种以上的媒体类型。
而在《2011年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单一类型的校园媒体组织占总数的76.7%。
数据显示,39.92%的校园微信公众号在2013 年以前成立,16.53%在2013 年成立,2014 年到达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的高峰期,比例为24.6%;2014 年以后,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趋势减缓,2015 年成立的校园微信公众号为13.91%,2016 年仅为5.04%。
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汹涌而来,越来越多的传统校园媒体顺势转型,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新的媒体形态寻求长远发展。
在已经建立了微信公众号的校园媒体类型中,92.37%的通讯社建立了微信公众号,87.65%的纸媒建立了微信公众号,82.86%的电视台有微信公众号,广播(电台)有78.02%,网站有76.32%。
(摘编自蔡华丽《2016年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材料二:
现在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几乎是手不离机。
绝大部分大学生从新媒体平台中获取最新信息。
校园市场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大学生是“下一代消费者”,是未来的消费主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下一代消费者、保持品牌的持续年轻态。
从2013年开始,广告主数量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量率。
2016年,校园广告主数量达95万个,预估2017年会达到120万个,随着消费升级和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子女进入大学,未来进行校园营销的企业将会持续高速增长。
然而,传统媒体并不能高效地满足“企业进校园”的需求。
高校新媒体的出现,部分解决了这一困扰,但投放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
目前,70%的高校新媒体主要通过软文广告来实现盈利,在当下的高校品牌营销,软文投放并不能完美地解决企业营销诉求。
(摘编自王晶亮等《2016年中国高校新媒体蓝皮书》) 材料三:
当前一些校媒的“媒体融合”只能算作“多媒体合作”,并没能按各类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优势进行深度融合,没有丰富受众的信息获取体验,反而不少受众产生了信息雷同的阅读疲劳。
(摘编自左军《全媒体时代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状况研究》)
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 中国高校校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微倍公众号的发展已经跃居到了第一位。
B. 和五年前相比,2016年中国高校传统校园媒体数量绝大部分有缩减,但因为微信公众号等的引入,融合型校园媒体大幅增加。
C. 超过六成的校园媒体有独立的视频生产能力。
生产的视频有文艺娱乐类,新闻类等,表明视频类节目在校园可能比较流行。
D. 移动互联网推动中国髙校传统校园媒体加快转型,可以推测,微信公众号这一新媒体形态不久就会迎来开通的高峰期。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报纸、广播等获得了极大发展,虽然不如微信公众号发展快,但高校普及率也很高。
B. 校园电视台生产的视频类型主要有文艺娱乐、新闻和谈话类,是因为它有更多的技术与资金支持,而且专业性强。
C. 2011年只有不足四分之一的校园媒体有不同程度的融合,而到了 2016年,融合数量迅速增多,占比已超过95%。
D. 高校新媒体部分解决了传统媒体以前无法满足的“企业进校园”的需求,它主要以软文广告形式实现盈利目的。
E. 根据调查结果,企业在校园新媒体投放广告的会熬率总体来说达到了客户的预期目标,但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9. 如要提高广告投放的回报率,高校校园新媒体需要改进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CE
9. ①投放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
软文投放并不能完美地解决企业营销诉求。
②强化媒体融合。
按各类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优势进行深度融合,不能局限于低层次的多媒体合作。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不久就会迎来开通的高峰期”错误,材料一中,“2014 年到达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的高峰期,比例为24.6%;2014 年以后,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趋势减缓,2015 年成立的校园微信公众号为13.91%,2016 年仅为
5.04%”可以知道,2014 年达到成立的高峰期。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关键词“正确的两项”,答题时注意不要漏选。
答题首先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报纸、广播等获得了极大发展”错误,由材料一可以知道,报纸、广播获得发展与移动互联网没有关系;B项,“校园电视台生产的视频类型主要有文艺娱乐、新闻和谈话类,是因为它有更多的技术与资金支持”错误,原文“校园电视台需要的技术、资金投入较多,专业性更强,普及率相对偏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显示,64.57%的校园媒体有独立的视频生产能力,生产的视频类型最主要的三种为文艺娱乐类(74.32%),新闻类(61.08%),谈话类(42.16%)”视频类型和技术等没有因果联系;D项,“以前无法满足”错误,由原文“高校新媒体的出现,部分解决了这一困扰,但投放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
”可知,只是无法高效满足。
C、E两项正确。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注意找准答题区位,根据文中材料二,“传统媒体并不能高效地满足“企业进校园”的需求。
高校新媒体的出现,部分解决了这一困扰,
但投放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
目前,70%的高校新媒体主要通过软文广告来实现盈利,在当下的高校品牌营销,软文投放并不能完美地解决企业营销诉求”,概括出答案第一点;根据材料三中,“当前一些校媒的‘媒体融合’只能算作‘多媒体合作’,并没能按各类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优势进行深度融合,没有丰富受众的信息获取体验,反而不少受众产生了信息雷同的阅读疲劳”,概括答案第二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
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
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媪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
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
嘉平
三年,拜司空
..。
及高贵乡公讲《尚书
..》,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
俄转司徒。
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
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
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
策。
武帝践祚
..,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憙、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
帝不许。
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
优诏不许,遣使申喻。
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
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如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
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
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
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
..。
明年薨。
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
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注】①搜:寻找。
扬:选拔、举荐。
侧:同“仄”。
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
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