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作者:郁静娴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0年第12期
笔者了解到,这些年从山乡到平原,送戏进村、送电影下乡、百姓大舞台等项目进村入巷,农家书屋、文化综合服务站等工程纷纷落地,农村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村民有了切实的文化获得感。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一些乡村“富口袋”的办法多、力度大,“富脑袋”的措施相对滞后了。

究其原因,由于农村文化设施基础薄弱,有的乡镇文化站创新能力不强,文化产品对不上百姓的口味。

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

传承和发扬好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更有生命力,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让乡村文化焕发生机,要加快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短板。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与生活的融合,除了物质生活,乡风乡俗、家规家训、村规民约等,都是乡土环境孕育的乡村文化。

从这一点来看,健全体制机制,要从“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依托“文化下乡、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文化载体,让农民自主参与到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多创作一些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只有这样群众的精神需求才能“解渴”,乡村文化才会根深叶茂。

让乡村文化焕发生机,也要积极引导传统元素对接现代产业。

事实上,农村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那些庄稼汉口中唱出的调调,那些农村大妈捏出的“面花”,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让乡村文化焕发生机,离不开每一位传承和赓续的参与者。

如何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不少村庄紧抓节庆时点,把乡亲们聚在一块儿,采用露天放映、村晚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农民参与度,让更多“身边最美”造福桑梓、守望邻里,通过乡里乡亲这个联系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引领道德风尚,传承乡村文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让文化的种子在乡村大地生根发芽,美丽乡村一定會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