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1.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 凸显出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
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2.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B.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C.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3.墨子曾提出:“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

”这表明墨子主张
A. 房屋建筑应该遵循基本规律
B. 社会各阶层应相互合作
C. 国家应加快生产金属工具
D. 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
4.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这反映了
A. 学术思想的地域性
B. 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 北方文学发展缓慢
D. 秦国学术水平落后
5.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年至200BC年之间,尤其是600BC—300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A. 宗教神学
B. 自然哲学
C. 社会现实
D. 民主与科学
6.《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

”该材料
A. 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B. 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
C. 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
D. 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
7.南朝的范缜写了《神灭论》反对佛教,崇佛的梁武帝亲自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
B. 佛教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C. 儒家思想与佛教出现融合
D. 政治与学术之间不存在矛盾
8.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A. 宗法制度逐步瓦解
B. 程朱理学日渐兴起
C. 科举制度开始创立
D. 吸收糅合诸子学说
9.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

”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

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 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 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 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 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10.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三朝纪事网文序》中指出:“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

”这反映的精神实质是
A. 民贵君轻
B. 天人感应
C. 人皆有私
D. 经世致用
11.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由此推断
A. 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 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 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12.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表明宋朝
A. 儒学得到了较大发展
B. 技术革新推动文化发展
C. 政府十分重视士大夫
D. 儒者地位得以迅速提高
13.如表所示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A. 技艺先进
B. 实用性强
C. 体系完整
D. 注重实验
14.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

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这主要体现了
A. 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 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 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 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15.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从唐末经五代到宋初,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

”能印证该变化的是
A. 科技的发展
B. 儒学的复兴
C. 外贸的兴盛
D. 宋词的繁荣
16.“他们并不把事情本身认作有效准,而是把事情归结到感觉上面,以感觉为最后因由。

”“他们”指
A. 智者学派
B. 文艺复兴者
C. 宗教改革者
D. 启蒙运动者
17.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
性的人。

这说明他
A. 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B. 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 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D. 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18.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首次出现了一种几乎是纯粹的世俗观念。

在主要的思想家看来,人生已不再是来世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

这表明
A. 文艺复兴的文学艺术是大众化的
B. 文艺复兴促使人们走出中世纪
C. 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享乐主义
D. 文艺复兴是反宗教的
19.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 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 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20.在14世纪,许多对古代罗马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博学学者定居于意大利的富裕城市中,这些城市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竟相延纳,加以庇护,给他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优越的创作机会及条件,高层的社会交往以及对作品的推许等。

这主要说明
A.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B. 意大利拥有独特的文化环境
C.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有上层支持
D. 意大利反对基督教禁锢人性
21.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

所以路德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

”这表明路德
A. 维护上帝权威
B. 主张因信称义
C. 认可宗教信仰自由
D. 认为王权高于教权
22.马克思·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这样在新教徒那里,狂热的劳动态度和谋利冒险精神与节俭精神结合起来……导致资本的积累。

作者旨在强调
A. 新教理论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B. 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C. 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
D. 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23.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A. 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 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 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 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24.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

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

这一现象
A. 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 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D. 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25.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相比,突出强调了
A. 要构建民权政府
B. 要批判神权统治
C. 人性解放
D. 平等自由
26.孟德斯鸠说暴政破坏了整个社会,也违反了人性,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

其“具体办法”是
A. 三权分立学说
B. 理性至上学说
C. 民主共和学说
D. 自由平等学说
27.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这主要反映的是
A. 君主立宪
B. 人民主权说
C. 自由平等
D. 三权分立学说
28.1592年,布鲁诺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1600年被判死刑;同时期,李贽被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李贽和布鲁诺被视为“异端”,是因为他们
A. 誓死捍卫理想信念
B. 抨击封建道德主张发展个性
C.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D. 挑战正统思想威胁统治秩序
29.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据材料可知当时
A. 中国科技重理论阐释
B. 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 “东学西渐”历程开启
D. 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30.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

”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 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 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31.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之所以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来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

该分析说明进化论
A. 没有公开挑战传统势力和思想
B. 为资产阶级崛起提供理论依据
C. 符合当时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D.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实验验证
32.十九世纪以来西方文学领域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其中重要的文学流派。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 揭露社会黑暗面
B. 鼓吹暴力革命
C. 真实地再现历史
D. 塑造英雄形象
第Ⅱ卷非选择(共5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城,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文明之恶棍”的基督教神学。

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

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

黄宗義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结论,这是对孟子“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的重新阐发;王夫之则对维护君主专制的宋明理学给予坚决批判,他认为“人欲”不能抹杀,“天地之产,皆有所用,饮食男女,皆有所负”,这是对先秦儒家“性也,天之就也”的“人性天就论”思想的重新焕发。

材料二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较剧烈的变动之中,生产力发展的张力鼓动着先进的阶级或阶层
要突破传统政治的失败和官方哲学的愚昧,因此,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取用儒学精蕴的社会基础存有某种相似性。

……二者都具有开启民智的启蒙功能……
——以上均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蘊及其影响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时所利用的理论和批判的对象上有何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批判出现的相似社会基础和各自产生的积极影响。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清(注:1368-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制度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

……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在中国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历史事实。

此时的欧洲风起云涌,正席卷整个世界,而中国对此却茫然无知而完全置身局外……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

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

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解读材料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思想和文化层面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

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

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

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

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

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

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

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材料二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性,挖掘与培养人的潜在能力与创造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就是教育。

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

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官方办学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在教育办学上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