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 陆姓的来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氏名人
· 陆贾》 陆贾是陆元侯的第五代孙,是西汉初期的政论家辞赋家,跟 从刘邦平定天下,建立汉朝,官至大中大夫。当时,赵佗在 岭南称帝,建立南越国,刘邦原想出兵讨伐,后来就派陆贾 去说服。陆贾用一张嘴代替千军万马,使赵陀归顺中央,汉 朝便得到统一。刘邦死后,他的老婆吕后及吕氏家族专权, 陆贾料不能争便称病退隐。但献计于丞相陈平,团结太尉周 勃,结果吕后一死,便剪除吕族势力,拥刘恒为汉文帝,恢 复刘氏天下。此时赵佗已死,南越发生变化,汉文帝请陆贾 再度出山。陆贾二次往南越,获得成功,案归后安享晚年, 不久寿终。为纪念陆贾的功迹,居粤陆氏后人在广州惠爱路 建起了"开越陆大夫祠",在西村他的驻处立起了纪念碑和纪 念亭。
姓氏起源 - 陆姓的来源
陆姓来源
· 陆姓宗祠源流:一 陆(Lù)姓源出有四: 1、据《广韵》所载,相传颛顼曾孙吴回在帝尧时任火神祝 融,他的儿子名终,被封在陆乡一带(今山东省平原县一 带),称陆终。其后代子孙以陆为姓者,为山东陆氏的起源 2、出自妫姓,以封邑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 战国时,田完裔孙齐宣王有孙子名通,受封于平原县陆乡 (今山东省平原县陆乡),即陆终的故地,其子孙以封邑为 氏,史称陆氏正宗,也为山东陆氏的起源,是为山东陆姓。 3、出自陆浑国,以国名为氏。据《陈留风俗传》、《风俗 通义》等资料所载,春秋时有一国名为陆浑国(故城在今河 南省嵩县东北),公元前525年为晋国所灭,亡国之后的遗 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氏,后代以陆为姓,是为河南陆 姓。
·4、出自他族改姓或其他小数民族有陆姓: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 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鲜卑步陆孤氏为陆姓, 与“穆、奚、于、贺、刘、娄、尉”并称北人八族。 是为河南陆姓。 ② 相传成吉思汗之孙阿里不哥,排行第六,为避灾祸隐姓 埋名,以排行为姓,故姓陆。 ③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著侗族,云南省土著彝族,台湾省 土著、京、土家、满、蒙族等小数民族均有陆姓。 得姓始祖:陆通。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 因其出生地为姚墟而得姚姓,又因其曾居于妫 河边, 所以后代又有妫姓。周朝初年,舜的后裔妫满建立了 陈国(都今河南省淮阳),其十代孙陈完,后因避难 逃到了齐国,因功被封于田地,遂以封地“田”为姓, 更名田完。战国时,田完的裔孙田和代齐,自立为君, 田和曾孙齐宣王有一子名通,字季达,受封于平原县 陆乡,其后代以其封邑为氏,称为陆姓,并尊陆通为 其得姓始祖。
陆叶:陆叶氏主要分布在安徽。
据《安徽(潜山)陆叶氏宗谱》载:“陆叶氏者,祖籍 隶江西鄱水,宦游寄皖北潜山,元末自潜迁桐。 ”“明初以陆赘叶”,按此谱所述,陆氏自元代正一 公始,叶自明代文宗公始,至明代陆叶始为合姓。元 代陆氏始祖正一公,名陆正一,生三子:陆朝一、陆 朝二、陆朝三。陆朝一生三子:陆荣一、陆荣二、陆 荣三。陆荣一又生四子:陆恩一、陆恩二、陆恩三、 陆恩四。明代叶氏始祖文宗公名叶文宗,女一招赘陆 恩三,遂以恩三为嗣。其后历代传衍。对于合姓缘由, 这在卷首的谱序内有明确的记述。因“以陆为受姓之 始,其倦而不忍忘者,仁也;叶为受恩之始,亦恋恋 而不肯忘者,义也,合仁与义以成族”。
《陆逊》 陆逊字伯言,公元一183年生,249年卒,享年62岁。陆 逊陆元侯的二十二世孙,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郡 吴 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陆逊是一位很有谋略的儒将 ,后来出任荆州牧,久镇武昌(今湖北鄂城)官位最高至 丞相。陆逊的事迹《吴书》有记载。死后葬于吴近 金 沙庵。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 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 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 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 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 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 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再见!
日期:2008年2月
陆姓起源有四种:
1、黄帝之后,陆终族裔 2、出自妫姓 3、为出自陆浑国以国为氏
4、由他族改姓
公元490年,北魏孝文帝在他执政的时候,采取有关改制 的许多积极措施,其中改姓氏也是重要的举措之。 丘穆陵氏改为穆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贺赖氏改为贺氏, 独孤氏改为刘氏,贺楼氏改为楼氏,勿忸氏改为于氏,纥 奚氏改为嵇氏,尉迟氏改为尉氏。此外,北魏初期所统的 118氏,原为复姓,也全部改为单姓。改姓后,鲜卑名字 以汉名为准。
由此可见,自陆元侯建陆氏以后的一千一百多年间,己 谱的编写工作。陆游 (元侯第五一世孙),在他重修的陆氏族谱中 ,增加了二十九支,分别叫山阴、中允、评书、封川、 翰林、陵政、助教、赐绯、太保、太傅、宣奉、楚国、 祠部、承奉、提举、金紫、通守、文安、少师、朝奉、 宣教、郎中、寺丞、提刑、县丞、县令、推官、判官、 渭南。这次陆氏族谱的重修,距陆庶第一次修谱是三百 多年。
陆族繁衍
· 唐代元和七年(公元812年),陆氏三十八代孙,陆庶,时 任福建观察使(考察州县官吏政绩的官)上书皇帝,请准 编写陆氏族谱(注:唐以前编写族谱是官办 的 , 到了宋代以后才有民间编写)。
· 唐宪宗准奏,陆庶便编成历史上第一部陆氏族谱。
· 陆庶把陆氏分为四十九支,即:颖川、公车、郎中、 荆州、乐安、丹徒、宋相、庐江、松阳、武 平、郁林、将军、鲁相、谏议、丞相、安南、庄公、 太傅、殿中、华亭、屯骑、成都、校尉、中 丞、布侯、黄门、长沙、高道、贤良、中书、驸马、 车骑、太尉、侍郎、孝侯、石城、大中、梓 潼、河阳、山北、山南、富春、遂宁、鱼圻、汉阳、 晋陵、常侍、安乐、光子。四十九支,都以 祖宗所任官职或任官所辖地方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