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1efeb0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1.png)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地理必修1中“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这一章节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为河流侵蚀作用与地貌、侵蚀作用与河流水系发展等。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地貌变化的原因,特别是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变化规律;了解世界主要河流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分析和理解河流侵蚀作用与水文作用的关系等。
教学重点1.探究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形成变化规律;2.了解世界主要河流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3.分析和理解河流侵蚀作用与水文作用的关系等。
教学难点1.探究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形成变化规律;2.分析和理解河流侵蚀作用与水文作用的关系等。
教学目标1.掌握侵蚀作用与地貌的关系;2.了解河流侵蚀作用与水文作用的关系;3.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原因和规律;4.分析河流侵蚀作用和水文运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1.河流侵蚀作用与地貌–地貌与侵蚀的关系–自然界侵蚀条件–河流侵蚀对流域发展的制约作用2.海岸侵蚀作用与地貌–海岸侵蚀作用对海岸地貌的影响–海岸侵蚀作用的分类与特征3.河流侵蚀作用与水文作用–水黏性和水功–河流侵蚀作用和水文运动的关系–河流侵蚀作用对水资源的影响4.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原因和规律–河流的输沙能力–泥沙的运移和沉积–河流堆积地貌的特点5.世界主要河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极地河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热带河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亚热带河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探究通过学生合作,自主探究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的形成变化规律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3.整合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整合全班多角度的思维和知识,归纳总结河流侵蚀作用与地貌、侵蚀作用与河流水系发展等,使学生掌握本章重要知识。
4.巩固通过“思考题”和“课后任务”,让学生对本课已学或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思考,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 第4章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人教版必修一 第4章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7dacae515a8102d277a22f29.png)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基础梳理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地貌概况
(1)分类: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成因: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思维启迪
1.河流自上游至下游,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的 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 积时,颗粒大、比重大的总是先沉积,颗粒 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 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地分选性。 但这个规律只适合于连续发生沉积的某个河 段,对于整条河流来说,由于受地形等因素 影响,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的,
型。
组成部分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洪积—冲 积平原
山前
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 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 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
接成洪积—冲积平原
以山口为顶点呈扇形,洪积扇顶端 到边缘地势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
变细
要点突破
续表 组成部分
河漫滩平 原
三角洲
分布 河流中下游 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 区
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
尝试探究:以上六图所示地貌都与河流有关,你知道上下两组的成因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上面一组属于河流侵蚀地貌,下面一组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 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在河流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以 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形成“V”型河谷。“V”型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向两岸的 侵蚀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曲流,河谷拓宽。经过漫长时期,形成“U” 型谷。被河流搬运的物质,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在山前形成洪积平原,在河流中下 游形成河漫滩平原,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讲义测试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讲义测试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https://img.taocdn.com/s3/m/9f49748bda38376baf1fae74.png)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01破坏和□02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
(2)河谷的发育过程及特点2.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被河流□12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2)冲积平原的类型[自我探究]河流上游都是侵蚀地貌,河流入海口都有三角洲吗?[提示]不一定。
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
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入海口并不都有三角洲,如刚果河河口地势高,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就没有三角洲。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提供充足的□01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02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03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04相对较小。
(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05规模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平原地区:聚落一般沿河呈□06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07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08洪水位的地方。
[自我探究]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提示]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
如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自我反馈』1.下列侵蚀类型与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向下侵蚀——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B.向下侵蚀——使河谷不断向下游方向伸长C.向河谷两岸侵蚀——谷底后退,谷坡展宽,形成“V”型河谷D.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答案 D解析向源头侵蚀可以使河流变长,向下侵蚀使河流加深,侧蚀使河流加宽,河床呈槽型。
2.下列地貌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新疆的沙丘B.长江三峡C.河口三角洲D.黄土高原答案 B解析沙丘、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ad33e6660066f5335b812131.png)
型。
中期:向下的侵蚀减弱,
中
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加强,
游
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向河谷两岸的
下 游
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 呈槽型。
从源头到河口:
落差减小,流速减小,下蚀减弱, 河谷变浅
水量增加,侧蚀增强,河谷拓宽
拓展:长江不同河段的外力作用
向源头侵 蚀和向下 侵蚀为主
以侵蚀作用为主侵蚀作用以 Nhomakorabea河谷两岸 侵蚀为主
探究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
1.图乙中的河谷分别对应图甲中 三段河谷AA′、BB′、CC′的 哪一处?其形态有何特点?
答案 上游河谷AA′对应Ⅰ,河道 较窄,呈“V”型;中游河谷BB′对 应Ⅱ,河谷逐渐开阔;下游河谷CC′ 对应Ⅲ,河谷更开阔,呈槽型。
答案
探究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
2. 三 段 河 谷 AA′ 、 BB′ 、 CC′ 分别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
以以 搬堆 运积 作作 用用 为为 主主
你认为下列三个河段河床的横断面应分别与 甲,乙,丙哪幅河流的横断面图相对应?
虎跳峡河谷 荆江河段河床 长江下游地区河床
二、河流堆积地貌
山区的谷口处 A (上游)
入海口 C
B 中下游地区
思考:看ABC三个地区分别形成了怎样的河流堆积地貌?
二、河流堆积地貌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C
3. 三角洲
河流携带泥沙入海——入 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海水 顶托作用——流水速度减 慢——泥沙在河口前方沉 积——三角洲。
亚马逊河口三角洲
冲积平原三个组成部分列表分析
组成部分 分布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精品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32d2a6ba417866fb84a8e1b.png)
思考 2.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 【提示】 不一定。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
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 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 原地区。
课堂互动 • 释疑解惑
探究一 貌的影响 互动探究 读图4.17“河谷的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1)图a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河谷形状?该河谷 有何特点? 河流侵蚀、堆积的类型及对地
(2)图中所示地区的堆积地貌主要分布在(
A.半山腰
C.山前
B.河漫滩平原
D.高山顶部
【解析】
从图中的地形名称可知,此地位
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大多数河流
的发源地,在河流的上游河段,河流主要的
侵蚀作用是溯源侵蚀和下蚀,多形成“V”型的 峡谷,该地区主要的河流堆积地貌是洪积 — 冲积平原,多分布在山前,是由多个洪积扇 或冲积扇连接而成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谷内堆积了泥沙,河谷 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这时河谷发育进入
成熟期。
疑难突破 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
蚀三种类型,他们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
具体如下表所示: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向河流源头 垂直于地面 垂直于两侧 概念 方向的侵蚀 的侵蚀 河岸的侵蚀 使谷底展宽 对河 使河床加深 不断向源头 、谷坡后退 流的 ,河流向纵 方向伸长 ,河流向横 影响 深方向发展 向发展 关键 伸长 加深 展宽 影响
示意图
地貌特点
地势平坦宽广
多为三角形,地势 平坦,河网稠密, 河道由分汊顶点向 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分布
方法突破 (1)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 右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
忆,也不易混淆。图中m、p处为凸岸,n、o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9a4a8c4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3.png)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剧烈。
①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地壳抬升,海水退缩,形成了高原;③在流水的侵蚀(化学溶蚀)与沉积(化学沉积)作用下,云贵高原形成了众多喀斯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称为溶沟。
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流水的溶蚀作用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被称为坝子,为重要农业区。
峰丛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
峰林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则被称作峰林。
孤峰峰林进一步发展,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称为孤峰,状若石笋,形态各异。
(2)地下喀斯特地貌 6、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残丘地表山峰经长期溶蚀作用残留的低矮山丘。
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道石钟乳、石幔(或)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的岩体,按形态不同可分为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石钟乳是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帘是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1c051944a98271fe910ef939.png)
--------与外力作用有关
(一)河流侵蚀地貌
溯源侵蚀——指向沟谷或河流上游方 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溯 源 侵 蚀
下蚀——指流水及其挟带的
砂砾在重力作用下,对谷底或 河床的侵蚀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垂直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 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下蚀
口外海滨地区地势平坦,水 深较浅,海洋的搬运侵蚀能力较 小
洪积——冲积平 原发育于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 于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平原形成 于河流入海的口 外海滨地区
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小结:河流地貌 作用力 上游 中游 下游
(侧蚀)
侵蚀
搬 运
(下蚀、溯源 (侧蚀) 侵蚀)
V形谷 河谷 展宽 河漫滩平原
U形 冲积平原、 三角洲
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 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扩大,多个河漫滩连成一片
河漫滩平原
洪水期水位
河漫滩
枯水期水位
河漫滩的形成
河漫滩
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 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 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 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 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 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 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 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 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 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 扩展。
河谷内泥沙堆积
张家界河谷的形成
• 张家界地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自西 向东倾斜,地势起伏较大,位于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溪流发育,随 着地壳抬升,溪流下切强烈,形成狭而 深的河谷地形,河流两岸地势陡峻,水 流湍急,河谷内多急流险滩。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第三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第三节](https://img.taocdn.com/s3/m/071976445f0e7cd18425365e.png)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的地貌。
(2)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2.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沉积而成。
(2)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的位置和形成判断1.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河谷两岸侵蚀为主。
( × ) 2.河流在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 × )3.冲积扇多分布在山前。
( √ )4.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处都会形成三角洲。
( ×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形成(1)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聚落规模⎩⎪⎨⎪⎧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大3.聚落分布(1)平原低地: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地带。
思考 是不是所有的冲积平原地区都是聚落分布的密集区?答案 不是。
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探究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河谷分别对应图甲中三段河谷AA′、BB′、CC′的哪一处?其形态有何特点?答案Ⅰ对应上游河谷AA′,河道较窄,呈“V”型;Ⅱ对应中游河谷BB′,河谷逐渐开阔;Ⅲ对应下游河谷CC′,河谷更开阔,呈槽型。
2.三段河谷AA′、BB′、CC′分别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答案河谷AA′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河谷BB′以向河谷两岸的侧蚀为主;河谷C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和堆积为主。
3.Ⅱ河谷左右两岸不对称,其原因是什么?答案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作用使得河谷左右两岸并不对称。
高中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55c7d473e518964bcf847c66.png)
河流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思考:
• 有人说虎跳峡在 数万年后不在现 在的位置,可能 吗?
• 如果可能,会沿 河道哪个方向移 动?上游还是下 游?
知识点:
• 在流水的不断侵蚀下,下端较软的岩 层易受到侵蚀淘空,而上端岩层也会 逐渐剥落,使得河谷不断向河流源头 的方向移动,我们就把这种侵蚀叫溯 源侵蚀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 发展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
侵蚀
向横向发展
凸岸堆积 溯源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 头方向伸展
凹岸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 后退,河流向横向 发展
侧蚀
下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 向纵深方向发展
小实验:模拟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
思考:流水侵蚀作用使沟谷在深度、宽度、长度 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山前的洪积扇、冲 积扇和河流两岸狭 冲积平原
窄的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 土壤肥沃、水
水或地表水资源 资源丰富,河
比较丰富,并淤 网密布,有便
积有肥沃的土
捷内河航运和
海上运输
洪积扇、冲积扇和 沿河发展,形成
河漫滩平原上,呈 沿河聚落带;
条带状,或蜿蜒分 沿海岸发展,形
布于山前,或沿河 成沿海岸聚落
流两岸发展
完成第86页“活动”
在河流上游,地势较高,起伏较大,气候寒 冷,而A地位于河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 河流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地势平 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比较适宜聚落 的发展。
而在河流中下游,由于河流水量大,容 易出现洪水灾害,为避免洪水浸淹,聚落位 置宜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因为B 地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势 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便 于农耕和基建,而且位于河流汇合处, 水运便利,利于聚落发展是城市发育的 理想环境
必修1(人教版)第四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必修1(人教版)第四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3a735114791711cc79176a.png)
结合实例,认识河流地貌及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目标解析 1.描述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基本形 式、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2.区别河流凹岸与凸岸的成因与利 用方式; 3.说明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吸引的 主要原因,比较不同地貌对聚落分布 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类型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沿河聚落带,有 沿海聚落带
原因
地势低、气候温暖, 地势平坦,地下水
土壤肥沃、水资源 或地表水资源比较
丰富
丰富,肥沃的土壤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
富,河网密布,有便
捷内河航运和海上运 输
聚落
多呈狭长的带
呈明显的条带
形状
状
状
呈带状、团状
呈带状的村落
江南水乡
河流 地貌
河流地貌 的发育
河谷 展宽
(侧蚀) 槽形
堆积 洪积—冲 积平原
河漫滩 平原
冲积平原、 三角洲
B
冲(洪)积扇
——发育在山前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
C 三角洲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高原地区
山区
平原
聚落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狭 窄的河漫滩平原
洪积扇、冲积扇和 河漫滩平原
镇坐落在
地形区上,D城市坐落在
地形区上。
(5)甲河流的上游以
侵蚀作用为主,下
游
侵蚀作用为主。
【解析】在分析公路的选线原则时要综合考虑:一、山 区公路线路的选取,既要考虑地质、地形、河流等自然 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人口、聚落等人文因素的影 响。二、线路的选取,还要考虑成本、效益和工程量。 【答案】(1)较合理的是②方案。①虽然直线距离最 短,但需穿越两座山,工程量大,难度大,造价高;② 虽然线路较远,但在山谷顺着地形穿行,更容易筑路。 (2)绕道经过C镇,便于该镇人外出,增加运输量,提 供经济效益。 (3)修人工运河(图略。画在两河相距最近处) (4)山麓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 (5)下蚀和溯源 侧蚀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精品课件11: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精品课件11:4.3 河流地貌的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b9d5fbf559eef8c75ebfb3a5.png)
源 侵
断向上游后退
蚀
③侧 蚀: 使瀑布展宽
(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 向纵深方向发展
峡 谷
(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谷底展宽,谷 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2、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
(1)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河谷延长 上
(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河床加深
(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原因是陆地比热容量 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微专题三 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1.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1)影响蒸发的因素
连续的河湾
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
河谷展宽
注意:(1)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 成熟期
横剖面成 U 型
(河谷宽而浅)
不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更宽(侧蚀)
河谷的演变过程
上
初期:以向下侵蚀和向
游
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横
剖面呈V字型。
中期:向下的侵蚀减弱,
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加强,
微专题5 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1.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世界主要陆地植被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灌丛和苔原等,其中森林主要包括热 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 林等。
2.我国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中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苔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可划分为8个植被 区域,如下图。
侧,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而发生月食。月食发生在农历月的满月(十五、十 六)。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4.3 河流地貌的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1371b18d4028915f804dc29e.png)
重难聚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河道示意图”,河流横断面①② ③分别是河流上a、b、c三点的横断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c河段以上流域,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
和
。
(2)根据不同河段河谷的特征,把a、b、c三点与对应的剖面图连
线。
-10-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a、b、c三处,最不适宜建水电站的是
处。
(4)某港务局拟在c河段附近的A、B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
较为合适,为什么?
(5)河口沙洲更易与e、d两岸的
岸相连。
解析:依据图示,a位于河流上游,b位于中游,c位于下游。中上游河
段流水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上游河谷最狭窄,越向下游越宽阔。
-5-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
二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1)水乡河网密布,乡村的规模较小。 (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的规模较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聚落沿河呈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1-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1.了解主要的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5ab81355fad6195f312ba69d.png)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一、知识讲解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如下图所示:2.河流堆积地貌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最后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由粗到细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废弃的河漫滩,连接成河漫滩平原。
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三角洲,若干个河口三角洲连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二、经典高考试题1.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A.岩石性质B.通航里程C.地质构造D.降水多少解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河床形态主要有“U型”“V型”等,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地质构造体现了内力作用,故C选项内容对河床形态有较大影响;外力作用对河床形态的影响大小与河床岩石性质(岩石软硬等)、河流水量大小、流速快慢有关,而降水量多少决定了河流水量大小,故A、D两项对河床形态影响较大;通航里程是指河流适宜通航的长度,对河床形态影响很小,故选B。
答案B2.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谷()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2)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两岸岩层①和②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①在②之下,故①形成的年代较早,故A正确。
根据图例可知①为页岩,其硬度比②石灰岩硬度小,更易受侵蚀,故B错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389058390722192e4536f6a3.png)
4.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
A.呈多边形
B.呈带状
C.呈环形
D.呈团状
5.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解析】4选B,5选A。由图中观察村落的形态特点为带状; 对于山区来说,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谷地带适宜聚落 的形成与发展。
【规范解答】(1)呈条带状分布。 条件:位于河流沿岸,水 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河漫滩地形相对平坦。 (2)大 团块 C 水运便利;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地形平坦 开阔;水资源丰富 (3)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图示分析平原适宜聚落形成的原因
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 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 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 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整条河流的沉积物颗粒并非都具有分选性 河流自上游至下游,堆积物颗粒的变化都是由粗到细变化的。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 时,颗粒大、比重大的总是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 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 的分选性。但这个规律只适合于连续发生沉积的某个河段, 对于整条河流来说,由于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河流的侵蚀与 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的,因此上述规律并不正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的类型、特点及 分布。从地貌示意图1可判断a、b、c河床逐渐展宽,应该是 河流从上游到下游的剖面图,图2中A和B分别为山麓冲积扇 和三角洲。 答案:(1)右 (2)侵蚀 下蚀 溯源侵蚀 侧蚀 (3)a 长江三峡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 该处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侵蚀而成。 (4)扇 A B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4.3.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4.3.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16efca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9.png)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分为三个部分:标题、主要知识点和案例分析。标题部分将清晰地标明“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让学生一目了然。主要知识点部分,我会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案例分析部分,我会选取一到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河流地貌案例,简要介绍其形成原因和作用。板书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果。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注重板书的排版和设计,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词语和图示,避免冗长的文字解释。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根据河流地貌判断河流的演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形图、实地考察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将学习成果以PPT、报告等形式进行展示,培养他们的展示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问题为导向的导入方式开始本节课。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地球上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吗?”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我会展示一张该河流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条河流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包括:学生对实际地貌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貌联系起来;部分学生可能对地貌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的理解有困难;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可能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通过更多实际的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地貌现象的理解;运用多媒体资源,以更生动的方式展示地貌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如调整教学策略,增加或减少课堂互动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4.3.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4.3.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7ca7a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7.png)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关注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相关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基础知识巩固,通过实例分析、图表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3.针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运用剖面图、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观察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利与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河流侵蚀地貌或堆积地貌的实例,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两方面。
3.各小组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涵盖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三)情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2.通过对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力量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培养敬畏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
3.引导学生关注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为国家和地区发展贡献力量的价值观。
1.教师以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图片,如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观等,引导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吗?它们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了解,为导入新课做好铺垫。
(二)过程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__ __和__ __地表物质而形成。
(2)发育阶段及特点
(2)冲
积平
原类型
⎩⎨⎪⎧
洪积—冲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由 洪(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 河流中下游 ,由多个被废
三角洲 平原:河流 入海口处 泥沙堆积而成
知识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__破坏__和__搬运__地表物质而形成。
(2)发育阶段及特点
(2)冲积平
原类型⎩⎪⎨⎪⎧
洪积—冲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由 洪(冲)积扇
不断扩大,彼此相互联合而成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 河流中下游 ,由多个被废
弃的 河漫滩 连接而成 三角洲 平原:河流 入海口处 泥沙堆积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