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火灾的成因、特点及扑救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火灾的成因、特点及扑救措施
摘要:近年来,农村火灾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消防队站处置的主要对象,有效预防和处置农村火灾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至关重要。
笔者结合在陕西南部农村开展防火监督、灭火救援相关工作的经验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消防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消防安全意识不强之间的矛盾,就农村火灾的成因、特点及扑救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陕西南部,农村火灾,成因,扑救措施
自2020年至2022年底,笔者所在的陕南某市共有4388起火警接警出动记录,其中农村火灾3247起,城镇出警1141起,农村火灾占到火灾总数的74%。
下面我
结合陕西南部实际情况就农村火灾的成因、特点及扑救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一、引发农村火灾的主要原因。
任何一个火灾事故都有它特殊的火灾成因,通过对近年来陕西省南部某市乡
村火灾事故的调查研究,造成乡村火灾事故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一)农村基层消防力量建设较弱,村民消防意识淡薄。
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深化基层消防力量建设,但农村基层消防力量建设仍相对薄弱,边远山区防火
公约和其他相关消防安全的管理制度未能真正落实,消防设施及器材欠缺严重,尤其缺少消防用水。
从调研的数据来看,笔者所在县区共有45个村(社区),
仅有7个村(社区)有市政消火栓,很多地方发生火灾仍是用原始的盆、水桶泼水。
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也是农村地区火灾高发的原因,尤其是边远山区广大村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消防宣传工作难以到位,致使相当一部分村民消防知识缺乏,消防法制观念不强。
笔者在工作生活中发现,农村群众大多数没有消防安全意识或意识淡薄,消防安全常识贫乏,自防自救能力差。
当谈到如何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时,有的村民回答,那是单位的事,消防队的事,与我们无关,至于相关的消防安全常识,根本无从谈起。
(二)日常生活用火不妥导致火灾事故。
虽然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火,
但用火不妥也会导致火灾事故,给一般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危害。
在农村,日常生活中用火不妥的危害行为也不少,比如:在夏天点蚊香,把点火的蚊
香置于可燃物旁边;冬天用炭火盆或电烤炉取暖时,在睡觉后或出门之前不熄火断电;在抽烟完毕后乱丢香烟;停电时点蜡烛,把蜡烛直接置于电视、书桌等可燃物上;冬天农民熏腊鱼腊肉导致起火等,这种不良的生活用火习俗,随时都可以造成
火灾事故的爆发[1]。
(三)易燃物堆积管理不当引发火灾。
陕南本地农家做饭以燃烧秸秆的土灶为主,冬季供暖主要靠烧煤、烧炭、烧柴,储存的木柴秸秆等可燃易燃物多。
一般情
况下,这些可燃杂物都是随意堆积,大多数农民在屋檐下堆满生活用的干燥柴草,
柴草间与住房相邻,甚至将柴草堆放在住房和灶房。
由于村民防火意识不强,这
些可燃物很容易接触到火源;木柴秸秆等杂物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自燃和阴燃,
也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四)因电气设备接线问题而引起的火灾。
电气设备火灾事故主要涉及电力导
线的老化、短路、供电设备过负荷和接触电流过大等多个方面。
电力导线的使用
期限通常是十至十五年,但在乡村一带,由于企业经营管理、安全意识等原因的影响,电力导线往往年久失修,导线绝缘层老化断裂,人或者鼠类动物伤害,从而导致
电力导线故障,并产生巨大热能,引燃周围可燃物,进而引起火灾事故。
特别是到
了冬季,边远农村地区由于地势高、深处大山,气温较低,村民使用炉火取暖,
导致火灾多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日益提高,家
庭家电购买数量也日益增多,有的家里还配备了用电量较大的空调、冰箱等家庭
电器,由于家用电气设备的过负载已经大大超出了当初布线点的设计负载,由电气
过负荷所引起的火灾事故也就层出不穷。
(五)燃放烟花炮仗不当造成火灾事故。
陕南农村村民有在传统节日、婚丧嫁
娶时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
烟花爆竹的种类纷繁复杂,甩炮、拉炮、砸炮等烟火
爆竹破坏感度较低,若遇到磨擦、撞击以及引爆后未扑灭的余烬,散布到有害物上
极易引起自燃爆裂,进而造成重大火灾事故。
但因为农村并没有设置烟火爆竹禁
限令,在春节和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期间,以及每逢红白喜事期间,农村群众都
会大量燃放烟花炮仗,因燃放烟花爆竹不当很易引起重大火灾事故。
(六)用火和纵火引起的火灾。
在农忙期间,小孩无人照顾或对长辈照料不周
的情况较多,儿童以及精神病人普遍不了解火灾危害性。
在生火做饭、点打火机、划火绳等高危险性动作时,引起的火灾事故也屡见不鲜。
个别农村群众因法律意
识不强,在遇到困难和阻碍时,或与别人和社会发生冲突后,便采用了纵火报复的
行为方式,从而造成他人生命安全和公私财物安全遭受损害。
二、陕南农村火灾的特点。
发生于陕南乡村地区的火灾事故,一般存在时间比较集中、传播速度快、救
援能力较差,以及易于造成人员伤亡等特征。
(一)时间较集中。
一是季节性比较突出,冬春季节是陕南农村火灾的高发期,
春节、清明节前后尤为集中。
根据笔者所在的陕南某市近几年火灾统计 ,12月至
来年4月是火灾的高发期,占火灾总起数的74%。
二是时间段较集中,凌晨和下午
外出劳作时是火灾高发时段。
(二)火势扩散迅速。
乡村房屋一般耐火等级很低,尤其是陕南山区冬季严寒
干旱少雨,而本地乡村房屋通常为砖木结构或土木结构建造的民房,村庄建设没有
规划设计,许多民房都存在灭火救援人员不能到达的死角,加上二楼至三层阁楼经
常堆积木柴、秸秆等废弃物,也为火灾蔓延提供很多可燃物,造成火势扩散迅速。
(三)交通不便,自救能力差。
笔者所在的陕南农村地区以高山、丘陵为主要
地貌,农村普遍离消防队站偏远。
当消防员抵达失火地区后,火势通常已达到发
展或剧烈的阶段,加之没有灭火水源,火势扑救困难很多。
许多乡村道路狭窄,消
防车无法通过,只有远距离铺设水带供水。
不少地方未能成立乡村专业消防队,乡
村大部分青中年劳力在外打工,家里只保留大人和小孩子,火灾救援能力差,无法
把火势消灭在初起状态。
(四)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由于农村留守人员多是孤寡老人、孕妇和小孩,所
以疏导能力和疏散意识较低下。
一些农户在大火后只顾抢财物,无视人身安全,常
常延误撤离时机;一些人从现场出来后,又回到现场搜寻物品。
根据最近多年的火灾事故统计数据分析,乡村区域小火死人现象相当明显。
四、农村火灾的扑救措施。
(一)做到准确迅速出警,加强第一出动力量。
消防站在接受报告后,必须先问清可燃物品、受火势影响建筑物状况、火势程度等问题,重点问清交通状况。
接警同时联系派出所人员到叉道口或村口等待带路,防止灭火组走错路或走弯路,争取及时快速赶到现场。
由于农村普遍缺乏公共消防设施且距离水源地较远,所以要加强第一出动力量,必须随车配备手抬机动泵、浮艇泵和火钩。
(二)把救助被困人员放在第一位,做到先控制、后消灭。
在抵达火场后,要及时进行火情侦查,掌握状况,是否人员已被困,坚持"救人第一"的方针,正确处理救援人员和火灾控制的关系。
在灭火救援战术制定时,要合理选定内攻方式和救人方式,但切勿盲目出水,或见火乱打,而必须要将最有限的水用在截断火源传播和抑制火势上,以争取不让大火迅速扩散。
(三)根据火情合理确定扑救方案。
当火势突破屋顶并威胁相邻建筑时,应保护相邻建筑,并从外部向起火建筑射水灭火。
因为长时间燃烧后,梁、柱、墙体等在规定时限内,会因没有承载能力而导致建筑坍塌,所以要正确选定阵地,并充分依靠承重墙、门窗等,而切忌盲目内攻[2]。
又因为由于建筑防火间距离近,甚至与楼房相邻,所以大火的横向传播很快,容易引起大规模的火灾事故。
指挥员应查清实际情形,明确目的,做好必要的火场破拆,以阻截大火传播。
(四)注意事项:一是确保信息通畅。
出警过程中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现场信息,做好现场信息沟通。
可以适当借助无人机侦查、4G高清布控球、4G单兵图传设备等通信装备,确保保证信息传输准确、快捷、不间断。
二要做好自身保护。
进入火场担任内攻灭火和侦查救人工作的指站员,一定要按要求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佩戴空气呼吸器或者氧气呼吸器,必要时喷雾水枪保护,侦察时需要三人以上。
三是保护重点,切忌盲目内攻。
农村民房的耐火等级通常比较低,在火灾扑救中切勿冒进内攻,以免楼房倒塌受伤。
内攻人员应精而少,不可盲目射水,更不能用大口径消火栓直接撞击承重墙和横梁、立柱等。
在进入房屋内前要确定房屋上
方横梁、瓦片等没有掉落的危险,在楼顶扑救中,要小心避免踏空或坠楼。
四是注意行车安全,做好收尾工作。
消防车行进途中注意车辆安全,以避免引起车辆意外;抵达火场后应选好汽车停放地点,能进能出。
扑救火灾后,迅速收整设备、清查人员装备器械,将现场移交给警察及有关领导,并尽可能的保留在火灾现场,以便开展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参考文献:
[1]印权.农村火灾的主要成因及防控措施[J].商,2014(44):65-65,34.
[2]王跃琴. 灭火救援中的建筑坍塌危险与对策[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3):46-50. DOI:10.3969/j.issn.1002-784X.2015.0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