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国际贸易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GDP与外汇储备来源之一,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根据不同的商品特性有不同的包装要求。

绝大多数商品都需要一定的包装。

包装除了有保护商品,便于运输、储存、分配和销售的作用,也是增加商品附加值和扩大销售的一种手段。

在当前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把改进包装作为加强对外竞销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以我国的出口企业要适应世界各国对商品包装提出的新法规和新标准而引起的新竞争,巩固和拓展出口市场,就必须更新包装观念。

关键词:国际贸易;对外竞销;出口商品;商品包装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export commodity packaging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become Chinese important source of GDP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export produ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ackaging requirements. The majority of goods requires a certain amount of packaging.Packaging in addition to protect goods,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storage, distribution and marketing role, as a means of increasing the added value of products and expand sales.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on is fierce, and many countries take the improvement of packaging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o the Chinese export enterprises to adapt to the new competition and new standard in the world of commodity packaging and cause, consolidate and expand the export market, we must renew the idea of packaging.
Key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export commodities; commodity packaging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国际贸易中对商品包装的要求 (3)
(一)商品包装的分类 (3)
(二)国际贸易中对商品包装的要求 (4)
二、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包装现状及存在问题 (5)
(一)我国出口商品包装现状 (5)
(二)我国出口商品在包装上面临的问题 (6)
三、出口商品包装问题的应对策略 (6)
(一)对不同出口地域的产品包装技术策略 (6)
(二)对不同的密度比重的产品包装策略 (8)
(三)对国际结算单证中的术语的理解与应对策略 (9)
四、小结 (9)
谢辞 (9)
参考文献 (10)
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XX大学0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李XX 商品包装是商品的继续生产。

商品只有通过包装,才能真正算完成了生产过程,进而才能进入流通领域,最终实现商品的价值。

包装是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数量完整和质量完好的保障,商品经过适当包装之后,便于操作,而且丢失或者被盗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对产品的精致包装,还是对商品的宣传和美化,是提升商品价值价,吸引消费者,增加销售价格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是显示出口国家的科技、文化艺术水平的标尺。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各个国家设置了许多有关商品包装的贸易壁垒,是主要贸易条件之一。

在如今的国际贸易中,不同的商品特性有着不同的包装要求。

少数商品如:木材、铝锭、生铁一般不必包装,小麦、砂糖、矿砂等产品采取散装的包装形式。

除上述之外,大多数商品都需要适当的包装。

有些商品甚至与包装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一、国际贸易中对商品包装的要求
(一)商品包装的分类
根据包装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两种,销售包装主要有保护商品、促进销售、方便使用的作用,并符合销售地的法律和法规,又称内包装。

运输包装,其主要有保护商品、节省费用和方便储运作用,又称外包装。

1.运输包装
(1)运输包装的分类
运输包装根据不同的运输需求又分为
①单件运输包装。

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作为一个计件单位的包装。

如箱(case)、桶(drum)、包(bale)、袋(bag)、捆(bundle)等。

②集合运输包装。

常见的集合包装有:a.集装箱(Container),又称“货柜”。

b.集装袋(Flexible-Container)。

c.托盘(Plate)。

(2)包装标志
①运输标志(Shipping Mark)。

是指在运输包装上刷制的简单图形、字母、数字及简单的文字。

②指示性标志(Indicative-Mark)。

③危险品标志(Warning-Mark)。

(2)销售包装
1.销售包装的种类
销售包装根据销售需求分为挂式包装、堆迭式包装、便携式包装、易开包装、喷雾包装、一次用量包装、配套包装礼品包装等。

2.销售包装的标示和说明
条形码(Bar-Code):国际上通用的条形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编制的UPC条码(Universal-Product-Code);另一种是由欧洲12国成立的欧洲物品编码协会后改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编制的EAN条码(European-Article-Number)。

我国在1988年成立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该中心于1991年4月代表中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并成为正式会员。

目前,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给我国的国别号为“690”、“691”和“692”,凡标有“690”、“691”和“692”条形码的商品,即表示中国生产的商品。

(二)国际贸易中对商品包装的要求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做好商品包装是迎接挑战的第一步,国际贸易中对商品包装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
包装尽管有诸多作用,但其实质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所以不能因为过度包装而增加消费者的负担,或存在歧义和欺诈的内容。

具体的要求有以下几方面:①简单易记的名称②醒目的外型③简洁明了的印刷④良好的信誉⑤赏心悦目的颜色⑥明显的地区标志⑦环保。

2.保护生命安全的要求
直接涉及生命安全的产品有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最主要的是食品。

由于已经核定的物质目录需要经常性的调整,所以目前可知的检测项目大致可分为:
① x x%(w/w)物质按质量计算的成分百分比检测:当已经证实,某一物质的成分含量与其迁移量是相对应的定值,则应优先采用此最为简便和廉价的检测;
② QM残留物质检测:在完成的材料或制品中,存在的受控制物质的最大值检测:
③ SML迁移极限检测:通常是对最终产品允许使用的模拟物的检测,即比较接触模拟物之前和之后,模拟样品吸收的量;
④ 全面迁移检测:全面迁移检测是指材料和制品含有目录中的物质,并且没有限制指标或特殊要求,其迁移量均限制在≤10mg/dm2之内,某些场合模拟食品允许最大迁移量按60mg/kg折算;
⑤ 相溶性检测:相溶性检测是最终产品有关品质变化的实效性检测,适用于某些预包装食品。

例如。

油脂、醋、酒、含酒精饮料、活性或敏感的食品。

(国际贸易中对商品包装的基本要求,(1))
3.保护环境的要求
国际上现在十分重视环境保护。

在固体废弃物中包装废弃物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而这些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或者在填埋和焚烧处理这些包装废弃物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以及对人类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很大。

另外,木质包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很大。

所以国际上关于包装材料使用的总趋势是逐步用纸和玻璃逐步取代橡胶、塑料等材料。

例如:德国规定中国出口到德国的食品包装就必须用瓦楞纸箱。

二、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包装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出口商品包装现状
1.包装工业力量分散、技术开发能力差
由于包装行业力量分散,很难相互协作,致使大批科技成果未能运用到包装的生产中去。

另外,由于科技人才的缺乏,资金的投人相对不足,我国包装工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差。

据统计,包装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所有生产人员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4%,而我国工业的标准是8.0%,制约这一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才。

没有进行过技术改造过的包装行业还占3/4,这也是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包装废弃物处理法规制定实施工作滞后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各部门就一直致力于包装废弃物处理及利用的工作,然而迄今为止,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关包装及其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法规仍没有出台。

这种现状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绿色包装行业的发展,进而在生产上就会造成对绿色包装的不重视,随后在国际市场竞争时就会发现自己的产品在包装上所处的地位相当不好。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缺乏相应的包装法律,国外一些包装水平不够绿色标准的商品也会趁机进人我国市场,我国消费者及生态环境也会深受其害。

3.我国企业对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不足,造成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绿色壁垒
一直以来,许多国家常常采用关税壁垒的办法对我国产品进行限制,所以我国产品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才在外贸竞争中产生相对优势。

加人WTO后,贸易壁垒虽然逐步取消,然而绿色壁垒的出现和不断扩展,导致我们的产品出口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250亿美元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间接影响,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企业对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不足造成的。

(二)我国出口商品在包装上面临的问题
1.各国实施贸易壁垒,限制进口
(1)为了扩大内需,各国都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例如一些欧洲北美国家为了控制国外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而设置的技术绿色包装壁垒,而技术绿色包装壁垒原来的作用是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2)对于一些不发达的国家,例如,非洲和南非等国家为了限制进口,在各国的海关不断增加法检条款,对商品包装的材料、重量、尺寸等进行限制。

2.本国包装成本的增加
(1)为了突破一些进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包装壁垒,就必须研制新的绿色包装材料,而我国目前包装行业不论是生产水平还是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都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出口前还需要取得进口国家各种国际认证组织的商检证书,这些都会增加出口商品的成本,进而会影响出口商品的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对于一些不发达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廉价的劳动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对你我国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3.包装不符规定,贸易纠纷不断
由于包装不符规定,因而造成许多贸易纠纷,这些贸易纠纷使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大减,还会对出口商造成极大的损失。

三、出口商品包装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对不同出口地域的产品包装技术策略
出口地域不同,影响其出口的因素也不同,影响出口产品包装的地域性因素主要有人文因素、法律法规、环保因素和本国科技水平高低。

1.人文因素
(1)色彩喜好
美国人不喜欢黑色;欧洲各国喜好色彩鲜明;日本人爱好淡雅,不喜欢绿色;而巴西人讨厌棕色和绛紫;比利时人用蓝色表示不祥之事;法国人表示不忠则用黄色。

(2)图像喜好
例如:三角在捷克和斯洛伐克是有毒标记;在土耳其则认为为免费样品,而在国际上却当作警示标志。

(3)名称禁忌
外销产品的命名往往无意义,甚至在某些国家是犯忌的。

例如:“白象”牌电池就不能直译成英语,“white--elephant”在英国是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出口到英国就会滞销,因此避免使用中文直译成英文至关重要。

(4)受教育程度
各国的教育普及程度差别很大,所以包装上的信息对于商品的销售相当重要,因此在设计商标和包装时要充分考虑到该国的受教育程度,力求设计的包装使消费者一目了然。

(5)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指在某种世界观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行为以及可能做出的选择等进行评价的标准和据此采取的某种行为的态度及倾向,人类社会的各种规范,实际上是特定的价值观或价值标准的具体体现。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四卷.P2572.(2))价值观念是对政治、道德、金钱等事物是否有价值而进行主观判断后,形成的主观看法。

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会不断变化。

人接触任何事物都会下意识的运用与之相近的、已有的对某一方面的价值观念对新事物进行评价,然后指导自己的下一步反应。

价值观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而不同,也与这个人所处的阶层有关,因而,商品包装的设计者根据目标顾客的价值观念适当地设计商品包装时很有必要的。

2.法律法规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国的法律法规是决定该商品能否进入该国的决定性因素,进而间接影响到顾客的购买行为。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法律上对进口商品有了明确的规定,例如:包装所用材料,包装的容器与结构,包装上的标志和图案等等。

所以商品包装还要考虑到出口国的法律法规,不然商品就无法进入到该国的市场。

例如:美国不允许稻草作为包装材料;凡出口到澳大利亚用木箱包装的货物,
均需熏蒸证明;德国禁止使用类似纳粹(字)和纳粹军团符号标记的包装;阿拉伯国家不允许六角星图案作为包装标记。

3.环保因素
目前许多国家借口保护生态环境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的经济,设置绿色包装壁垒,对商品的外包装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要求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这些要求才能进入本国市场销售。

例如,美国设立包装税,并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咖啡杯和汉堡包盒等,一些其他国家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

另一方面现在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目前各个国家破待解决的问题,而商品包装所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新的包装材料的开发与生产迫在眉睫。

据报导,英国有75%的人愿买回收包装商品,71%愿买可降解包装。

对纽约600个消费者的调查结果表明,25%的人停止购买被认为是污染环境的产品。

所以针对目前的这一状况,我国相关企业应该把此挑战看做是一种机遇,努力迎合这一趋势,积极引进绿色材料开发的相关技术与人员,提升自己包装行业的竞争力,是绿色包装理念深入企业内部,使商品带有绿色气息,充分发挥商品的促销作用。

4.科学技术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成果运用到市场的越来越多,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特别是电子行业,产品逐渐趋于自动化、多功能化、轻巧化、造型美观化等。

与此同时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给包装行业带了机遇,科学技术运用于包装行业最大之处便是绿色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绿色新材料具有环保、价格低、可循环使用等优点,无疑是给包装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德国推出一种以淀粉为原料制成的包装杯,消费者可嚼食,如弃之,该种杯子亦极易在室外自行分解消失掉。

(我国出口商品包装如何适应国际市场需要:中国包装.(3))一个优秀的包装对于树立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是至关重要的,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考虑到影响包装的各个因素。

包装作为促销手段之一,更是商品的一部分,判断一个商品的包装的好坏主要看它是否将包装融入到这个商品之中。

(二)对不同的密度比重的产品包装策略
1. 在如今国际化迅速膨胀的今天,集装箱作为国际贸易中的运载工具,其地位与日俱增,与此同时,集装箱的标准化对如今的商品包装无疑又是一种新的限制,然而如今的商品包装设计却没有与集装箱的标准结合,所以不能高效的利用集装箱的空间,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2. 现有常用的集装箱主要有20英尺、40英尺和40英尺高柜集装箱,基本数据见表1。

高效的利用集装箱是减少成本的有效办法,所以这就对商品包装设计的尺寸有了严格的要求。

(三)对国际结算单证中的术语的理解与应对策略
1. 单证是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一切货物的凭证(项义军,吕佳.(4)),它是交易顺利进行的保证,例如:国际结算中的信用证条款。

在国际贸易中,很多贸易纠纷都是由于出口方单证违背了商在信用证上的条款造成的。

这就要求包装专业的工作人员与国际贸易专员共同协作,在信用证开出后,进行对包装要求与单证要求的共同审核,从而将可能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点(国际贸易中大宗商品包装的问题与对策:包装工程.(5));
2. 包装专业的工作人员除了应具备包装专业的知识包括专业英语(陈满儒,黄涛.(6))的能力外,国际贸易、国际结汇的基本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设计出更符合客户要求,顺利通过各国海关检验的包装产品(国际贸易中大宗商品包装的问题与对策:包装工程.(5))。

四、小结
随着我国进入WTO的深入,我国逐渐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因此出口商品的包装相当重要,为了迎接国际贸易中的挑战,中国必须加紧出口商品包装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针对目前我国出口商品面临的问题,必须重视商品包装。

对于政府需要抓紧时间立法,只有有了法律的保证,中国的相关企业才会重视商品包装的规范;对于企业需要抓紧时间引入新的技术和人才,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上有一个质的飞跃,积极开发新的绿色环保材料,这样才能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进而提高出口商品在国外的竞争力。

谢辞: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XXX。

X老师以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无形当中指引着我。

使我不仅学习了全新的
思想观念,树立了明确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

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人如沐春风。

在此特向XXX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向他崇高的敬业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专业修养和平易近人的待人方式表示深深的敬意!
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中对商品包装的基本要求.《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王远德等
(2)中国大百科全书.第四卷.P2572,2004年
(3)我国出口商品包装如何适应国际市场需要《中国包装》,2011年薛福连等
(4)项义军,吕佳主编.《国际结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国际贸易中大宗商品包装的问题与对策,《包装工程》,2009年陈满儒等
(6)陈满儒,黄涛.《最新英汉包装词典》.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