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市2013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2012.12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宋两代文学复古的异同
唐宋两代都进行了文学复古运动,但唐代的复古止限于文,宋代的复古兼及于诗;唐代的复古是复三代两汉之古,宋代的复古是复唐代之古。
无论唐代的复三代两汉之古或宋代的复唐代之古,在当时都是一面大的旗帜。
在这旗帜下进行的,不止是复古运动,更重要的还有革新运动:唐代的革新运动是在针对着魏晋以迄唐代的骈文,宋代的革新斗争是在针对着晚唐以迄宋初的时文。
他们一面复古,一面革新,再加上时代不同,表现的对象不同,所以结果是唐代的文章并不全同于三代两汉而完成了唐代独特的风格,宋代的诗文也不全同于唐代而完成了宋代独特的风格。
唐代的复古运动成于韩愈,韩愈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
则所复之古当然是三代两汉。
他反对骈文,倡作古文是人所共知的,但找不到反对律诗的言论;所作虽以“古诗”为多,但“律诗”也有八十首。
他推崇李杜,李主张复古,杜兼取古律。
和韩愈同时的元稹指出杜诗的特长是:“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少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正是就律诗而言。
韩愈的复古源于独孤及,独孤及对于诗却称道沈佺期宋之问的:“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
”说是:“绿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
”这实质就是赞扬沈宋的完成律诗。
可见唐代的复古止是文的以古代骈,诗则并不一定以古代律,相反的还提倡律诗。
宋代的复古运动始于柳开,中间经过王禹偁诸人的努力,到欧阳修总集大成。
柳开初名肩愈,字绍先,意思是肩韩愈,绍柳宗元。
王禹偁赠朱严云:“谁怜所好还同我,韩柳文章李杜诗。
”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云:“学者当至是而止尔。
”可见他们都是在复韩、柳、李、杜之古,也就是在复唐代之古。
自然他们也进而复三代两汉之古,如柳肩愈的更名开,字孟涂,据他自己说,就是因为“既肩既绍”之文,又“大探六经之旨,已而有包括杨孟之心”,“意谓将开古圣贤之道于时”,“为必开之为其涂矣”。
但复三代两汉之古既是在“既肩既绍”之后,知也是由唐代引导。
韩柳之古是文,李杜之古是诗。
欧阳作苏氏文集序云:“子美(舜钦)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
相夸尚。
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
”可见他们的复古不止在“古文”,还在“古歌诗”。
欧阳修统名苏穆所作为“古歌诗”,检苏学士(舜钦)文集,则标为“古诗”者九十六首,标为“律诗”者一百一十六首,这就是因为对古体而言,后者为“律诗”,对“时文”而言,则后者也是“古歌诗”。
南宋刘克庄竹溪诗集序云:“本朝三百年间,虽人各有集,集各有诗,诗各有体,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逞辨博,少者千篇,多至万首,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非诗也。
”后人论诗者也都指出“唐人以诗为诗,主性情;宋人以文为诗,主议论”,尽管清人叶燮曾在原诗卷四有反驳。
这一则是由于诗的本身有了转变,二则也由于另外又有了主性情的新文体,就是词。
元人刘祁在《归潜志》就说过了:“唐以前诗在诗,至宋则在长短句,今之诗则俗间俚曲也。
”既然唐以前的诗在诗,主性情,所以就与文章分道扬镳;既然宋代的诗在词,诗本身转于主议论,所以就与文章合流发展。
(选自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宋两代都进行过文学复古运动,不同的是,唐代的复古多表现在对“文”的复古,而宋代则既有对文的复古,也有对诗的复古。
B.唐代、宋代的复古运动有其相同之处,即这两次复古运动都不仅仅是在简单地复古,而且还有创新,也是一次革新运动。
C.唐代的文学复古运动是摒弃魏晋直到唐代的骈文,复三代两汉之古;宋代的文学复古运动则是晚唐到宋初的时文,复唐代之古。
D.唐代的革新运动与宋代的革新运动虽时代不同、对象不同,但这两次革新运动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分别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韩愈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他倡导学古文作古文,反对从魏晋以来盛行的骈文。
唐代的文学复古运动成于韩愈。
B.在唐朝文学复古运动中,韩愈倡导写作古文,但对于当时盛行的律诗并不反对,他除了写作古诗,也作过几十首律诗。
C.李白在诗歌创作上主张复古,但杜甫则兼取古律。
元稹所说杜甫诗歌的特长“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正是就律诗而言。
D.韩愈的复古源于独孤及,独孤及有诗文:“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
”这对韩愈的诗文产生了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的复古运动始于柳开,中间经过王禹偁诸人的努力,到欧阳修总集大成。
他们都是在复韩、柳、李、杜之古,也就是在复唐代之古。
B.柳开初名肩愈,字绍先,显受唐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后更名“开”,字“孟涂”,表明宋代的复古其实也是由唐代引导的对三代两汉之复古。
C.韩柳之古是文,李杜之古是诗,他们的复古不止在“古文”,还在“古歌诗”。
苏学士文集中的“律诗”,是相对古体而言的,若相对“时文”而言,也是“古歌诗”。
D.“唐人以诗为诗,主性情;宋人以文为诗,主议论”,这一则是由于诗的本身有了转变,二则也由于另外又有了主性情的新文体——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柳庆字更兴。
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
孝武将西迁,庆以散骑侍郎驰传入关。
庆至高平,见周文【注】,共论时事。
周文即请奉迎舆驾,仍令庆先还复命。
帝屏左右谓庆曰:“朕欲往荆州,何如?”庆曰:“关中金城千里,天下之强国也。
荆州地无要害,宁足以固鸿基?”帝纳之。
周文尝怒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
朝臣咸知,而莫敢谏。
庆乃进争之。
周文逾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
”乃执庆于前。
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
臣有不争者为不忠。
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
”周文乃悟而赦茂,已
不及矣。
周文默然。
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
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庆威仪端肃,天性抗直,无所回避。
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
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
广陵王欣,魏之懿亲。
其甥孟氏,屡为凶横。
或有告其盗牛。
庆捕得实,趣.令就禁。
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辨其无罪。
孟氏由此益骄。
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
言毕,令笞杀之。
此后贵戚敛手。
周孝闵帝践祚,晋公护初执政,欲引为腹心。
庆辞之,颇忤旨。
先是,庆兄桧为魏兴郡守,为贼黄众宝所害。
桧子三人皆幼弱,庆抚养甚笃。
后众宝归朝,朝廷待以优礼。
居数年,桧次子雄亮白日手刃众宝于长安城中。
晋公护闻而大怒,执庆诸子侄皆囚之,让.庆擅杀人。
对曰:“庆闻父母之雠不同天,昆弟之仇不同国。
明公以孝临天下,何乃责于此乎?”护逾怒,庆辞色无屈,竟以俱免。
[注]周文,即周文帝宇文泰。
时为魏孝武帝朝实际掌权者。
后被其子追谥为文帝。
(节选自《北史•柳庆传》,有改动)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爱:吝惜
B. 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旌:表彰
C. 庆捕得实,趣.令就禁趣:通“促”,急速、赶快
D. 执庆诸子侄皆囚之,让.庆擅杀人。
让:责备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柳庆“天性抗直,无所回避”的一组是(3分)
①关中金城千里,天下之强国也②庆辞气不挠
③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④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
⑤庆辞之,颇忤旨⑥庆辞色无屈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庆自幼聪明机敏,很有度量。
后以散骑侍郎的身份入关,很受器重,周文派他去完成奉迎国君这样重要的任务,魏孝武帝甚至私下征求他的意见并采纳。
B.周文认为王茂犯了诽谤罪,因为恼怒要杀掉他,在其他朝臣全都不敢劝谏的情况下,柳庆站出来为王茂争辩,终使周文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
C.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
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从而打击了侵害百姓的皇亲的气焰。
D.柳庆的侄子柳雄亮大白天亲手杀死了谋害自己父亲的贼人黄众宝,使得晋公宇文护大怒,而柳庆则认为子报父仇,也是孝道的体现,这引起了晋公更大的怒气。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荆州地无要害,宁足以固鸿基?
(2)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
上太行①
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晚年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轻骑遍历部所,延访父老”。
而且年年出巡。
8.(6分)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9.(5分)请结合诗的后两句简要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出酒食。
(陶渊明《桃花源记》)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白居易《琵琶行》)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乞丐与富翁的拥抱
【美国】斯坦利·巴比恩
很多年以前,在洛杉矶东部的劳工阶层生活区里居住着一位大富翁。
通常,只要他的门铃一响,就总会有人站在门外向他寻求帮助:有时,是他的某个陷入困境的邻居,他会冲他们微微一笑,然后热情地拥抱他们,并拿出很多钱塞在他们的手上;有时,是某个慈善机构为饱受饥寒折磨的儿童向他募捐,他也是会向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微笑一下,并且热情地拥抱了他们,然后开出一张大额的支票……
一天,一个不幸的乞丐幸运地遇见了这位善良的大富翁,而且久闻他的鼎鼎大名。
“真是太好了!”乞丐自言自语地说,“他那么有钱,又乐善好施,他一定能够帮助我的!”虽然他这么想着,但是内心中却突然涌起一种羞耻的感觉,他立刻被这种感觉击垮了,连忙藏起了他的面孔。
大富翁觉得好奇,俯下身子,用手轻轻地摸了摸他那肮脏不堪的脸。
顿时,乞丐仿佛触电似的,身子连忙向后退缩。
一丝黯然的神色从富翁的眼里掠过,但是,他仍旧挤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缓缓地站起来离开了。
乞丐睁开双眼,坐了起来,突然之间,他的眼前一亮——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正静静地躺在他的脚下。
他大喜过望,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好好地大吃大喝一通。
但是,就在迈进便利店的一瞬间,他猛地想起了富翁对他充满怜悯的抚摸。
他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他决定从此以后要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
于是,他收住了即将跨进店铺的脚步,向一位老妇人讨得了两枚十分的硬币,来到了最近的公用电话亭。
他要打电话给经纪人,咨询如何使用这100美元。
经纪人不厌其烦地给他做了详细、全面的介绍。
最后,他果断地说:“我只有100美元,就把它全部投到那个总裁看上去让人讨厌的公司里去吧,哦,就是那个叫微软的公司。
”
从这以后,这个乞丐的生活也随着股市的巨变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很多年过去了,那位慷慨、仁慈的富翁仍旧一如既往地生活着——或者晚上吹着时髦的曲调,出门散散步,或者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的客人。
一天,他的门铃又响了起来。
他打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位穿着漂亮的三件套西服的先生。
“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吗?”他像往常一样和蔼地问道,对于帮助别人他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噢,不,先生,我不需要您为我做任何事,”客人连忙申辩道,“因为,您已经为我做过了!”
“哦?做过了?那我究竟为您做过些什么呢?”他感到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来客神情严肃,郑重地说。
看着富翁更加惊异的表情,他继续说道:“我曾经是个乞丐,多年前您慷慨赠予了我100美元,我把它用来投资,从而使我的生活彻底地脱离了贫困。
我不再生活在最底层了,而且,在大街上,在人群中我也可以昂首挺胸了。
是您使我有了今天,因此,我要感谢您!”
富翁回忆起了往事,他说:“哦,不,先生,您不需要感谢我。
那100美元是我给您的,并不是您向我要的。
对于任何一个处于您当时那种境况的人,我都会给予帮助的。
”
“先生,您听我说,不论是什么原因,我都要感谢您!”来客坚持道。
“可是,我有很多钱,”富翁答道,“我还有很多礼物可以帮助别人,我不需要您的任何回报。
”
“是这样的,先生,”客人点点头说,“说实在的,我也没有任何可以用于回报给您的东西——因为不论我拥有什么,其实也都是您给予我的,只是给予的方式不同而已。
今天,我来到您这儿,真的是要真诚地感谢您!”说完,他伸出双臂,紧紧地拥抱住了富翁。
富翁激动地睁大了眼睛,注视着他的客人——那个老乞丐。
多年以来,他一直都是用这个友好的动作向那些前来寻求帮助的人示意的。
但是,今天,却还是第一次有人以这种方式来回报他!
顿时,和来客一样,他的眼眶里也盈满了泪水,他们就这样紧紧地拥抱着……老乞丐感受到满足的喜悦,可是,在富翁的心底里,却抽出一丝极细的失落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通过描写富翁多年来向需要帮助的邻居和慈善机构的施舍捐助的行为,表现了富翁的慷慨、仁慈、善良的人性。
B.一个流落街头的乞丐,仅仅凭借区区100美元的资本,就获得了成功。
这一情节的安排缺少必要的铺垫,显得不合理。
C.大富翁在好奇心驱使下,俯下身子,用手轻轻地抚摸乞丐那肮脏不堪的脸,这让乞丐内心中突然涌起一种羞耻的感觉。
D.作者调动各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其中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的运用,给人以深刻印象。
E.小说的人物关系简单,情节发展也起伏不大。
结尾对富翁与乞丐拥抱情景的描写意蕴丰富,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拓展和深化。
(2)小说中的乞丐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3)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富翁这一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的结尾,富翁为什么会有一丝失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世界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18年其父贝祖贻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了他的童年。
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
中学读于上海。
1935年被父送往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建筑。
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在求学其间贝氏埋首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并且获得学校举办的优秀设计奖,激励了他对建筑的兴趣,使他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主导着贝氏一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上海美术馆是贝氏的毕业设计,严谨的平面间错安排了数个内庭,使之观感为各个不同艺廊的背景,将自然引入室内是他的设计特点。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1958年贝氏成立了个人的建筑事务所,开业以来几乎每有工程竣工,就受到建筑界的注目,获得荣耀。
半个世纪以来,单是他在美国的50项设计中,就有24项获得大奖。
他能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这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的作品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
80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
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
结果,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法国建筑公司Grands Travaux的艾米利•比亚斯尼(Emile Biasini)认为,贝聿铭是负责卢浮宫金字塔工作的理想人选,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了解古代文明”,而作为一个美国人,“他能够鉴赏现代”。
记者问贝聿铭,在美国度过了75年后,他还觉得自己是个中国人吗?“我
从来不忘中国,”他立刻回答,“我的家族在那里居住了600年。
”
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认为这样“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同年,他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
人们称赞:“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
他多变的是设计,不变的是中国心,虽贝氏受西式教育受美国影响甚巨,但他认为中国是他的根,于是他开始为中国建筑作贡献。
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
1978年,他就谢绝了一个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而选择到远离市区的香山设计香山饭店。
他秉承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还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
1984年,贝聿铭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了一座70层、高315米的大厦。
这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美国以外的世界最高建筑物。
这固然因为他的父亲是香港中国银行的最早创办人,使他对这项建筑有一种亲切感,但他更强调的是:“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这幢高楼事实上亦象征着贝氏事业的巅峰。
(文章引用自《设计之家》)(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贝聿铭主张“让光线来做设计”,他的作品,在严谨的平面间错安排数个内庭,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主导着贝氏一生的作品。
B.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是贝聿铭创造的建筑奇迹,当初人们怀疑这个建造会毁掉法国密特朗时代的辉煌古迹卢浮宫,但他成功了,得到了诺贝尔奖和公众赞誉。
C.贝聿铭虽然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是西方建筑家,但他从来不忘中国,把中国作为自己的根,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宏伟建筑。
D.在国内搞建筑设计时,贝聿铭会不辞劳苦地走访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E.贝聿铭的父亲是香港中国银行的创办人,他为父亲建造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这使他觉得亲切和自豪,这个大厦成了他一生最辉煌的建筑设计作品。
(2)“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如何理解?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6分)
(3)除了香山饭店和香港中银大厦等杰作传世外,文中还记录了贝聿铭不忘祖国的言行和事迹,请简要概括。
(6分)
(4)有人说,贝聿铭等外籍华裔杰出的贡献在国外,而且奉献了一生,祖国仅仅是他服务过的众多商业伙伴中的一个而已;也有人说,贝聿铭心系祖国是真的,他的才智和业绩是世界的,又是中国的。
你怎么看?(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过去的三年间,我市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
....,多个旧区改造项目建成,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蓝图进一步明确。
B. 电影《一九四二》让更喜欢津津乐道
....历史辉煌而不喜欢翻看沉重记忆的中国人在享受苦味的同时,去思考怎样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
C. 因为有了充足的伏笔铺垫和出人意料的结尾,莫泊桑小说《项链》的情节显得波澜
..
壮阔
..,悬念丛生,让读者回味无穷,赞叹不已。
D. 他已经潜心研究东欧文学近二十年,阅读了大量的文艺理论和文学著作,所以在多
次研讨交流的时候,总能发表不同于别人的一得之见
....。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华容道是广为流传的益智玩具,它不但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具有很强的
益智娱乐功能,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耐心都有益处。
B. 为了保证活动的公平公正,本报将和省福彩中心联合成立审核组,确保公益金发放给
真正需要资助的人得到这份爱心,以解弱势人群燃眉之急。
C. 虽然迎来麦迪这样的大牌球星,在国内联赛和球市方面引发巨大的轰动效应,不过,
青岛男篮开赛以来的成绩却令人大跌眼镜,他们相继输给福建和佛山,这和人们的
期望值相差甚远。
D. 《复兴之路》通过大量文物和照片,回顾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
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
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
;。
;。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②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⑤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⑤⑥①③④②B.②⑤⑥④③①
C.②⑤⑥③①④D.⑤②⑥①④③
l6. 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8个字(5分)
十二金钗柱上的人物栩栩如生,曹雪芹铜像古朴生动,松茨园重现了曹氏先祖的生活,宝黛岛续写着《红楼梦》的浪漫……一处处彰显红学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在近日开园的河北唐山市丰润区“曹雪芹文化园”展现。
唐山丰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红学专家公认为是“曹雪芹故里”。
近年来,丰润围绕红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了一系列有益的积极探索。
注册并生产出了曹雪芹家酒;创排了《曹雪芹》等系列红楼精品剧目,在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连续五次夺冠;用《红楼梦》书中景观为城区道路冠名;举办了红学文化研讨会等。
为进一步提升红学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丰润区打造“曹雪芹文化园”,规划面积1650亩,总投资15亿元。
目前重点工程已经完工,松茨园、宝黛岛、曹氏故居、大观楼、定慧寺等八大特色景观,既能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需求,又有助于塑造红学文化品牌。
丰润区参照BOT模式,引进投资商建设“曹雪芹文化园”,通过出让30年商业运营权等方式解决了建设资金难题。
17.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飞瀑之所以能飞流直下,除了它有汇聚积累之外,还因为它选准了一个突破口。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古代赵国有一位驾车高手,驾起车来既快又稳,赵王拜他为师,学习驾车技术。
赵王学的差不多以后,要求与高手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