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叶蝴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枯叶蝴蝶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描写之细腻。
2、读懂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品味语言,揣摩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4、联系自身生活体验,理解故事所蕴涵的生活哲理。
二、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揣摩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揣摩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四、学生课前搜集:
1、搜集描写蝴蝶的诗词
2、搜集蝴蝶的有关生物知识(学科渗透)
3、搜集枯叶蝴蝶的知识(学科渗透)
4、生活中弄虚作假给人们带来危害的事例。
(联系生活实际)
5、搜集“去伪求真”的名人名言或谚语。
五、教学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藏有枯叶蝴蝶正侧两面的图片,请学生观察,直观感受枯叶蝴蝶的伪装技巧。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感受枯叶蝴蝶高超的伪装技巧。
(1)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你看到了几只蝴蝶?学生交流。
(2)有关蝴蝶的知识你都搜集了哪些资料?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与生物学科知识进行渗透
(3)我们的哪些古诗词中有对蝴蝶的生动描写?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知识拓展
(4)那枯叶蝴蝶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与生物学科知识进行渗透
师:看来昆虫再怎么伪装也瞒不过人的,不过大家可能想不到上面那只美丽和这只如枯叶的蝴蝶是同一种昆虫。
它为什么要隐藏起自己的美丽,隐藏后的命运又如何呢?下面和老师一起走进当代著名作家徐迟的散文《枯叶蝴蝶》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谁来读一读?
(2)谁来写一写?
师语:我们学习字词不仅要掌握它的字音字形还要掌握它的含义。
看“枯槁”一词,哪个同学能在文中找到它的近义词?引导学生体会“枯槁”与“枯黄”一词的区别。
“枯黄”一词只是写出它的颜色,而“枯槁”还写出了它的神态。
( 3)、学生读生字词
3生交流所加修饰语。
可能:美丽的枯叶蝶。
师追问“你从哪些语句看出它美丽?第一段,第三段)珍贵的枯叶蝶。
师问“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珍贵的?它美丽,最主要的是善于伪装,变得像一枚枯叶。
装模作样的枯叶蝶、濒临灭绝的枯叶蝶、自取灭亡的枯叶蝶,师语:你为什么说是自取灭亡的枯叶蝶呢?它因为善于伪装而与众不同而遭到人们的捕杀)……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枯叶蝴蝶的描写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
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枯叶蝶——装假作伪——濒临灭绝
4、根据学生交流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师语:看来美丽而又珍贵的枯叶蝴蝶因装假作伪而濒临灭绝,那作者由此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5、看来大家的发言都强调一个“真”字,由此老师想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两
句话:
板书: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右)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左)
6、看来大家对枯叶蝶的可悲的命运、作者的写作用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作者
是通过哪些精妙的语言表达的呢?下面请大家交流你所找到的精妙点。
学生交流,注意提醒学生同学发言时,要在书上圈划出。
设计意图: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对文中的精妙点有初步的认识(三)精读赏析:读中品语言,品中悟真情。
1、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来品味,有的同学还可从别的角度来品味,那更好。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品味语言的学习方法
2、下面同学开始读课文品美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师巡回并掌握学生发言情况。
(注意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余同学要在书上做简单记录,发言时要代表本组同学的意见)
设计意图: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3、师生共品美点。
可能A、“它/收敛
..、彩色
..,逸出
../了繁.
..、,隐藏
..了/它的粉墨
..了/它的花纹
..、图案
华.的花丛,停止
..了的,甚至/不是枯.
..的、干枯
..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
..了/它翱翔
黄.的,而是/枯槁
....的枯叶”一段,重点品味动词及表明色彩变..的,如同/死灰颜色
化的词语(多媒体直观展示枯叶蝴蝶正面侧面动态飞翔图),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对枯叶蝴蝶隐藏光彩的痛惜之情。
如学生答这段的词语用的好,可进一步追问:那你能不能具体谈谈哪些词用的好?
动词“收敛”“隐藏”“逸出”“停止”,你从这些动词中读出了什么呢?(枯叶蝴蝶伪装技术的高超,那还有哪些词语也能读出这一点呢?)提示:表示颜色的词语:粉墨、彩色、枯黄、枯槁、死灰颜色,这些词语形成鲜明的对比,它还让我们读出了作者对枯叶蝴蝶的一种什么感情?(痛惜之情)那你能读出这种痛惜之情吗?你觉得这一段应该怎样读?(要有感情)怎样读才有感情?(要注意重音)那哪些词要重读?(前面我们一起分析的那些词语)还要注意什么问题?(还要注意语速)应该稍快还是稍慢?(稍慢)还要注意停顿。
那现在我们请这位同学朗读一下。
生读完,谁来点评?师点拨指导朗读要领并进行范读。
它/收敛
..了/繁华
..的花丛,
..,逸出
..、彩色
..了/它的花纹
..,隐藏
..、图案
..了/它的粉墨
慢稍慢稍快A
停止
..的,而是
..了的,甚至不是枯黄
..了/它翱翔
..的,干枯
..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
稍快稍慢稍慢稍快稍慢稍快
枯槁
....的/枯叶。
..的,如同/死灰颜色
稍慢
B、富有哲理的几句话: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
引导:枯叶蝴蝶原本美丽的翅膀阖上后是什么样子的?(丑陋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保持真实的面目,不要装假作伪,否则会害了自己)“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引导:“翅膀两面”指什么?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比喻人的内心和外表,做人要表里如一,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而不是弄虚作假,遮遮掩掩)哪几个词重读一下?(两面、光彩夺目)“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引导:“自然界的一切”包括什么?(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突出了人)
你能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吗?(对真善美的呼唤)
设计意图:
四、合作探讨小组释疑
再读课文,找出难以理解的句子,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师生共同交流补充。
可能:
A.“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是什么意思?
引导:换一种说法:更因为什么?(装假作伪)
指导朗读停顿: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
.....。
..与憔悴(慢)
..它的美丽的(快)/枯槁
B.枯叶蝴蝶“装假作伪”有用吗?人的“装假作伪”有用吗?
引导:阅读课文第五段,体会课文中两个“装假作伪”含义的不同。
C.“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的绝灭了”一句话中“因此”“绝对的”是否多余?
引导:“此”指什么?枯叶蝴蝶果真摆脱不了灭绝的命运吗?
可能有的学生同意,理由为:枯叶蝴蝶装假作伪导致了它的稀少,国家的保护使它更珍贵。
所以它一定会灭绝的。
不同意:是因为人类的捕杀。
师:你注意到了作者是怎么写人的吗?
第5段中“有种生物,特技是装假作伪”。
这种生物在这里指的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人”而是用“生物”这个词?首先我们来想一想在本文人具有怎样的品质,我们说他是生物?(品行不好),在本段我们看出什么行为是不好的?(装假作伪),还有哪个词可看出它是不好的?(行径?)它是指什么行为?(不好的行为)由此可看出作者对人类的态度是(否定的,讽刺的)D.作者为什么不谴责那些捕杀枯叶蝴蝶的人类,而将灭绝原因归咎于枯叶蝴蝶的“装假作伪”?
引导:这里的“人”指所有的“人”吗?作者对他们持什么态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能通过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
(五)、积累迁移:读短文谈感悟
师语:装假作伪给枯叶蝴蝶带来杀身之祸,那人装假作伪会带来什么呢?(板书)请同学读《伪装的人生》,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感悟。
多媒体出示短文:
(可能切入点:
人要求美更要求真;
弄虚作假害人又害已;
善意的谎言可以博得别人的理解……)
学生从生活中选点谈感悟。
师语:是啊,真是所谓“优质工程”一朝塌,百姓命丧豆腐渣;所谓“放心产品”竟掺假,百姓无异吃毒药。
那些见利忘义者的装假作伪不仅害人也害已,他们终究难逃法网的惩罚。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对见利忘义的装假作伪行为有着深切的理解。
(六)、赏名家之言
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装假作伪的看法,那一些名家对此是怎么看的呢?你来交流一下你所搜集到资料。
师多媒体出示
七、小结:
世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真诚沟通了你我的心灵。
既然我们同处一方沃土,就让我们坦露我们的真,展示我们的美。
愿我们美丽如真理的羽翼在和谐的蓝天上飞翔,愿我们真诚的行为如甘醇的雨露飘洒在和谐的大地上。
这样我们的理想、追求才会生生不息。
这或许就是作者通过枯叶蝴蝶的命运告诉我们的。
愿我们真诚到永远!
八、布置作业:
1、美文欣赏读契诃夫的《变色龙》
2、妙笔生花写《我看的伪装》
九、板书设计:
枯叶蝴蝶——装假作伪——濒临灭绝
人——作假——?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