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步骤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组化步骤范文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通过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利用免疫反应性的抗原抗体反应,以检测和定位组织切片中的特定抗
原或蛋白质的技术。
免疫组化在临床病理学和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提
供有关疾病诊断、病理机制研究、分子分型和药物靶向治疗等方面的信息。
1. 抗原修复(antigen retrieval):抗原修复是为了使组织样本中
的目标抗原或蛋白质恢复到免疫表位充分暴露的状态。
组织切片有可能存
在形态学变化、组织化学改变、酸碱性改变或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这些
变化导致了抗原稀释或失活。
抗原修复的方法通常包括热敏抗原恢复和酶
消化抗原恢复。
热敏抗原恢复是将组织切片放置在高温缓冲液中,以恢复
抗原的形态和免疫活性。
酶消化抗原恢复是通过酶的消化作用,破坏组织
切片中的蛋白质交联结构,使抗原恢复活性。
2. 阻断(blocking):阻断是为了防止非特异性背景信号的产生。
在进入下一步的抗体孵育之前,使用非特异性的蛋白质来覆盖未被抗体结
合的区域,防止后续过程中非特异性背景信号的形成。
通常使用的非特异
性蛋白质包括牛血清蛋白、羊血清蛋白、鱼胶蛋白等。
3. 一抗孵育(primary antibody incubation):在这一步骤中,使
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抗原或蛋白质结合。
抗原抗体反应是免疫组化的核心
步骤,这一步骤的可靠性和特异性对结果的准确性和解释性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一抗对研究目的至关重要,一抗通常通过免疫荧光标记、酶标标记或生物素标记等方式来实现。
4. 二抗孵育(secondary antibody incubation):在这一步骤中,
使用抗一抗体结合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复合物。
一抗与目标抗原结合后,二
抗与一抗的Fc区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抗原-一抗-二抗复合物。
二抗通常标记有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荧光物质(如荧光素酶)或生物素等。
5. 显色反应(color development):根据标记的二抗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显色方法。
常见的显色方法包括酵素标记的直接或间接免疫组化和荧光标记的免疫组化。
其中,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二抗通常使用DAB(3,3-二甲氨基苯腙)作为底物进行显色,DAB在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棕色沉淀。
荧光标记的二抗可以使用荧光素酶或荧光染料进行显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拍摄样本。
6. 核染色(nuclear counterstaining):核染色是为了使组织切片的细胞核清晰可见,帮助确定组织结构和定位抗原区域。
常用的核染色剂包括伊红、快速石蜡蓝和苏木精等。
以上是免疫组化的基本步骤,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进行调整和优化。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学、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和定位,揭示了很多疾病的病理特征和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