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癌性淋巴管炎HRCT影像特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部癌性淋巴管炎HRCT影像特征分析
姜立杰;刘树荣;李慧亭;刘亚静;屈瑞博
【摘要】目的探讨肺部癌性淋巴管炎高分辨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35例病理诊断癌性淋巴管炎患者HRCT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病例HRCT表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7例,小叶间隔增厚29例,小叶核心结节15例,片状磨玻璃影12例,周围线样及索条影5例,叶间裂及胸膜结节样增厚9例.结论 HRCT对癌性淋巴管炎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并有助于和其它弥漫性间质性肺部病变的鉴别.
【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
【年(卷),期】2013(018)009
【总页数】2页(P1655,1682)
【关键词】癌性淋巴管炎;间质性肺病;高分辨CT;X线计算机
【作者】姜立杰;刘树荣;李慧亭;刘亚静;屈瑞博
【作者单位】053000河北衡水,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CT室;053000河北衡水,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CT室;053000河北衡水,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CT室;053000河北衡水,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核磁科;053000河北衡水,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口腔科
【正文语种】中文
癌性淋巴管炎(Pulmonary lymphangitis carcinomatous,PLC)是一种恶性肿瘤细胞在肺部淋巴系统弥漫性生长为特征的肺内转移癌[1]。
本病预后较差,50%~
85%的患者生存期3~6个月。
由于PLC主要累及肺间质,其影像学表现容易与
其它弥漫性间质性肺病混淆,为了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现对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5例PLC患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5月来我院就诊,经病理证实的PLC患者35例,均有MSCT资料,男性14例,女性21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63岁,临床多表现为咳嗽、胸闷、气短,伴或不伴有发热。
其中原发病变有肺癌24例(腺癌1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9例,鳞癌3例),乳腺癌7例,胃癌3例,胰头癌1例。
扫描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对肺部进行高分辨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肺底。
扫描参数:管电压,140kV;管电流,200-260 mA;层厚,1.25 mm;螺距,0.97;重建方式,Bone Plus。
图像传至AW4.4工作站,应用后处
理软件对病变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
全部病例由2名有经验的副主任以上影像科医师对每一位病人的HRCT表现进行详细记录和统计分析。
结果
病变均以肺门为中心呈放射性分布,呈索条、网格影,肺小叶结构无变形,支气管无扩张。
其中24例病变呈两肺对称或非对称性弥漫分布,11例呈单侧肺或单个
肺叶分布。
病灶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结节样不规则增粗27例,小叶间隔结节样增厚24例,小叶间隔均匀增厚5例,小叶核心结节15例,片状磨玻璃影12例,
周围线样及索条样高密度影5例,叶间裂及胸膜结节样增厚9例,肺门及纵隔淋
巴结肿大23例,合并局部肺实变7例,合并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4例。
图1 两肺PLC 支气管血管束结节样增粗图2 右上肺PLC 小叶间隔光滑增厚图3 右下肺PLC 小叶间隔结节样增厚,胸膜结节图4 两肺PLC 纵隔淋巴结肿大
讨论
PLC是肿瘤细胞转移到肺淋巴管内以后沿淋巴管生长、
浸润和蔓延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肺内转移癌。
各种恶性肿瘤均可以导致癌性淋巴管炎,最常见于肺、胃、乳腺、结肠和胰腺等处腺癌的转移。
PLC的转移方式多为肿瘤
细胞经血行转移到肺部小动脉内形成癌栓,然后进一步发展穿过血管壁进入肺间质和淋巴系统而发病[2];另外约有25%患者的肿瘤细胞经淋巴干道转移到纵隔及肺门淋巴结,使肺门淋巴引流受阻发生反流,然后逆行转移到肺内淋巴系统。
PLC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呼吸困难、干咳或咯血,合并感染的患者会
有发热、咳痰等症状。
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和肺水肿、结节病、肺气肿以及感染性病变不容易区分。
胸部X线也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重,呈网格样
改变,肺门周围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3]。
高分辨CT扫描较胸部X线片对诊断PLC有优势,高分辨CT可以清晰显示结节样增厚的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束串珠样增粗,胸膜下间隔线样增厚,小叶核心结节、胸膜及叶间裂小结节等特征性表现,同时肺小叶结构无变形。
Johkoh等将其CT
表现分为三型:1.轴心间质增生为主:从肺门到周围肺野可见支气管血管束串珠样增粗,甚至可见小叶核心增粗,少见或者不见小叶间隔增厚;2.周围间质增厚为主:小叶间隔结节样增厚为突出表现,呈条状垂直于胸壁或连成长条状,在肺的中心部分可见因小叶间隔增厚而衬托出多边形的小叶轮廓,少见或者不见有轴心间质增厚现象;3.轴心间质及周围间质都增厚。
本组病例多表现为混合增厚(22例)。
结合恶性肿瘤病史,应首先考虑到PLC的可能性,提示临床进一步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
PLC的影像学表现容易与肺部间质性疾病混淆,所以应当和以下疾病鉴别:1.结节病,为全身非干酪样肉芽肿性病变,临床也表现为渐进性呼吸困难,但较PLC临
床表现轻,有自愈倾向[4]。
根据病程不同,CT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小结节影,小叶间隔增厚少见。
晚期可表现为纤维化,肺小叶变形,支气管牵拉扩张,而PLC一般没有这些表现。
2.间质性肺水肿,一般表现为光滑的
小叶间隔增厚,无小结节影,应当与小叶间隔光滑增厚的PLC鉴别。
一般间质性
肺水肿纵隔及肺门淋巴结不大,缺乏恶性肿瘤病史,且多半有心脏增大,肺动脉增粗等表现。
3.放射性肺炎,有接受放射治疗的病史,病变呈跨叶分布,有整齐的边界,小叶间隔光滑增厚。
通过本组病例分析,我们发现PLC在高分辨CT扫描图像中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串珠样增厚,胸膜、叶间裂的小结节影,小叶结构不变形等,这些征象同时出现对提示PLC有较高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Regueiro F, Roche P, Regueiro MV, et al.The importance of histology in the evaluation of pulmonary transplantation: carcinomatous lymphangitis[J].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5, 53(2):122-123.
[2] Priyanka P, Mannudeep K, Amita S, et al.FDG PET/CT in Assessment of 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J].AJR, 2010,194:231-236.
[3] 雷志丹,贾武林,史大鹏,等.肺癌性淋巴管炎胸部X线征象[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 23(6):743-746.
[4] 马骏,朱晓华,孙希文,等.结节病肺部改变的CT征象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40(9): 92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