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印染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印染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探究
张朝阳
【摘要】我国有数千年使用植物染料的历史,在西方合成染料问世后,植物染料逐渐退出了染料市场.随着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潮流的影响,植物印染技艺这一古老的民间手工纺织品染色艺术在中国流行开来.天然植物染料环保、安全、新颖、耐用,满足了人们心理和生理的审美需要;同时,也反映了传统工艺的服饰品设计发展的新趋势.现代审美理念与植物印染艺术特色相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进而将传统文化与服饰品设计融合是服饰品新的设计亮点.%China has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in the use of plant dyes. After the advent of synthetic dyes in the west, plant dyes gradually withdrew from the dye market.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trend of returning to nature and simplicity, plant printing and dyeing technology, an ancient folk handicraft textile dyeing art, has become popular in China. Natural plant dyes a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afe, novel and durable, meeting people's aesthetic needs of psychology and physiolog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reflects the new development trend of costume design with traditional technology. It is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aesthetic concept an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printing and dyeing.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chniqu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stume design is the new innovation point of costume design.
【期刊名称】《染整技术》
【年(卷),期】2019(041)001
【总页数】3页(P14-16)
【关键词】植物印染;中国服装;民族文化;设计;应用
【作者】张朝阳
【作者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93.5
近年来,纵观中国各大秀场可以发现,民族元素在各大品牌的运用中备受青睐,而其中的植物印染工艺则是时尚界中的一朵奇葩。

印染发展和人类发展是同步的,染色技术工艺在整个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印染在原始社会之前就已经产生,当时的染织图案往往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与地方文化特点。

在当代服装设计中,印染工艺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和形式语言,表达了服装的内涵和外观。

而从品牌服装流行趋势看,消费将向个性化、休闲化、多样化、时装化和品牌化转变。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印染拥有丰富多彩的工艺技法和先进的生产流程,突显了感性与理性相融合的特点。

工业社会大规模的服装生产使人们对千篇一律的产品产生了厌倦,当低碳生活成为时代的主题,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大家寻求更加自然的生活方式。

植物印染天然无公害、工艺简便、丰富多彩的特点很适应这种需要;植物印染的应用日渐广泛,开始受到国内服装设计师的关注。

1 印染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植物印染是运用植物的根、茎、花、叶、果实、果皮等为原料提取染料,通过直接染色或媒染的方法对麻、葛、丝、皮、毛、棉等天然纤维进行染色的方法。

我国采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劳动者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了这门
技术,并不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植物印染技术发展成熟且方法多样,印染纹样丰富多彩。

最早的印染源于手绘色彩。

中国的毛笔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普遍运用于彩陶的绘制,而颜料则可以追溯得更早,织物的出现大约是在公元5千多年前,这三个客
观条件形成手绘的基础,不难看出手绘历史的久远。

植物染料始于中国,染色艺术确切的文字记载最早是在周朝,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

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开始了以凸版奈引法为代表的印花工艺。

这是一种利用凸纹的模型印板,蘸取具有粘和性的颜料于凸纹正面,再用盖图章的方式,通过压力直接将印版上的色彩转移到织物表面。

汉代掌握了以兰草、茜草、红花、桅子为主的植物染料和以朱砂、铅白、绢云母、碳黑为主的矿物染料。

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获取其他颜色。

2 天然植物染色纺织品的特点
2.1 天然植物染色纺织品的优势
植物染色纺织品安全环保,符合生态标准。

植物染料源自植物,提取和印染过程中均无有害物质参与,生产过程不会污染环境。

植物染料多是可食用色素,染色后的服装有益健康。

染色后的纺织品颜色柔和舒雅,透出自然本色的醇厚之美。

植物染料部分提取于中草药材,印染的纺织品具有养护皮肤、抗菌等功效。

植物染色纺织品生态、环保,全面提升服装自然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

2.2 天然植物染色纺织品的劣势
2.2.1 染料供应困难
植物中色素含量小,种植、收集、提取、应用都需很长时间,且收率低,导致植物染料难以大量生产。

为获得足够的染料要大量采摘砍伐植物,不仅加大生产成本,也会破坏生态环境,违背了使用植物染料的初衷;且许多染料植物也是中草药资源,
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若大量用于提取染料,成本太高。

2.2.2 染色重现性差
植物染料无标准化的生产工艺和行业标准;且即使使用同一种染料植物,由于产地、气候或采集时间不同,都会导致植物染料色素含量、组成及色泽有很大不同,因而,染色重现性差。

2.2.3 染色牢度差
除少数几种染料植物(靛蓝和槐花等)外,植物染料普遍存在染色牢度差的问题,即使使用媒染剂也有许多达不到要求,尤其是耐日晒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

大部分天然植物染料在染色时都要使用媒染剂,传统媒染剂大多含金属离子,有些被列入生态纺织品禁用名单。

3 植物印染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通过市场调查和收集整理资料发现,植物印染一直是中国传统服装的重点,是人们经常运用在服装配饰上的手段。

到少数民族地区考察,特色的装饰及少数民族服装大多采用传统的植物印染工艺,运用植物染料通过扎染、蜡染等印染技法,根据实际的图案进行染布,再将其做成各种精致的工艺品(见图1)。

图1 衍缝的扎染作品
3.1 在古代的运用
新疆民丰东汉墓出土了“万事如意”锦女服,身长133 cm,两袖通长189 cm。

服装的款式是典型的西域民族样式,但质料和纹样有汉族特点,还织有象征吉祥如意的汉字,是东汉时期各民族人民相互交融的产物。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印花敷彩绛红纱曲裾绵袍,身长130 cm,两袖通长236 cm。

经历二千多年,
质地仍然坚固,色泽依然鲜艳,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术和高超水平。

从一号墓出土的服饰有素纱禅衣、素绢丝绵袍、朱罗纱绵袍、绣花丝绵袍、黄地素缘绣花袍、绛绢裙、素绢裙、素绢袜、丝履、丝巾、绢手套等几十种之多;颜色有茶色、
绛红、灰、朱、黄棕、棕、浅黄、青、绿、白等;花纹的制作技术有织、绣、绘;纹样有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及几何纹等。

其中,最使人感到惊奇的是素纱禅衣,整件服装薄如蝉翼、轻如烟雾,衣长128 cm,两袖通长190 cm,在领边和袖边还镶着5.6 cm宽的夹层绢缘,但全部质量只有48 g,还不到一两,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稀世之品(见图2)。

图2 马王堆汉墓出土服装复原图
3.2 现代运用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饰时装化步步升温,使扎染艺术倍受国内消费者和时装界的追求和青睐。

扎染普遍应用在丝巾以及服饰上。

丝巾、台布种类繁多、尺寸不一,其色彩艳丽、古朴、新颖,深受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

扎染花形有自然花纹与定位花形,具有回归自然的感觉,使扎染成为流行的手工艺,广泛应用于服装、领带、壁挂等。

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次扎结、多次染色的工艺可使传统的扎染工艺由单色发展为多色。

常用的染料有红花、紫草、靛蓝等;根据设计图案的效果,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图案;也可将成形的服装直接扎染,分串扎和撮扎两种方式,前者图案犹如露珠点点、文静典雅,后者图案色彩对比强烈、活泼清新。

4 结论
传统植物印染艺术已成为时尚界的新宠,国内品牌先后将印染用于自己的设计,使植物印染艺术在现代服装中展现出别样的魅力。

在当今效率至上的信息时代,传统植物印染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传统植物染色技术发展传承的意义有多大,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下去,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为了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服饰文化,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创新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将中华扎染艺术与现代时尚结合,探索挖掘出一种属于自己的民族风格服饰,是中国服装走向世
界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赵晓娣.天然植物染料专利发展概况[J].针织工业,2017(7):72-76.
[2]刘珺.植物染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上海纺织科技,2017(4):56-58.
[3]杭珍,徐增莱.中国的传统植物染料及其应用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5-18.
[4]张学渝,董卓娅.中国传统印染与植物染料关系初探——以大理白族扎染与板蓝根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4-118.
[5]常芳.天然植物染料在纺织品印染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4(3):2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