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产后出血的输血与输液管理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产后出血的输血与输液管理探讨
目的分析严重产后出血的输血与输液管理的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6例严重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均在本院接受急诊输血、输液等对症治疗,总结其输血、输液管理体会。

结果本次研究,患者均未出现死亡,输血量如表1所示,未出现大量输血而引发的低温、酸中毒和凝血障碍循环,俗称”死亡三角”。

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预后良好。

结论应规范管理产后出血的输液、输血等治疗措施,避免不合理输血而导致”死亡三角”,保证产妇生命安全。

标签:产科输血;产后出血;输液;血容量
严重产后出血属于一种严重的失血状态,若不及时给予患者输血、输液,患者将在短时间内迅速死亡。

产后出血是一种急性失血,产妇可耐受一定的失血量,如刨宫产24h内出血1000ml,或阴道分娩24h内出血500ml,若失血超过产妇耐受量,产妇凝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导致失血量进一步增加,此时应迅速为产妇补充成分血或直接输血。

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6例严重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急诊输血、输液的管理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6例严重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本组产妇均由于宫缩乏力、胎盘因素、阴道裂伤原因导致严重产后出血,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6.7±5.2)岁,平均孕次(
2.3±1.2)次,其中经产妇40例,初产妇46例,阴道分娩56例,剖宫产30例。

1.2方法本次产妇均出现失代偿现象,因而要对产妇机体代偿超出部分的失血进行补充,采用输注成份血制品的形式进行补充。

以产妇血容量标准化(5000ml)进行计算,产妇红细胞输入量(U)为:(失血量-1000ml)/200ml,
(失血量-2000ml)/200ml,其中1000ml为20%血容量;若使用冰冻血浆,输入量为:
其中2000ml代表40%血容量[1]。

本组患者均为严重失血状态,因而要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冲击式输入血小板,输入量为:红细胞输入U/20;冷沉淀治疗量输入=红细胞输入U/30。

输入量>4U 时,为产妇输入一定量血浆,血浆输入量(ml)与血细胞输入量(U)为100:1。

产妇失血量超过4000ml,少量输入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2]。

1.3护理方法
1.3.1取血护理人员取血时必须与输血科人核对用血患者资料和供血者信息等,所有输血资料相符后,再检查血袋容量、完整性、色泽、外观、交叉配血
试验结果等,然后与输血科人员共同签字确认,马上将血液带回输血的位置。

1.3.2输血
1.3.
2.1输血前若患者意识清醒者,可简单向其说明,输血操作的重要性及配合方法。

然后,2名护理人员共同,再次检查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血袋内溶液等的内容,确认无误后,确认输血者的姓名,可采用呼唤患者、查看手腕标签方式核对姓名。

血液制品置于室温20min后,即可输注,不可存放过长时间。

1.3.
2.2输血护理开始输血后,提前准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要有专职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终止输血,必要时给予抢救。

开始输血15min内,要保持5~10ml/min,随后适当增加速度。

若患者存在心、肺功能异常,用减慢输注速度,以2ml/min为宜,若患者耐受较差,可改为1ml/min。

输血过程中,要控制好整个输血时间,1袋成分血,要在180min~240min内输注完成,期间要注意细菌污染等因素,防止血液变质。

1.3.
2.3输注中血袋干预血袋中的红细胞可能叠连在一起,导致输血速度逐渐降低。

因而,输血前,要颠倒血袋数次,输注过程中发现速度减慢时,要轻轻摇晃血袋,建议输血过程中不定时轻轻晃动血袋。

若晃动无法改变血液流速,则采用生理盐水稀释法,减轻红细胞叠连现象。

生理盐水使用量为30~40ml,通过”Y”型管注入血袋内,轻轻晃动混匀。

输血过程中,血袋内除必须的生理盐水稀释外,不允许增加其他药物和溶液。

1.3.
2.4输血加温干预少量、低度输血,无需加热。

若患者输血量较大,或者输血速度较,可加温快输血肢体。

本次研究中,仅给予输注速度50ml/min以上者、输血超过5袋者可遵医嘱加温,但是加温输血,需要更加严密的观察患者体征。

1.3.3输血后护理输注结束后,仍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改变,做好护理记录。

针对穿刺部位,要仔细检查,出现血肿、渗血现象者,立即给予处理。

护理人员发现患者输血后存在不良反应,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保留元血袋及相关资料,直到查明不良反应原因。

患者输血资料,如交叉配血报告单、各种化验单等需存入病历保持,避免弄错或遗落资料。

1.3.4输液管理护理人员应在输液前正确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生命体征、穿刺部位的皮肤、静脉通道情况等。

输血治疗患者,需要考虑药物浓度,选择合适的血管。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三查七对制度,输液前检查药物检查有效期、剂量、患者信息,核对无误才可进行输液。

按照患者心率、血压情况,调整滴速,及时遵医嘱更换液体,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 结果
本次研究,患者均未出现死亡,输血量如表1所示,未出现大量输血而引发的低温、酸中毒和凝血障碍循环等不良反应。

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预后良好。

3 讨论
国外基于临床急诊大量输血的研究,制定了输血方案,简称为MTP。

我国基于中国产妇的血液成份代偿能力,针对特点中国血液制品,建议以输入成分血制品,对无法代偿的血容量及功能进行补充,为此我国编制了中国紧急输血方案ATPC。

ATPC方案中,产科急诊输血的公式和方法与本次研究方法相同,以维持体内循环容量、心脏射血功能、促进正常凝血、子宫收缩为主要目的。

本次研究中,86例严重产后出血产妇,均给予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血制品补充,产妇血容量得到有效、及时的补充,预后效果较为理想[3]。

在实施输血、输液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血小板的输注。

虽然人体对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等止血功能成分的代偿能力较强,但是为了迅速止血,建议采用冲击式输入方式。

输注血小板,可有效发挥迅速止血和减少免疫反应的作用,本次研究中产妇均输入血小板,止血、扩容效果较为理想。

在急诊输血时,ATPC输血流程,根据血制品实际情况,计算输注量,从而规范患者的输血、输液情况[4]。

在为产妇紧急输血时,应以红细胞加血浆输注为主,从而尽快增加产妇的血容量,维持心脏正常功能,保持正常的心脏灌注量,同时,红细胞输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可提高组织供氧量,尽量减少失血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避免出现”死亡三角”现象[5]。

输血过程中,血袋内不可加入药物,否则将导致血液成分变性,部分药物还可以使血细胞溶血。

同时,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存在输血不良反应的早期表现,尤其要重视溶血反应,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

产后出血要做尽量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能及时止血,避免发展成为凶险型出血。

护理人员在应对产后出血时,要沉着冷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取血、输血,并补充血容量[6]。

输血质量直接关系着患者生命安全,要求护理人员准确掌握成分血、新鲜血浆、冰冻血浆、浓缩血制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能及时发现不良输血反应。

在输血(成分血)过程中,应注意血小板水平,监测发现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应增加浓缩血小板输注,且血小板要尽快输注,输注时间控制在30min内,输注速度以4~5ml/min。

大量输血时,患者往往需要输注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完全融化后,血浆蛋白极容易变性,且凝血因子可能失活,应立即输注,若不能马上使用,应将血袋放回4℃储血箱内,必须当天就使用完。

此外,红细胞也受到常温破坏,且6℃以上血液中细菌生长加快,因而必须在2℃~4℃环境内储存和运输,否则将使红细胞携氧功能丧失,不可加温使用浓缩红细胞[7]。

浓缩红细胞离开输血科后应尽快使用,从2℃~4℃储存环境中取出后,30min后就开始输注。

护理人员应充分考虑各种成分血输注的时间和顺序,常规顺序为血小板、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浓缩红细胞。

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输血规范输血,输血效果较好,未出现不良反应,有效保证了成分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应规范管理产后出血的输液、输血等治疗措施,以输注成分血制品为主,避免不合理输血,保证产妇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华凤,刘进. 严重产后出血的输血与输液管理[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08(12):573-575.
[2]饶克宇.351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及严重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的建立[D].大连医科大学,2014:12-13.
[3]万芬,吴仕元,康昭海,熊玉冰. 急诊产科输血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3):36-38.
[4]颜建英,黄科华,刘青闽,等.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10(21):791-797.
[5]Schuurmans N,FRCSC,Edmonton,Catherine MacKinnon C,等.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J].刘铭,段涛,译.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3):175-185.
[6]张金平. 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中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J]. 现代养生,2014,22:166.
[7]王美,阎东河,刘志兰,等. 探讨成分输血在产后出血中的操作与护理[J]. 当代医学,2010,30:132-133.编辑/蔡睿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