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打造力培育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打造力培育对策
吴自力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益阳
413049)
[摘要]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最集中的体现,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是我们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基于对学院人才打造力的基本认知,结合学院实际,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对策[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一、对人才打造力的基本认知
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但其核心竞争力则高度聚焦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力。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最集中的体现。
黄达人教授曾说,“大学之间的竞争,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的培养质量……大学的竞争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的竞争力。
从这个角度看,说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点也不为过的”[1]。
人才打造力,简言之,就是一所学校培养人才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规模与质量上。
大学的使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这在大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侧重点有所不
同。
我院作为一所知名度不高的地方职院,目前,
培养人才才是我们的主要使命,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是我们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我院人才打造力基本情况分析
对我院人才打造力的评估,拟从技能竞赛、技能抽检、毕业论文(设计)抽检等主要指标进行衡量。
之所以选择这三个指标,因为这都是体现显性质量的硬指标,出自官方组织,普及面广、评价标准统一、全省排名、透明度高、可信度大、可比性强,在一定程度上能客观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状况。
(一)近几年我院学生参加省级技能大赛情况(见表1)分析
表1近几年我院学生参加省级专业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时间
项目
获奖情况2009年
网络应用设计(网站建设)
二等奖1个网络动画设计
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应用程序设计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室内设计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
会计实务与电算化
二等奖2个,2010年
2010年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
优胜奖2个数控技术竞赛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
汽车技术竞赛二等奖1个计算机技术
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
[收稿日期]2016-05-15
[作者简介]吴自力,男,湖南宁乡人,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硕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职业
教育、高校管理。
第二期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22016年6月Journal of Yi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un.2016
吴自力: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打造力培育对策
2011年
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三等奖1个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设计类竞赛项目(平面设计)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
2012年
会计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1个、个人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汽车检测与维修3人小组赛三等奖1个
计算机网络应用3人小组赛三等奖1个
2013年
会计专业技能4人小组赛三等奖1个汽车综合故障诊断3人小组赛三等奖1个2014年
会计技能4人小组赛二等奖1个汽车电气系统检修3人小组赛三等奖1个2015年会计技能4人小组赛三等奖1个2015年
会计技能4人小组赛三等奖1个
电商技能4人小组赛三等奖1个
分析: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技能大赛,我院曾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基于如下主要原因:一是学院重视,组织到位投入较多;二是生源质量尚可,有尖子生可选;三是竞赛组织尚处探索阶段,奖励面大;四是其他学校还重视不够,竞争不甚激烈。
随着竞赛的逐步规范,各院校的逐步重视,竞争的逐步加剧,我院竞赛成绩也越来越不理想。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一是学院重视不够,组织不到位,舍不得投入,教学条件不足(特别是竞赛设备的匮缺),师生积极性不高;二是生源质量严重下降,难以选拔出优秀选手,输在起跑线;三是与兄弟院校的师资队伍与教学质量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近几年我院专业技能抽检情况(见表2)分析
表2近几年我院专业技能抽检情况
时间抽查专业成绩备注
2010年会计专业合格抽查42所,排名后1/3 2011年汽车检测与维修不合格2012年补及
2014年电子商务合格33所高职参加,有7所不合格;我院实派在校生7人,预科生2人参加抽检,合格率70%,排名20
2014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不合格2015年补及2015年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不合格
分析:近6年,我院被抽中5个专业,一次性合格率仅40%,会计专业、电商专业虽顺利通过,但排名靠后。
除掉学籍管理混乱、半工半读生等诸多因素,以上数据也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我院各专业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际状况。
(三)我院2015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抽查情况(见表3)分析
表3我院2015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技能抽检情况
时间项目成绩备注
2015年2015届毕业生毕业论文
(设计)抽检
毕业设计成果合格率86.7%,全省排名49;
毕业设计工作得分63,排名63
共抽查64所高职,见湘
教通〔2015〕542文件
分析:2015年,省教育厅首次组织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抽查。
我院抽查情况很不理想,毕业设计成果合格率排名全省后1/3行列,毕业设计工作考核得分排名全省倒数第2。
抽查情况反映出我院对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重视不够、指导不够、管理缺失,教师指导水平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我院人才打造力的整体水平应居于全省高职院校后三分之一行列。
三、我院人才打造力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源素质严重下降。
近几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院生源质量接连下降。
学生分数低往往意味着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高,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课堂教学改革往往因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与配合而很难进行,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皆难以实施或实施后因学生无法配合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分数降低的同时往往是学生基本素质的降低。
由于高考变得越来越容易,几乎是想上就上,容易在一些学生中形成不需要努力学习玩玩就可以上大学的思想,这种心态之下容易让学生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加上受社会环境教育偏差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的礼仪文明程度、道德素质都有所降低,不仅给学生管理带来越来越大的难度,同时也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设置了障碍。
因此,我院教学工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只能是在低水平状态下开展,短期内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有相当的难度。
这一点必须清醒认识到。
2.师资队伍质量偏低。
近几年,学院因优秀骨干教师大量外流,优秀人才又因政策引进不来,导致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十分突出,整体而言,无论数量、学历、职称、年龄、双师型、学缘结构等方面都严重不达标,与省内知名职院比,相差几个档次,特别是个别专业,基本教学都难以为继;再加上部分教师缺乏实践锻炼和培训,实操能力差,教学观念落后,课堂教学模式陈旧,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能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
3.教学条件严重不足。
一是图书馆、教室条件差,夏天热冬天冷,学生无心学习坐不住,部分教室还未配齐多媒体设备,导致教师只能黑板教学;二是实训条件差。
大部分专业都投入不够,实训设备陈旧、工位不足,实训教学疲于应付。
4.教学管理水平不高。
一是管理理念落后,束缚了系部和教师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如课程的设置过于框死、考试的模式过于传统;二是管理制度缺失,导致学风不佳,学生不重视考试与成绩;三是学籍管理混乱,再加上半工半读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技能抽检、毕业论文(设计)的考评。
四是监控管理粗放。
学院对系部教学工作缺乏一个完整的管理监控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指导,导致系部教学工作该怎样做、该怎样改、要做得怎样等?均缺乏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四、我院人才打造力提升的主要对策
1.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培育人才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包括:专业设置的依据、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环境与条件等。
其中,专业设置的依据就是要符合区域社会经济的人才需求,而人才培养中,在强调“技能型”的同时,要科学定位“高素质”。
所以,我们要加大专业的调整与改造。
专业的调整与改造,既要基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更要考虑自身的实际,不求大而全,而求精而特,决不能盲目跟风或标新立异,对那些招生困难,师资力量、教学条件难以保障的专业一定要痛下决心调整或改造。
否则,既浪费了办学资源,又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在人才培养中,要充分放权于系部,许可系部根据实际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控教学过程,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办出各自的特色。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吴自力: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打造力培育对策
2.加大校园基本建设和实训条件的改善。
校园基本建设和实训条件的改善,是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
我院如果不尽快改变现状,必然影响到人才质量的提升和教师对先进技术的掌握。
建议一是市场化运作改善学生宿舍、教室基本条件,提升学生满意度;二是着重建设好几个重点发展专业的基本教学条件,提高办学资源的利用率。
3.加大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力度。
学校之间的竞争,关键还是人才的竞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尤其要重视对专业教学团队的打造,重视双师素质的提升,这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培育和提升的重要保证。
建议学院一是大力引进优秀师资,特别是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学管理人员的引进,补充数量,调整结构;二是改革现有教师考评机制,推行职称评聘分离制度和教师系部聘任制度,增压力、激活力;三是加大培训,特别是课堂教学艺术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学实效;四是加大双师素质的认证与奖励,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4.注重办学特色的培育。
没有特色的学校难以培养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不出特色人才,就没有竞争力。
而任何一所高职院校特色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步积淀的,也就是说,是伴随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形成的。
而特色的培育,需要各系部、各专业充分挖掘,大胆改革与尝试。
目前,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深度融合,借助企业优势和资源来改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快速提升和特色的培育,应是目前一条最有效的捷径。
(责任编辑:罗孟冬)
[参考文献]
[1]黄达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