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上)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人教版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
化学(上)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总分:100分 时间: 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 l O —16 C —12 S —
32 N —14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 图中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 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B.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放热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4.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铝+氧气 →点燃
氧化铝B.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C. 氢气+氧气 →点燃
水 D.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5.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 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B. 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 氢气燃烧--分子发生改变
D. 一滴水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6. 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A.
B.
C.
D.
7. 即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 A. N
B. Cu
C. N 2
D. H 2O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8.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2Al:两个氯原子
B. Fe2+:每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 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分子
D. M+2gO:在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9.某工地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经检验是误用亚硝酸钠(NaNO2)
当作食盐造成的,NaNO2是一种有毒致癌物,其中N的化合价是( )
A. −3
B. +1
C. +3
D. +5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
是( )
A. 水和食醋
B. 铜片和铝片
C. 水和澄清石灰水
D. 铁粉和食盐
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食用醋
B. 空气
C. 浮有冰的水
D. 白酒
12.最近科学家经过确认,存在一种化学式为N5的分子,这一
发现可能开辟世界能源的新领域,它可能成为一种好的火箭燃料,下列关于N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5是一种化合物
B. N5这种物质是由氮原子构成的
C. N5中氮元素显+5价
D. N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 13.有关H2O2、O2、CO2、NO2四种物质的叙述,
( )
A. 都含有氧元素
B. 都含有氧分子
C. 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D. 氧元素质量分数相同
14.2004 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因“毒鼠强”
学式C4H8N4S2O8)中毒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一种剧毒物质,下列有关它的成分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25 个原子
B.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6
C. 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N:S:O=2
2:1:4
D. 该物质是由碳、氢、氮、硫、氧五种元素组成的
二、填空(本题包括5小题,共25分)
15.(6分)用数字与化学符号表示:
(1)5个铝原子______;
(2)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2个铵根离子______;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_;
(5)3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
(6)硝酸钙的化学式______。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16.(4分)①液氧 ②干冰 ③5%的过氧化氢水溶液 ④铁,
选择适当物质用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3)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__;(4)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
17.(5分)2011年3月,日本强烈地震后,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有关 131I(碘−131)的相关报道成为热
门话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131I 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 ①
131
I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②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 127I , 127I 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中子数为______。
它和 131I 因为______相同,所以都属于碘元素。
18.(6分)如果用“”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氯原子。
右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微观过程示意图,试根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填空。
(1)图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图示中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1个氢气分子和1个氯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______个氯化氢分子。
可见,在化学变化中,______发生变化,______不变。
19.(4分)下表列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原子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原子序数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符号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1)1~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______(填元素符
号)。
(2)1~18号元素中最外层有3个电子的原子有______(填元素符号)。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它在化学反应中
一般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它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0.(5分)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 、B 、C 、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
(2)X=______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
(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______。
(填序号)
21.(6分)将紫黑色固体A加热可产生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D
在B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E,C在B中也能剧烈燃烧,产生无色无味的F,F能
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向F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以推断(写化学式):
A是____;B是____;C是____;D是____;E是____;F是_____。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2.(14分)通过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
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②_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
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写一种即可),取用
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
(3)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
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
⑥熄灭酒精灯;⑦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______。
A.④②①③⑤⑦⑥
B.④②③①⑥⑤⑦
C.④②①③⑤⑥⑦
D.②①④⑤③⑦⑥
(4)某同学用E装置制取氧气,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______(填化学式),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
请你写出用该方法制取O2的文字表达式______;当他观察
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G装置收集O2,过一段时间
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
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23.(10分)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
行如下探究实验:
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
璃容器中放入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为40℃),将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
请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白磷燃烧时,活塞先向______
移动(填“左”或“右”),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刻度______处(填整数),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气态的______(填化学式)而生成了固态的______(
填化学式),从而使玻璃容器内的气体体积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玻璃容器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
(3)此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______。
五、计算题(12分)
24.(7分)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 6H 12O 6,请计算: (1)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_; (3)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4)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5)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6)360g 葡萄糖中含氧元素多少克?(写出解答过程) 25.(5分)维生素C(化学式为C 6H 8O 6)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皮肤和牙龈的缝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C 会引起坏血病.
(1)关于“C 6H 8O 6”表示的意义,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请你将说法3、说法4省略的部分填写在横线上.说法3:表示维生素C 由______组成,说法4
:表示每个维生素C 分子由______构成.
(2)经研究表明,青少年每天都需要摄入60mg 的维生素C,若其中12mg 由水果提供.试通过计算回答:
①维生素C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②若食用的水果以苹果计,已知每100g 苹果含有维生素C 的质量为4mg,则每天需吃苹果的质量是______g.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答案】B
【解析】解:A 、植物秸秆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 、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燃放烟花爆竹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正确;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错误;
C、不能用手拿加热的蒸发皿,应该使用坩埚钳夹取,错误;
D、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且瓶塞倒放,错误;
故选:A。
A、根据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解答;
B、根据酒精灯点燃的方法解答;
C、根据蒸发皿的取用方法解答;
D、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分析解答。
掌握常见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剧烈燃烧、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4.【答案】B
【解析】解:A、铝+氧气→点燃氧化铝中 ,反应物是两种,
是一种,
错误;
B、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中,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不属于化合反应;石蜡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故B 正确;
C 、氢气+氧气→点燃
水中 ,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故C 错误;
D 、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中 ,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红磷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故D 错误。
故选:B 。
根据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答案】A
【解析】解:A 、汽油挥发---是分子不断运动,分子的间隔变大,而分子的体积不变,故A 错误;
B 、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解释正确,故B 正确;
C 、氢气燃烧---生成水,由氢气分子变成水分子,分子发生改变,故C 正确;
D 、一滴水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解释正确,故D 正确。
故选:A 。
掌握分子具有四个特点:①体积很小、质量很小;②处于永恒运动之中;③分子之间有间隔.4、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
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特点. 6.【答案】D
【解析】解:A 、该原子的最外层已达8个电子,结构比较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不易得失电子。
B 、该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B 不正确。
C 、该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C 不正确。
D 、该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容易得到电子(除稀有气体外),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D 正确。
故选:D 。
原子都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容易得到电子(除稀有气体外),而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性就越强;最外层电子数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 本题考查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粒子的最外层电子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一般的,金属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变为阳离
子,非金属原子易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
7.【答案】B
【解析】解:A、N表示氮元素或1个氮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
B、Cu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能表示铜这种物质,又能表示铜元素,还能表示一个铜原子,故B符合题意;
C、N2表示(1)表示一个氮分子;(2)表示一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3)表示氮气这种物质;(4)表示氮气由氮元素组成;故C不符合题意;
D、H2O表示(1)表示一个水分子;(2)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3)表示水这种物质;(4)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微观表示一个原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微观1、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2、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含义理解与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解:A、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Al 两个铝原子,A错误;
B、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Fe2+
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错误;
C、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C
D、Mg+2O表示在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正确;故选D
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的化合价;
明确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是解答本题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
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1)+x+(−2)×2=0,则x=+3。
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硝(NaN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
合价的能力。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10.【答案】C
【解析】解:A 、水和食醋可以通过味道的不同进行鉴别,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 错;
B 、铜片是紫红色,铝片是银白色,所以通过颜色的不同进行鉴
别,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 错;
C 、水和澄清石灰水都是无色无味,所以通过物理性质无法鉴别,
可以通入二氧化碳进行鉴别,属于化学性质,故C 正确; D 、铁粉是黑色的,食盐是白色的,所以通过颜色的不同进行鉴别,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 错; 故选:C 。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1.【答案】C
【解析】解:A 、食醋中含有水和醋酸,是混合物; B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是混合物; C 、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
D 、白酒中含有水和酒精等物质,是混合物。
故选:C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12.【答案】D
【解析】解:A 、由化学式意义可知,N 5只有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故错误;
B 、由化学式的意义可知,N 5这种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故错误;
C 、由化学式意义可知,N 5只有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故错误;
D 、N 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5=70,故正确; 故选:D 。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化学式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本题利用新信息来考查了概念性知识点,习题较新颖,难度较小。
准确理解化学式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解:A 、由H 2O 2、O 2、CO 2、NO 2等化学式,可知都含有氧元素,故A 正确;
B、H2O2、O2、CO2、NO2等四种物质为纯净物,不可能还含有其他分子,故B错误;
C、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应该是这四种物质的每个分子中都含两个氧原子,故C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其他不是,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物质的构成和组成,构成微粒为分子或原子或离子,但组成用元素来描述.
对纯净物、混合物能加以分析和区分,熟悉物质元素的组成,对宏观概念和微观构成要分清,搞明白才能练习此类型题.
14.【答案】D
【解析】解:A、据“毒鼠强”的化学式C4H8N4S2O4分析,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为4+8+4+2+4=26,故此选项错误。
B、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12×4)+(1×8)+(14×4)+(32×2)+ (16×4)=240,故此选项错误。
C、由毒鼠强的化学式可知,C、H、O、N、S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8):(16×4):(14×4):(32×2)=6:1:8:7:8;故此选项错误。
D、据“毒鼠强”的化学式C4H8N4S2O4分析该物质是由碳、氮、硫、氧五种元素组成的,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据“毒鼠强”的化学式C4H8N4S2O4
本题.
相对分子的质量的求法,属于基础题型.
二、填空(本题包括5小题,共25分)
15.【答案
5Al Fe+3Cl
3
2NH4+H2O3CO2Ca(NO3)2【解析】解:(1)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字母要小写;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
5个铝原子表示为,故答案为:;
(2)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是+3价;故答案为:Fe+3Cl
3
;
(3)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
离子表示为2NH4+,故答案为:2NH4+;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答案为:H2O;
(5)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3
第65页,共90页 第66页,共90页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化碳分子表示为3CO 2,故答案为:3CO 2;
(6)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硝酸钙的化学式表示为Ca(NO 3)2,故答案为:Ca(NO 3)2;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
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6.【答案】③ ② ④ ①
【解析】解:(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5%的过氧化氢水溶液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③ (2)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② (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铁属于金属单质,故答案为:④
(4)含有氧分子的是液氧,故答案为:①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组成,5%的过氧化氢水溶液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铁属于金属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氧化物.含有氧分子的是液氧.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答案】53 131 53 74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解析】解:(1)131I 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31I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 131I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3+78=131。
(2)由于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碘原子 127I 和 131I 同属于碘元素, 131I 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故 127I 原子的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127−53=74.它和 131I 因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所以都属于碘元素。
故答案为:(1)53;131;(2)53;74;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回答。
(2)根据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
第63页,共90页 第64页,共90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回答。
掌握原子中的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并能够熟练的应用。
18.【答案】混合物 氢气+氯气→点燃
氯化氢 化合反应 2 分子 原子 【解析】解:
(1)反应后的容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是“多变一”的特征反应,是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纯净物;氢气+氯气→点燃
氯化氢;化合反应。
(2)由图示的信息可知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而每个氯化氢的分子是由1个氯原子与1个氢原子构成的。
1个氢气分子和1个氯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2个氯化氢分子,从而可以看出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没有变化。
故答案为:
(1)混合物;氢气+氯气→点燃
氯化氢,化合反应;(2)2,分子,原子。
(1)纯净物含有一种分子,混合物含有多种分子。
(2)气体一般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
利用质量守恒定
律,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解题即可。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图示的考查,解题时的关键是要求学生据有一定的识图分析能力,并对化学反应的微观解释有较清晰的认识。
19.【答案】He 、Ar B 、Al 失去 Al 2O 3
【解析】解:(1)1~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He 、Ar 。
故填:He 、Ar 。
(2)1~18号元素中最外层有3个电子的原子有B 、Al 。
故填:B 、Al 。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x =8−2=6,它在
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失去电子,它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 2O 3。
故填:失去;Al 2O 3。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
第65页,共90页 第66页,共90页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0.【答案】19.00 20 8 BC B
【解析】解:(1)据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可知,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18=2+8+X ,X =8。
(3)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B 、C 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 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其相同的是B 。
故填:(1)19.00;20;(2)8;(3)BC ;(4)B 。
(1)元素周期表信息中最下面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序数;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 (3)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即可正确决定本题。
21.【答案】KMnO 4 O 2 C S SO 2 CO 2 【解析】解:F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向F 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所以F 二氧化碳,C 在B 中也能剧烈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所以B 是氧气,C 可以是碳,紫黑色固体A 加热可产生氧气,所以A 是高锰酸钾,D 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所以D 是硫,E 是二氧化硫,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 是KMnO 4;B 是O 2;C 是C ;D 是S ;E 是SO 2;F 是CO 2。
故答案为:KMnO 4;O 2;C ;S ;SO 2;CO 2。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2.【答案】酒精灯 集气瓶 D F 或G A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 A H 2O 2 MnO 2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
气 装置漏气
【解析】解:(1)①是酒精灯; ②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KMnO 4制取O 2,是固体的加热反应,所以要选择装置D 进行实验;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KMnO 4是粉末状药品,要用药匙取用,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