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对美容中药化妆品开发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对美容中药化妆品开发
的影响
黑龙江李凌霞李季委逄居
我是一名中医美容工作者,在研发美容中草药
化妆品的过程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文章:"某某
化妆品可以起到调节某脏某腑功能的作用",或干
脆把一些内服方剂改变剂型后拿来外用,并认为与
内服有同样的疗效,这些想法是不完全正确的.药
物内服与药物外用功效难道会相同?药物内服与外
用的作用机理难道没有差别?我觉得这都是受到了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用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
者法耳"这句话的影响.而本人认为用这句话指导
中药外用是不妥当的,或者说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是不正确的.
《理瀹骈文》日:"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
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这句话曾被多本外科
书引用,甚至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
学》…也引用这句话用以指导中药外用,可是解释
模糊.这就将临床药物外用带入了误区,使人们在
没有规范的外用药指导的前提下,出现了外用中药
随意组方,随意确定功效,随意解释作用的现象,尤
其在中医美容方面,便出现了某某方配制的化妆品
有补益肝.肾或健脾利湿的作用等这样荒谬的说法.
在外用药方面难道真的就有这些"法"吗?而其自立
的这些"法"是在I临床应用当中得到证实并被确认
的吗?我想答案应是否定的.那么这些内服方药的功效和治法能照搬到皮肤用药当中吗?我的回答是不能.因为内外用药不单是给药途经的不同,而是两种不同的作用体系,功效也必定会不尽相同.
一
,中药内外应用功效不同
中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
中总结出来的,中药的性能主要有性味,归经,有毒无毒,阴阳补泻,升降浮沉等.这些药物特性及规律都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是古人在药物以内服为主的前提下总结出来的,不是在药物外用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药物内服的特性和用药规律不可以照搬到药物外用当中.
二,内服药与外用药吸收途径不同
药食同源,药物食入后,与食物一样是经过脏
腑或三焦的代谢吸收而后发挥药效的.《灵枢?本篇》:"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素问? 经脉别论》:"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
经并行".即药物内服也是经过相同的代谢过程,最终有效成分被吸收而表现出相应的药物功效,无效成分被分清泌浊后排出体外.而外用药则包括皮肤局部用药,腧穴用药,灌肠,鼻腔用药,眼部,肺部吸
收等,药物发挥作用不经过上述的一系列体内代谢过程.有人认为,外用药对机体的全身调节作用有两种,一是直接作用,是指药物通过皮肤,孔窍,腧
穴等部位直接吸收,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以发挥药理作用.间接作用是指药物对局部的刺激,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而起到纠正脏腑气血阴阳盛衰
的作用.【2】因此,药物内服与外用是两种不同的吸收体系,其发挥的疗效也会不尽相同.如:大蒜内用
则行滞健脾,外用则引热下行,杀虫,散肿消痈:黑
脂麻内服补肝.肾,润五脏,外用则败毒消肿,生肌止痛【31.
三,内外用药的作用机理不同
内服药是通过调节脏腑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
的目的.而外科疾病多发于皮,肉,筋,骨等某一局部,当人体感受六淫邪毒,外来伤害,或情志内伤等
破坏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形成局部气血凝滞,阻于
肌肤或留于筋骨,经络阻塞,毒邪壅遏后,病变部即
可发生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外科疾病.中药
外用的作用机理是以疏通局部经络,解毒,活血为主.
四,外用药至今无独立的理论体系
现有外用药的作用多是前人在用药过程中总
结出来的,但数量有限,2000年版药典中载药650 种,其中仅标出可供外用的有9种,即可内服又可
外用的124种,其中只有硫磺,白矾,轻粉3种中药
明确标有内服和外用功效,且差异较大,即多数药
无外用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如外用后的寒热性,吸
收后的归经,吸收后的药效,毒性等都没有较详细
的理论体系.这些都是前人没有总结而值得今人去探讨的内容.
五,小结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一结论:即外
用药理论绝不会与内服药相同,用"外治之理即内
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来指导
外治法,也是不严谨的.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
句话:外用药与内服药所应用的药物种类是相同的,也可以和内服药一样,有自身的一套与内服完
全不同的治则,治法及功效,只是用药途径不同.因此,当务之急便是加强对中药外用功效的探索与研究,最后总结出一套独立的药物外用理论体系以指导临床,尤其是在美容中药化妆品的研发方面,避
免出现像上述所说的药物滥用现象.
参考文献:
【1】陆德明.《中医外科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6月第
1版.
『212苗明三.郭艳.张瑜.中药外治理论,外用功
效及存在问题.河南中医学院,2004;19(6):13.
【313昊贻谷.《中药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12月.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责任编辑刘丽娜)
__—曩哪职业技术690
谈外洽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
药,所异者法耳c』]对美容中药化妆品开的影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