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美同志在全市发展机插秧抑制直播稻座谈会上的讲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守美同志在全市发展机插秧抑制直播稻
座谈会上的讲话
近年来,一些地区直播稻种植范围和面积盲目扩大,严重影响我市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给水稻生产及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省委常委黄莉新副省长多次指示我们,要把抑制直播稻工作很好地抓起来。

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每月都出台对应措施。

1月份,召开全市农机化工作会议,各县(区)分管领导递交了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目标责任状;2月份,市政府专题召开了全市水稻机插秧推进工作会议,朱毅民副市长对全市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目标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3月份,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上,朱毅民副市长再次强调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4月份,市政府专门赴受直播稻影响较大的县(区)开展“旗帜鲜明遏制直播稻,坚定不移推广机插秧”的专项督查活动;5月份,市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关于控制直播稻盲目发展的通知”,再次强调大力推广普及机插稻,明确要求各地“大力培育机插稻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切实加强农机农艺配套,充分挖掘机插稻高产稳产的潜力,让农民看到机插稻实实在在的增产增收效果。

”为切实推动这项工作,市政府决定再次召开这个座谈会。

下面,在大家交流发言的基础上,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为什么要重视水稻生产工作
水稻是我国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宗粮食作物,也是产量很高的粮食作物,一般占粮食作物的比重在60%以上,多的达80%以上。

旱改水使水稻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大面积引种,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均生产大米。

水稻新品种和高产栽培方式的推广,使大面积产量突破千斤大关,尤其是现在高品质的粳稻亩产量均突破了千斤大关,高的达1400斤以上,袁隆平的超级稻将达到2000斤左右,意义更加重大,贡献自然也就更大了。

13亿中国人的传统主食就是稻米、小麦和玉米,但现在玉米更多地用作副食、动物饲料和生物质能源。

现在稻米逐步
占居人们食物的主导地位。

一般中国家庭,一日三餐特别是午餐仍然是离不了大米的。

不但在中国的南方,就是现在北方人也逐步以大米为主。

虽然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大米在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中总体将呈下降趋势,但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大米与面粉比例大概为55:45,而且稻米的效益比较高且稳定,既是我市传统的、而且又是大宗的、主导型的农产品。

“大米好吃,田难种”。

这是自古以来世人对水稻生产工艺复杂性、艰巨性的形象描述,特别是在稻麦轮作和双季稻地区季节重合期不但用工量大,而且劳作十分辛苦,既收又种,水稻育秧和插秧环节短时投劳过大,劳动者体力消耗大,对人身体健康影响大。

不解决水稻生产机械化问题,水稻生产能力就不能巩固和提升,“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劳作局面就不可能改变,农民的生存条件、生活质量和健康就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和保证。

为什么要抑制直播稻?是因为直播稻产量潜力小,生产风险大,生态不友好。

这与水稻生产如此重要地位不相称。

直播稻的弱点具体表现在:它风险大、不高产、不稳产、不省工、不节本、不环保、不高效。

这几年,由于综合因素,直播稻盲目发展速度十分地快,面积很大,2008年全市达到170万亩以上,直接造成我市水稻单产徘徊不前,影响到粮食产量、品质、效益和国家粮食安全。

二、水稻生产方式的演进和最优化选择
水稻生产方式的演进大体经过:早期直播→人工栽插包括单段育苗人工栽植和双段育苗人工栽植→机插→直播包括机械化直播→再到机插秧。

这种轨迹表明水稻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完善和优化选择的过程。

目前世界上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水旱植播:主要分布在实行休耕农业制度的欧美国家及缺水地区。

多年来,由于我国人口多,粮食压力大,土地基本采用的是轮作或间套作,复种指数很高,上下季节之间时间差很小。

因此,水旱直播这种模式一直很少采用,面积很少,且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

实践看来,这种模式,比移植栽培晚10-20天,风险比较大,茬口难于保证;水间管理技术要求比较高,易发生草害、冬害、鸟害、鼠害及病虫害。

同时,季节矛盾显得特别紧张,难于保
证稳产高产高效目标。

这与当今中国政府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追求高效有矛盾冲突。

所以,直播稻不是水稻生产方式的最佳最优化方式,只适用于春茬稻、不太过分追求高产稳产、不大讲究品质和对粮食安全要求不高,且气候条件比较适宜的情况下而选择的一种水稻生产方式。

由于现在农村社会处于转换期、农业收入非主导化、劳动力比较缺乏、社会化服务跟不上等,产生了直播稻的盲目发展及蔓延趋势。

这是农业生产出现的阶段性的新问题。

机抛秧:这项技术在全国一部分稻区也搞了多年的试验示范工作,但总感觉效果不十分显著。

原因是影响这项技术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为风、雨等自然环境影响大,而且现有的机械设计及技术水平也难与外界作业环境相适应,制约着大面积推广。

机抛秧最早来自日本,但日本当时只把它当作插秧机质量未过关的一种过渡形式,虽然一度时期日本机抛秧也达80%以上,但是当育秧插秧机技术过关后,在极短时间内就被迅速淘汰。

机抛秧技术在目前的试验示范工作中已表现出比较大的难度。

现实也有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正积极搞有序机抛秧,试图克服其局限性。

但这种种植方式毕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秧的根须入土问题,抛后秧根仍落在活土表面或浮在水面上,遇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就很难保证成功。

所以说,它是否能成为水稻种植机械化普遍推广模式,还须进一步实证。

但可以试。

目前应以人工抛秧试验为主。

机插秧:从目前世界范围内来看,这项技术是先进的,工艺是成熟的,育秧设备和插秧机具也是先进可靠的,有成功的经验,已被先进国家和地区所证实和公认。

大行距小株距也符合和满足群体质量栽培高产高效技术。

另外,它采取的是入土有序栽培,这本身就符合农民习惯种植模式,较易被农民接受。

同时,经营工厂化或标准化育秧配套机械化插秧又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要价格适中,农民是会接受的。

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形式,也应该说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最终形式。

综上所述,机械化插秧是水稻种植的最优化方式,是最佳选择,是发展方向。

因为,追求高产稳产、保证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农业和
保民生的最大问题和最大的政治。

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定位在自己解决的战略上。

直播稻不是政府发展农业的目标追求,也不是水稻种植的最优化方式,只能是当前特殊时期农民采用的短期种植方式。

不少直播稻种植户已有受害受损失的切身体会,现在反过来又要求机插秧。

目前机插秧确实存在普及面还不大、插秧机装备数量和社会化服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水稻生产需要的现实问题,但丝毫不应该动摇它的方向性和主导地位。

我们必须在多年成功示范的基础上,从现在开始,抓住机遇,继续大力度予以推进。

这一轮的水稻机插秧源自淮安。

第一阶段1998-2001年,主要是对插秧机进行试验选型;第二阶段2002—2003年,在全市范围内布点示范,示范过程中,辖区内农场机插秧技术得到迅速推广;第三阶段是2004—现在,全市范围内机插秧推广全面铺开,特别是2005年以后机具保有量与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超常规增长。

当今全国各地都在非常积极致力于探索解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攻克种植环节的机械化问题,说明它的重要性和实际的需求。

三、如何抑制直播稻的盲目发展蔓延
(一)加大宣传引导的力度。

要高强度、高密度宣传直播稻危害、机插秧的好处、粮食安全的责任。

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直播稻的风险与危害,引导农民自觉放弃水稻直播种植。

广泛印发明白纸,把直播稻危害、机插秧高产稳产稻作技术宣传至千家万户。

要发挥水稻专家、农技人员和基层干部的作用,深入农户,深入田头,反复宣传,提高宣传效果。

宣传要与推广先进实用的种植方式,尤其是机插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二)加大以机插秧为主的先进种植方式示范推广的力度。

目前,可供选择的高产高效水稻种植方式主要有手工插秧、机插秧、抛秧三种方式,当前最保险最成功的是手工插秧和机插秧。

从现代农业建设的长远发展方向来说,应该突出加大机插秧种植方式示范推广的力度,它是解决水稻移栽花工多、劳动强度大、推进农业现代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大力培育机插稻专业化服务组织、机插秧专业大户和机插秧专业合作社,切实开展机插稻生产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机插稻发展。

要有计划地探索与试验农户育秧、机插秧服
务组织提供机插秧服务的互动模式。

要切实加强农机农艺配套,积极开展集中育秧,大力推广机插稻高产精确栽培技术,充分挖掘机插稻高产稳产的潜力,让农民看到机插稻实实在在的增产增收效果。

要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服务指导等综合措施,调动农民直播改机插的积极性。

(三)加大机插秧多点示范的力度,即加大“机插秧根据地”建设的力度。

当前机插秧发展遇到了相当的困难。

但困难并不代表没有前途,我们不能迷失方向,不能丧失信心,不能停滞不前,不能束手无策,不能放任自流。

对此要有所作为。

不抓是失策,抓而不紧是失误,抓而不好是无能。

这体现我们的领导能力。

尤其在当前,更要树立信心,上下联动、全面推进,更要强化“机插秧根据地”建设,当务之急是保住“火星”,培育“星火”。

怎么抓?就是要抓重点乡镇,每个县区确定2-3个直播稻比较多的乡镇予以重点推进;就是重抓水稻机插秧的多点示范。

目标是每个农业乡镇抓3-5个村,每个村抓50亩以上的示范点,加市里直接抓的15个整体推进的机械化高产创建示范方, 2009年全市可新建设340-560个水稻机插秧示范点。

抓点要认真抓,一抓就成,不搞返工,宁少勿滥,不搞夹生饭。

通过这样抓,可实现机插秧由零星布点向星罗棋布、燎原发展的态势转变。

通过多点、多区域、大范围的示范,力求对面上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尽快实现重振雄风的目标。

我想,这样如此对待机插秧,就是表明政府发展机插秧、控制直播稻,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增收的鲜明态度和所采取的措施,能够保证部门工作有抓手、群众学习有典型、领导检查有亮点。

示范点的选择一定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所在地政府和农户有积极性,对新技术要求迫切。

2、所在乡(镇)村有一定的行政组织力度。

3、田块尽量连片,放在砂石、柏油或水泥路边,便于运输、田间管理和观摩。

4、有明确的专业人员搞好跟踪技术服务和田间管理。

5、定期组织人员观摩试验成果,扩大影响。

(四)加大与高产创建活动、机械化秸秆还田示范活动、植保统防统治结合的力度。

开展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加大万亩示范区建设力度,是控制直播稻盲目发展的有效手段。

各地要按照省农林厅高
产增效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层层组织开展创建活动,每个县(区)都要建立水稻万亩示范区,列入国家粮食产能大县的县(区)每县(区)至少建立2个以上,在示范区严禁水稻直播。

要继续按照技术推广“一推四普及”和专业化服务“五有五统一”的要求抓好示范区建设,大力开展以“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水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水稻生产专业化服务。

要通过开展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为农民提供大面积高产超高产典型,加快推进水稻高产技术普及化,让参加高产增效创建的农民得到实惠,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放弃种植直播稻。

同时要和机械化秸秆还田示范活动有机结合。

(五)加大社会化服务的力度。

机插秧要从社会化服务、政府财政补贴引导、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开始。

首先是社会化服务要紧紧跟上,推行保姆式服务,保证栽插标准和质量,不要让农户二次作业,以解决劳动力不足、工序多和成本高的问题。

推广“傻子种田”。

认真组织开展好跨区供秧和机插秧,努力提高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

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保护好机手和农户两个方面的利益。

加强技术培训,普及相关知识,使农机示范户、专业大户均能掌握符合机插要求的塑盘和标准化育秧技术,农机手要能熟练掌握机插和机械维护技术,广大农民要能熟练掌握水间管理技术。

(六)加大政策扶持考核激励的力度。

实行目标考核行政推动,把推广机插秧、抑制直播稻的目标列入各级政府农业农村工作目标,抓好落实、检查、督促和技术服务工作。

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把直播稻面积控制到最低限度。

2009年直播稻控制工作已列入农业系统重点工作考核内容,直播稻面积要比上年下降20%以上。

市里将对直播稻比例大、宣传引导与服务不到位、控制措施不力的地方予以通报。

对控制措施得力、直播稻面积削减明显、工作成效显著的地方,将给予一定奖励。

同时要加大与粮食收购政策兑现结合的力度,用市场的力量和价格的杠杆作用来抑制直播稻的发展,按质论价,优质优价,让采用直播稻的农户减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