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重点中学2025届第二学期期中七校联考初三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洱市重点中学2025届第二学期期中七校联考初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文段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甘肃平凉的崆峒山,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

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

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宇轩昂,底蕴丰厚。

A.奇险灵秀B.水天一色C.凝重典雅D.气宇轩昂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
....。

B.为了让舰载战斗机上舰,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多少科学家殚精竭虑
....,青丝变白发。

C.那是一所名副其实
....的“小学”,非常简陋,除了两排瓦房教室,便一无所有。

D.带上你的相机,在雪后如仙境般的庐山浮光掠影
....,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
A.和煦.(xù)称.职(chèn)咫.尺(zhǐ)锲.而不舍(qì)
B.附和.(hé)颤栗.(lì)卷帙.(zhì)孜.孜不倦(zī)
C.滑稽.(jī)黄晕.(yùn)潺.潺(chán)根深蒂.固(dì)
D.绊.倒(pàn)陛.下(bì)缥缈.(miǎo)感人肺腑.(fǔ)
4.下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李爷爷最终还是决定进城去和儿孙共同生活,只为了享受天伦之乐
....。

B.人应该学会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
....地替他承担责任,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他。

C.这条广告拍得实在太好了,让人看了莫名其妙
....,久久难以忘怀。

D.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水落石出
....不可。

5.与下面这段话衔接恰当的是()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盛水,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比作箍桶的木板,。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2个字。

中青在线北京1月9日电 2016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大榜”1月9日揭晓,其中被称作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 17 年来首次授予女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她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也是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她1930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1955 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

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5年10月,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也因此成为首个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7.古诗文默写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雁门太守行》中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意思相近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和个人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
(1)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填空。

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
“此善心”具体指_______,A是_____(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_________。

(2)庄子,_______(填思想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欧阳修,北宋文学家,他在《_______,》(填作品名)中,抒写了与民同游琅琊的快乐;______(填国家名)文学家泰戈尔,曾获得______(填人名)文学奖,他在《金色花》中赞美了童真和母爱。

二、阅读
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

1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①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谱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御:马夫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编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骈.死于槽枥之间骈:策.之不以其道策:乡.寡人曰乡:昔者舜工.于使人工: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舜不穷其.民其.真无马耶(《马说》)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4.两篇文章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甲文借千里马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讽刺,乙文说明了统治者要______________的道理。

11.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家庭教育不能没有科学导航
①中秋遇国庆,对于中小学生们来说,本是好好放松的假期,没想到却被亲爸亲妈们“鳗”了。

“8天时间太长,孩子学习过程中断那么久,思维也松懈下来,还没来得及巩国的知识点回到课堂还得花更多时间找回来”,一些家长高大上的理由,使孩子的黄金周不再“黄金”。

②假期补课真的有用吗?孩子休息几天就是罪过?孩子一刻不得闲地学习,才不负光阴?其实,闲暇出智慧,苏霍姆林斯基就反复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取决于他能自主掌握的时间。

”不放过假期补课的机会,孩子成绩才会快速提升,此种想法或许源于家长多年的切身经验,此种望子成龙之心情也能理解,但在经验与规律之间,后者才是值得坚守的不二法门。

③许多家长常告诫孩子,学习要从硬记转向理解,从死学转向会学,殊不知家长自己也要从操控转向激励,从依
循经验走向尊重规律。

多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多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才是合格家长的标志,才能给孩子终身受益的能力与智慧。

相对而言,孩子能不能成才,很多时候真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家长的教育理念。

④其实,许多家长的教育焦虑,源于脱离家庭实际与孩子个性的无谓攀比。

一位家长的话似乎代表了不少父母的心声——“许多同事的孩子不但会背唐诗宋词,还能唱歌跳舞,有的学会了简单的英语对话,让我既羡慕又担心,生怕自己的女儿落在别人后面。

”这种无视孩子教育规律、只求脸上光鲜的做法,就像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賽,结果只会落得两败俱伤——父母劳心费力、焦虑不堪,孩子没有闲暇,没有幸福感,变得厌学乃至厌世。

而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賺得盆满钵满的培训机构。

⑤大到孩子的身心成长,小到某门学科的学习,家长们都要认清规律,懂点“科学”以外语学习为例,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只要是外国人就是外教;从幼儿因开始就要上外教课;中国老师不如外教,教不好英语……种种认识均陷入了误区。

懂“科学”的家长们不会过于看重牌子、招生宣传简章,而是审查外教资格证。

⑥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之前提,是家长自己有一双火眼金晴,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让家庭教育回归到“科学”的轨道上来,孩子还小的时候,让他们多游戏,多感受世界。

学习外语时,给孩子找一个靠谱的外教,抑或陪伴孩子从听读英语绘本开始;到了假期,不妨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出校门,通过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⑦眼下,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该过度宣扬“废寝忘食”“争分夺秒”的学习经,而是要回到教育常识上来,让孩子有玩耍、发呆的闲暇,有一定的自主空间。

倘若家长们都有尊重规律的意识,家庭教育有了“科学”导航,兼顾孩子的年龄、性别等普遍规律和个性、爱好等特殊规律,那么家庭教育也该是另一番可喜的面貌。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有何作用?
3.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期补课,会让孩子成绩快速提升,这种想法源于家长多年的切身经验。

B.一个合格的家长在于,多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多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C.不懂“科学”的家长会陷入知识的误区,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

D.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该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空间。

5.现实中,超前教育不再局限于中、高考竞争,已发展到从早教识字背诗,再到双语幼儿园“小升初”选拔学生。

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
1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
文学界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文学创作就是虚构故事,把故事编得好看就够了,似乎越来越少有人提及文学语言。

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多文学作品对语言的不讲究。

加上网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使得文学语言渐有粗鄙化、简
单化和平庸化之嫌。

对叙事文学而言,构思故事当然是必需,但故事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语言是文学的全部肌体,是文学的活的灵魂。

文学之美首先体现为语言之美。

一个成熟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使用的方家。

作家贾平凹书练笔,三五个句子,随想随写。

其实文学语言就是这么积淀来的。

语言积淀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文学经典。

对于有志于文学者来说,读文学经典,关键在品出语言的味道、语言的魅力、语言的美感。

古往今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往往一开头就能见出作家语言功力的高低和语言风格的取向。

譬如鲁迅的《故乡》,开头一段写景,即用了大量具有拟人化特征的词组:深冬、阴晦、冷风、呜呜作响、篷隙、苍黄、荒村、活气、悲凉。

这寂静的荒村,马上就活起来了,具有了某种人格化的特质。

鲁迅的语言体系,是对绍兴官话和现代白话的融会与改造,虽已属纯然的现代白话,但这白话,并非一般的俗语和口语,而是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了的文学语言。

鲁迅对现代白话进行了文学的塑造,并形成了自己风格鲜明的语言范式。

与之相异,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长于情景跳跃式和时空交错式的语言。

《百年孤独》的开篇就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种荒诞式的情境:“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事在一句话中呈现,以这种荒诞叙事为开端,奠定了《百年孤独》整个的文学基调。

此种突兀的文学语言,在《百年孤独》中比比皆是。

文学大师就好像建筑巨匠,一定对语言有一种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

反观我们的语言态度,一个越发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文学语言乃至生活语言,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贫乏、干瘪,汉语本身的简洁之美、音律之美和灵动之美,已然十分难得。

比如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汇,今天的文学作品中,一般只有三五种,而在古代汉语中,则有数十种之多,诸如睨、瞟、瞄、眨、瞪、眺、睬、瞥、盯、睹、瞭、眦、瞋、眴、睇、觑等等,且不同词汇皆有微妙的动作差异,生动形象,姿态万千。

那么,如何让文学语言变得鲜活、灵动、丰富呢?文学语言不应丢弃汉语的深厚传统,要善于从现代书面语、地域方言、古代汉语、日用口语等多种语言形态中汲取鲜活丰富的活性元素,熔铸为自成一体的特色文学语言。

就贾平凹的小说语言,多游走于现代白话、关中话、陕南商州话和古语之间,于《红楼梦》语言借鉴尤多,又汲取了张爱玲的小说语言,近则与沈从文、孙犁相衔接,再加上他的勤奋练笔,于是锻造出了贾氏独特的文学语言。

优秀的文学语言,一定是在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基础上的融会贯通和自我创造,需要一种几十年如一日地平凡劳作的“工匠精神”,语言上没有这样的硬功夫,文学精品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朱中原17年08月04日24版有删改)
1.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2.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3.结合作者观点,写出一个用“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的例子,使其作为本文的一个论据。

13.第十一筐青菜
吴昌勇
①这是陕西旬阳县吕河镇的险滩村。

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

午饭过后,我戴着口罩走进村子。

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门紧闭,负责疫情防控的镇村干部,手持话筒沿街走过,他们嗓音有些沙哑。

兴许是听见熟悉的声音,有住户推开窗子和他们招一招手。

这就算是新年的问候吧,彼此用眼神道一声保重。

②一天进村好几趟呢!一位当地干部说,这个时候,群众看见我们的身影,听见我们的声音,心里才安生。

望着各家各户的门牌,村干部说,生活还得继续,日子总会回归平静,对不?正在村中走着,突然发现,在临近村道的一块菜地里,半蹲着一位老农。

③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

见到我们,他直起身子,握着满把青菜的双手在空中对碰了几下,新鲜的泥土从菜根处抖落。

④摘菜哩?村干部远远打招呼。

⑤他点点头,没吱声,继续忙活。

随行的干部提醒了一句,注意防护啊。

⑥老人又点了点头,依旧没吱声,回头友善地望着我们。

⑦这几天还能上街卖菜?我问。

⑧不卖!不卖!这菜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

⑨这青菜,我送人呢!他补了一句。

⑩见我没做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坎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第十天了!
⑪这菜到底送到哪儿?安全吗?接触了哪些人?一长串的问号在我脑子里打旋儿。

⑫村干部隔着口罩喊话,说说嘛,没事,你说说嘛。

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正在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

尽管女儿闲下来的时候,总不忘向家里报一声平安,但是他和老伴依旧惦念。

女儿反复叮嘱:待在家里别出门,照顾好自己……顿了顿,他反问道,可哪有不惦记儿女的父母呢?老两口心里发慌,于是就想出这个法子。

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

⑬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写了一个纸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

⑭女儿知道吗,知道你每天送菜吗?我问。

⑮没说,怕她担心俺老两口,纸条落款我写着“老菜农”。

头天送菜,我和老伴站在街边,看见保安从院子里走出来,看见筐子里的菜,又返回身,好像在打电话请示汇报。

我担心他们不敢收,急忙穿过大街,给保安解释,我就是附近的老菜农,我报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

他们怕冷落了我的一番好意,就收下了那筐青菜,还给我鞠了个躬!
⑯这点东西不值钱,是我和老伴的一点心意,只想让那些和我女儿一起忙碌的医生护士们能吃到一口自家园子的青菜。

老人诚恳地说。

⑰已经送出第十筐青菜了。

加上今天的,就是第十一筐了。

老人补充道。

⑱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

要不,我们搭把手,一起将今天的筐子装满吧!我提议。

⑲老人一边装菜,一边念叨,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是为国家添把力不是?等春暖花开,疫情过去,我和老伴
要和女儿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一顿团圆饭。

我得跟她说说,你在医院忙活的那段日子,大家伙儿和我们一样,在医院外面给你们加油鼓劲呢。

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第十一筐青菜就这样装满了。

⑳我们站在菜园边,一起目送着老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一筐青菜,渐行渐远……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
1.阅读全文,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2.分析第⑫段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老菜农)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

(2)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坎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第十天了!
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题目“第十一筐青菜”的理解。

三、语言表述
14.阅读下列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提炼观点。

山野里,一株骄傲的白玉兰芳香四溢。

啄木鸟啄个不停。

“太吵了,赶快离开!你打扰了我的美梦。

”白玉兰说。

啄木鸟默默地离开了。

白玉兰只留下一群如花般的黄鹂相伴……
不久,白玉兰的叶和花都掉光了,黄鹂也不见了。

当啄木鸟再次飞来的时候,白玉兰伤心地对他说:“你走后,虫子天天都在啃咬我的身体,痛苦极了,现在我终于明白:黄鹂只会肤浅地唱歌,吃掉的也只是我枝叶表面的虫子;是你,把深入我体内的害虫细心除去,才让我成为最香最美的花。


数月后,当白玉兰美丽如初的时候,啄木鸟悄悄地离开了……
四、写作
15.按要求作文
“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好的春天呢?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季不是最美的花季呢?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人生的哪一个瞬间不是繁花朵朵呢?所以,花季的时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


请以“把花种在自己的心里”为题写作。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说明事理,或阐述观点。

②字数不少于600
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解析】
试题分析:A“奇险灵秀”指山势险峻,景色秀丽,运用正确。

B“水天一色”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运用正确。

C“凝重典雅”形容端庄;庄重。

运用正确。

D“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这里形容建筑物,用错对象。

2、D
【解析】
A项,大相径庭:是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使用恰当。

B项,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使用恰当;C 项,名副其实: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

使用恰当;D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也比喻景物景象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使用不恰当。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C
【解析】
A中“锲”应读作qiè;B中“和”读作hè;D中“绊”应读作bàn。

4、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

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

C.“莫名其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用在此句不合语境。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5、B
【解析】
从句意看,本小段文字主要讲的是“木桶短板效应”,强调的是,短缺的因素制约事物的发展,所以,只能在B、D中产生,但是D项显然与文意不符,故选择B
6、屠呦呦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创造三个“第一”。

【解析】
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

要做到读懂原文,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语言简洁明快;言简意赅。

如可提取“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17 年来首次授予女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她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也是第一位诺奖获得者”分析压缩,即可整理出答案。

7、(1)窈窕淑女(2)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3)学而不思则罔(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

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

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窈窕、戎、朔、柝、罔、提携、飘絮、浮沉、萍”等字词容易写错。

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

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8、(1)指那猴“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观音菩萨上山去把如来的金字压帖揭起(2)道家醉翁亭记印度诺贝尔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阅读识记能力。

此段文字出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此善心”具体指护唐僧取经,做他的徒弟。

A是观音菩萨,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上山去把如来的金字压帖揭起。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庄子是道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写了与民同游琅琊的快乐;印度文学家泰戈尔,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阅读
9、两句表达的情感相似:都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表达情感的方式相似,都借助凝望友人远去的背景表达情感。

【解析】
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

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达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以及悲伤,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惆怅和抑郁。

10、1.①胼:两马并驾
②策:驱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