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2024年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2024年中考历史模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文歌剧《马可·波罗》曾在意大利热那亚的歌剧院演出,它取材于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自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往返中国的传奇经历。

这一事件发生于我国的
A.汉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2.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与另一个民族之间迄今所存在着的政治联系时,就要求他们一定要把那些迫使他们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

这一主张应出自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法典》
3.小明在看一本中国近代史的书籍,第九章目录如下图所示,①处文字最可能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南京大屠杀
C.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D.重庆谈判
4.下列为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而进行长期斗争的历史人物有
①华盛顿
②章西女王
③玻利瓦尔
④尼赫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思想理论往往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
A.工人运动从欧洲开始兴起B.号召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C.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D.首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欧洲诞生
6.下图是哪个时期的疆域图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7.近现代的经历了“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

这一“历程”分别与下列哪些战争有关
①鸦片战争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中央电视台曾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内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公布的情况进行报导和评论(下图)据此判断,以下对美国当下做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政府正在推行“美国优先的政策
B.美国优先使美国争取到更多合作伙伴
C.美国这一做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D.美国积极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9.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这反映了当时的秦国()A.重视农业,奖励耕织B.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
C.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D.严明法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10.与“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三个词都相关的是
A.美苏冷战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C.欧共体形成
D.欧盟形成
11.2018年5月4日,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那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2.下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D.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
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时有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农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材料四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内容,说说这三个时期我国在农村分别实行什么变革?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怎样的转变?实行联产承包制之后,土地所有制是否再次发生变化?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4.上图的飞行器是哪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它的发明者
是?
15.十九世纪中后期,亚洲有两个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改革。

最先改革的是一个东方岛国,后来改革的是一个天朝大国。

两国改革都颁布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一系列措施,轰动一时,影响巨大。

结果是东方岛国改革成功,天朝大国改革失败.请回答:
(1)东方岛国和天朝大国分别是哪两个国家?列出两国的改革名称。

(2)在东方岛国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中,有哪两项内容最能体现其改革性质和富有远见性?
(3)天朝大国改革虽然失败,但其历史作用仍值得肯定。

它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

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波罗行记》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B
【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选项B符合题意;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选项A不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并为宪法附加了一个文献,叫做《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等内容,选项C不符合题意;拿破仑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他掌权以后,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制订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解析】
依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①处文字最可能是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

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但蒋介石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红军进行围剿。

1933年,蒋介石调集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

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进行了战略转移,从而开始了长征。

同时华北事变和抗日救亡高潮兴起,所以①处文字最可能是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C项符合题意;A项是1894—1895年,B项是1937年12月,D项是1945年8月。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华盛顿是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人物,②章西女王是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人物,③玻利瓦尔是领导拉丁美洲人民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的人物,④尼赫鲁是带领印度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人物,由此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5、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国际工人运动就有了斗争的科学理论。

此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6、C
【解析】
依据本题的图片内容可知,该图反映的是元朝的疆域图,图片中的岭北行省、甘肃行省、辽阳行省可知,这是指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管理藏族事务,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点睛】
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材料信息—“岭北行省、甘肃行省、辽阳行省、宣政院”,判断历史事件所指—“元朝的疆域图”。

审题并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

7、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近现代的经历了“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导致被日本割占,抗日战争胜利,回归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解放战争蒋介石失败,逃离,导致了分离。

因此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鸦片战争,与题干内容无关,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8、A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优先”的根本意思是美国为了国内的繁荣而抛弃了自己过去70年的外交政策及其同世界的契约,不顾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走贸易保护主义的路线,发动对整个世界的贸易大战。

所以BCD 三项均表述不正确,A项是对美国当下做法的叙述,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9、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决心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商鞅变法规定,国家奖励军功,按功受爵,即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本题材料“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踢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反映的是军事上奖励军功,按功授爵的措施,所以C项符合题意。

A项属于商鞅变法经济上的措施,BD项属于商鞅变法政治上的措施。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0、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出台遏制共产主义,防止共产主义渗入西欧国家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
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1949年美国和西欧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这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1、C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C项符合题意;1871年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A项不合题意;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项不合题意;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2、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右图的时间是1936年正好是西安事变的时间,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
13、1)材料一:土地改革;材料二: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者包产到户)(6分)(2)从农民所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或从私有制到公有制,2分)。

家庭联产承包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土地仍归国家所有。

(2分)
(3)启示: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制定正确的农村经济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共产党总是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等。

(言之有理,答一点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推行的重大措施,通过“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我们可总结出材料一反映出在农村推行土地改革;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我们可总结出材料二反映出在农村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包产到户”,我们可总结出材料三反映出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方式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使得我国的土地所有权从农民所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或从私有制到公有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的所有权还在国家手中,农民只是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

(3)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在不同时期,在农村推行了不同的政策,这告诉我们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制定正确的农村经济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共产党总
是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等。

14、第二次,莱特兄弟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领域出现了汽车和飞机两种新式交通工具。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首次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

故答案为第二次革命,莱特兄弟。

15、(1)日本、中国;明治维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2)向西方学习,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3)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方岛国指的是日本,清朝自称天朝大国,所以天朝大国指的是中国;1868年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进行了一场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明治维新; 1898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最能体现这次改革性质的措施是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教育是国之根本,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是明治维新最富有远见性的措施。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的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