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精品多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精品多篇)
柳先生传阅读答案篇一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4分)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颇示()己志
③泻出于()两峰之间者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9、翻译句子。
(4分)
①因以为号焉。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10、两文分别写五柳先生和醉翁的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8、答案:①往,到;②显示,显露;③从;④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评分:答对一个词语解释得1分,共4分。
9、答案:①就以此为号;②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号叫醉翁
评分:翻译准确一句得2分,共4分。
10、答案:(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醉翁)借酒助
山水游乐之兴。
评分: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
柳先生传阅读答案篇二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5分)
(一)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颜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二)靳秋田索画(之二)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懵懵
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
对芳兰,啜②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③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④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集》
注释:没没墨墨①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啜②:饮,喝;③仄径:狭窄的小路;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20、选文(一)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①亦不详其姓字详:_________ ②每有会意会意_________
③绝不知乐在何处绝:_________ ④用以慰天下之劳人慰:______
2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比较阅读选文(一)和选文(二),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
哪些相同点。
(只谈一点即可)(3分)
参考答案:
20、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描述作者清贫的生活,并表明作画是为给辛苦劳
作的人欣赏。
21、答案:①详细地知道②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③断然,绝对(根本)
④宽慰
22、答案:①(他)喜欢读书,不求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②没有那些
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23、答案举例:①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居所简陋,一个是环堵萧然。
不
蔽风日,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晏如也,一个绝不知乐在何处。
②在文中,他们都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欣喜之情,说明了他们都具有远离官场污浊,甘于退守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
等等。
参考译文: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因此这是何等优雅风趣的事啊,但是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
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
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10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
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
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柳先生传阅读答案篇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
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的意思。
(1)造饮辄尽造__________________
(2)期在必醉期__________________
(3)短褐穿结穿__________________
(4)晏如晏如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3、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表现了先生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饮酒》诗中的隐士形象即为作者自画像,其中最能表现其形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往,到;(2)期望;(3)衣服上有洞和补丁;(4)安然自若的样子
2、B
3、“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4、五柳先生的性格
5、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柳先生传阅读答案篇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2、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是()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4、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文章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参考答案:
1、A
2、B
3、(1)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2)他就是说这一类人吧。
一边喝酒一边赋诗,以自己的志向而感到无限快乐。
4、(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
柳先生传阅读答案篇五
[晋]陶渊明
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山市》)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吧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
1、①好:爱好。
(1分)②或:有的人
2.C(A介词,因为。
B连词,表示目的。
C 介词,用,D介词,凭借)
3、①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②房屋简陋,里面空空荡荡的,不能遮挡风吹日晒。
4、“不慕荣利”,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
柳先生传阅读答案篇六
阅读《五柳先生传》一文中的选段,并回答问题。
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不慕荣利()
(2)性嗜酒()
(3)既醉而退()
(4)晏如也()
2、翻译下列句子。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既然是箪瓢屡空,为什么还能做到晏如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中谈到读书的方法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对此,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1)爱慕(2)爱好,嗜好(3)已经(4)安然自若的样子
2、(1)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3、这充分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道德情操。
4、答案提示:这两句分别说出了五柳先生读书时所采用的两种态度和方法。
一是他的嗜好是读书,其方法便是只求懂得大概,不强求有深刻理解;二是表明了他读书的最高境界,往往因能会意而如痴如醉,其方法当是熟读深思。
也就是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在会意。
这种方法体现出作者爱读书的境界,同时表现出一种学习态度,求广不求深,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广泛涉猎书籍,兼容并包有很大的意义。
(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