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普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2015-2016学年福建省莆田六中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普通班)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东京电力公司准备用海上钢铁“人工浮岛”储存福岛核电站内放射性较低的污水.则海上钢铁“人工浮岛”应贴的警示图标是( )
A.B. C. D.
2.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其商品标识上有如下叙述:①本品为无色溶液,呈碱性②使用时加水稀释③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可漂白浅色衣服.则其有效成份可能是( ) A.Cl2B.SO2C.NaClO D.KMnO4
4.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②氧化剂具有氧化性;③氧化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升降;④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变化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⑤氧化还原反应的任一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A.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
5.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铝热法冶炼难熔金属
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Al2O3制备Al
C.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D.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
6.下列选项中,与氯气用途无关的是( )
A.消毒杀菌 B.制漂白粉
C.制盐酸D.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7.在下列各氧化还原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
A.2F2+2H2O=4HF+O2B.C+H2O CO+H2
C.2Na+2H2O=2NaOH+H2↑D.Cl2+H2O=HCl+HClO
8.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
A.制造炊具 B.制防锈油漆C.制铝箔D.制电线
9.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二氧化碳 B.银C.硫酸钡D.烧碱溶液
10.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投入铝片后( )
A.①中产生气泡,②中不产生气泡
B.①和②中都不产生气泡
C.①和②中都产生气泡,①中是H2,②中是O2
D.①和②中都产生气泡,且都是H2
11.下列物质中能与烧碱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uSO4B.CO2C.NH4Cl D.Al
12.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4+、Ba2+、Br﹣、CO32﹣B.Cl﹣、SO32﹣、Fe2+、H+
C.K+、Na+、SO42﹣、MnO4﹣D.Na+、H+、NO3﹣、HCO3﹣
13.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正确的操作是( )
A.取样,滴加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取样,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取样,先加稀H2SO4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样,加入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看白色沉淀是否消失14.下列各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NaOH=Na++O2﹣+H+B.Na2SO4=2Na++SO42﹣
C.HNO3=H++NO3﹣D.MgCl2=Mg2++2Cl﹣
15.宇航员翟志刚成功完成的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行走,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宇航员出舱时,呼吸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太空服中的呼吸面具.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剂的是( )
A.KMnO4B.H2O2C.KClO3D.Na2O2
16.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
A.2NaW+Z2═2NaZ+W2B.2NaX+Z2═2NaZ+X2
C.2NaW+Y2═2NaY+W2D.2NaZ+X2═2NaX+Z2
17.向0.1mol•L﹣1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下列的( ) A.Na+和CO32﹣B.Na+和HCO3﹣C.HCO3﹣和CO32﹣D.Na+和OH﹣
18.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离子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B.Ba(OH)2溶液C.盐酸 D.氨水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B.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C.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CO2+OH﹣=HCO3﹣
D.铁粉和浓盐酸反应:Fe+2H+=Fe2++H2↑
20.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通过两试剂的互滴,能区别的下列溶液( )
A.NaAlO2和Al2(SO4)3 B.NaHCO3和Ca(OH)2
C.AlCl3和氨水D.HCl和Na2CO3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5分)
21.一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1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2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NaCl是非电解质
B.NaCl溶液是电解质
C.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
D.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22.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①Fe3+→Fe2+;②NO3﹣→NO;
③MnO4﹣→Mn2+.如果获得等物质的量的I2,则消耗Fe3+、NO3﹣、MnO4﹣的物质的量,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23.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5 B.11:3 C.3:1 D.4:1
24.离子方程式BaCO3+2H+=CO2↑+H2O+Ba2+中的H+不能代表的物质是( )
(1)HCl;
(2)H2SO4;
(3)HNO3;
(4)NaHSO4;
(5)CH3COOH.
A.(1)(3) B.(1)(4)(5) C.(2)(4)(5) D.(1)(5)
25.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2溶液中
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
④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A.①②③④⑤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D.只有③④⑤
三、填空题(共4题,45分)
26.为探究氯水中含有的部分粒子及某些粒子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观察氯水颜色,发现氯水呈黄绿色,说明氯水中肯定含有的粒子是(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同)
(2)取少量氯水于试管中,滴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
(3)在氯水中的试管中加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
27.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其能消毒杀菌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某块光卤石(KCl•MgCl2•6H2O)中含5.325g Cl﹣,则该光卤石的物质的量为mol.28.(13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Cl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1)实验室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装置Ⅱ的作用是.
(3)实验过程中,装置IV中的实验现象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上图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如图中的装置(填序号),该装置的作用是.
(5)装置Ⅴ的目的是防止尾气污染,写出装置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9.工业中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另含有Fe2O3和SiO2)为原料冶炼铝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里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2)不溶物A是(填化学式,下同),不溶物B是.
(3)写出操作Ⅰ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出生成不溶物C的离子方程式
(4)氧化铝的熔点高达2054℃,工业上为降低能耗,在铝的电解冶炼时,采取的措施是.30.把一小块镁铝合金溶于100mL盐酸中,然后向其中滴入1mol•L﹣1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①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
②合金中镁的质量g.
2015-2016学年福建省莆田六中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普
通班)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东京电力公司准备用海上钢铁“人工浮岛”储存福岛核电站内放射性较低的污水.则海上钢铁“人工浮岛”应贴的警示图标是( )
A.B. C. D.
【分析】通过各标志表示的意义考虑本题,下列图标属于放射性物品标志的即为答案.
【解答】解:A.为剧毒品标志,故A错误;
B.为放射性标志,故B正确;
C.为腐蚀品标志,故C错误;
D.为自燃物品标志,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分析】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或利用在化学反应中只要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则该反应中一定发生电子的转移.
【解答】解:A、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如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则没有电子的转移,故A错误;
B、分解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如碳酸氢铵分解,则没有电子的转移,故B错误;
C、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单质参加反应,有单质生成,则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一定有电子转移,故C正确;
D、复分解反应中是物质相互交换成分,如盐酸与氢氧化钠中和反应,则一定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即一定没有电子转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明确化学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其商品标识上有如下叙述:①本品为无色溶液,呈碱性②使用时加水稀释③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可漂白浅色衣服.则其有效成份可能是( ) A.Cl2B.SO2C.NaClO D.KMnO4
【分析】“84”消毒液为无色液体呈碱性,具有漂白性和强氧化性,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解答】解:A.氯气溶于水为黄绿色溶液,故A不选;
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呈酸性,与题中呈碱性不符,故B不选;
C.NaClO的水溶液为无色液体,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具有漂白性,可漂白浅色衣服,故C选;
D.高锰酸钾溶液呈紫色,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NaClO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NaClO的性质与用途.
4.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②氧化剂具有氧化性;③氧化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升降;④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变化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⑤氧化还原反应的任一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A.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
【分析】有电子转移的电子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
【解答】解:①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错误;
②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被还原,故正确;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故错误;
④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变化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故正确;
⑤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的物质可能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的区别,难度不大.
5.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铝热法冶炼难熔金属
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Al2O3制备Al
C.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D.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
【分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说明该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其特征是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铝热法冶炼难熔金属还属于置换反应,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 不选;
B.电解熔融状态Al2O3制备Al,Al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所以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O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即可解答,注意其特征与本质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6.下列选项中,与氯气用途无关的是( )
A.消毒杀菌 B.制漂白粉
C.制盐酸D.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析】根据氯气的用途:用于消毒﹣﹣溶于水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制盐酸﹣﹣与H2反应生成HCl;制漂白粉﹣﹣与Ca(OH)2反应;制多种农药;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制塑料等.【解答】解:因氯气的用途有:用于消毒﹣﹣溶于水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制盐酸﹣﹣与H2反应生成HCl;制漂白粉﹣﹣与Ca(OH)2反应;制多种农药;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制塑料等.利用海水蒸发得到食盐,与氯气的性质无关,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氯气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在下列各氧化还原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
A.2F2+2H2O=4HF+O2B.C+H2O CO+H2
C.2Na+2H2O=2NaOH+H2↑D.Cl2+H2O=HCl+HClO
【分析】H2O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则H和O的化合价不变化.
【解答】解:A.反应中O的化合价升高,水为还原剂,故A错误;
B.反应中,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水作氧化剂,故B错误;
C.反应中,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水作氧化剂,故C错误;
D.反应中,水中H和O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故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
8.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
A.制造炊具 B.制防锈油漆C.制铝箔D.制电线
【分析】铝在人体内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铝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消化系统,既然铝是食品污染源之一,凡与人的食用物品及口腔接触的物品都必须控制铝的使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用铝制作炊具时,会使铝进入人体,需要加以控制,故A正确;
B.用铝制防锈油漆,正常情况下铝与人的消化系统不直接接触,铝不会因使用电缆进入人体,与人体健康无关,无需控制,故B错误;
C.制铝箔,铝与人的消化系统不直接接触,铝不会因使用铝箔进入人体,与人体健康无关,无需控制,故C错误;
D.铝作电线电缆与人的消化系统不直接接触,铝不会因使用电缆进入人体,无需控制,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铝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掌握铝可能进入人体的途径(如铝可以通过饮食、药物等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9.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二氧化碳 B.银C.硫酸钡D.烧碱溶液
【分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导电离子不是二氧化碳自身电离的,所以二氧化碳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
B.银为单质,所以银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硫酸钡为电解质,故C正确;
D.烧碱溶液为混合物,所以烧碱溶液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判断方法,明确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0.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投入铝片后( )
A.①中产生气泡,②中不产生气泡
B.①和②中都不产生气泡
C.①和②中都产生气泡,①中是H2,②中是O2
D.①和②中都产生气泡,且都是H2
【分析】Al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分别为
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 +3H2↑.
【解答】解:A、因②中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 +3H2↑,则②中产生气泡,故A错误;
B、因①中发生2Al+6HCl=2AlCl3+3H2↑,②中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 +3H2↑,则①和②中都产生气泡,故B错误;
C、因①中发生2Al+6HCl=2AlCl3+3H2↑,②中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 +3H2↑,则都有气泡,且生成的都是H2,故C错误;
D、因①中发生2Al+6HCl=2AlCl3+3H2↑,②中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 +3H2↑,则都有气泡,且生成的都是H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Al的化学性质,明确Al与酸、碱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11.下列物质中能与烧碱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uSO4B.CO2C.NH4Cl D.Al
【分析】选项中只有Al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B、C中的物质均与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D中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12.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4+、Ba2+、Br﹣、CO32﹣B.Cl﹣、SO32﹣、Fe2+、H+
C.K+、Na+、SO42﹣、MnO4﹣D.Na+、H+、NO3﹣、HCO3﹣
【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相互促进水解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Ba2+、CO3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SO32﹣、H+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H+、HCO3﹣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3.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正确的操作是( )
A.取样,滴加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取样,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取样,先加稀H2SO4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样,加入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看白色沉淀是否消失
【分析】因为AgCl不溶于水,不溶于稀硝酸,因此在检验Cl﹣时,要加入硝酸银溶液,但是CO32﹣等离子也能与硝酸银生成沉淀,但能溶于稀硝酸,因此,在加入硝酸银之前,一定要加入稀硝酸来除去CO32﹣等离子,所以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的操作方法是:在试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Cl﹣,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碳酸根离子也能够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氯离子,故A错误;
B.加入盐酸酸化,溶液中引进了氯离子,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故B错误;C.硫酸根离子能够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沉淀,干扰了氯离子的检验,故C错误;
D.检验氯离子时,先加入硝酸银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然后加入硝酸,若白色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否则不含氯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的检验,题目难度不大,检验离子过程中要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所加试剂不能含有要检验的离子,明确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铁离子、亚铁离子等离子的检验方法及步骤、现象等.
14.下列各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NaOH=Na++O2﹣+H+B.Na2SO4=2Na++SO42﹣
C.HNO3=H++NO3﹣D.MgCl2=Mg2++2Cl﹣
【分析】先判断电解质的强弱,强电解质用“═”,电离方程式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并注意原子团不可拆分来解答.
【解答】解:A、NaOH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aOH=Na++OH﹣,故A错误;
B、Na2SO4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4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故B正确;
C、HNO3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HNO3=H++NO3﹣,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故C正确;
D、MgCl2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MgCl2=Mg2++2Cl﹣,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故D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电解质的强弱、物质中的原子团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15.宇航员翟志刚成功完成的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行走,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宇航员出舱时,呼吸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太空服中的呼吸面具.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剂的是( )
A.KMnO4B.H2O2C.KClO3D.Na2O2
【分析】根据物质与人类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能否生成氧气及物质为固体时容易携带等优点来分析.
【解答】解:A、KMnO4加热才能分解生成氧气,不适合在太空中使用,故A不选;
B、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氧气,一般需要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且过氧化氢为液体,不方便携带,故B不选;
C、氯酸钾能分解生成氧气,但需要加热、需要催化剂,不适合在太空中使用,故C不选;
D、因过氧化钠为固体,携带方便,且能与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不需要催化剂、不需要加热,则最适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剂,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明确物质在什么条件下能反应生成氧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利用物质的状态来解答.
16.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
A.2NaW+Z2═2NaZ+W2B.2NaX+Z2═2NaZ+X2
C.2NaW+Y2═2NaY+W2D.2NaZ+X2═2NaX+Z2
【分析】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是W2>Z2>X2>Y2,同一化学反应中氧化能力强的物质能置换氧化能力弱的物质,方程式中单质的氧化性符合已知条件的就可以发生,否则不能发生,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该反应中,氧化性Z2>W2,与已知不符合,所以不能发生,故A不选.B.该反应中,氧化性Z2>X2,与已知符合,所以能发生,故B选.
C.该反应中氧化性Y2>W2,与已知不符合,所以不能发生,故C不选.
D.该反应中氧化性X2>Z2,与已知不符合,所以不能发生,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明确氧化性强弱的比较方法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17.向0.1mol•L﹣1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下列的( ) A.Na+和CO32﹣B.Na+和HCO3﹣C.HCO3﹣和CO32﹣D.Na+和OH﹣
【分析】先写出反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中的生成物判断存在的主要离子.
【解答】解:氢氧化钠和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OH+CO2=NaHCO3,碳酸氢钠是强碱弱酸酸式盐,在水溶液里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氢根能水解也能电离,但都比较微弱,所以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故选B.
【点评】知道氢氧化钠和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物及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是解本题的关键;碳酸氢根离子既能电离又能水解,但都比较微弱,其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所以碳酸氢钠水溶液呈碱性.
18.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离子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B.Ba(OH)2溶液C.盐酸 D.氨水
【分析】根据题意,Al3+转化为不溶于水的物质是Al(OH)3,Al(OH)3具有两性,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要使Al2(SO4)3溶液中的Al3+完全沉淀,选取试剂时就不能选强碱,只能是弱碱.
【解答】解:Al3+转化为不溶于水的物质是Al(OH)3,Al(OH)3具有两性,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要使Al2(SO4)3溶液中的Al3+完全沉淀,选取试剂时就不能选强碱,只能是弱碱.
A、NaOH溶液是强碱,能溶解氢氧化铝沉淀,故A错误;
B、Ba(OH)2溶液是强碱,能溶解氢氧化铝沉淀,故B错误;
C、盐酸是酸,与Al3+不反应,故C错误;
D、氨水是弱碱,加入过量的氨水能把铝离子完全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题目要求意在考查氢氧化铝的两性这一特性.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B.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C.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CO2+OH﹣=HCO3﹣
D.铁粉和浓盐酸反应:Fe+2H+=Fe2++H2↑
【分析】A.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
B.次氯酸为弱酸,保留化学式;
C.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D.二者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解答】解:A.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故A正确;
B.氯气通入水中,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故B错误;
C.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离子方程式:CO2+OH﹣=HCO3﹣,故C正确;
D.铁粉和浓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Fe+2H+=Fe2++H2↑,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及电子、电荷守恒,题目难度不大.
20.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通过两试剂的互滴,能区别的下列溶液( )
A.NaAlO2和Al2(SO4)3 B.NaHCO3和Ca(OH)2
C.AlCl3和氨水D.HCl和Na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