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模块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2.若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革命纲领,则其可以用来指导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3.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雅典人集会的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古希腊民主开放的政治理念B.从侧面反映了雅典民主政体的情况
C.形成的根源是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D.与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息息相关4.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
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国对外政策的改变
B.大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D.新兴势力的崛起
5.“真正杀死苏格拉底的不是民主本身,虽然民主的确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
”这句话指出古代雅典A.不成熟的是司法而不是民主 B.民主审判有悖司法独立
C. 民主制度还是完美的
D.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6.从秦朝到明朝,皇帝的得力助手丞相(或宰相)数量从一个到多个最后发展到取消。
这说明了()
A.皇权逐渐削弱
B.皇权不断地强化
C.皇帝对助手的依赖性在弱化
D.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7.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8.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时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时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下列有关九品中正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士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并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B.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
C.在这种选官制度下,真正有才学、但出身卑微的人不可能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D.隋文帝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方法取代了九品中正制
9.下列图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
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10.“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宰。
”这项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1.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12.“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参与国事决策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 )
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欧洲某城市突然涌出两万多士兵,在6个小时内就修筑了一道由铁丝网和水泥板构成的长达43公里的铁蒺藜墙,2个月后又加固为混凝土墙。
当时修此墙的直接目的是()
A.防止公民外逃
B.防止敌人入侵
C.搜捕“二战”战犯
D.围捕国内反对派
15.下图是1949~xx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D.我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16.下列是同学在网上搜到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列宁”、“四月提纲”、“攻打冬宫”,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巴黎公社革命
C.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D.俄国十月革命
17.下列关于希腊城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般都拥有独立自治的权利②范围包括一个城市及其周围部分村落
③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④大城邦吞并小城邦的事件经常发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8. 1949年夏某报刊要用下列诗句作为时事评论文章的标题,你觉得哪一个最好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19.新中国的成立是一次通过革命而产生的政府变动。
根据国际上的政府继承理论,因革命而发生的政府变动,新政府没有义务完全继承旧政府同外国政府签订的国际条约。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举措与这一理论相符的有()
①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②“另起炉灶”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④“不结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
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
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
”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
他依据的是
A.未成文的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查实丁尼新敕》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1.俄罗斯之所以仍是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其因素包括()
①自然资源丰富②人口素质较高③雄厚的军事、教育和科技基础④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
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
”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
”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xx奥运会成功,可是距此一百年前(1901年),西方给中国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辛丑条约》
C.洗劫北京城
D.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
24. 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
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
A.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5.右图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对此漫画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①赞扬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功绩
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定性胜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准绳。
阅读下面中国不同时期的法律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26分)
材料一: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
”(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
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
“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
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
秦法对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民国临时约法》比《秦律》有哪些进步? (6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特点? (6分)
(4)世界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过哪些重要的、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试列举出来。
(不少于三例) (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请回答问题:
(1)简要解释材料一中所述的“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2)用史实说明“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道理。
(3)针对民国初年“树墩”萌发的“复古文化”,人们是如何处置的?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二 1990年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请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
实现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2)总结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
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古代东方的君主制相继演化为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在信息困难的农耕时代有效地保障了地域国家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广大地域上的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因此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杨宁一《历史学岛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
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预梁之柱。
——摘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人民版)》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军事、经济上的绝对优势,用暴力手段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
在统一体中的中国试图赶上这种发展的机遇,但终因各种因素而失败。
——摘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东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3分)(2)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分)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代议制确立有哪几种方式,请各举一例说明。
(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了“赶上这种发展的机遇”当时中国有识之士在政治制度方面所作的尝试。
(2分)并分析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1分)
(4)综合上述,简要阐释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的相互关系。
(1分)
30.(29分)2010年9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出席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俱,不被
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14—18世纪西欧在思想文化上是如何冲破“中世纪黑暗”的?(8分)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后提出“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等新主张。
试归纳这一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6分)
(3)中国共产党早期曾出现过“李立三主义”、“王明路线”等,但为什么“毛泽东思想”能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共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理论成果?(7分)
(4)1991年苏联解体,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8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
”说明各民主党派应发挥民主协商、政治监督的作用。
政治协商制度体现的是这点。
2.A3.C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的民主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根源应该是古希腊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题考查了雅典民主的特点。
分析各选项,C项较容易排除,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民主有很大影响,但希腊民主的根源应该是工商业的发展,本题选C 项。
4.B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根本上说是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5.B6.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把握。
7.D
解析:按照阶级分析法,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中国革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故选D符合题意。
8.C9.A10.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
提干引文大意是,皇帝命令永远禁止与列强对抗的行为发生,违令的都要斩杀。
此规定是《辛丑条约》中的规定。
11.A
解析:根据所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中共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诚意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B项说法错误,抗日战争已经结束;C项说法明显错误;D项应是1949年新政协的意义。
本题选A项。
12.C
解析:考查清军机处的特点。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度发展到顶峰,加强了皇权,其设立目的也是为了加强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并不能参与国事决策,决策权在皇帝手中,因此,②③错误;从题干中的“军事兴,始设军机房”、“亲王、大臣”等处,并结合所学知识,①④项正确。
13.D
解析:①废除治外法权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取得的外交成果,排除包含①选项的。
14.A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时间及信息可知这是冷战的产物:柏林墙,修此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公
民外逃。
15.C16.D
解析:本题主要对俄国十月革命中相关重大历史历史现象的考查。
属识记能力考查。
17.A18.A
解析:根据所学,1949年人民解放军已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本题中A项“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正反映了当时解放战争的形势。
19.B20.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公元前4世纪属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依据的法律应该是《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内容,所以正确选项是B。
21.A
解析:本题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从课文内容即可排除④。
22.D
解析:从材料“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说明赔款数额巨大;“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可以判断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B
解析:通过时间信息来排除,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24.D
解析:本题考查对十月革命基本史实的掌握。
“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它领导发动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沙皇政府早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25.C
解析:本题考查了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它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据此①②③三项说法正确,第④项“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定性胜利”说法与事实不符。
二、非选择题
26.(1)秦律的特点:a.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为核心;b.法律较为周密,涉及内容广泛;c.体现法家思想,d.刑罚严酷,轻罪重刑。
(6分)
(2)进步性:强调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否定了君权至高无上、“家天下”和“终身制”,体现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
(6分)
(3)宪法的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
(6分)
(4)举例: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1791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日本《大日本帝国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等。
(任举其中4个可得8分)(8分)
27.(1)洋务运动初步改变了人们旧观念,公开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但封建传统文化依然保存。
(2)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封建文化依然存在,袁世凯推行复辟帝制得以进行。
(3)针对“复古文化”,陈独秀、李大钊等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出“砸烂孔家店”口号,进行猛烈批判。
28.(1)原则:平等、团结、互助。
目的:实现共同繁荣。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贯彻。
29.(1)小农经济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物质基础,而其脆弱性又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保护;国家统一为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政治基础,而中央集权制度又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与文化交流为中央集权确立创造条件,而中央集权制度又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法家思想为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条件。
(任意三点,共3分)
(2)基本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
(1分)
方式及举例:①革命方式,如英、法、美;
②改革或统一方式,如俄、日、德。
(2分)
(3)尝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分)
根本原因: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1分)
(4)经济发展为政治建设提供基础,政治建设又会促进经济发展。
(1分)
30.(1)(8分)先后掀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理性之光照亮欧洲。
(2)特点(6分):从背景来看,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的活动紧密相连;
从过程来看,是渐进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内容来看,由表及里,器物(物质文明)—制度(政治文明)—思想(精神文明);
从作用来看,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答2个要点即可,
每个要点3分)
(3)原因(4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它使中国革命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逐步走向胜利。
理论成果(3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原因(6分):
①斯大林模式强化,其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③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苏联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启示(2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防腐拒变,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任答其中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亦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