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几何模型意识的策略——以瓜豆原理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视点•
136
【参考文献】
[1]刘小翠.初三学生几何思维水平的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
学,2015.
[2]王晓红."几何概型"教学设计与反思[J].黑龙江教育(教育
与教学),2021,(03):22-23.
[3]陈霞.考题探究模型解读,深入赏析教学反思--以"一线三
等角"模型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1,(05):81-8
[4]徐春凌.分析模型教学对于初中几何数学教学的意义[J].数
理化解题研究,2021,(02):25-26.
[5]毛小霞.培养模型意识,开拓数学思想--以一道中考几何压
轴综合题的教学为例[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1):88-89.
[作者简介:罗长英,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
]
文/
罗长英
培养初中几何模型意识的策略
——以瓜豆原理为例摘要 在初中阶段几何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因此研究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以瓜豆原理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初中几何模型意识。
关键词 初中;几何模型意识;瓜豆原理
通过分析初中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可以发现,七年级学习
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念及图形操作与计算;八年级开始学习图形
的性质、定理及其运用,开始步入更难内容的几何学习;九年
级内容的综合性更强、几何推理难度更大。
教师在教学中要教
会学生能从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培
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本文以瓜豆原理为例分享如何培养学
生的几何意识。
1 案例分享——瓜豆原理之直线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a).从图形变换角度观察,理解定点、主动点
和从动点三者之间的变换关系,感受动点变换规律与路径之间
的联系。
(b)运用瓜豆原理解决运动问题中一类与运动路径有
关的问题。
(c).体会化归、数形结合、图形的变换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运用瓜豆原理解决运动问题中一类与运动路径有关
的问题;理解定点主动点和从动点三者之间的变换关系,感受
动点变换规律与路径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小组
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导学单。
1.1 教学过程
活动1:已知,线段AB中,A为定点,点C为AB上的一点,
且满足AC:BC=1:2,从变换的角度来看,点C如何由点B
变换而来?结论:点C是由点B以定点A为位似中心位似比
为1:2变换为来,并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AC:BC=1:
2,这里将点A称为定点(变换点),点B称为主动点,点C
称为从动点。
活动2:如图,P是直线BC上一动点,连接AP,取AP
中点Q。
当点P在BC上运动时,Q点运动路径是什么?点Q
的运动路径长和点P的运动路径长有何数量关系?在图中画出
点Q的运动路径?如果点Q不是AP的中点,上面的结论还
成立吗?
分析:先看动图结果,当P点轨迹是直线时,Q点轨迹
也是一条直线。
可以这样理解:分别过A、Q向BC作垂线,
垂足分别为M、N:在运动过程中,因为AP=2AQ,所以
AM=2QN,即Q点到BC的距离是定值。
活动3:如图,△A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AQ=90°
且AP=AQ,当点P在直线BC上运动时,求Q 点运动路径?
分析:动图先看结果,当AP与AQ夹角固定且AP:AQ
为定值的话,P、Q轨迹是同一种图形.当确定轨迹是线段的
时候,可以任取两个时刻的Q点的位置,连线即可,比如Q
点的起始位置Q1和终点位置Q2,连接即得Q点轨迹线。
想一想:在上面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网络上的数学大神就给他取名,此名出自成语“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种圆得圆,种线得线,谓之“瓜豆原理”。
在这
一类动点问题当中,一个动点随着另一个动点的运动活动,从
动点和主动点的运动路径是一致的,在数学上把它称为主从联
动问题。
结论:点Q的运动轨迹和点P的运动轨迹是一致的;主
动点的路径长:从动点的路劲长=主动长:从动长。
1.2 模型总结
条件:主动点、从动点与定点连线的夹角是定量(∠PAQ
是定值);主动点、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比是定量(AP:AQ
是定值)。
结论:P、Q两点轨迹所在直线的夹角等于∠PAQ(当
∠PAQ≤90°时,∠PAQ等于MN与BC夹角)P、Q两点
轨迹长度之比等于AP:AQ(由△ABC∽△AMN,可得AP:
AQ=BC:MN)。
2 教学设计有效性分析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瓜豆原理”的性质特点,笔
者依据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和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设计了课
堂教学内容、课下强化训练、形成性测试、自学材料和矫正策略。
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和掌握学习的原理,目的是激发
学生的内在动机,让学生对自己能够掌握学习内容有信心从而
主动进行学习,在模型特征和性质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宜
的学习时间、布置适宜难度的任务、营造互助小组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都能参与进课堂中。
通过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模型的变化
过程、改变模型的颜色、小结来实现模型的内化,让学生掌握
模型中的不变量,认识理解基本原理,这样才能将所学的知识
迁移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观察模型特征、变化过程、颜色变
化强化了学生的直观推理能力;通过学生读题、发表自己的观
点、小结强化描述推理能力;通过学案上性质探究的思考与填
写、小结、应用综合训练学生综合几何推理能力。
整个教学过
程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且教师也创
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