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质量培优试卷测试卷(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质量培优试卷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
1.下面的竖式计算过程中,运用了()。
A.加法结合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交换律D.乘法分配律2.下面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数量最多的是()。
A.B.C.
3.能围成三角形的组线段是()。
A.4cm、5cm、10cm B.6cm、6cm、12cm C.3cm、4cm、5cm 4.如图,从()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A.前面和右面B.前面和上面C.右面和上面D.不确定
5.下列各数中,去掉“0”而大小不变的数是()。
A.5.08 B.20.43 C.9.80
6.下面的数中,计数单位最大的是()。
A.1 B.0.1 C.0.01 D.0.001
7.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的结果不可能是()。
A.整数B.一位小数C.两位小数D.三位小数8.青蛙有4条腿,蜘蛛有8条腿,现在这两种动物共有14只,共有72条腿。
青蛙有()只。
A.12 B.10 C.4 D.2
9.拼成一个等腰梯形(如图)至少要用()个完全相同的等边三角形。
A.1 B.2 C.3
二、填空题
10.在括号里填上“>”“<”或“=”。
46分米( )4.06厘米10.7( )13.1-6.57
8.04千克( )8千克400克 5.06( )5.060
11.0.32里面有( )个0.01,0.4里面有( )个0.01。
12.在384÷96中,如果除数除以8,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 )。
13.如果100颗大豆重20克,那么1亿颗这样的大豆重约( )吨。
14.商场搞促销活动,100元钱可以买3袋红枣,若买6袋这样的红枣,需要( )元,600元能买( )袋这样的红枣。
15.用三根分别长3cm,5cm,( )cm的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16.小马虎计算除法时,把除数65错当成了56,结果得到了15,余数11,正确结果是( )。
17.妈妈去超市买苹果和橘子两种水果,一共12kg,花了128元。
已知苹果每千克9元,橘子每千克13元,妈妈买了( )kg苹果,( )千克橘子。
18.下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cm,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9.□算。
0÷135=25×40= 3.2+0.8=1000÷8=
1-0.9=17.4÷100=32-0=15+85×0=
20.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32×[275÷(23+32)]102×9994×57+57×65600÷25÷4 5.64+19.25+4.36+4.7524.9-(7.4+6.57)
21.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35.08-2.43-7.57316×4+184×4
27.5-1.25+23.5-8.75(124-85)×12÷36
22.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同学们积极收集废纸。
一班和二班一共收集了76.28千克,其中二班收集了36.2千克,一班比二班多收集多少千克?
23.小明房间的墙壁高2.8米。
他要把一幅长1.2米,宽0.8米的画挂在这面墙壁上,画的上沿离天花板0.65米(如图)。
(1)这幅画的下沿离地面多少米?
(2)请你再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不用解答)
24.淘气读一本480页的《百科全书》,已经读完228页。
剩下的页数他决定用三周时间读完,平均每天要读多少页?
25.下面两个统计图反应的是甲、乙两名同学的数学自测成绩和在家学习时间分配情况,
看图后回答问题。
(1)谁的成绩提高得快?
(2)谁思考时间多一些?多几分钟?
(3)你喜欢谁的学习方法?为什么?
26.7位家长带7个小朋友去风景区游玩。
请你帮忙算一算,怎样买票划算?
门票
成人票80元/张
儿童票50元/张
团体票60元/张(10人及以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本题是把12看成2+10,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详解】
43×12
=43×(2+10)
=43×2+43×10
=86+430
=516
所以这个竖式在计算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灵活掌握及运用。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同一个平面内,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从而可以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详解】有4条对称轴;
有5条对称轴;
有2条对称轴。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如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A.4+5<10,则长4cm、5cm、10cm的三根小棒不能组成三角形;
B.6+6=12,则长6cm、6cm、12cm的三根小棒不能组成三角形;
C.3+4>5,则长3cm、4cm、5cm的三根小棒能组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C。
【点睛】
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灵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观察图形可知,图形从前面看是;从右面看是;从上面看是
;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均是。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依此选择。
【详解】
A.5.08中的“0”没有在小数的末尾;
B.20.43中的“0”没有在小数的末尾;
C.9.80中的“0”在小数的末尾,即9.80=9.8;
故答案为:C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计数单位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位、十万、万、千、百、十、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整数部分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
A.计数单位是个;
B.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C.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D.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整数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小数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
7.D
解析:D
【分析】
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它们的和(或差)的小数部分不会多于两位,所以结果可能是两位小数、一位小数或整数,不可能是三位小数,可以用最大值举例证明。
【详解】
1.99+1.99=3.98;1.99-1.99=0;1.99-1.09=0.9;举例证明,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的结果不可能是三位小数,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小数的加减法,从极限值考虑用举例法证明。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假设14只动物全部为青蛙,则共有14×4条腿,比72条腿少72-14×4条腿。
一只青蛙比一只蜘蛛少8-4条腿,所以蜘蛛有(72-14×4)÷(8-4)只。
再用14减去蜘蛛的数量即为青蛙的数量。
【详解】
(72-14×4)÷(8-4)
=(72-56)÷4
=16÷4
=4(只)
14-4=10(只)
所以青蛙有10只。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因为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1个等边三角形显然拼不成,2个完全一样的等边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不成梯形;而在两个等边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同样的等边三角形,则可形成一个等腰梯形,由此进行解答。
【详解】
根据梯形的特点可知,拼成一个等腰梯形至少要用3个完全相同的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C
此题的关键在于根据等腰梯形的特点,依次尝试增加等边三角形的个数去拼出对应图形。
二、填空题
10.>><=
【解析】
【分析】
(1)(3)不同单位的名数比较大小,先化成统一的单位,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得解。
(2)先求出算式的结果,再根据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4)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百分位相同,就比较千分位……以此类推,据此可解答。
【详解】
46×10=460,460>4.06,所以46分米>4.06厘米;
13.1-6.57=6.53,6.53<10.7,所以10.7>13.1-6.57;
400÷1000=0.4,8+0.4=8.4,8.4>8.04,所以8.04千克<8千克400克。
5.06=5.06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单位的换算与比较,以及小数减法的运算方法,要熟练掌握。
11.40
【解析】
【分析】
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0.0001,0.00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也就是0.32的计数单位时0.01,0.32里面有32个0.01。
0.40=0.4,0.40里面有40个0.01。
【详解】
0.32里面有32个0.01;0.4里面有40个0.01。
【点睛】
本题考查小数的计数单位,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
12.除以8
【解析】
【分析】
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乘(或除)几,商就乘(或除以)几;除数乘(或除以)几,商就除以(或乘)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几,商不变。
【详解】
在384÷96中,如果除数除以8,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除以8。
【点睛】
熟练掌握商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0
【解析】
【分析】
先将1亿写成100000000,100000000里面有多少个100,就有多少个20克,然后将单位换成吨,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因此1吨=1000000克,依此换算。
【详解】
1亿=100000000
根据对整数的认识可知:1000000个100是100000000;
因此:1000000×20=20000000(克)
20000000克=20吨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整数的改写、对整数的认识,以及吨与克之间的换算,要熟练掌握。
14.18
【解析】
【分析】
6÷3=2,则6袋红枣里面有2个3袋,则需要花费2个100元。
600元里面有6个100元,则可以买6个3袋红枣。
【详解】
6÷3×100
=2×100
=200(元)
则买6袋这样的红枣,需要200元。
6×100=600(元)
6×3=18(袋)则600元能买18袋这样的红枣。
【点睛】
当不方便计算每袋红枣的价钱时,可以先求出要买红枣是几个3袋,则需要花费几个100元。
或者求出总钱数是几个100元,则可以买几个3袋红枣。
15.3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两条边长3cm,5cm,则第三条边应小于3+5=8cm,大于5-3=2cm。
【详解】
3+5=8(cm)
5-3=2(cm)
则第三条边大于2cm小于8cm。
用三根分别长3cm,5cm,3cm的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点睛】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16.13 (6)
【解析】
【分析】
首先是把除数就当作是56,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计算出被除数是多少,然后算出正确的商,据此解答。
【详解】
被除数:56×15+11
=840+11
=851
解析:13 (6)
【解析】
【分析】
首先是把除数就当作是56,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计算出被除数是多少,然后算出正确的商,据此解答。
【详解】
被除数:56×15+11
=840+11
=851851÷65=13……6,正确的结果是13……6。
【点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明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7.5
【解析】
【分析】
假设妈妈全部买的是苹果,然后计算出花的钱、花的钱与实际花的钱的差、苹果和橘子的单价差,再用花钱的差除以水果的单价差就是买橘子的重量,最后用总重量减去橘子的重量就是苹果的重量。
解析:5
【解析】
【分析】
假设妈妈全部买的是苹果,然后计算出花的钱、花的钱与实际花的钱的差、苹果和橘子的单价差,再用花钱的差除以水果的单价差就是买橘子的重量,最后用总重量减去橘子的重量就是苹果的重量。
【详解】
9×12=108(元)
128-108=20(元)
13-9=4(元)
20÷4=5(千克)
15-5=7(千克)
【点睛】
熟练掌握鸡兔同笼相关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8
【解析】
【分析】
运用割补法将图形左半部分平移至图形右半部分空白处反转后,巧好能够与空白重合,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宽是2,再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
解析:8
【解析】
【分析】
运用割补法将图形左半部分平移至图形右半部分空白处反转后,巧好能够与空白重合,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宽是2,再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可。
【详解】
见图,2×4=8(平方厘米)
【点睛】
本题要利用“割补法”进行等积变形,这样计算起来会更简单;考查的知识点: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19.0;1000;4;125;
0.1;0.174;32;15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解析:0;1000;4;125;
0.1;0.174;32;15
【解析】
【分析】
【详解】
20.160;10098;5700
56;34;10.93
【解析】
【分析】
(1)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除法,最后算括号外的乘法。
(2)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
(3)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
解析:160;10098;5700
56;34;10.93
【解析】【分析】
(1)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除法,最后算括号外的乘法。
(2)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
(3)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
(4)根据除法的性质简算。
(5)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算。
(6)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详解】
(1)32×[275÷(23+32)]
=32×[275÷55]
=32×5
=160
(2)102×99
=(100+2)×99
=100×99+2×99
=9900+198
=10098
(3)94×57+57×6
=(94+6)×57
=100×57
=5700
(4)5600÷25÷4
=5600÷(25×4)
=5600÷100
=56
(5)5.64+19.25+4.36+4.75
=5.64+4.36+(4.75+19.25)
=10+24
(6)24.9-(7.4+6.57)
= 24.9-13.97
=10.93
21.08;2000;
41;13
【解析】
【分析】35.08-2.43-7.57此题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16×4+184×4此题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特点进行简便计算;
27.5-1.25+2
解析:08;2000;
41;13
【解析】
【分析】
35.08-2.43-7.57此题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16×4+184×4此题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特点进行简便计算;
27.5-1.25+23.5-8.75此题先交换1.25与23.5的位置,然后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124-85)×12÷36此题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
【详解】
35.08-2.43-7.57
=35.08-(2.43+7.57)
=35.08-10
=25.08
316×4+184×4
=(316+184)×4
=500×4
=2000
27.5-1.25+23.5-8.75
=27.5+23.5-1.25-8.75
=51-1.25-8.75
=51-(1.25+8.75)
=51-10
=41
(124-85)×12÷36
=39×12÷36
=468÷36
=13
22.88千克
【解析】
【分析】
先算出一班收集的千克数,再用一班收集的减去二班收集的,即可得到一班比二班多收集的千克数。
【详解】
76.28-36.2-36.2
=40.08-36.2
=3.88(
解析:88千克
【解析】
【分析】
先算出一班收集的千克数,再用一班收集的减去二班收集的,即可得到一班比二班多收集的千克数。
【详解】
76.28-36.2-36.2
=40.08-36.2
=3.88(千克)
答:一班比二班多收集3.88千克。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3.(1)1.35米
(2)这幅画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答案不唯一)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用墙壁的高度减去画的上沿离天花板的高度,再减去画的宽度,就是这幅画的下沿离地面的高度。
据此解题即可
解析:(1)1.35米
(2)这幅画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答案不唯一)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用墙壁的高度减去画的上沿离天花板的高度,再减去画的宽度,就是这幅画的下沿离地面的高度。
据此解题即可。
(2)题中已经告诉外面这幅画的长与宽,可以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出它的面积,所以可以提问:这幅画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还可以提问,如:这幅画的下沿离天花板多少米?墙的高度与画的高度相差多少米?这幅画的周长是多少米?可以提的问题很多,任选其一即可。
【详解】
(1)2.8-0.8-0.65
=2-0.65
=1.35(米)(2))提问:这幅画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答案不唯一)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的加减法计算,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
24.12页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先算剩下的页数:480-228(页),再用剩下的页数除以21天即可解答。
【详解】
(480-228)÷(3×7)
=252÷21
= 12(页)
答:平均每
解析:12页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先算剩下的页数:480-228(页),再用剩下的页数除以21天即可解答。
【详解】
(480-228)÷(3×7)
=252÷21
= 12(页)
答:平均每天要读12页。
【点睛】
此题考查了混合运算的应用,关键是先算剩下的页数。
25.(1)甲;
(2)甲思考时间多一些,多10分钟;
(3)甲,甲的学习方法比乙的方法更有学习效果。
【解析】
【分析】
(1)观察甲、乙两名同学的数学自测成绩,看谁成绩上升得快;
(2)观察甲、乙两名解析:(1)甲;
(2)甲思考时间多一些,多10分钟;
(3)甲,甲的学习方法比乙的方法更有学习效果。
【解析】
(1)观察甲、乙两名同学的数学自测成绩,看谁成绩上升得快;
(2)观察甲、乙两名同学在家学习时间分配情况统计图,得到甲乙各自的思考时间进行解答;
(3)根据观察,说出合适的理由即可。
【详解】
(1)甲的成绩提高得快。
(2)甲思考时间40分钟,乙思考时间30分钟,40-30=10(分)
答:甲思考时间多一些,多10分钟。
(3)答:喜欢甲的学习方法,甲的学习方法比乙的方法更有学习效果。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实际应用,根据题目不同的要求观察相应的图形。
26.10人买团体票,4人买儿童票划算。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7位家长带7个小朋友去风景区游玩。
票价成人每人80元,儿童每人50元,团体每人60元(10人或10人以上),由此可设计三种购票方案解析:10人买团体票,4人买儿童票划算。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7位家长带7个小朋友去风景区游玩。
票价成人每人80元,儿童每人50元,团体每人60元(10人或10人以上),由此可设计三种购票方案:
方案一:家长购成人票,小朋友购儿童票;
方案二:7位家长带7个小朋友去风景区游玩,买团体票;
方案三:10人买团体票,另外4个小朋友买儿童票;
将三种方案分别计算后即能求出怎样买票合算。
【详解】
据分析可得:
方案一分开:80×7=560(元)
50×7=350(元)
560+350=910(元)
方案二团体:7+7=14(人)
60×14=840(元)
方案三分开+团体:14-10=4(人)60×10=600(元)
4×50=200(元)
600+200=800(元)
800<840<910
答:方案三,10人买团体票,4人买儿童票划算。
本题关键是求出三种购票方式的总价,花费钱数最少的即是最合理的购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