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呼吸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1.D【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实线代表呼吸速率,虚线代表净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中A点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则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两倍;图乙纵坐标的含义是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曲线上B、C两点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变,为既不吸收也不释放CO2,说明这两点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详解】A、图甲中的A点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而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两倍,A错误;
B、图甲中虚线的最高点净光合速率最高,积累的有机物最快,最有利于植物生长,B错误;
C、图乙B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说明B点以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了,C错误;
D、图乙C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以前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而C点以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因此图乙C时刻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正确。

故选D。

2.C【分析】1、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用一套装置慢慢向光源靠近,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的变化是不正确的,因为产生的氧气是一个累加的过程,应该用多套相同的装置其他条件相同,只是距离光源的位置不同。

2、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总量小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总量,因为有一部分的氧气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A错误;
B、在光下,如果有气泡产生,若该气泡是CO2,则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产生了多余的CO2,若该气泡是氧气,则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产生了多余的氧,B错误;
C、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是CO2浓度,因此可用不同浓度的NaHCO3
溶液进行实验,C正确;
D、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用一套装置慢慢向光源靠近,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的变化是不正确的,应该用多套相同的装置其他条件相同,只是距离光源的位置不同,D 错误。

故选C。

3.D【分析】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据图可知,花生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田七的呼吸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
均有所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详解】A、光照强度为a时,是田七的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此时花生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故此时花生和田七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b点为田七的光饱和点,d点为花生的光饱和点,若增大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田七和花生的光合速率会增大,光饱和点都会右移,B正确;
C、光照强度为c时,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但据图可知,花生的呼吸作用强度>田七的呼吸强度,故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花生的真正光合速率大于田七的真正光合速率,C正确;
D、通过比较两条曲线可知,花生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更大,故其比田七更适合生长在强光照环境中,D错误。

故选D。

4.B【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

细胞内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绿色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

分析坐标曲线时,一看横、纵坐标意义,二看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的意义,三看曲线的变化趋势。

【详解】A、图甲中的纵坐标数值是CO2的吸收量,图乙中m3表示CO2的吸收量,A错误;
B、图甲中c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能供叶绿体利用,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刚好供线粒体利用,因此图乙中有m1=n1=m4=n4,B正确;
C、图甲中e点以后,图乙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3值太低,或温度的限制,C错误;
D、图甲中a、b、c、d、e任意一点,图乙中都有m1=n1>0,但由于d、e点细胞呼吸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应为m3=n3>0,c点细胞呼吸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m3=n3=0,c、d、e 点时,m2=n2=0,D错误。

故选B。

5.C【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CO2制造有机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光合作用实际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称为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无法直接测量;实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是指一段时间内植物体内发生光合作用的总量减去呼吸作用的量。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环境中无机盐的含量等
分析题表可知,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先增加后保持不变;在
二氧化碳浓度为1时,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负值,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在二氧化碳浓度为2-7时,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浓度为6时,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达到最大。

【详解】A、由分析可知,二氧化碳浓度为6时,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达到最大,即达到植物的CO2饱和点,此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等,若适当增大外界一定的光照强度,该植物的CO2饱和点可能大于6,A正确;
B、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CO2浓度不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故其CO2补偿点保持在1~2范围内不变,B正确;
C、在CO2浓度为1时,植物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内产生[H]的结构有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C错误;
D、分析题意可知,若在CO2浓度为4的黑暗条件下,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为1.25mg/h,此时净光合作用强度为4.25,该植物一昼夜(光照12h)积累的有机物的量为⨯-⨯=,D正确。

4.2512 1.251236mg
故选C。

6.(1)胞吞
(2)氧气
(3)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基质
(4)黑暗中绿叶海蜗牛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制造有机物,且进食一次后便终生禁食
【分析】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
叶绿体属于细胞器,属于大分子,应该通过胞吞被吸收进入海蜗牛组织细胞。

(2)
光照条件下,某个18O标记的水分子被光解为氧气和H+,故氧气较早出现放射性。

(3)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以产生氧气,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会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4)
黑暗中绿叶海蜗牛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制造有机物,且进食一次后便终生禁食,故绿叶
海蜗牛若长期处于黑暗中会死亡。

7.(1)光反应类囊体薄膜
(2)大于CO2
(3)呼吸作用
(4)增加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一天中密闭小室内氧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玻璃罩内O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当玻璃罩内O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

(1)
光合作用过程中在光反应阶段产生氧气;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
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9-11时,小室内O2相对浓度不断升高,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料,通过气孔进出细胞,夏季中午温度很高,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进入细胞的量减少,直接影响了暗反应阶段中CO2的固定。

(3)
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断消耗氧气,是氧气浓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4)
G点的O2相对浓度比A点的高,说明经过一天后植物的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故植物的有机物含量增加。

8.(1)A、C、D、E上升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类囊体薄膜[H]和A TP
(3)C细胞质基质
【分析】1、图中A为有光参与的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该阶段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用于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即图中B。

暗反应中CO2首先被固定为C3,然后被还原为有机物和C5。

2、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即C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该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之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故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为图中的D;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故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为图中的E。

(1)
根据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知,产生ATP的过程的是A (光反应)、C (细胞呼吸第一阶段)、D(有氧呼吸第二阶段)、E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不产生ATP。

暗反应中,CO2首先与C5结合形成C3,突然减少CO2的供应,则C5的消耗减少,而短时间内C5来路不变,因此C5的含量短时间内将上升。

黑暗条件下无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能产生ATP的过程是C (细胞呼吸第一阶段)、D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E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A 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
由图分析可知,A为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该阶段产生的[H]和ATP用于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B。

(3)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阶段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即C,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9.(1)甲植物的呼吸速率
(2)细胞质基质丙酮酸
(3)甲植物##植物甲6mgCO2/(100cm2·h)
【分析】1、分析图1可知,a点时甲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ab段甲植物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点达到光饱和点所对应的最大光合速率。

2、分析图2可知,图2表示甲植物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甲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曲线,其中e、f两点光照强度相同。

d、e两点CO2浓度相同。

3、实际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

(1)
图1的a点时,光照强度为零,即黑暗,此时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故a点表示甲植物的呼吸速率。

(2)
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中的植物细胞内的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脱氢,分解成丙酮酸,最终氢在线粒体内膜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3)
图1中,如果甲、乙两种植物较长时间处在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由于连续阴雨天光照较弱,而图中显示乙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小于甲植物,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更适应弱光环
境。

所以植物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是甲;在图1中,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甲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12+4=16,乙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8+2=10,差值为6mgCO2/(100cm2·h)。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照和CO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原理,明白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意义,难点是利用实际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进行计算。

10.(1)B C
(2)增大
(3)CO2
(4)叶绿素a蓝紫光和红光
【分析】分析图可知,该图为某植物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其中A点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时净光合速率等于0,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C点的净光合速率最大,据此答题即可。

(1)
分析图可知,A、B、C三点中,B点净光合速率为0,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该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是B点,净光合速率最大的是C点。

(2)
由图可知,B~C段随光照强度增大,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增大。

(3)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速率。

给蔬菜大棚适时通风,其主要目的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光合速率。

(4)
叶绿素a的颜色为蓝绿色,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11.(1)左侧
(2)a、b、c、d
(3)200
(4)将该装置中新鲜叶片改为相同大小的死(无生命)的叶片,其他条件不变
(5)不移动
(6)不可以 C 代表的是O2,只来源于水的光解3
【分析】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
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丙图中a、f、c表示O2,b、d、e表示CO2。

(1)
①由图可知,当光照强度小于2.5千勒克斯时,呼吸作用强度均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因此绿叶要从容器中吸收氧气,从而导致容器内气压减小,红色液滴左移,在实验初始标记的左侧。

(2)
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根据图乙可知,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叶绿体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叶绿体还可以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的氧气一部分释放到外界环境,一部分被呼吸作用利用,所以对应图丙中存在的箭头有a、b、c、d。

(3)
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表观光合速率,据图乙分析,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为50,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表观光合作用速率为150,真正的光合速率=50+150=200。

(4)
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死叶片,其他条件不变,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5)
将试管中的CO2缓冲液改为水,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1小时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等与产生的氧气量,液滴移动的情況是不移动。

(6)
据图丙分析,a、f、c表示O2,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只能直接利用丙酮酸,所以c 不能表示葡萄糖;丁图中,实线表示呼吸强度,虚线表示净光合强度,5①时,呼吸强度为0.5,净光合强度为1.0,真正的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净光合强度=0.5+1.0=1.5,所以光合强度是呼吸强度的3倍,故5①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3倍。

12.(1)细胞呼吸强度##细胞呼吸释放的CO2的量细胞质基质
(2)d g
(3) 2 9/22
(4)左移
(5)h 减少
【分析】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a点,光照强
度为0,即黑暗条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可得出细胞呼吸强度。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直到c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即净光合速率等于0,该点为光补偿点。

随着光照强度继续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断增强,净光合速率不断变大,直到d点(光饱和点),由于叶绿体的数量有限,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净光合速率不变。

图乙,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CO2,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图丙表示密闭容器中随时间变化,CO2含量的变化曲线,最终CO2含量增加说明净光合作用速率小于0,反之说明净光合速率大于0。

(1)
图甲中的a点光照强度为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表示细胞呼吸强度。

c点时,光合作用刚好等于呼吸作用,产生ATP的非细胞器有细胞质基质。

(2)
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中,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可用图甲中d点表示。

图丙中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温室内二氧化碳含量下降,所以可用丙图e~j六个点中的g点表示。

(3)
若光照一直存在且不变,则在光照强度大于2klx时,即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净光合速率为12mg,在黑暗处呼吸速率为6mg,因此8klx光照下9小时,净光合作用量为12×9=108mg,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呼吸作用的消耗量为6×15=90mg,根据正光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可知推知,该植物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108-90=18mg,折合成摩尔数为18/44=9/22mmol。

(4)
将温度调至25①时,光合作用速率增强,呼吸作用速率减慢,则在同一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产生O2的量增加,呼吸作用消耗O2的量减少,O2的释放量增加,所以c点向左移动。

(5)
由图丙可推知,h点之前一直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之后呼吸作用将大于光合作用,因此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h点,据图所知经过24h后,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