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本章测评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检测卷
10.如图,D、E 顺次为线段 AB 上的两点,AB=19, BE-DE=7,C 为 AD 的中点,则 AE-AC 的值为
(B)
A.5 B.6 C.7 D.8
解析:∵AB=19,设 AE=m,∴BE=AB-AE=19 -m.∵BE-DE=7,∴19-m-DE=7.∴DE=12- m.∴AD=AB-BE-DE=19-(19-m)-(12-m)= 19-19+m-12+m=2m-12.∵C 为 AD 的中点, ∴AC= 1 AD= 1 (2m-12)=m-6.∴AE-AC=6.故
17.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图,纸片厚度 忽略不计,按图中数据,这个盒子的容积为 6 .
18.我们定义:若两个角差的绝对值等于 60°,则称 这两个角互为“正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正角”.如:∠1=110°,∠2=50°,|∠1-∠2|= 60°,则∠1 和∠2 互为“正角”.
A.100° B.120° C.130° D.140°
8.如图,长方形纸片 ABCD,M 为 AD 边的中点.将 纸片沿 BM、CM 折叠,使 A 点落在 A1 处,D 点落 在 D1 处.若∠1=30°,则∠BMC 的度数为( D ) A.75° B.150° C.120° D.105°
9.由 5 个棱长为 1 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如图放 置,一面着地,两面靠墙.如果要将露出来的部分涂 色,那么涂色部分的面积为( B ) A.9 B.11 C.14 D.18
25.(12 分)已知 O 是直线 AB 上的一点,∠COD 是 直角,OE 平分∠BOC. (1)如图①,若∠AOC=30°,求∠DOE 的度数;
解:(1)由已知得∠BOC=180°-∠AOC=150°.
又∵∠COD 是直角,OE 平分∠BOC,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模拟检测题(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0分)[ID :68653]如图所示,OA 是北偏东30°方向的一条射线,若∠AOB =90°,则OB 的方位角是( )A .北偏西30°B .北偏西60°C .北偏东30°D .北偏东60° 2.(0分)[ID :68643]点 A 、B 、C 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 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 BC =2,则 AC 等于( )A .3B .2C .3 或 5D .2 或 6 3.(0分)[ID :68619]如图,在ABC 中,90BAC ∠=︒,点D ,E 分别在BC ,CA 边的延长线上,EH BC ⊥于点H ,EH 与AB 交于点F .则1∠与2∠的数量关系是( ).A .12∠=∠B .1∠与2∠互余C .1∠与2∠互补D .12100∠+∠=°4.(0分)[ID :68614]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O 在AD 上,且OE ⊥BC 于点E ,∠BAC=60°,∠C=80°,则∠EOD 的度数为( )A .20°B .30°C .10°D .15°5.(0分)[ID :68611]如图,CD 是直角三角形ABC 的高,将直角三角形ABC 按以下方式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右侧几何体的是( ).A .绕着AC 旋转B .绕着AB 旋转C .绕着CD 旋转 D .绕着BC 旋转 6.(0分)[ID :68596]如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则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和最小是( )A .8B .7C .6D .4 7.(0分)[ID :68594]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摆放位置中αβ∠=∠的图形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 8.(0分)[ID :68592]若∠A=20°18′,∠B=20°15″,∠C=20.25°,则有( ) A .∠A >∠B >∠C B .∠B >∠A >∠C C .∠A >∠C >∠B D .∠C >∠A >∠B 9.(0分)[ID :68591]一个小立方块的六个面分别标有字母A ,B ,C ,D ,E ,F ,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形如图所示,则字母D 的对面是( )A .字母AB .字母FC .字母ED .字母B 10.(0分)[ID :68590]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若EF m =,CD n =,则AB =( )A .m n -B .m n +C .2m n -D .2m n + 11.(0分)[ID :68589]已知∠AOB=40°,∠BOC=20°,则∠AOC 的度数为( ) A .60° B .20° C .40° D .20°或60° 12.(0分)[ID :68570]若射线OA 与射线OB 是同一条射线,下列画图正确的是( )A.B.C.D.13.(0分)[ID:68566]两个锐角的和是()A.锐角B.直角C.钝角D.锐角或直角或钝角14.(0分)[ID:68560]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EM,FM为折痕,C 点折叠后的C'点落在MB'的延长线上,则EMF∠的度数是()A.85°B.90°C.95°D.100°15.(0分)[ID:6855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过平面上的任意三点,一定能作三条直线二、填空题16.(0分)[ID:68718]线段AB=12cm,点C在线段AB上,且AC=13BC,M为BC的中点,则AM的长为_______cm.17.(0分)[ID:68724]某公司员工分别在A、B、C三个住宅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一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要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总和最少,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在_____区.18.(0分)[ID:68708]如图所示,∠BOD=45°,那么不大于90°的角有___个,它们的度数之和是____.19.(0分)[ID:68687]分别指出图中截面的形状;20.(0分)[ID :68673]把一条长为20厘米的线段分成三段,如果中间一段长为8厘米,那么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间的距离等于________厘米.21.(0分)[ID :68667]魏老师去农贸市场买菜时发现,若把10千克的菜放在秤上,则指针盘上的指针转了180︒,第二天魏老师请同学们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若把0.5千克的菜放在秤上,则指针转过________度;(2)若指针转了243︒,则这些菜共有________千克. 22.(0分)[ID :68664]把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分割成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并把它们排列成一排,则可排________米.23.(0分)[ID :68742]如图,已知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1=95°,∠2=32°,则∠BOE=________.24.(0分)[ID :68740]在同一平面内,如果15AOB ∠=︒,75AOC ∠=︒,那么BOC ∠=_______.25.(0分)[ID :68735]如图,90AOC BOD ∠=∠=︒,70AOB ∠=︒,在∠AOB 内画一条射线OP 得到的图中有m 对互余的角,其中AOP x ∠=︒,且满足050x <<,则m =_______.26.(0分)[ID :68734]如图,::2:3:4AB BC CD =,AB 的中点M 与CD 的中点N 的距离是3cm ,则BC =______.27.(0分)[ID :68729]如图,点A ,O ,B 在同一直线上,12∠=∠,则与1∠互补的角是________.若1283235'''∠=︒,则1∠的补角为________.三、解答题28.(0分)[ID :68829]关于度、分、秒的换算.(1)5618'︒用度表示;(2)123224'''︒用度表示;(3)12.31︒用度、分、秒表示.29.(0分)[ID :68783]如图是一个去掉盖子的长方体礼品盒的展开图(单位:cm ).从A ,B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A .该长方体礼品盒的容积为______3cm .B .如果把这个去掉盖子的礼品盒沿某些棱重新剪开,可以得到周长最大的展开图,则周长最大为____cm .30.(0分)[ID :68794]如图,已知40AOB ∠=︒,3BOC AOB ∠=∠,OD 平分AOC ∠,求BOD ∠的度数.【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B2.D3.C4.A5.B6.C7.C8.C9.D10.C11.D12.B13.D14.B15.D二、填空题16.5【分析】可先作出简单的图形进而依据图形分析求解【详解】解:如图∵点C在AB 上且AC=BC∴AC=AB=3cm∴BC=9cm又M为BC的中点∴CM=BC=45cm∴AM=AC+CM=75cm 故答案为17.A【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停靠点分别在ABC各点时员工步行的路程和选择最小的即可求解【详解】∵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15×100+10×300=4500m当停靠点在B区时所有18.450°【分析】(1)∠AOE=90°故图中所有的角都是不大于90°的角;(2)将所有的角相加发现有的角相加等于∠EOA即和为90°而有的角相加等于∠BOD即和为45°将这样的角凑在一起计算即可求出19.长方形;五边形;圆【解析】【分析】根据长方体各面的特点结合截面与一面平行可解第一图;根据五棱柱特点结合截面平行于底面可得第二图答案;由截面平行于圆锥的底面可得第三图解答【详解】①截面与长面平行可以得20.14【解析】【分析】先求出两边线段的长度之和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边线段的一半与中间线段的和【详解】根据题意第一段与第三段长度之和=20-8=12cm所以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21.135【分析】(1)算出秤上放1千克菜转过的角度为多少乘以05即可;(2)让243°除以1千克菜转过的角度即可【详解】解:(1)=18°05×18°=9°05千克的菜放在秤上指针转过9°;(2)2422.100【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1分米=01米即可解答【详解】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23.53°【解析】由∠BOE与∠AOF是对顶角可得∠BOE=∠AOF又因为∠COD是平角可得∠1+∠2+∠AOF=180°将∠1=95°∠2=32°代入即可求得∠AOF的度数即∠BOE的度数24.或【分析】分别讨论射线OBOC在射线OA同侧和异侧的情况问题可解【详解】解:如图(1)当OBOC在射线OA同侧时如图(2)当OBOC在射线OA异侧时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加减运算解答关键是25.3或4或6【分析】分三种情况下:①∠AOP=35°②∠AOP=20°③0<x<50中的其余角根据互余的定义找出图中互余的角即可求解【详解】①∠AOP=∠AOB=35°时∠BOP=35°∴互余的角有∠26.5cm【分析】运用方程的思想设AB=2xcmBC=3xcmCD=4xcm求出MB=xcmCN=2xcm得出方程x+3x+2x=3求出即可【详解】解:设AB=2xcmBC=3xcmCD=4xcm∵M是27.【分析】根据补角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1=∠2∴与∠1互补的角是∠AOD∵∠1=28°32′35″∴∠1的补角=151°27′25″故答案为:∠AOD;151°27′25″【点睛】本三、解答题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先求出∠COB=60°,再根据具体位置确定答案.【详解】如图,∵∠AOB=90°,∠AOC=30°,∴∠COB=60°,∴OB的方位角是北偏西60°,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方位角,已知一个角求其余角,正确理解方位角的确定方法及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D【解析】试题此题画图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即点C在线段AB内,点C在线段AB外,所以要分两种情况计算.∵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AB=4.第一种情况:在AB外,如答图1,AC=4+2=6;第二种情况:在AB内,如答图2,AC=4﹣2=2.故选D.3.C解析:C【分析】先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1=∠BCE,再根据∠BCE+∠2=180°,得出∠1+∠2=180°即可.【详解】∵EH⊥BC,∴∠1+∠B=90°,∵∠BAC=90°,∴∠BCE+∠B=90°,∴∠1=∠BCE.∵∠BCE+∠2=180°,∴∠1+∠2=180°,即∠1与∠2互补,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同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4.A解析:A【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B,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求得∠ADC,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解.【详解】∵∠BAC=60°,∠C=80°,∴∠B=180°-∠BAC-∠C=40°,又∵AD是∠BAC的角平分线,∠BAC=30°,∴∠BAD=12∴∠ADE=∠B+∠BAD=70°,又∵OE⊥BC,∴∠EOD=90°-∠ODE=90°-70°=2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此类题要首先明确解题思路,再利用相关知识解答.5.B解析:B【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只有绕斜边旋转一周,才可以得出组合体的圆锥,进而解答即可.【详解】将直角三角形ABC绕斜边AB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线、面、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几何体的三视图.6.C解析:C【分析】确定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即可求出和的最小值.【详解】解:由题意,2和6是相对的两个面;3和4是相对两个面;1和5是相对的2个面,因为2+6=8,3+4=7,1+5=6,所以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和最小的是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相对的面的特点得到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数字.7.C解析:C【分析】根据直角三角板可得第一个图形∠β=45°,进而可得∠α=45°;根据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可得第二个图形、第四个图形中∠α=∠β,第三个图形∠α和∠β互补.【详解】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第一个图形∠α=∠β=45°,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第二个图形∠α=∠β,第三个图形∠α+∠β=180°,不相等,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第四个图形∠α=∠β,因此∠α=∠β的图形个数共有3个,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关键是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8.C解析:C【分析】根据度分秒之间的换算,先把∠C的度数化成度、分、秒的形式,再根据角的大小比较的法则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C=20.25°=20°15′,∴∠A>∠C>∠B,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角的大小比较,先把∠C的度数化成度、分、秒的形式,再进行比较是本题的关键.9.D解析:D【分析】根据与A相邻的四个面上的数字确定即可.【详解】由图可知,A相邻的四个面上的字母是B、D、E、F,所以,字母D的对面是字母B.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仔细观察图形从相邻面考虑求解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C【分析】由条件可知EC+DF=m-n,又因为E,F分别是AC,BD的中点,所以AE+BF=EC+DF=m-n,利用线段和差AB=AE+BF+EF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EC+DF=EF-CD=m-n∵E是AC的中点,F是BD的中点,∴AE=EC,DF=BF,∴AE+BF=EC+DF=m-n,∵AB=AE+EF+FB,∴AB=m-n+m=2m-n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中点性质及线段和差问题,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和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D解析:D【分析】考虑两种情形①当OC在∠AOB内部时,∠AOC=∠AOB-∠BOC=40°-20°=20°,②当OC’在∠AOB外部时,∠AOC’=∠AOB+∠BOC=40°+20°=60°.【详解】解:如图当OC在∠AOB内部时,∠AOC=∠AOB-∠BOC=40°-20°=20°,当OC’在∠AOB外部时,∠AOC’=∠AOB+∠BOC=40°+20°=60°,故答案为20°或6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会正确画出图形,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 12.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射线的表示法即可确定.【详解】A、射线OA与OB不是同一条射线,选项错误;B、射线OA与OB是同一条射线,选项正确;C、射线OA与OB不是同一条射线,选项错误;D、射线OA与OB不是同一条射线,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射线的表示法,射线的端点写在第一个位置,第二个字母是射线上除端点以外任意一点.13.D解析:D【分析】在0度到90度之间的叫锐角,可以用赋值法讨论.【详解】解:当∠A=10°,∠B=20°时,∠A+∠B=30°,即两锐角的和为锐角;当∠A=30°,∠B=60°时,∠A+∠B=90°,即两锐角的和为直角;当∠A=50°,∠B=60°时,∠A+∠B=110°,即两锐角的和为钝角;综上所述,两锐角的和可能是锐角,可能是直角,也可能是钝角故选D.【点睛】利用赋值法解题,可以使一些难以直接证明的问题简单易解.14.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的线段相等,可得.【详解】解:根据图形,可得:∠EMB′=∠EMB,∠FMB′=∠FMC,∵∠FMC+∠FMB′+∠EMB′+∠BME=180°,∴2(∠EMB′+∠FMB′)=180°,∵∠EMB′+∠FMB′=∠FME,∴∠EMF=9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翻折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图形翻折的性质.15.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直线公理、线段公理进行逐一分析判断.【详解】A. 根据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则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故该选项正确;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线段公理,故该选项正确;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直线公理,故该选项正确;D. 当三点共线时,则只能确定一条直线,故该选项错误.故选 D.【点睛】此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二、填空题16.5【分析】可先作出简单的图形进而依据图形分析求解【详解】解:如图∵点C在AB 上且AC=BC∴AC=AB=3cm∴BC=9cm又M为BC的中点∴CM=BC=45cm∴AM=AC+CM=75cm 故答案为解析:5【分析】可先作出简单的图形,进而依据图形分析求解.【详解】解:如图,∵点C在AB上,且AC=13 BC,∴AC=14AB=3cm,∴BC=9cm,又M为BC的中点,∴CM=12BC=4.5cm,∴AM=AC+CM=7.5cm.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7.A【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停靠点分别在ABC各点时员工步行的路程和选择最小的即可求解【详解】∵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15×100+10×300=4500m当停靠点在B区时所有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停靠点分别在A、B、C各点时员工步行的路程和,选择最小的即可求解.【详解】∵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15×100+10×300=4500m,当停靠点在B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30×100+10×200=5000m,当停靠点在C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30×300+15×200=12000m,∴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该在A 区.故答案为A.【点睛】此题考查比较线段的长短,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要能把线段的概念在现实中进行应用,比较简单.18.450°【分析】(1)∠AOE=90°故图中所有的角都是不大于90°的角;(2)将所有的角相加发现有的角相加等于∠EOA即和为90°而有的角相加等于∠BOD即和为45°将这样的角凑在一起计算即可求出解析:450°【分析】(1)∠AOE=90°,故图中所有的角都是不大于90°的角;(2)将所有的角相加,发现有的角相加等于∠EOA,即和为90°,而有的角相加等于∠BOD,即和为45°,将这样的角凑在一起计算,即可求出所有角的度数.【详解】不大于 90°的角有∠EOD,∠EOC,∠EOB,∠EOA,∠DOC,∠DOB,∠DOA,∠COB,∠COA,∠BOA共10个;它们的度数之和是(∠EOD+∠DOA)+(∠EOC+∠COA)+(∠ EOB+∠BOA)+[(∠DOC+∠COB)+∠DOB]+∠EOA=90°+90°+90°+(45°+45°)+90°=450°.故答案为10;45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的表示与和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角的定义运算法则.19.长方形;五边形;圆【解析】【分析】根据长方体各面的特点结合截面与一面平行可解第一图;根据五棱柱特点结合截面平行于底面可得第二图答案;由截面平行于圆锥的底面可得第三图解答【详解】①截面与长面平行可以得解析:长方形;五边形;圆.【解析】【分析】根据长方体各面的特点,结合截面与一面平行可解第一图;根据五棱柱特点结合截面平行于底面可得第二图答案;由截面平行于圆锥的底面可得第三图解答.【详解】①截面与长面平行,可以得到长方形形截面;②截面与棱柱的底面平行,可得到五边形截面;③截面与圆锥底平行,可以得到圆形截面.故答案为:长方形、五边形、圆.【点睛】此题考查截一个几何体,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截面的形状既与被截的几何体有关,还与截面的角度和方向有关.20.14【解析】【分析】先求出两边线段的长度之和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边线段的一半与中间线段的和【详解】根据题意第一段与第三段长度之和=20-8=12cm所以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解析:14【解析】【分析】先求出两边线段的长度之和,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边线段的一半与中间线段的和.【详解】根据题意,第一段与第三段长度之和=20-8=12cm,所以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距离=12÷2+8=6+8=14cm.【点睛】能正确找出“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边线段的一半与中间线段的和”是解本题的关键.21.135【分析】(1)算出秤上放1千克菜转过的角度为多少乘以05即可;(2)让243°除以1千克菜转过的角度即可【详解】解:(1)=18°05×18°=9°05千克的菜放在秤上指针转过9°;(2)24解析:13.5【分析】(1)算出秤上放1千克菜转过的角度为多少,乘以0.5即可;(2)让243°除以1千克菜转过的角度即可.【详解】解:(1)18010=18°,0.5×18°=9°,0.5千克的菜放在秤上,指针转过9°;(2)243°÷18°=13.5(千克),答:共有菜13.5千克.故答案为9,13.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度计算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秤上放1千克菜转过的角度为多少.22.100【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1分米=01米即可解答【详解】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解析:100【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1分米=0.1米,即可解答【详解】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1000÷1=1000(个),则总长度是1×1000=1000(分米)=100(米).【点睛】此题考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换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3.53°【解析】由∠BOE与∠AOF是对顶角可得∠BOE=∠AOF又因为∠COD是平角可得∠1+∠2+∠AOF=180°将∠1=95°∠2=32°代入即可求得∠AOF的度数即∠BOE的度数【解析】由∠BOE与∠AOF是对顶角,可得∠BOE=∠AOF,又因为∠COD是平角,可得∠1+∠2+∠AOF=180°,将∠1=95°,∠2=32°代入,即可求得∠AOF的度数,即∠BOE的度数.24.或【分析】分别讨论射线OBOC在射线OA同侧和异侧的情况问题可解【详解】解:如图(1)当OBOC在射线OA同侧时如图(2)当OBOC在射线OA异侧时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加减运算解答关键是解析:60︒或90︒【分析】分别讨论射线OB、OC在射线OA同侧和异侧的情况,问题可解【详解】解:如图(1)当OB、OC在射线OA同侧时,∠=∠-∠=︒-︒=︒701560BOC AOB AOC如图(2)当OB、OC在射线OA异侧时,∠=∠+∠=︒+︒=︒701590BOC AOB AOC故答案为60︒或9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加减运算,解答关键是应用分类讨论思想,找到不同情况分别求解. 25.3或4或6【分析】分三种情况下:①∠AOP=35°②∠AOP=20°③0<x <50中的其余角根据互余的定义找出图中互余的角即可求解【详解】①∠AOP =∠AOB=35°时∠BOP=35°∴互余的角有∠解析:3或4或6分三种情况下:①∠AOP=35°,②∠AOP=20°,③0<x<50中的其余角,根据互余的定义找出图中互余的角即可求解.【详解】①∠AOP=12∠AOB =35°时,∠BOP=35°∴互余的角有∠AOP与∠COP,∠BOP与∠COP,∠AOB与∠COB,∠COD与∠COB,一共4对;②∠AOP=90°-∠AOB =20°时,∴互余的角有∠AOP与∠COP,∠AOP与∠AOB,∠AOP与∠COD,∠COD与∠COB,∠AOB与∠COB,∠COP与∠COB,一共6对;③0<x<50中35°与20°的其余角,互余的角有∠AOP与∠COP,∠AOB与∠COB,∠COD 与∠COB,一共3对.则m=3或4或6.故答案为:3或4或6.【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26.5cm【分析】运用方程的思想设AB=2xcmBC=3xcmCD=4xcm求出MB=xcmCN=2xcm得出方程x+3x+2x=3求出即可【详解】解:设AB=2xcmBC=3xcmCD=4xcm∵M是解析:5cm【分析】运用方程的思想,设AB=2xcm,BC=3xcm,CD=4xcm,求出MB=xcm,CN=2xcm,得出方程x+3x+2x=3,求出即可.【详解】解:设AB=2xcm,BC=3xcm,CD=4xcm,∵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MB=xcm,CN=2xcm,∴MB+BC+CN=x+3x+2x=3,∴x=0.5,∴3x=1.5,即BC=1.5cm.故答案为:1.5cm.【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得出关于x的方程.27.【分析】根据补角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1=∠2∴与∠1互补的角是∠AOD∵∠1=28°32′35″∴∠1的补角=151°27′25″故答案为:∠AOD ;151°27′25″【点睛】本解析:AOD ∠ 2512517'''︒【分析】根据补角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1=∠2,∴与∠1互补的角是∠AOD ,∵∠1=28°32′35″,∴∠1的补角=151°27′25″,故答案为:∠AOD ;151°27′25″.【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余;若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三、解答题28.(1)56.3︒.(2)12.54︒.(3)121836'''︒.【分析】(1)将18'转化为118()0.360⨯︒=︒即可得到答案; (2)将24''转化为124()0.460''⨯=,32.4'转化为132.4()0.5460⨯︒=︒即可得到答案; (3)将0.31︒转化为0.316018.6''⨯=,将0.6'转化为0.66036''''⨯=即可得到答案.【详解】 (1)1561856185618()56.360''︒=︒+=︒+⨯︒=︒; (2)123224︒''' 123224'''=︒++1123224()60''=︒++⨯ 1232.4'=︒+11232.4()60=︒+⨯︒ 12.54=︒;(3)12.31120.31︒=︒+︒120.3160'=︒+⨯1218.6'=︒+12180.6''=︒++12180.660'''=︒++⨯121836'''=︒++12183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关键是掌握将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时,乘以60,反之,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除以60.29.A:800;B:146【分析】A:根据题意可以得到长方体的长为16宽为10高为5,即可求出体积.B:依据题意展开,计算即可.【详解】解:A:根据题意 高为20-15=5 宽为15-5=10 长为 26-10=16V=16×10×5=800B:依据题意展开如图周长=5×2+16×6+10×4=14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及最大展开周长,注意最大展开周长一定是最长棱长最多的.30.40°【分析】根据3BOC AOB ∠=∠,40AOB ∠=︒求出120BOC ∠=︒,得到∠AOC 的度数,利用OD 平分AOC ∠,求出∠AOD 的度数,即可求出BOD ∠的度数.【详解】解:∵3BOC AOB ∠=∠,40AOB ∠=︒,∴120BOC ∠=︒.∵AOC AOB BOC ∠=∠+∠, 40120=︒+︒, 160=︒,又∵OD 平分AOC ∠, ∴1802AOD AOC ∠=∠=︒, ∴BOD AOD AOB ∠=∠-∠, 8040=︒-︒, 40=︒.【点睛】此题考查角度的和差计算,会看图明确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注意角平分线的运用.。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模拟测试(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0分)[ID :686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直棱柱的底面边长都相等,则它的各个侧面面积相等B .n 棱柱有n 个面,n 个顶点C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四棱柱D .三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2.(0分)[ID :68643]点 A 、B 、C 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 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 BC =2,则 AC 等于( )A .3B .2C .3 或 5D .2 或 6 3.(0分)[ID :68632]如图,O 是直线AC 上一点,OB 是一条射线,OD 平分∠AOB ,OE 在∠BOC 内,且∠DOE =60°,∠BOE =13∠EOC ,则下列四个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 ①∠BOD =30°;②射线OE 平分∠AOC ;③图中与∠BOE 互余的角有2个;④图中互补的角有6对.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4.(0分)[ID :68624]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且OC ⊥OD ,若∠COA=36°则∠DOB 的大小为( )A .36°B .54°C .64°D .72°5.(0分)[ID :68620]如图,已知线段12AB =,延长线段AB 至点C ,使得12BC AB =,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BD 的长是( ).A .3B .4C .5D .66.(0分)[ID :68619]如图,在ABC 中,90BAC ∠=︒,点D ,E 分别在BC ,CA 边的延长线上,EH BC ⊥于点H ,EH 与AB 交于点F .则1∠与2∠的数量关系是( ).A .12∠=∠B .1∠与2∠互余C .1∠与2∠互补D .12100∠+∠=° 7.(0分)[ID :68616]α∠与β∠的度数分别是219m -和77m -,且α∠与β∠都是γ∠的补角,那么α∠与β∠的关系是( ).A .不互余且不相等B .不互余但相等C .互为余角但不相等D .互为余角且相等8.(0分)[ID :68615]将一副三角尺按不同位置摆放,摆放方式中∠α 与∠β 互余的是( ) A . B .C .D .9.(0分)[ID :68614]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O 在AD 上,且OE ⊥BC 于点E ,∠BAC=60°,∠C=80°,则∠EOD 的度数为( )A .20°B .30°C .10°D .15°10.(0分)[ID :68612]从不同方向看一只茶壶,你认为是俯视效果图的是( )A .B .C .D . 11.(0分)[ID :68610]已知:∠AOC =90°,∠AOB :∠AOC =2:3,则∠BOC 的度数是( )A .30°B .60°C .30°或60°D .30°或150° 12.(0分)[ID :68605]已知柱体的体积V =S•h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 绕轴l 旋转一周,则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A .2 r h πB .22?r h πC .23?r h πD .24?r h π 13.(0分)[ID :68595]如图,甲从A 点出发向北偏东70°方向走到点B ,乙从点A 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点C ,则∠BAC 的度数是( )A .85°B .105°C .125°D .160°14.(0分)[ID :68593]如图,点A 、B 、C 是直线l 上的三个定点,点B 是线段AC 的三等分点,AB =BC +4m ,其中m 为大于0的常数,若点D 是直线l 上的一动点,M 、N 分别是AD 、CD 的中点,则MN 与BC 的数量关系是( )A .MN =2BCB .MN =BC C .2MN =3BCD .不确定 15.(0分)[ID :68576]下列平面图形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16.(0分)[ID :68718]线段AB =12cm ,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 =13BC ,M 为BC 的中点,则AM 的长为_______cm.17.(0分)[ID :68700]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已知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是一个有理数,且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代数式a b c-的值是_________.18.(0分)[ID:68699]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若,则等于________.19.(0分)[ID:68720]植树节,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这是因为两点确定_______条直线.20.(0分)[ID:68705]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21cm,BC=10cm,则A,C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21.(0分)[ID:68688]如图所示,观察下列图形,在横线上写出几何体的名称及截面形状.(1)①的名称是________,截面形状________;(2)②的名称是________,截面形状是________;(3)③的名称是________,截面形状是________;(4)④的名称是________,截面形状是________;22.(0分)[ID:68686]用一个平面截三棱柱,最多可以截得________边形;用一个平面截四棱柱,最多可以截得________边形;用一个平面截五棱柱,最多可以截得________边形.试根据以上结论,猜测用一个平面去截n棱柱,最多可以截得________边形.23.(0分)[ID:68672]乘火车从A站出发,沿途经过3个车站方可到达B站,那么在A,B 两站之间需要安排不同的车票________种.24.(0分)[ID:68667]魏老师去农贸市场买菜时发现,若把10千克的菜放在秤上,则指针盘上的指针转了180︒,第二天魏老师请同学们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若把0.5千克的菜放在秤上,则指针转过________度;(2)若指针转了243︒,则这些菜共有________千克. 25.(0分)[ID:68662]8点15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67)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指出下列平面图形各是什么几何体的展开图.【答案】(1)圆柱;(2)圆锥;(3)三棱柱;(4)三棱锥;(5)长方体.【解析】【分析】根据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可知:(1)是圆柱的展开图;(2)是圆锥的展开图;(3)是三棱柱的展开图;(4)是三棱锥的展开图;(5)是长方体的展开图.【详解】(1)圆柱;(2)圆锥;(3)三棱柱;(4)三棱锥;(5)长方体.【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几何体展开图的知识点,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62.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外表面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如果面A在多面体的底部,那么哪一个面会在上面?(2)如果面F在前面,从左面看是面B,那么哪一个面会在上面?(3)如果从右面看是面C,面D在后面,那么哪一个面会在上面?【答案】(1)面F.(2)面C.(3)面A.【解析】【分析】利用长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A”与面“F”相对,面“B”与面“D”相对,“C”与面“E”相对.【详解】由图可知,“C”与面“E”相对.则(1)∵面“A”与面“F”相对,∴A面是长方体的底部时,F面在上面;(2)由图可知,如果F面在前面,B面在左面,那么“E”面在下面,∵面“C”与面“E”相对,∴C面会在上面;(3)由图可知,如果C面在右面,D面在后面,那么“F”面在下面,∵面“A”与面“F”相对,∴A面在上面.A面会在上面.【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展开图折叠成长方体,解题关键是注意长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63.两位同学画的小动物如图所示,哪个图形是用立体图形组成的?用了哪些立体图形?哪个图形是用平面图形组成的?用了哪些平面图形?【答案】左边的图形是用立体图形组成的,用了圆柱体、长方体、球体和正方体;右边的图形是用平面图形组成的,用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解析】【分析】左图是由立体图形组成的,右图是由平面图形组成的,仔细识图即可作答.【详解】左边的图形是用立体图形组成的,用了圆柱体、长方体、球体和正方体;右边的图形是用平面图形组成的,用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解题关键是熟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定义.64.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举例:如图,左框中是符合要求的一个图形.你还能构思出其他的图形吗?请在右框中画出与之不同的一个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本题答案不唯一,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物,画一幅图画,再说出它像什么就可以.【详解】答案不唯一,如:【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要善于观察与思考,结合实际有利于培养想象能力.65.如图①、②、③、④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观察图②和表中对应数值,探究计数的方法并解答下面的问题.(1)数一数每个图各有多少顶点、多少条边、这些边围成多少区域,将结果填入下表:(2)根据表中的数值,写出平面图的顶点数、边数、区域数之间的关系;(3)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有20个顶点和11个区域,求这个平面图形的边数.【答案】(1)见表格解析;(2)V+F=E+1;(3)30.【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的四个平面图形数出其顶点数、边数、区域数得出结果;(2)根据表(1)数据总结出归律;(3)根据题(2)的公式把20个顶点和11个区域代入即可得平面图形的边数.【详解】(1)结和图形我们可以得出:图①有4个顶点、6条边、这些边围成3个区域;图②有7个顶点、9条边、这些边围成3个区域;图③有8个顶点、12条边、这些边围成5个区域;图④有10个顶点、15条边、这些边围成6区域.(2)根据以上数据,顶点用V表示,边数用E表示,区域用F表示,他们的关系可表示为:V+F=E+1;(3)把V=20,F=11代入上式得:E=V+F﹣1=20+11﹣1=30.故如果平面图形有20个顶点和11个区域,那么这个平面图形的边数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图形之间的联系,得出数字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66.一个正方体6个面分别写着1,2,3,4,5,6.根据下列摆放的三种情况,那么每个数对面上的数是几?【答案】1对4,2对5,3对6;或1对5,2对4,3对6.【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的特征知,相邻的面一定不是对面,所以面“1”与面“4”相对,面“2”与面“5”相对,“3”与面“6”相对;或面“1”与面“5”相对,面“2”与面“4”相对,“3”与面“6”相对.【详解】根据正方体的特征知,相邻的面一定不是对面,所以面“1”与面“4”相对,面“2”与面“5”相对,“3”与面“6”相对;或面“1”与面“5”相对,面“2”与面“4”相对,“3”与面“6”相对.故答案为1对4,2对5,3对6;或1对5,2对4,3对6.【点睛】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67.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面F在正方体的底部,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2)如果面B在前面,从左面看是面C,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3)如果从右面看到面D,面E在后面,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答案】(1)面B;(2)面D;(3)面F.【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将多面体的展开图动手折一下,观察每个面的对面,进行转动,再找到其对面.【详解】将多面体的展开图再动手折一下,得到:A和D相对,B和F相对,C和E 相对.故(1)如果面F在正方体的底部,那么面B会在上面;(2)如果面B在前面,从左面看是面C,那么面D会在上面;(3)如果从右面看到面D,面E在后面,那么面F会在上面.【点睛】本题考查了灵活运用正方体的相对面解答问题,立意新颖,是一道不错的题.68.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1)这个几何体是____;(2)求这个几何体的体积.(π取3.14)【答案】(1)圆柱;(2)1570cm3【解析】【分析】(1)根据几何体的展开图侧面是矩形,两底面是圆形,可得几何体;(2)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可得答案.【详解】解:(1)几何体的展开图侧面是矩形,两底面是圆形,几何体是圆柱.故答案为圆柱;(2)由图可知:底面直径为10cm,高为20cm,故圆柱的体积=3.14×(10÷2)2×20=1570cm3.答: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1570cm3.【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几何体的展开图侧面是矩形,两底面是圆形的几何体是圆柱.69.如图,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张明用17个底面为正方形,且底面边长为a,高为b的小长方体达成了一个几何体,然后他请王亮用尽可能少的同样的长方体在旁边再搭一个几何体,使王亮所搭的几何体恰好可以和张明所搭的几何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即拼大长方体时将其中一个几何体翻转,且假定组成每个几何体的小长方体粘合在一起).(1)王亮至少还需要个小长方体;(2)请画出张明所搭几何体的左视图,并计算它的表面积(用含,a b的代数式表示);(3)请计算(1)条件下王亮所搭几何体的表面积(用含,a b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19(2),23418.ab a(3)2+ab a3216.【解析】【分析】(1)确定张明所搭几何体所需的正方体的个数,然后确定两人共搭建几何体所需小立方体的数量,求差即可.(2)根据图形,画出左视图,计算表面积即可.(3)画出王亮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即可求出表面积.【详解】(1)∵王亮所搭几何体恰好可以和张明所搭几何体拼成一个无缝隙的大长方体,∴该长方体需要小立方体2⨯=个,4336∵张明用17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几何体,∴王亮至少还需36−17=19个小立方体.(2)张明所搭几何体的左视图有三列,第一列有4个长方形,第二列有2个长方形,第三列有1个长方形:表面积为:()()22+++++=+ab a ab a101077993418.(3)王亮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图中数字代表该列小正方体的个数.故王亮所搭几何体的表面积为:()()22+++++=+9977883216.ab a ab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知识,能够根据题意确定出两人所搭几何体的形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0.如图是一正方体的展开图,若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式子的值相等,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求27x的值;(2)求32x﹣y的值.【答案】(1)8;(2)1【解析】【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确定出相对面,然后根据幂的乘方的性质和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分别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3x”与“2”是相对面,“3y”与“4”是相对面,∵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式子的值相等,∴3x=2,3y=4,(1)27x=(3x)3=23=8;(2)32x﹣y=32x÷3y=(3x)2÷3y=22÷4=4÷4=1.【点睛】考查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根据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确定向对面是解题的关键.三、填空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测试题 (2)
第四章综合测试卷(用时: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我”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D)A.的B.中C.国D.梦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180°是补角B.120°和60°互为补角C.120°和60°是补角D.60°是30°的补角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若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则BA=AC-BCB.若点C在线段AB上,则AB=AC+BCC.若AC+BC>AB,则点C一定在线段BA外D.若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B<AC+BC4.如图所示,关于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条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五条线段,三条射线B.一条直线,三条线段C.三条线段,两条射线,一条直线D.三条线段,三条射线5.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C)A.垂线段最短B.线段有两个端点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6.分别从一个几何体的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B )A .圆柱B .圆锥C .球D .棱柱7.如果线段AB =10 cm ,MA +MB =15 cm ,那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M 点在线段AB 上B .M 点在直线AB 上C .M 点在直线AB 外D .M 点可能在直线AB 上,也可能在直线AB 外 8.用度、分、秒表示91.34°为( A ) A .91°20′24″ B .91°34′ C .91°20′4″D .91°3′4″9.如图,平面内有公共端点的射线OA ,OB ,OC ,OD ,OE ,OF ,从射线OA 开始按逆时针依次在射线上写出数字1,2,3,4,5,6,7,…,则数字“2016”在( A )A .射线OF 上B .射线OB 上C .射线OD 上D .射线OE 上10.已知在线段上依次添加1个点,2个点,3个点,……,原线段上所成线段的总条数如下表:添加点数 1 2 3 4 线段总条数361015若在原线段上添加n 个点,则原线段上所有线段总条数为( B ) A .n +2 B .1+2+3+…+n +n +1 C .n +1 D.n (n +1)2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如图,若CB=4 cm,DB=7 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__6_cm__.12.已知∠AOB=30°,又自∠AOB的顶点O引射线OC,若∠AOC∶∠AOB=4∶3,那么∠BOC=__70°或10°__.13.已知线段AB=6 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AC=2 cm,则BC的长是__4或8__cm.14.已知∠α与∠β互余,且∠α=40°,则∠β为__50°__.15.立方体木块的表面标有六个字1,2,3,4,5,6,下图是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个立方体木块看到的数字情况,数字1和5对面的数字的和是__7__.16.如图,OM,ON分别是∠BOC和∠AOC的平分线,∠AOB=84°.(1)∠MON=__42°__;(2)当OC在∠AOB内绕点O转动时,∠MON的值__不会__改变.(填“会”或“不会”)(16题图)(17题图)17.如图,从甲地到乙地有四条道路,其中最短的路线是__从甲经A到乙__,最长的路线是__从甲经D到乙__.18.如下图,在已知角内画射线,画1条射线,图中共有__3__个角;画2条射线,图中共有__6__个角;画3条射线,图中共有__10__个角;求画n条射线所得的角的个数是__ (n+1)(n+2)2__.19.观察下列各正方形图案,每条边上有几个圆点,每个图案中圆点的总数是几.按此规律推断出S与n的关系式为__S=4n-4__.20.如图,已知AOB是一条直线,∠1=∠2,∠3=∠4,∠AOF=∠BOF=90°.则(1)∠AOC的补角是____;(2)__∠3,∠4__是∠AOC的余角;(3)∠COF的补角是__∠AOE__.三、解答题(共60分)21.(8分)知识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我们应该把它们用于有意义的地方.下面就两个情景请你作出评判.情景一:从教室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试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情景二:A,B是河流l两旁的两个村庄,现要在河边修一个抽水站向两村供水,问抽水站修在什么地方才能使所需的管道最短?请在图中表示出抽水站点P的位置,并说明你的理由.你赞同以上哪种做法?你认为应用数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时应注意什么?解:情景一: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情景二:如图所示:(需画出图形,并标明P点位置)理由: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赞同情景二中运用知识的做法.理由略(根据情况,只要观点无误即可).22.(8分)下面是小马解的一道题:在同一平面上,若∠BOA=70°,∠BOC=15°,求∠AOC的度数.解:根据题意可画出图形∠AOC=∠BOA-∠BOC=70°-15°=55°.若你是老师,会判小马满分吗?若会,说明理由.若不会,请将小马的错误指出,并给出你认为正确的解法.解:小马不会得满分的.小马考虑的问题不全面,除了上述问题∠BOC 在∠BOA 内部以外,还有另一种情况∠BOC 在∠BOA 的外部.解法如下:根据题意可画出图形如图所示,∴∠AOC =∠BOA +∠BOC =70°+15°=85°.综合以上两种情况,∠AOC =55°或85° 23.(10分)下面是由同一型号的黑白两种颜色的等边三角形瓷砖按一定规律铺设的图形.仔细观察图形可知:图1中有1块黑色的瓷砖,可表示为1=(1+1)×12 ;图2中有3块黑色的瓷砖,可表示为1+2=(1+2)×22; 图3中有6块黑色的瓷砖,可表示为1+2+3= (1+3)×32; 实践与探索:(1)请在图4中的虚线框内画出第4个图形;(2)第10个图形有多少块黑色的瓷砖?第n 个图形呢?解:(1)如图所示:(2)1+2+3+…+10=10×112=55; 1+2+3+…+n =12n (n +1)(n 为正整数) .24.(10分)如图,已知C 是AB 的中点,D 是AC 的中点,E 是BC 的中点. (1)若AB =18 cm ,求DE 的长; (2)若CE =5 cm ,求DB 的长.解:(1)∵C 是AB 的中点,∴AC =BC =12AB =9 cm.∵D 是AC 的中点,∴AD =DC =12AC =92 cm.∵E 是BC 的中点,∴CE =BE =12BC =92 cm.又∵DE =DC +CE ,∴DE =92 cm +92cm =9 cm.(2)由(1)知AD =DC =CE =BE ,∴CE =13BD .∵CE =5 cm ,∴BD =15 cm.25.(12分)把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 重叠在一起,(1)如图1,当OB 平分∠COD 时,则∠AOD 和∠BOC 的和是多少度? (2)如图2,当OB 不平分∠COD 时,则∠AOD 和∠BOC 的和是多少度? (3)当∠BOC 的余角的4倍等于∠AOD 时,则∠BOC 是多少度?解:(1)当OB 平分∠COD 时,有∠BOC =∠BOD =45°,于是∠AOC =90°-45°=45°, ∴∠AOD +∠BOC =∠AOC +∠COD +∠BOC =45°+90°+45°=180°. (2)当OB 不平分∠COD 时,有∠AOB =∠AOC +∠BOC =90°,∠COD =∠BOD +∠BOC =90°,于是∠AOD +∠BOC =∠AOC +∠BOC +∠BOD +∠BOC =∠AOB +∠COD =90°+90°=180°.(3)由(2)得∠AOD +∠BOC =180°,有∠AOD =180°-∠BOC, 180°-∠BOC =4(90°-∠BOC ),∴∠BOC =60°26.(12分)(1)如图,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AC =6 cm ,且BC =4 cm ,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度;(2)在(1)题中,如果AC =a cm ,BC =b cm ,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 的长度吗?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你发现的规律;(3)对于(1)题,如果我们这样叙述它:“已知线段AC =6 cm ,B C =4 cm ,点C 在直线AB 上,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求MN 的长度.”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求出结果.解:(1)5 cm(2)MN =a +b2cm.MN 的长度为线段AC ,BC 长度和的二分之一. (3)有变化.已知AC =6 cm ,BC =4 cm.当AB 在点C 同侧时,MN =1 cm.高频考点强化训练:三视图的有关判断及计算时间:30分钟 分数:50分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6·杭州中考)下列选项中,如图所示的圆柱的三视图画法正确的是( )2.(2016·贵阳中考)如图是一个水平放置的圆柱形物体,中间有一细棒,则此几何体的俯视图是【易错6】( )3.如图所示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下列哪个物体的三视图( )乡镇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密………………………………….封……………………….线…………………………………………………………………………..4.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中有两个视图是相同的,则不同的视图是( )5.一个长方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其左视图的面积为( )A .36cm 2B .40cm 2C .90cm 2D .36cm 2或40cm 2第5题图 第6题图6.(2016·承德模拟)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那么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个数可能有( )A .8个B .6个C .4个D .12个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7.下列几何体中:①正方体;②长方体;③圆柱;④球.其中,三个视图形状相同的几何体有_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填几何体的序号).乡镇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密………………………………….封……………………….线…………………………………………………………………………..8.如图,水平放置的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3和5的长方形,它的左视图的面积为12,则长方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9.如图,由五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中,若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都是1,则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面积之和是________.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10.(2016·秦皇岛卢龙县模拟)由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的方格中的字母和数字表示该位置上小立方体的个数,则x 的值为________,y 的值为________.三、解答题(10分)11.如图所示的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1)说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2)根据图中的有关数据,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乡镇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密………………………………….封……………………….线…………………………………………………………………………..中考必考点强化训练专题:简单三视图的识别◆类型一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1.(2016·杭州中考)下列选项中,如图所示的圆柱的三视图画法正确的是( )第1 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2.(2016·抚顺中考)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3.(2016·南陵县模拟)如图,图中的几何体是圆柱沿竖直方向切掉一半后得到的,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4.(2016·肥城市一模)如图所示的四个几何体中,它们各自的主视图与俯视图不相同的几何体的个数是( )乡镇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密………………………………….封……………………….线…………………………………………………………………………..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5.(2016·宁波中考)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为( ) 6.(2016·鄂州中考)一个几何体及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那么它的左视图正确的是( ) 7.(2016·菏泽中考)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类型二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8.(2016·黔西南州中考)如图,是由几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建的几何体,它的左视图是( ) 9.(2016·营口中考)如图所示的物体是由两个紧靠在一起的圆柱体组成,小明准备画出它的三视图,那么他所画的三视图中的主视图应该是( )乡镇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密………………………………….封……………………….线…………………………………………………………………………..10.(2016·日照中考)如图,小明同学将一个圆锥和一个三棱柱组成组合图形,观察其三视图,其俯视图是( )11.(2016·烟台中考)如图,圆柱体中挖去一个小圆柱,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分别为(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活中的实物可以抽象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如图所示蛋糕的形状类似于( )A.圆柱B.球C.圆D.圆锥第1题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作角C.两点之间直线最短D.若AB =BC ,则点B 为AC 的中点3.若∠1=40.4°,∠2=40°4′,则∠1与∠2的关系是( )A.∠1=∠2B.∠1>∠2C.∠1<∠2D.以上都不对4.如图,长度为18cm 的线段AB 的中点为M ,点C 是线段MB 的一个三等分点,则线段AC 的长为( )A.3cmB.6cmC.9cmD.12cm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AOB 为平角,且∠AOC =27∠BOC ,则∠BOC 的度数是( ) A.140° B.135° C.120° D.40°6.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纸巾盒,它的平面展开图是( )7.若一个角的补角的余角是28°,则这个角的度数为()A.62°B.72°C.118°D.128°8.把一副三角尺ABC与BDE按如图所示那样拼在一起,其中A,D,B三点在同一直线上,BM为∠ABC的平分线,BN为∠CBE的平分线,则∠MBN的度数是()A.30°B.45°C.55°D.60°9.两根木条,一根长20cm,一根长24cm,将它们一端重合且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A.2cmB.4cmC.2cm或22cmD.4cm或44cm10.如图,C、D在线段BE上,下列说法:①直线CD上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共有6条;②图中有2对互补的角;③若∠BAE=100°,∠DAC=40°,则以A为顶点的所有小于平角的角的度数和为360°;④若BC=2,CD=DE=3,点F是线段BE上任意一点,则点F到点B,C,D,E的距离之和的最大值为15,最小值为11.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如图,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第11题图第12题图12.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柱体为(请填写你认为正确物体的序号).13.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我们知道∠1=∠2,那么其理由是.第13题图14.已知BD=4,延长BD到A,使BA=6,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CD =.15.往返于甲、乙两地的客车,中途停靠3个车站(来回票价一样),且任意两站间的票价都不同,共有种不同的票价,需准备种车票.16.如图①所示的∠AOB纸片,OC平分∠AOB,如图②,把∠AOB沿OC对折成∠COB(OA与OB重合),从O点引一条射线OE,使∠BOE=12∠EOC,再沿OE把角剪开,若剪开后得到的3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为80°,则∠AOB =°.第16题图第18题图17.已知A、B、C三点都在数轴上,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且AB=5,BC=3,则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18.用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组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把这个几何体放在桌子上,并把暴露的面涂上颜色,那么涂颜色面的面积之和是cm2.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观察下面由7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请你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20.(10分)如图,B是线段AD上一点,C是线段BD的中点.(1)若AD=8,BC=3.求线段CD,AB的长;(2)试说明:AD+AB=2AC.21.(10分)如图,将两块直角三角尺的顶点叠放在一起.(1)若∠DCE=35°,求∠ACB的度数;(2)若∠ACB=140°,求∠DCE的度数;(3)猜想∠ACB与∠DCE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2.(12分)已知线段AB=20cm,M是线段AB的中点,C是线段AB延长线上的点,AC:BC=3:1,点D是线段BA延长线上的点,AD=AB.求:(1)线段BC的长;(2)线段DC的长;(3)线段MD的长.23.(12分)如图,甲、乙两船同时从小岛A出发,甲船沿北偏西20°的方向以40海里/时的速度航行;乙船沿南偏西80°的方向以30海里/时的速度航行.半小时后,两船分别到达B,C两处.(1)以1cm表示10海里,在图中画出B,C的位置;(2)求A处看B,C两处的张角∠BAC的度数;(3)测出B,C两处的图距,并换算成实际距离(精确到1海里).24.(12分)已知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1)如图①,若∠AOC=30°,求∠DOE的度数;(2)在图①中,若∠AOC=a,直接写出∠DOE的度数(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3)将图①中的∠DOC绕顶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②的位置.①探究∠AOC和∠DOE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②在∠AOC的内部有一条射线OF,且∠AOC-4∠AOF=2∠BOE+∠AOF,试确定∠AOF与∠DOE的度数之间的关系,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解析1.A 2.A 3.B 4.D 5.A 6.B 7.C 8.B 9.C10.B 解析: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有BC,BD,BE,CE,CD,ED共6条,故①正确;图中互补的角就是分别以C,D为顶点的两对角,即∠BCA和∠ACD互补,∠ADE和∠ADC互补,故②正确;由∠BAE=100°,∠CAD=40°,根据图形可以求出∠BAC+∠CAE+∠BAE+∠BAD+∠DAE+∠DAC=100°+100°+100°+40°=340°,故③错误;当F在线段CD上时最小,则点F到点B,C,D,E的距离之和为FB+FE+FD+FC=2+3+3+3=11,当F和E重合时最大,则点F到点B、C、D、E的距离之和为FB+FE+FD+FC=8+0+3+6=17,故④错误.故选B.1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2.①②③⑥13.同角的补角相等14.1 15.10 20 16.12017.-6或0或4或10 18.3019.解:图略.(10分)20.解:(1)∵C是线段BD的中点,BC=3,∴CD=BC=3.又∵AB+BC+CD =AD,AD=8,∴AB=8-3-3=2.(5分)(2)∵AD+AB=AC+CD+AB,BC=CD,∴AD+AB=AC+BC+AB=AC+AC=2AC.(10分)21.解:(1)由题意知∠ACD=∠ECB=90°,∴∠ACB=∠ACD+∠DCB=∠ACD+∠ECB-∠ECD=90°+90°-35°=145°.(3分)(2)由(1)知∠ACB=180°-∠ECD,∴∠ECD=180°-∠ACB=40°.(6分)(3)∠ACB +∠DCE =180°.(7分)理由如下:∵∠ACB =∠ACD +∠DCB =90°+90°-∠DCE ,∴∠ACB +∠DCE =180°.(10分)22.解:(1)设BC =x cm ,则AC =3x cm.又∵AC =AB +BC =(20+x )cm ,∴20+x =3x ,解得x =10.即BC =10cm.(4分)(2)∵AD =AB =20cm ,∴DC =AD +AB +BC =20cm +20cm +10cm =50cm.(8分)(3)∵M 为AB 的中点,∴AM =12AB =10cm ,∴MD =AD +AM =20cm +10cm =30cm.(12分)23.解:(1)图略.(4分)(2)∠BAC =90°-80°+90°-20°=80°.(8分)(3)约2.3cm ,即实际距离约23海里.(12分)24.解:(1)由已知得∠BOC =180°-∠AOC =150°,又∠COD 是直角,OE 平分∠BOC ,∴∠DOE =∠COD -12 ∠BOC =90°-12×150°=15°.(3分)(2)∠DOE =12a .(6分) 解析:由(1)知∠DOE =∠COD -12∠BOC =90°,∴∠DOE =90°-12(180°-∠AOC )=12∠AOC =12α. (3)①∠AOC =2∠DOE .(7分)理由如下:∵∠COD 是直角,OE 平分∠BOC ,∴∠COE =∠BOE =90°-∠DOE ,∴∠AOC =180°-∠BOC =180°-2∠COE =180°-2(90°-∠DOE ),∴∠AOC =2∠DOE .(9分)②4∠DOE -5∠AOF =180°.(10分)理由如下:设∠DOE =x ,∠AOF =y ,∴∠AOC -4∠AOF =2∠DOE -4∠AOF =2x -4y ,2∠BOE +∠AOF =2(90°-x )+y =180°-2x +y ,∴2x -4y =180°-2x +y ,即4x -5y =180°,∴4∠DOE -5∠AOF =180°.(12分)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活中的实物可以抽象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如图所示蛋糕的形状类似于( )A.圆柱B.球C.圆D.圆锥第1题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作角C.两点之间直线最短D.若AB =BC ,则点B 为AC 的中点3.若∠1=40.4°,∠2=40°4′,则∠1与∠2的关系是( )A.∠1=∠2B.∠1>∠2C.∠1<∠2D.以上都不对4.如图,长度为18cm 的线段AB 的中点为M ,点C 是线段MB 的一个三等分点,则线段AC 的长为( )A.3cmB.6cmC.9cmD.12cm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AOB 为平角,且∠AOC =27∠BOC ,则∠BOC 的度数是( ) A.140° B.135° C.120° D.40°6.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纸巾盒,它的平面展开图是( )7.若一个角的补角的余角是28°,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A.62°B.72°C.118°D.128°8.把一副三角尺ABC 与BDE 按如图所示那样拼在一起,其中A ,D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BM 为∠ABC 的平分线,BN 为∠CBE 的平分线,则∠MBN 的度数是( )A.30°B.45°C.55°D.60°9.两根木条,一根长20cm ,一根长24cm ,将它们一端重合且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 )A.2cmB.4cmC.2cm或22cmD.4cm或44cm10.如图,C、D在线段BE上,下列说法:①直线CD上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共有6条;②图中有2对互补的角;③若∠BAE=100°,∠DAC=40°,则以A为顶点的所有小于平角的角的度数和为360°;④若BC=2,CD=DE=3,点F是线段BE上任意一点,则点F到点B,C,D,E的距离之和的最大值为15,最小值为11.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如图,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第11题图第12题图12.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柱体为(请填写你认为正确物体的序号).13.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我们知道∠1=∠2,那么其理由是.第13题图14.已知BD=4,延长BD到A,使BA=6,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CD =.15.往返于甲、乙两地的客车,中途停靠3个车站(来回票价一样),且任意两站间的票价都不同,共有种不同的票价,需准备种车票.16.如图①所示的∠AOB纸片,OC平分∠AOB,如图②,把∠AOB沿OC对折成∠COB(OA与OB重合),从O点引一条射线OE,使∠BOE=12∠EOC,再沿OE把角剪开,若剪开后得到的3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为80°,则∠AOB =°.第16题图第18题图17.已知A、B、C三点都在数轴上,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且AB=5,BC=3,则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18.用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组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把这个几何体放在桌子上,并把暴露的面涂上颜色,那么涂颜色面的面积之和是cm2.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观察下面由7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请你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20.(10分)如图,B是线段AD上一点,C是线段BD的中点. (1)若AD=8,BC=3.求线段CD,AB的长;(2)试说明:AD+AB=2AC.21.(10分)如图,将两块直角三角尺的顶点叠放在一起. (1)若∠DCE=35°,求∠ACB的度数;(2)若∠ACB=140°,求∠DCE的度数;(3)猜想∠ACB与∠DCE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2.(12分)已知线段AB=20cm,M是线段AB的中点,C是线段AB延长线上的点,AC:BC=3:1,点D是线段BA延长线上的点,AD=AB.求:(1)线段BC的长;(2)线段DC的长;(3)线段MD的长.23.(12分)如图,甲、乙两船同时从小岛A出发,甲船沿北偏西20°的方向以40海里/时的速度航行;乙船沿南偏西80°的方向以30海里/时的速度航行.半小时后,两船分别到达B,C两处.(1)以1cm表示10海里,在图中画出B,C的位置;(2)求A处看B,C两处的张角∠BAC的度数;(3)测出B,C两处的图距,并换算成实际距离(精确到1海里).24.(12分)已知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1)如图①,若∠AOC=30°,求∠DOE的度数;(2)在图①中,若∠AOC=a,直接写出∠DOE的度数(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3)将图①中的∠DOC绕顶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②的位置.①探究∠AOC和∠DOE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②在∠AOC的内部有一条射线OF,且∠AOC-4∠AOF=2∠BOE+∠AOF,试确定∠AOF与∠DOE的度数之间的关系,说明理由.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你可以问问身边的教师,他们上学的时候是否曾经受到过积极教师的影响,很可能所有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七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模拟考试卷02【测试范围:第1章~第4章】(人教版2024)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2(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章。
5.难度系数:0.8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现实生活中经常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果收入80元记作+80元,那么-20元表示()A .支出80元B .收入80元C .支出20元D .收入20元2.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飞向浩瀚宇宙,并在距地面约390000米的轨道上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将39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 .3.9×104B .3.9×105C .39×104D .0.39×1063.如果单项式3a x y +与5b xy -是同类项,那么()2023a b +=()A .1B .1-C .0D .无法确定4.设a 是最小的正整数,b 是最大的负整数,c 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则a +b +c 等于()A .-1B .0C .1D .25.有下列四个算式①()()538-++=-;②()326--=;③512663⎛⎫⎛⎫++-= ⎪ ⎪⎝⎭⎝⎭;④1393⎛⎫-÷-= ⎪⎝⎭.其中,正确的有().A .0个B .1个C .2个D .3个6.如图,数轴上点A 、B 分别对应有理数a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a b >B .a b >C .0a b +>D .0a b ->7.若关于a ,b 的单项式522x a b +与36y a b --的和仍是单项式,则x y +的值是()A .6B .7C .8D .98.如图,小宁同学在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时,列出了4个式子,其中错误的是().A .ab +a (c -a )B .bc +ac -a 2C .ab +ac -a 2D .ac +a (b -a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1)﹣a 表示负数;(2)多项式﹣3a 2b +7a 2b2﹣2ab +1的次数是3;(3)单项式229xy -的系数为﹣2;(4)若|x |=﹣x ,则x <0;(5)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A .0个B .1个C .2个D .3个10.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x 的值是2,第1次输出的结果是1-,第2次输出的结果是1,依次继续下去…,第2023次输出的结果是()A .2-B .1-C .1D .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去括号:()23x y -+=.12.如果单项式232m n x y ++与35x y 是同类项,那么m n +=.13.已知x ,y 均为有理数,现规定一种新运算“※”,满足2x y xy x y =+--※,例如1212122=1=⨯+--※.计算()324⎡⎤-=⎣⎦※※.14.已知m 、n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则310m n cd ++-的值为.15.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图案1是由4个组成的,图案2是由7个组成的,那么图案5是由个组成的,依此,第n 个图案是由个组成的.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5分)16.(8分)计算:(1)(5)(8)6(4)---+-+;(2)()235448⎡⎤⎛⎫⎛⎫-⨯-+-⎢⎥ ⎪ ⎪⎝⎭⎝⎭⎣⎦;(3)2(2)3(2)a b a b ---;16−31423×−42.17.(6分)化简:(1)()()2222432a b ab a b ab -+-+;(2)()()22342223a b a b ---+.18.(8分)已知有理数a ,b ,其中数a 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对应点M ,b 是负数,且b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为3(1)a =,b =.(2)写出大于﹣52的所有负整数;(3)在数轴上标出表示﹣52,0,﹣|﹣1|,﹣b 的点,并用“<“连接起来.19.(9分)某工艺厂计划一周生产工艺品2100个,平均每天生产300个,但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相比有出入,下表是某周的生产情况(超产记为正、减产记为负):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增减(单位:个)5+2-5-15+10-16+9-(1)该厂本周星期一生产工艺品的数量为______个;(2)本周产量最多的一天比最少的一天多生产多少个工艺品?(3)请求出该工艺厂在本周实际生产工艺品的数量;(4)已知该厂实行每日..计件工资制,每生产一个工艺品可得60元,若超额完成任务,则超过部分每个另奖50元,少生产一个扣80元,试求该工艺厂在这一周应付出的工资总额.20.(10分)如图是某种窗户的形状(实线为窗框),其上部是半圆形,下部是边长相同的四个小正方形,已知下部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m a .(结果用π表示)(1)求窗户的面积;(2)求窗框的总长;(3)若1a =,窗户上安装的是玻璃,玻璃每平方米25元,窗框每米20元,窗框的厚度不计,求制作这种窗户需要的费用.21.(10分)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试化简:322a b c a c b +--++;(2)若a ,c 两数的倒数是他们自身,求x a x c -+-的最小值;以及取最小值时x 范围.22.(12分)已知a 为最大的负整数,||1||5b c ==,,且0bc >,0b c +>,请解决下列问题.(1)a =______,b =______,c =______.(2)在数轴上,a ,b ,c 所对应的点分别为点A ,B ,C ,点P 为数轴上点A ,B 之间一点(不包括点A ,B )其对应的数为x ,化简:13125x x x +----.(3)在(2)的条件下,点A ,B ,C 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BC AB -的值是否随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该值.23.(12分)阅读材料:材料一:对实数a ,b ,定义(),F a b 的含义为:当a b ≤时,(),F a b a b =+;当a b >时,(),F a b a b =-.例如:()1,3134F =+=;()()2,1213F -=--=.材料二:关于数学家高斯的故事:2000多年前,高斯的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23100+++⋅⋅⋅+=?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十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11002995051101505050++++⋅⋅⋅++=⨯=.也可以这样理解:令123100S =+++⋅⋅⋅+①,则10099321S =++⋅⋅⋅+++②,①+②得:()()()()211002991001100110010100S =++++⋅⋅⋅++=⨯+=,即()100110050502S ⨯+==.解决问题:(1)()13F -=,;()23 F -=,;(2)已知20x y +=,且x y >,求()()6,10,F x F y -的值;(3)对于正数a ,满足关系式()21,12F a -+=-时,求:()()()()1,992,993,99199,99F a F a F a F a ++++++⋅⋅⋅++值.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2(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检测卷(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直线上顺次三个点A 、B 、C ,已知AB =10cm ,BC =4cm .D 是AC 的中点,M 是AB 的中点,那么MD =( )cmA .4B .3C .2D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直棱柱的底面边长都相等,则它的各个侧面面积相等B .n 棱柱有n 个面,n 个顶点C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四棱柱D .三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3.α∠和β∠的顶点和一边都重合,另一边都在公共边的同侧,且αβ∠>∠,那么α∠的另一半落在β∠的( )A .另一边上B .内部;C .外部D .以上结论都不对 4.如图,工作流程线上A 、B 、C 、D 处各有一名工人,且AB=BC=CD=1,现在工作流程线上安放一个工具箱,使4个人到工具箱的距离之和为最短,则工具箱安放的位置( )A .线段BC 的任意一点处B .只能是A 或D 处C .只能是线段BC 的中点E 处D .线段AB 或CD 内的任意一点处5.下列语句正确的有( )(1)线段AB 就是A 、B 两点间的距离;(2)画射线10AB cm =;(3)A ,B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最短的是线段AB ;(4)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若5AB cm =,2BC cm =,则7AC cm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6.如图,甲从A 点出发向北偏东70°方向走到点B ,乙从点A 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点C ,则∠BAC 的度数是( )A .85°B .105°C .125°D .160°7.如图,点A 、B 、C 是直线l 上的三个定点,点B 是线段AC 的三等分点,AB =BC +4m ,其中m 为大于0的常数,若点D 是直线l 上的一动点,M 、N 分别是AD 、CD 的中点,则MN 与BC 的数量关系是( )A .MN =2BCB .MN =BC C .2MN =3BCD .不确定 8.体育课上,小悦在点O 处进行了四次铅球试投,铅球分别落在图中的M ,N ,P ,Q 四个点处,则表示他最好成绩的点是( )A .MB .NC .PD .Q 9.22°20′×8等于( ).A .178°20′B .178°40′C .176°16′D .178°30′ 10.下列图形中,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A .B .C .D . 11.线段10AB cm =,C 为直线AB 上的点,且2BC cm =,,M N 分别是,AC BC 中点,则MN 的长度是( )A .6cmB .5cm 或7cmC .5cmD .5cm 或6cm 12.两个锐角的和是(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D .锐角或直角或钝角 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128∠=︒,272∠=︒,OC 平分BOD ∠,则COD ∠=________.14.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射线OM 平分,若,则等于________.15.某公司员工分别在A 、B 、C 三个住宅区,A 区有30人,B 区有15人,C ,区有10人,三个区在一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要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总和最少,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在_____区.16.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21cm,BC=10cm,则A,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17.如图是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则折叠后与棱AB重合的棱是________.18.科学知识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我们应该把它们用于有意义的方面.下面的这两个情景,请你做出判断.情景一:如图,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试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二:农民兴修水利,开挖水渠,先在两端立桩拉线,然后沿线开挖,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你赞同以上哪种做法,你认为应用科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时应注意什么?19.如图,小颖从家到超市共有4条路可走,小颖应选择第________条路才能使路程最短,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20.如图,立体图形是由哪一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请按对应序号填空.A对应___,B对应___,C对应___,D对应__,E对应__.三、解答题21.马小虎准备制作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他先用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下图所示拼接图形(实线部分),经折叠后发现还少一个面,请你在下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添加所有符合要求的正方形,添加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22.已知线段14AB=,在线段AB上有点C,D,M,N四个点,且满足AC:CD:1DB=:2:4,12AM AC=,且14DN BD=,求MN的长.23.如图,点C是AB的中点,D,E分别是线段AC,CB上的点,且AD=23AC,DE=35AB,若AB=24 cm,求线段CE的长.24.线段12cmAB=点C在线段AB上,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1)若点C恰好是AB中点,求DE的长;(2)若4cmAC=,求DE的长;(3)若点C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C不与A,B重合),求DE的长.25.如图,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1)如图1,当∠AOB=90°,∠BOC=60°时,∠MON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2)如图2,当∠AOB=70°,∠BOC=60°时,∠MON=度.(直接写出结果)(3)如图3,当∠AOB=α,∠BOC=β时,猜想:∠MON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26.如图,已知∠AOB=90°,∠EOF=60°,OE平分∠AOB,OF平分∠BOC,求∠AOC和∠COB的度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由AB=10cm,BC=4cm.于是得到AC=AB+BC=14cm,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由D是AC的中点,得到AD,根据线段的和差得到MD=AD﹣AM,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AB=10cm,BC=4cm,∴AC=AB+BC=14cm,∵D是AC的中点,∴AD=1AC=7cm;2∵M是AB的中点,∴AM=1AB=5cm,2∴DM=AD﹣AM=2cm.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利用线段差及中点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B【解析】A 、若直棱柱的底面边长都相等,则它的各个侧面面积相等,说法正确;B 、n 棱柱有n+2个面,n 个顶点,故原题说法错误;C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四棱柱,说法正确;D 、三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说法正确;故选B .3.C解析:C【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所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大小比较,能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A解析:A【详解】要想4个人到工具箱的距离之和最短,据图可知:•位置在A 与B 之间时,距离之和;AD BC >+‚位置在B 与C 之间时,距离之和;AD BC =+ƒ位置在C 与D 之间时,距离之和.AD BC >+则工具箱在B 与C 之间时,距离之和最短.故选A .5.A解析:A【分析】根据两点之间距离的定义可以判断A 、C ,根据射线的定义可以判断B ,据题意画图可以判断D .【详解】∵线段AB 的长度是A 、 B 两点间的距离,∴(1)错误;∵射线没有长度,∴(2)错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正确;∵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使得AB=5cm ,BC=2cm ,当C 在B 的右侧时,如图,AC=5+2=7cm当C 在B 的左侧时,如图,AC=5-2=3cm ,综上可得AC=3cm 或7cm ,∴(4)错误;正确的只有1个,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与射线的定义,线段的和差,熟记基本定义,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C【分析】首先求得AB 与正东方向的夹角的度数,即可求解.【详解】根据题意得:∠BAC =(90°﹣70°)+15°+90°=12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正确理解方向角的定义是关键.7.C解析:C【分析】可用特殊值法,设坐标轴上的点A 为0,C 为12m ,求出B 的值,得出BC 的长度,设D 为x ,则M 为2x ,N 为122m x +,即可求出MN 的长度为6m ,可算出MN 与BC 的关系. 【详解】设坐标轴上的点A 为0,C 为12m ,∵AB =BC+4m ,∴B 为8m ,∴BC =4m ,设D 为x ,则M 为2x ,N 为122m x +, ∴MN 为6m ,∴2MN =3BC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题关键是注意特殊值法的运用及方程思想的运用. 8.C解析:C【分析】根据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知最好成绩在P 点.【详解】P 点与O 点距离最长,且在有效范围内,所以最好成绩在P 点.【点睛】考查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9.B解析:B【分析】根据角的换算关系即可求解.【详解】22°×8=176°,20′×8=160′=2°40′,故22°20′×8=176°+2°40′=178°4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度量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160︒=,''160'=是解题的关键. 10.C解析:C【解析】【分析】利用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进行判断也可.【详解】A .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B .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C .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D .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熟记展开图的11种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即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判断也可.11.C解析:C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①C为线段AB延长线上的点,②C为线段AB上的点,利用中点的性质分别进行求解.【详解】如图1, ①C为线段AB延长线上的点,∵,M N分别是,AC BC中点,∴CM=12AC=12(AB+BC)=6cm,CN=12BC=1cm,∴MN=CM-CN=5cm;如图2,②C为线段AB上的点,∵,M N分别是,AC BC中点,∴CM=12AC=12(AB-BC)=4cm,CN=12BC=1cm,∴MN=CM+CN=5cm;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长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线段的和差关系.12.D解析:D【分析】在0度到90度之间的叫锐角,可以用赋值法讨论.【详解】解:当∠A=10°,∠B=20°时,∠A+∠B=30°,即两锐角的和为锐角;当∠A=30°,∠B=60°时,∠A+∠B=90°,即两锐角的和为直角;当∠A=50°,∠B=60°时,∠A+∠B=110°,即两锐角的和为钝角;综上所述,两锐角的和可能是锐角,可能是直角,也可能是钝角故选D.【点睛】利用赋值法解题,可以使一些难以直接证明的问题简单易解.二、填空题13.40°【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1+∠2=100°从而得到∠BOD=80°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到结论【详解】∵∠1=28°∠2=72°∴∠1+∠2=100°∴∠BOD=80°∵OC平分∠BO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1+∠2=100°,从而得到∠BOD=80°,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到结论.【详解】∵∠1=28°,∠2=72°,∴∠1+∠2=100°,∴∠BOD=80°.∵OC平分∠BOD,∴∠COD=∠BOC12BOD ∠==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图形间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142°【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M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BOD=76°∴∠AOC=∠BOD=76°∵射线解析:142°【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M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BOD =76°,∴∠AOC=∠BOD =76°,∵射线OM平分∠AOC,∴∠AOM=∠AOC=×76°=38°,∴∠BOM=180°-∠AOM=180°-38°=142°.故答案为142°.【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5.A【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停靠点分别在ABC各点时员工步行的路程和选择最小的即可求解【详解】∵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15×100+10×300=4500m当停靠点在B区时所有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停靠点分别在A、B、C各点时员工步行的路程和,选择最小的即可求解.【详解】∵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15×100+10×300=4500m,当停靠点在B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30×100+10×200=5000m,当停靠点在C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30×300+15×200=12000m,∴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该在A 区.故答案为A.【点睛】此题考查比较线段的长短,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要能把线段的概念在现实中进行应用,比较简单.16.11cm或31cm【分析】分类讨论:当点C在线段AB上则有AC=AB﹣BC;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则AC=AB+BC然后把AB=21cmBC=10cm分别代入计算即可【详解】当点C在线段AB上则解析:11cm或31cm【分析】分类讨论:当点C在线段AB上,则有AC=AB﹣BC;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则AC=AB+BC,然后把AB=21cm,BC=10cm分别代入计算即可.【详解】当点C在线段AB上,则AC=AB﹣BC=21cm﹣10cm=11cm;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则AC=AB+BC=21cm+10cm=31cm;综上所述: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1cm或31cm.故答案为11cm或31cm.【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17.BC【分析】把展开图折叠成一个长方体找到与AB重合的线段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折叠后与棱AB重合的棱是BC故答案为BC【点睛】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解决这类问题时不妨动手实际操作一下即可解析:BC【分析】把展开图折叠成一个长方体,找到与AB重合的线段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折叠后与棱AB重合的棱是BC.故答案为BC.【点睛】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解决这类问题时,不妨动手实际操作一下,即可解决问题.18.情景一: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情景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赞同第二种应用科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时应注意保护周边的环境等(合理即可)【解析】【分析】学校和图书馆两根立桩之间的路线可看做是一条线段接下来根据根据线解析:情景一: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情景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赞同第二种,应用科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时,应注意保护周边的环境等.(合理即可)【解析】【分析】学校和图书馆、两根立桩之间的路线可看做是一条线段,接下来,根据根据线段的性质来分析得出即可.【详解】第一个情景是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来做的,第二个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我赞同第二种做法.我们利用科学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我们周围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我赞同第二种做法.我们利用科学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我们周围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点睛】此题考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掌握线段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9.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图形信息即可解答本题【详解】根据题意可把家与超市看作两个点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第②条为最短距离即数学知识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本题考查两解析:②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图形信息即可解答本题.【详解】根据题意,可把家与超市看作两个点,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第②条为最短距离,即数学知识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本题考查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熟练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20.adecb【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的特点解答【详解】a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锥体对应Ab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对应Ec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两个圆锥体对应的是Dd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和圆柱对应的是Be旋转一周得到的解析:a d e c b【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的特点解答.【详解】a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锥体,对应A,b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对应E,c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两个圆锥体,对应的是D,d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和圆柱,对应的是B,e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锥和圆柱,对应的是C,故答案为:a,d,e,c,b.【点睛】此题考查了面动成体的知识,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见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直接画图即可.【详解】解:【点睛】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11种,应灵活掌握,不能死记硬背.22.7或3【分析】求出AC ,CD ,BD ,求出CM ,DN ,根据MN CM CD DN =++或MN CM CD ND =+-求出即可.【详解】如图,14AB =,AC :CD :1BD =:2:4,2AC ∴=,4CD =,8BD =, 12AM AC =,14DN DB =, 1CM ∴=,2DN =,1427MN CM CD DN ∴=++=++=或1423MN CM CD ND =+-=+-=. 则MN 的长是7或3.【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出两点间的距离的应用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关键是找找出线段间的数量关系.23.CE =10.4cm .【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AC 、BC 的长,然后根据题已知求解CD 、DE 的长,再代入CE=DE-CD 即可.【详解】∵AC=BC=12AB=12cm ,CD=13AC=4cm ,DE=35AB=14.4cm , ∴CE=DE ﹣CD=10.4cm.24.(1)6cm ;(2)6cm ;(3)6cm【分析】(1)根据中点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求出答案; (2)由中点的定义,先求出DC 和CE 的长度,然后求出DE 即可;(3)利用中点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因为点C 是AB 中点, 所以16cm 2AC BC AB ===. 又因为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 所以1116cm 222DE DC CE AC BC AB =+=+==, 故DE 的长为6cm .(2)因为12cm AB =,4cm AC =,所以8cm BC =.因为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 所以12cm 2DC AC ==,14cm 2CE BC ==, 所以6cm DE =. (3)因为111222DE DC CE AC BC AB =+=+=, 且12cm AB =,所以6cm DE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解题. 25.(1)45°,理由见解析;(2)35;(3)12α,理由见解析 【分析】(1)求出∠AOC 度数,求出∠MOC 和∠NOC 的度数,代入∠MON =∠MOC ﹣∠NOC 求出即可;(2)求出∠AOC度数,求出∠MOC和∠NOC的度数,代入∠MON=∠MOC﹣∠NOC求出即可;(3)表示出∠AOC度数,表示出∠MOC和∠NOC的度数,代入∠MON=∠MOC﹣∠NOC 求出即可.【详解】解:(1)如图1,∵∠AOB=90°,∠BOC=60°,∴∠AOC=∠AOB+∠BOC=90°+60°=150°,∵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MOC=12∠AOC=75°,∠NOC=12∠BOC=30°,∴∠MON=∠MOC﹣∠NOC=75°﹣30°=45°;(2)如图2,∵∠AOB=70°,∠BOC=60°,∴∠AOC=70°+60°=130°,∵OM平分∠AOC,ON平分∠BOC,∴∠MOC=12∠AOC=65°,∠NOC=12∠BOC=30°,∴∠MON=∠MOC﹣∠NOC=65°﹣30°=35°.故答案为:35.(3)如图3,∵∠AOB=α,∠BOC=β,∴∠AOC=∠AOB+∠BOC=α+β,∵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MOC=12∠AOC=12(α+β),∠NOC=12∠BOC=12β,∴∠MON=∠MOC﹣∠NOC=12(α+β)﹣12β=12α.【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和角的有关计算,关键是求出∠AOC、∠MOC、∠NOC的度数和得出∠MON=∠MOC-∠NOC.26.120°,30°【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求得∠BOE 的度数,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求得BOF ∠的度数,最后根据角平分线,求得BOC ∠、AOC ∠的度数.【详解】∵OE 平分∠AOB ,∠AOB=90°∴∠BOE=∠AOB =45°又∵∠EOF=60°∴∠BOF=∠EOF -∠BOE= 15°又∵OF 平分∠BOC∴∠BOC=2∠BOF=30°∴∠AOC=∠AOB +∠BOC=120°故∠AOC=120°,∠COB=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也可以根据AOC ∠的度数是EOF ∠度数的2倍进行求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8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写出下图中几何体的名称,并按锥体和柱体把它们分类.【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结合学过的常见几何体写出各几何体的名称.长方体、圆柱和棱柱都是柱体,圆锥是椎体,据此将它们按锥体和柱体进行分类.详解:(1)长方体;(2)圆锥;(3)六棱柱;(4)圆柱;(1)(3)(4)是一类,都是柱体;(2)是锥体.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分类,需结合柱体和锥体的特征进行解答.三、填空题72.如图它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C面的对面是________面.【答案】F【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对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的面一定相隔一个小正方形,据此作答.【详解】解:对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的面一定相隔一个小正方形,由图形可知,与“C”字相对的字是“F”.故填F.【点睛】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73.如图,将图中的图形剪去一个正方形,使剩余的部分恰好能折成一个正方体,则剪法共有________种.【答案】3【解析】【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详解】解:根据有“田”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可知,故应剪去我或喜或学,共3种.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74.在高邮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进行“四城同创”,即“历史文化名城”、“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小红同学制作的一个正方体玩具,其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原正方体中与“化”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的字应是________.【答案】历【解析】【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详解】解:由题意可知,“历”与“化”是相对面,“文”与“名”是相对面,“史”与“城”是相对面.故答案为:历.【点睛】本题考点:正方体的展开图.75.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涂满了同种颜色,按如图所示将它切成27个大小相等的小立方块.设其中仅有i 个面()1,2,3涂有颜色的小立方块的个数为i x ,则1x 、2x 、3x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答案】1232x x x -+=【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分别找出3个面,2个面,1个面涂有颜色的正方体即可.【详解】解:由题图可知:在原正方体的8个顶点处的8个小正方体上,有3个面涂有颜色;2个面涂有颜色的小正方体有12个,1个面涂有颜色的小正方体有6个,则123-+=6﹣12+8=2.x x x故答案为:1232-+=.x x x【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认识立体几何图形,根据已知得出涂有颜色不同的小立方体的个数是解题关键.76.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在正方体上与“心”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________.【答案】过【解析】【分析】可通过立体想象,也可通过用纸手动还原来解答.【详解】解:由题意可知,“过”字相对面上的字是“心”,“个”字相对面上的字是“寒”,“开”字相对面上的字是“假”.故答案为:过.【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不能通过立体想象进行还原的同学,也可以利用纸张手动进行还原,这样的正确率也更高.77.侧面积与上、下底面积之和为144的圆柱,高和底面半径的比是7:2,则圆柱的高为________.【答案】π【解析】【分析】首先设出圆柱的高为7x ,则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x ,利用侧面积与上、下底面积之和为144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的比是7:2,∴设圆柱的高为7x ,则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x ,∴4πx ×7x+2π(2x )2=144,解得:则圆柱的高为7×π=π;故答案为:π.【点睛】此题考查了圆柱的计算,用到的知识点是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的计算公式,关键是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78.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图中“2”在正方体的前面,则这个正方体的后面是________.【答案】6【解析】【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以及题意解题,把“6”作为正方体的底面,然后把平面展开图折成正方体,然后看“2”相对面.【详解】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2”与面“6”相对,所以图中“2”在正方体的前面,则这个正方体的后面是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专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找出2的相对面.79.10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如果摆放成如图所示的上下三层,那么该物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依图中摆放方法类推,继续添加相同的正方体,如果该物体摆放了上下100层,那么该物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3630300【解析】【分析】由题中图示,从上、下、左、右、前、后等六个方向直视的平面图相同,根据每个方向上均有6个等面积的小正方形.进而得出每个方向上均有(1+2+3+…+100)个等面积的小正方形,再分别求出其表面积即可.【详解】解:①6×(1+2+3)=36.故该物体的表面积为36;②6×(1+2+3+…+100)=30300.故该物体的表面积为30300.故答案为36;30300.【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表面积,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几何体表面积公式.80.如图,将图形沿虚线旋转一周,所围成的几何体是________,它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形.【答案】圆柱长方【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一个长方形沿虚线旋转一周,所围成的几何体是圆柱,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详解】解:结合图形特征可知,所围成的几何体是圆柱,它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故答案填:圆柱,长方.【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出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其展开图.。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基础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第四章基础检测题含答案4.1几何图形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将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A.B.C.D.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从正面(箭头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教科书是长方形;②教科书是长方体,也是棱柱;③教科书的表面是长方形.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侧面展开图,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A、B、C表示的数为()A.0,﹣5,B.,0,﹣5C.,﹣5,0D.5,,05.如下图,下列图形全部属于柱体的是()6.骰子是一种特别的数字立方体(见右图),它符合规则:相对两面的点数之和总是7,下面四幅图中可以折成符合规则的骰子的是()A.B.C.D.7.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是()8.下列图形中为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9.图(1)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图(2)所示的位置依次翻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这时小正方体朝上一面的字是( )A.家B.乡C.是D.伊4 的网格图剪去5个小正方形后,图中还剩下7个小正方形,为了使余10.如图,将3下的部分(小正方形之间至少要有一条边相连)恰好能...折成一个正方体,需要再剪去1个小正方形,则应剪去的小正方形的编号是()A.7B.6C.5D.4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写出一个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相同的几何体:.12.一个矩形绕着它的一边旋转一周,所得到的立体图形是.13.一个棱锥的棱数是12,则这个棱锥的面数是.14.一个几何体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第14题图第15题图第16题图15.如图,该平面展开图按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为8,则x+y =.16.立方体木块的六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如图,是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个立方体木块看到的数字情况,数字1和5对面的数字的和是.17.如图,一长方体木板上有两个洞,一个是正方形形状的,一个是圆形形状的,对于以下4种几何体,你觉得哪一种作为塞子既可以堵住圆形空洞又可以堵住方形空洞?(填序号).18.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出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第18题图第19题图第20题图19.如图,从棱长为2的正方体毛坯的一角,挖去一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得到一个如所示的零件,则这个零件的表面积为20.如图,用小木块搭一个几何体,它的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如图所示.问:最少需要__________个小正方体木块.三、解答题(共40分)21.(9分)如图所示由五个小立方体构成的立体图形,请你分别画出从它的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看所得到的平面图形.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2.(6分)下面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把-10,7,10,-2,-7,2分别填入六个正方形,使得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23.(12分)如图,一个多面体的展开图中,每个面内的大写字母表示该面,被剪开的棱边所注的小写字母可表示该棱.(1)说出这个多面体的名称 ;(2)写出所有相对的面 _ ;(3)若把这个展开图折叠起来成立体时,被剪开的棱b 与 重合,f 与 重合.24.(13分)将一个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颜色把正方体的棱三等分,然后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得到27个小正方体,我们把仅有i 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记为i x ,例如: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仅有3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83=x ,仅有2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122=x ,仅有1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61=x ,6个面均不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10=x ;(1)如果把正方体的棱四等分,同样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得到64个小正方体,那么=3x ________,=2x _______,=1x _______,=0x _________;(2)如果把正方体的棱n 等分(n 大于3),然后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得到3n 个小正方体,且满足184232=-x x ,请求出n 的值.参考答案1.C2.B3.C∴不能说它是一个长方形,∵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它是棱柱.教科书的表面是一个长方形.故选C.4.A【解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求出A、B、C的值,然后代入进行计算即可求解.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A与0是相对面,B与5是相对面,C与﹣是相对面,∵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A=0,B=﹣5,C=.故选:A.5.C【解析】A选项中含有三棱锥,就是锥体;B选项中含有圆锥,就是锥体;D选项中含有圆台,就是台体.6.A【解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根据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A.4点与3点是向对面,5点与2点是向对面,1点与6点是向对面,所以可以折成符合规则的骰子,故本选项正确;B.1点与3点是向对面,4点与6点是向对面,2点与5点是向对面,所以不可以折成符合规则的骰子,故本选项错误;C.3点与4点是向对面,1点与5点是向对面,2点与6点是向对面,所以不可以折成符合规则的骰子,故本选项错误;D.1点与5点是向对面,3点与4点是向对面,2点与6点是向对面,所以不可以折成符合规则的骰子,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7.B.【解析】根据所看位置,找出此几何体的三视图即可.解: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是两个同心圆,故选:B.8.B【解析】利用棱柱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A、C、D围成三棱柱时,两个三角形重合为同一底面,而另一底面没有.故不能围成三棱柱;B、中间三个长方形能围成三棱柱的侧面,左、右两个三角形围成三棱柱的上、下两底面,故能围成三棱柱,是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故选B.9.C.【解析】由图1可得,“伊”和“乡”相对;“春”和“我”相对;“是”和“家”相对;由图2可得,小正方体从图2的位置依次翻到第4格时,“家”在下面,则这时小正方体朝上面的字是“是”.10.C.【解析】根据只要有“田”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应剪去的小正方形的编号是5.故选C.11.球或正方体.【解析】试题分析: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解:球的三视图都为圆;正方体的三视图为正方形;所以应填球或正方体.12.圆柱体【解析】本题是一个矩形绕着它的一边旋转一周,根据面动成体的原理即可解.解: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形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体.故答案为圆柱体.13.7.【解析】因为一个棱锥的棱数是12,可得多面体为六棱锥,所以多面体的面数为714.三棱柱.【解析】根据图中三视图的形状,符合条件的只有三棱柱,因此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三棱柱.15.10.【解析】∵“4”与“y”是对面,“x”与“2”是对面,∴x=6,y=4.∴x+y=10.【解析】从3个图形看,和1相邻的有2,4,5,6,那么和1相对的就是3.则和2相邻的有1,3,4,5,那么和2相对的就是6.则和5相对的就是4.再将数字1和5对面的数字相加即可.解:根据三个图形的数字,可推断出来,1对面是3;2对面是6;5对面是4.∴3+4=7.则数字1和5对面的数字的和是7.故答案为:7.17.②.【解析】本题中圆柱的俯视图是圆,可以堵住圆形空洞,它的正视图和左视图是长方形,可以堵住方形空洞,据此选择即可.解:圆柱的俯视图是圆,可以堵住圆形空洞,它的正视图和左视图是长方形,可以堵住方形空洞,故圆柱是最佳选项,故答案为②.18.8π.【解析】从三视图可以看正视图以及俯视图为矩形,而左视图为圆形,可以得出该立体图形为圆柱,再由三视图可以圆柱的半径,长和高求出体积.解:∵正视图和俯视图是矩形,左视图为圆形,∴可得这个立体图形是圆柱,∴这个立体图形的侧面积是2π×3=6π,底面积是:21ππ⋅=,∴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6π+2π=8π;故答案为:8π.【解析】挖去一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表面积相等,则表面积是2×2×6=24.20.10【解析】根据俯视图可以判定就至少需要7个,再根据主视图上面还需要3个,则最少需要10个.21.见解析【解析】分别画出三视图即可解:如图:22.(1)正方体;(2)P与X,Q与Y,R与Z;(3)i;g【解析】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自己也可以动手叠一下试试看.解:(1)这个多面体是正方体.(2)相对的面有三对:P与X,Q与Y,R与Z.(3)将会重合的棱有b与i,f与g23.见解析【解析】如图,A-A’、B-B’、C-C’是相对面,填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即可.解:如图所示:(答案不唯一,符合即可)4.2直线、射线、线段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P A和射线AP是同一条射线B.射线OA的长度是3cmC.直线ab,cd相交于点P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如图,C为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D=AC﹣BD B.CD=AB﹣BD C.CD=BC D.AD=BC+CD 3.平面上有A、B、C三点,经过任意两点画一条直线,可以画出直线的数量为()A.1条B.3条C.1条或3条D.无数条4.如图,线段CD在线段AB上,且CD=3,若线段AB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则图中以A,B,C,D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可能是()A.28B.29C.30D.315.已知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线段AB=8,C是AB的中点,DB=1.5.则线段CD的长为()A.2.5B.3.5C.2.5或5.5D.3.5或5.56.点M在线段AB上,给出下列四个条件,其中不能判定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A.AM=BM B.AB=2AM C.AM+BM=AB D.BM=AB7.如图,线段AB=18cm,点M为线段AB的中点,点C将线段MB分成MC:CB=1:2,则线段AC的长度为()A.6cm B.12cm C.9cm D.15cm8.如图,已知线段AB=8,点C是线段AB是一动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点E是线段BD的中点,在点C从点A向点B运动的过程中,当点C刚好为线段DE的中点时,线段AC的长为()A.3.2B.4C.4.2D.9.如图,D、E顺次为线段AB上的两点,AB=19,BE﹣DE=7,C为AD的中点,则AE ﹣AC的值为()A.5B.6C.7D.810.如图,C,D,E是线段AB上的三个点,下面关于线段CE的表示:①CE=CD+DE;②CE=CB﹣EB;③CE=CD+DB﹣AC;④CE=AE+CB﹣AB.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11.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比如当我们在植树的时候,要想整齐地栽一行树,只需要确定两端树坑的位置即可.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为.12.如图,已知C为线段AB的中点,D在线段CB上.若DA=6,DB=3,则CD=.13.如图,点C在线段AB上,且AC=AB,点D在线段BC上,AD=5,BD=3,则线段CD的长度为.14.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AC=6cm,CD=4cm,AB=12cm,则图中所有线段的和是cm.15.如图,已知A、B是线段EF上两点,EA:AB:BF=1:2:3,M、N分别为EA、BF 的中点,且MN=8cm,则EF长为.三.解答题16.如图,已知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不写作图过程)作射线AB、直线AC,连接AD并延长线段AD.17.如图,A,B,C三棵树在同一直线上,若小明正好站在线段的AC中点Q处,BC=2BQ.(1)填空:AQ==AC,AQ﹣BC=.(2)若BQ=3米,求AC的长.18.如图,线段AB上顺次有三个点C,D,E,把线段AB分为了2:3:4:5四部分,且AB=28.(1)求线段AE的长;(2)若M,N分别是DE,EB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A、射线P A和射线AP不是同一条射线,故本选项错误;B、射线是无限长的,故本选项错误;C、直线ab,cd,直线的写法不对,故本选项错误;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正确的.故选:D.2.解:∵C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AC=BC=AB,CD=BD=BC,∵CD=BC﹣BD∴CD=AC﹣BD,故A正确;∵CD=BC﹣DB,∴CD=AB﹣DB,故B正确;∴AD=AC+CD=BC+CD,故D正确;∵CD=BD=BC;故C错误;故选:C.3.解:①如果三点共线,过其中两点画直线,共可以画1条;②如果任意三点不共线,过其中两点画直线,共可以画3条.故选:C.4.解:所有线段之和=AC+AD+AB+CD+CB+BD,∵CD=3,∴所有线段之和=AC+AC+3+AC+3+BD+3+3+BD+BD=12+3(AC+BD)=12+3(AB﹣CD)=12+3(AB﹣3)=3AB+3=3(AB+1),∵AB是正整数,∴所有线段之和是3的倍数,故选:C.5.解:∵AB=8,C是AB的中点,∴AC=BC=4,∵DB=1.5.当点D在点B左侧时,CD=BC﹣BD=4﹣1.5=2.5,当点D在点B右侧时,CD=BC+BD=4+1.5=5.5,则线段CD的长为2.5或5.5.故选:C.6.解:A、由AM=BM可以判定点M是线段AB中点,所以此结论正确,故这个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AB=2AM可以判定点M是线段AB中点,所以此结论正确,故这个选项不符合题意;C、由AM+BM=AB不可以判定点M是线段AB中点,所以此结论不正确,故这个选项符合题意;D、由BM=AB可以判定点M是线段AB中点,所以此结论不正确,故这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7.解:∵线段AB=18cm,点M为线段AB的中点,∴AM=BM=AB=9,∵点C将线段MB分成MC:CB=1:2,设MC=x,CB=2x,∴BM=MC+CB=3x,∴3x=9,解得x=3,∴AC=AM+MC=9+3=12.则线段AC的长度为12.故选:B.8.解:∵点D是线段AC的中点,∴AD=CD,∵点E是线段BD的中点,∴BE=DE,∵点C为线段DE的中点,∴CD=CE,∴AD=CD=CE,∵AB=AD+DC+CE+BE=3AD+BE=3AD+DE=3AD+2CD=5AD,∴AD=1.6,∴AC=2AD=3.2,故选:A.9.解:∵AB=19,设AE=m,∴BE=AB﹣AE=19﹣m,∵BE﹣DE=7,∴19﹣m﹣DE=7,∴DE=12﹣m,∴AD=AB﹣BE﹣DE=19﹣(19﹣m)﹣(12﹣m)=19﹣19+m﹣12+m=2m﹣12,∵C为AD中点,∴AC=AD=×(2m﹣12)=m﹣6.∴AE﹣AC=6,故选:B.10.解:由图可知:①CE=CD+DE,正确;②CE=CB﹣EB,正确;③CE=CD+DB﹣EB,错误;④CE=AE+CB﹣AB,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11.解:两端两个树坑的位置,可看做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即可确定一行树所在的位置.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2.解:∵DA=6,DB=3,∴AB=DB+DA=3+6=9,∵C为线段AB的中点,∴BC=AB=×9=4.5,∴CD=BC﹣DB=4.5﹣3=1.5.故答案为:1.5.13.解:∵AD=5,BD=3,∴AB=AD+BD=8,∵AC=AB=,∴CD=AD﹣AC=5﹣=,故答案为:.14.解:由线段的和差,得AC+DB=AB﹣CD=12﹣4=8(cm).图中所有线段的和AC+AD+AB+CD+CB+DB=AC+(AC+CD)+AB+CD+(CD+DB)+DB =2(AC+DB)+3CD+AB=2×8+3×4+12=40(cm).答:图中所有线段的和是40cm,故答案为:40.15.解:∵EA:AB:BF=1:2:3,可以设EA=x,AB=2x,BF=3x,而M、N分别为EA、BF的中点,∴MA=EA,NB=BF,∴MN=MA+AB+BN=x+2x+x=4x∵MN=8cm,∴4x=8,∴x=2,∴EF=EA+AB+BF=6x=12,∴EF的长为12cm,故答案为:12cm.三.解答题16.解:作射线AB、直线AC,连接AD并延长线段AD,如图所示:17.解:(1)∵O是线段AC的中点,∴AQ=CQ=AC,AQ﹣BC=CQ﹣BC=QB,故答案为;(2)∵BQ=3米,BC=2BQ,∴BC=2BQ=6米,∴CQ=BC+BQ=6+3=9(米),∵Q是AC中点,∴AQ=QC=9(米),∴AC=AQ+QC=9+9=18(米),∴AC的长是18米.18.解:(1)设AC=2x,则CD、DE、EB分别为3x、4x、5x,由题意得,2x+3x+4x+5x=28,解得,x=2,则AC、CD、DE、EB分别为4、6、8、10,则AE=AC+CD+DE=4+6+8=18;(2)如图:∵M是DE的中点,∴ME=DE=4,∵N是EB的中点∴EN=EB=5,∴MN=ME+EN=4+5=9.4.3角一.选择题1.25°的补角是()A.155°B.145°C.55°D.65°2.已知∠A=30°45',∠B=30.45°,则∠A()∠B.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C.平角是一条直线D.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个数有()①画直线AB=3cm;②连接点A与点B的线段,叫做A、B两点之间的距离;③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④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A.0B.1C.2D.35.如图,∠AOC=90°,OC平分∠DOB,且∠DOC=22°36′,∠BOA度数是()A.67°64′B.57°64′C.67°24′D.68°24′6.如图,射线OA表示的方向是()A.北偏东65°B.北偏西35°C.南偏东65°D.南偏西35°7.已知∠1和∠2互为余角,且∠2与∠3互补,∠1=60°,则∠3为()A.120°B.60°C.30°D.150°8.如图所示的是正方形网格,则∠AOB___∠COD()A.>B.<C.=D.≥9.如图,OA是北偏东30°方向的一条射线,若射线OB与OA垂直,则射线OB表示的方向是()A.东偏北30°B.东偏北60°C.北偏西30°D.北偏西60°10.如图,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甲沿北偏东50°方向步行前进,乙沿图示方向步行前进.当甲到达B地,乙到达C地时,甲与乙前进方向的夹角∠BAC为100°,则此时乙位于A地的()A.南偏东30°B.南偏东50°C.北偏西30°D.北偏西50°二.填空题11.计算:18°13′×5=.12.若此时时钟表上的时间是8:20分,则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度.13.若两个角互补,且度数之比为3:2,求较大角度数为.14.若∠AOB=45°,∠BOC=75°,OD平分∠AOB,OE平分∠BOC,则∠DOE的度数为.15.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在一起,且∠1比∠2大20°,则∠1的度数等于.三.解答题16.已知:如图,∠AOB=30°,∠COB=20°,OC平分∠AOD,求∠BOD的度数.17.如图,已知∠MON=150°,∠AOB=90°,OC平分∠MOB,(1)若∠AOC=35°,则∠BOC=°,∠NOB=°;(2)若∠NOB=10°,则∠BOC=°,∠AOC=°;(3)若∠AOC=α,∠NOB=β,请直接写出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18.已知O为直线AB上一点,射线OD,OC,OE位于直线AB上方,OD在OE的左侧,∠AOC=120°,∠DOE=50°,设∠BOE=n.(1)若射线OE在∠BOC的内部(如图1),①若n=43°,求∠COD的度数;②当∠AOD=3∠COE时,求∠COD的度数.(2)若射线OE恰为图中某一个角(小于180°)的角平分线,试求n的值.19.如图,已知∠AOB内部有三条射线,OE平分∠AOD,OC平分∠BOD.(1)若∠AOB=90°,求∠EOC的度数;(2)若∠AOB=α,求∠EOC的度数;(3)如果将题中“平分”的条件改为∠EOA=∠AOD,∠DOC=∠DOB且∠DOE:∠DOC=4:3,∠AOB=90°,求∠EOC的度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解:25°的补角是:180°﹣25°=155°.故选:A.2.【解答】解:30.45°=30°+0.45×60′=30°27′,∵30°45′>30°27′,∴30°45'>30.45°,∴∠A>∠B,故选:A.3.【解答】解: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或零,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原说法正确,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4.【解答】解:①因为直线不可以度量,所以画直线AB=3cm是错误的;②连接点A与点B的线段的长度,叫做A、B两点之间的距离,原说法错误;③有公共端点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原说法错误;④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原说法正确;正确的有1个,故选:B.5.【解答】解:∵OC平分∠DOB,∴∠DOC=∠BOC=22°36′.∵∠AOC=∠AOB+∠BOC=90°,∴∠AOB=∠AOC﹣∠BOC=90°﹣22°36′=67°24′.故选:C.6.【解答】解:射线OA表示的方向是南偏东65°,故选:C.7.【解答】解:∵∠1和∠2互为余角,∠1=60°,∴∠2=90°﹣∠1=90°﹣60°=30°,∵∠2与∠3互补,∴∠3=180°﹣∠2=180°﹣30°=150°.故选:D.8.【解答】解:∵∠AOC=∠BOD=90°,∴∠AOB+∠BOC=90°,∠COD+∠BOC=90°,∴∠AOB=∠COD.故选:C.9.【解答】解:由题意得,∠AOC=30°,∵射线OB与射线OA垂直,∴∠BOC=60°,∴OB的方向角是北偏西60°.故选:D.10.【解答】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1=50°,∠BAC=100°,则∠2=180°﹣100°﹣50°=30°,故乙位于A地的南偏东30°.故选:A.二.填空题(共5小题)11.【解答】解:原式=90°+65′=91°5′.故答案是:91°5′.12.【解答】解:∵时针在钟面上每分钟转0.5°,分针每分钟转6°,∴钟表上8点20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可以看成30°×4+0.5°×20=130°.故答案为:130.13.【解答】解:因为两个角的度数之比为3:2,所以设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x)°和(2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3x+2x=180,解这个方程,得x=36,所以3x=108.即较大角度数为108°.故答案为108°.14.【解答】解:如图1,∵∠AOB=45°,∴∠BOD=22.5°,∵∠BOC=75°,∴∠BOE=37.5°,∴∠DOE=22.5°+37.5°=60°;如图2,∵∠AOB=45°,∴∠BOD=22.5°,∵∠BOC=75°,∴∠BOE=37.5°,∴∠DOE=37.5°﹣22.5°=15°,故答案为:60°或15°.15.【解答】解:设∠2为x,则∠1=x+20°;根据题意得:x+x+20°=90°,解得:x=35°,则∠1=35°+20°=55°;故答案为:55°.三.解答题(共4小题)16.【解答】解:∵∠AOB=30°,∠COB=20°,∴∠AOC=∠AOB+∠BOC=30°+20°=50°,∵OC平分∠AOD,∴∠AOC=∠COD=50°,∴∠BOD=∠BOC+COD=20°+50°=70°.17.【解答】解:(1)∠BOC=∠AOB﹣∠AOC=90°﹣35°=55°;∵OC平分∠MOB,∴∠MOB=2∠BOC=110°,∴∠NOB=∠MON﹣∠MOB=150°﹣110°=40°.故答案为:55,40;(2)∠MOB=∠MON﹣∠NOB=150°﹣10°=140°,∵OC平分∠MOB,∴∠BOC=;∴∠AOC=90°﹣∠BOC=20°.故答案为70,20;(3)∵∠AOC=α,∠NOB=β,∴∠BOC=90°﹣α,∵OC平分∠MOB,∴∠MOB=2∠BOC=180°﹣2α,∵∠MOB+∠NOB=150°,∴180°﹣2α+β=150°,即β=2α﹣30°.18.【解答】解:(1)①∠BOC=180°﹣∠AOC=60°,由n=43°,可得∠COE=∠BOC﹣∠BOE=17°,∴∠COD=∠DOE﹣∠COE=50°﹣17°=33°;②∵∠AOD=3∠COE,∠AOD+∠COD=120°,∠DOE=50°,∴3∠COE+50°﹣∠COE=120°,解得∠COE=35°,∴∠COD=∠DOE﹣∠COE=50°﹣35°=15°;(2)当OE平分∠BOC时,如图所示:∵∠AOC=120°,∴∠BOC=180°﹣∠AOC=60°,∴∠BOE==30°.即n=30°;当OE平分∠AOC时,如图所示:∠BOE=2∠BOC=120°,即n=120°;当OE平分∠BOD时,如图所示:∠BOE=∠DOE=50°,即n=50°;当OE平分∠COD时,∠BOE=∠EOC+∠BOC=50°+60°=110°,即n=110°;OE平分∠AOD是不成立.所以n=30°、50°、110°或120°.19.【解答】解:(1)∵OE平分∠AOD,OC平分∠BOD,∴∠EOD=∠AOD,∠DOC=∠DOB,∴∠EOC=(∠AOD+∠DOB)=45°;(2)由(1)可知:∠EOC=(∠AOD+∠DOB)=α;(3)∵∠DOE:∠DOC=4:3,∴设∠DOE=4x,∠DOC=3x,∵∠EOA=∠AOD,∴∠DOE=∠AOD,∴∠AOD=5x,∵∠DOC=∠DOB,∴∠DOB=4x4.4课题学习制作长方形形状一.选择题1.给出一个正方形,请你动手画一画,将它剖分为n个小正方形.那么,通过实验与思考,你认为下列自然数n不可以取到的是()A.5B.6C.7D.82.有一块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m和4m的直角三角形绿地,现在要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直角边长为4m的直角三角形,则扩充后的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不可能是()A.16m B.m C.(10+)m D.(10+)m 3.某地有三家工厂,分别位于矩形ABCD的顶点A、B及边CD的中点P处,已知AB=16km,BC=12km,为了处理三家工厂的污水,现要在矩形ABCD的区域上(含边界),且与A,B等距离的一点O处建造一个污水处理厂,并铺设排污管道AO,BO,OP.记管道总长为S 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的最小值是8B.S的最小值应该大于28C.S的最小值是26D.S的最小值应该小于264.某乡镇的4个村庄A、B、C、D恰好位于正方形的4个顶点上,为了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镇政府决定修建连接各村庄的道路系统,使得每两个村庄都有直达的公路,设计人员给出了如下四个设计方案(实线表示连接的道路)在上述四个方案中最短的道路系统是方案()A.一B.二C.三D.四5.有甲、乙、丙三个村庄分别位于等边△ABC的顶点,在城中村改造时,为保护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政府决定铺设能够连结这三个村庄的天然气管道.设计人员给出了如图四个设计方案(点D为BC边的中点,点O为△ABC的中心,实线表示天然气管道),其中天然气管道总长最短的是()A.方案1B.方案2C.方案3D.方案46.如图,直线m表示一条河,点M、N表示两个村庄,计划在m上的某处修建一个水泵向两个村庄供水.在下面四种铺设管道的方案中,所需管道最短的方案是(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管道)()A.B.C.D.7.将一块长为a米,宽为b米的矩形空地建成一个矩形花园,要求在花园中修两条入口宽均为x米的小道,其中一条小道两边分别经过矩形一组对角顶点,剩余的地方种植花草,现有从左至右三种设计方案如图所示,种植花草的面积分别为S1,S2和S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A.S3<S1<S2B.S1<S2<S3C.S2<S1<S3D.S1=S2=S38.四座城市A,B,C,D分别位于一个边长为100km的大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由于各城市之间的商业往来日益频繁,于是政府决定修建公路网连接它们,根据实际,公路总长设计得越短越好,公开招标的信息发布后,一个又一个方案被提交上来,经过初审后,拟从下面四个方案中选定一个再进一步论证,其中符合要求的方案是()A.B.C.D.9.如图:有一块三角形状的土地平均分给四户人家,现有四种不同的分法,(如图中,D、E、F分别是BC、AC、AB的中点,G、H分别是BF、AF的中点),其中正确的分法有()A.1种B.2种C.3种D.4种10.王老师用28米长的木条给花圃做围栏,他想把花圃设计成以下四种造型,不能用28米的长木条围成的设计有()种.A.1B.2C.3D.4二.填空题11.如图,笔直的公路旁有A、B两车站,相距15km,C、D为同旁的两个村庄,DA⊥AB 于A,CB⊥AB于B,AD=10cm,CB=5cm,要在这段公路AB旁建一个公路管理站E,使C、D两村到公路管理站的距离相等,那么公路管理站E应建在距A站km处.12.面积为1个平方单位的正三角形,称为单位正三角形.下面图中的每一个小三角形都是单位正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在图1,2,3中分别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对边都不平行的凸四边形,要求这三个图形的顶点在格点、面积都为12个平方单位..13.如图,有两个正方形的花坛,准备把每个花坛都分成形状相同的四块,种不同的花草.下面左边的两个图案是设计示例,请你在右边的两个正方形中再设计两个不同的图案..14.有一块方角形钢板如图所示,请你用一条直线将其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在图中直接画出).15.如图,平原上有A、B、C、D四个村庄,为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政府准备投资修建一个蓄水池,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画图确定蓄水池H点的位置,使它与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三.解答题16.如图为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各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请在下面的网格中按要求分别画图,使得每个图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1)在图中画一个以AB为一边的菱形ABCD,且菱形ABCD的面积等于20.(2)在图中画一个以EF为对角线的正方形EGFH,并直接写出正方形EGFH的面积.17.通过文明城市的评选,人们增强了卫生意识,大街随地乱扔生活垃圾的人少了,人们自觉地将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桶中,如图所示,A,B,C为市内的三个住宅小区,环保公司要建一垃圾回收站,为方便起见,要使得回收站建在三个小区都相等的某处,请问如果你是工程师,你将如何选址.18.图①、图②、图③均是4×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线段AB 的端点均在格点上,在图②、图③中仿照图①,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各画出一条线段CD,将线段AB分为2:3两部分.要求:所画线段CD的位置不同,点C、D均在格点上19.小名准备制作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他先用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图所示的拼接图形(实线部分),经折叠后发现还少一个面,你能在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画出阴影,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吗?请在下面的图①和图②中画出两种不同的补充方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解:对任一正方形,容易分为大于等于4的偶数个小正方形(大小不等),比如2N,(N≥2).具体分法为:设原正方形边长为1,按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划两条线,这可分出边长为和两个正方形及长宽分别为和的两个小长方形,而每个小长方形又可分为(N ﹣1)个边长为的小正方形,因此总的正方形数为2+2×(N﹣1)=2N.而对于奇数(N≥7),显然原正方形先可一分为四,而其中之一的小正方形又可分为大于等于4的偶数个小正方形(前一结论),计为2N,因此可分为3+2N=2(N+1)+1个奇数个小正方形,其中(N≥2),故N=4或N≥6的所有自然数.故选:A.2.【解答】解:如图所示:(1)图1:当BC=CD=3m时;由于AC⊥BD,则AB=AD=5m;此时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5+5+3+3=16(m);(2)图2:当AC=CD=4m时;∵AC⊥CB,∴AB=BD=5m,此时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5+5+4+4=18(m);。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综合能力检测卷(含答案)
最新⼈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综合能⼒检测卷(含答案)第四章综合能⼒检测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是()2.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5条线段B.直线AB 与直线AC 是同⼀条直线C.射线与射线是同⼀条射线D.点O 在直线上3.根据下列线段的长度,能判断,,C A B 三点不在同⼀条直线上的是()A.8AB =,8BC =,8AC = B.10AB =,8BC =,18.9AC =C.8,11,10AB BC AC === D.7.5,14, 6.5AB BC A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线段MN 就是,M N 两点间的距离C.在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最短的连线的长度就是这两点间的距离D.从武汉到北京,⽕车⾏驶的路程就是武汉到北京的距离5.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点,点M 是AC 的中点,点N 是BC 的中点,如果MC ⽐NC 长2cm,那么AC ⽐BC 长()A.1cmB.2cmC.4cmD.6cm6.能由如图所⽰的平⾯图形折叠⽽成的⽴体图形是()7.平⾯内四条直线最少有a 个交点,最多有b 个交点,则a b +=()A.6B.4C.2D.O 8.已知α∠的余⾓是2317'38''?,β∠的补⾓是11317'38''?,那么α∠和β∠的⼤⼩关系是()A.αβ∠>∠B.αβ∠=∠C.αβ∠<∠ D.不能确定9.下列时刻,时针与分针的夹⾓为直⾓的是()A.3时30分B.9时30分C.8时55分D.3时36011分10.如图,某⼯⼚有三个住宅区,各区分别住有职⼯30⼈,15⼈,10⼈,且这三点在⼀条⼤道上(,,A B C 三点在同⼀直线上),已知AB =300⽶,BC =600⽶.为了⽅便职⼯上下班,该⼚的接送车打算在此路段只设⼀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步⾏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A.点AB.点BC.AB 之间D.BC 之间⼆、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11.如图,从甲村到⼄村共有三条路线,⼩明选择路线②最近,请⽤数学知识解释原因:_______.12.如图,O 为直线AB 上⼀点,已知140,OD ∠=?平分BOC ∠,则AOD ∠=_______13.如图,点,,A O B 在同⼀条直线上,射线OD 平分BOC ∠,射线OE 在AOC ∠的内部,且90DOE ∠=?,写出图中所有互为余⾓的⾓______________:14.⼀个⾓的补⾓等于它的余⾓的6倍,则这个⾓的度数为________.15.如图,线段AB 表⽰⼀根对折以后的绳⼦,现从P 处把绳⼦剪断,剪断后的各段绳⼦中最长的⼀段为10cm,若12AP PB =,则这条绳⼦的原长为_______cm.16.如图,平⾯内90,,AOB COD COE BOE OF ∠=∠=?∠=∠平分AOD ∠给出以下结论:①AOE DOE ∠=∠;②180AOD COB ∠+∠=?;③90COB AOD ∠-∠=?;④180COE BOF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 (填序号)三、解答题(共52分)17.(6分)如图,线段AB 上有⼀点D ,点C 为线段DB 的中点,点D 分线段AC 为1:3的两部分,若9CD =cm,则AB 的长为多少?18.(8分)已知110EOC ∠=?,将⾓的⼀边OE 绕点O 旋转,使终⽌位置9OD =cm 和起始位置OE 成⼀条直线,以点O 为中⼼将OC 顺时针⽅向旋转到OA ,使COA DOC ∠=∠,过点O 作COA ∠的平分线OB .(1)借助量⾓器、直尺补全图形;(2)求BOE ∠的度数.19.(8分)如图,射线OA 的⽅向是北偏东15°,射线OB 的⽅向是北偏西40°,AOB AOC ∠=∠,射线OD 是OB 的反向延长线.(1)试确定射线OC 的⽅向;(2)求COD ∠度数;(3)若射线平分COD ∠,求AOE ∠的度数.20.(8分)如图,,,OB OC OD 是三条射线,OB 平分AOC ∠,且AOE ∠是平⾓,由这些条件能否得到结论90BOD ∠=??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你补充⼀个条件,并说明你的理由.21.(10分)如图,M 是线段AB 上⼀定点,点C 从点M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线段MA 向左运动,同时点D 从点B 出发,以3cm/s 的速度沿线段BA 似向左运动.(点C 在线段AM 上,点D 在线段BM 上)(1)若AB =10cm,点,C D 运动了2s,则AC MD +=_______;(2)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3MD AC =,则AM =_______AB ;(3)在(2)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点,且AN BN MN -=,求MN 的值.22.(12分)以直线上⼀点O 为端点作射线OC ,使60BOC ∠=?,将⼀个直⾓三⾓形的直⾓顶点放在点O 处.(90DOE ∠=?)(1)如图1,若直⾓三⾓板DOE 的⼀边OD 放在射线OB 上,则COE ∠=_______?;(2)如图2,将直⾓三⾓板DOE 绕点O 逆时针⽅向转动到某个位置,若OE 五恰好平分AOC ∠,请说明OD 所在射线是BOC ∠的平分线;(3)如图3,当三⾓板DOE 绕点O 逆时针旋转到某个位置时,若恰好15COD AOE ∠=∠,求BOD ∠的度数.第四章综合能⼒检测卷1.C【解析】A,B,D项是⽴体图形,C项是平⾯图形,故选C.2.B【解析】图中的线段有线段OA、线段OB、线段OC、线段AB、线段BC、线段AC,共6条,故A错误;直线与直线是同⼀条直线,故B正确;射线与射线M 的端点不同,所以不是同⼀条射线,故C错误;点O在直线外,故D错误.故选B.3.B【解析】选项A中,AB BC AC+=;选项C中,BC AC AB+=;选项DA B C三点在同⼀条直线上故选B.中,AB AC BC+=,所以,,4.C【解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A错误;线段MN的长度是,M N两点间的距离,故B错误;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故C正确;⽕车从武汉到北京所⾏驶的路程不⼀定是武汉到北京的距离(武汉到北京的距离是连接武汉到北京的线段的长度),故D错误.故选C.5.C【解析】因为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所以()-=-=-=cm.故选C.AC BC MC NC MC NC22246.D7.A【解析】当四条直线互相平⾏时,交点最少为0个,即0a=;当三条直线两两相交,第四条直线与其他三条直线都相交时,交点个数最多为6个,即6b=,所以6a b+=.故选A.8.B【解析】依题意,知902317'38''6642'22''α∠=?-?=?,18011317'38''6642'22''β∠=?-?=?,所以αβ∠=∠,故选B.9.D【解析】选项A,3时30分时,时针与分针间有2.5个⼤格,其夹⾓为30 2.575??=?,所以3时30分这⼀时刻时针与分针的夹⾓不是直⾓;选项B,9时30分时,时针与分针间有3.5个⼤格,其夹⾓为30 3.5105??=?,所以9时30分这⼀时刻时针与分针的夹⾓不是直⾓;选项C,8时55分时,时针与分针间有5260??+ 个⼤格,其夹⾓为530262.560+=? ???,所以8时55分这⼀时刻时针与分针的夹⾓不是直⾓;选项D,3时36011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为36036060.590901111??-??-?=?,所以3时36011分这⼀时刻时针与分针的夹⾓为直⾓.故选D.10.A【解析】①以点A 为停靠点,则所有⼈的路程之和为15?300+10?900=13500(⽶);②以点B 为停靠点,则所有⼈的路程之和为30?300+10?600=15000(⽶);③当在AB 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A 的距离是m (0300m <<),则所有⼈的路程之和为30m +15(300-m )+10(900-m )=(13500+5m )(⽶),13500+5m >13500;④当在BC 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B 的距离为n(030(300+n )+15n +10(600-n )=(15000+35n )(⽶),15000+35n >13500.故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点A 故选A.1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2.110?【解析】因为140∠=?,所以180118040140BOC ∠=?-∠=?-?=?,因为OD 平分BOC ∠,所以1702COD BOC ∠=∠=?,所以17040110AOD COD ∠=∠+∠=?+?=?.13.1∠与3∠,1∠与4∠,2∠与3∠,2∠与4∠【解析】因为90DOE ∠=?,所以2∠+3∠=90?,1∠+4∠=90?.因为OD 平分BOC ∠,所以1∠=2∠,所以⼄1+3∠=90?.2∠+4∠=90?.故题图中所有互为余⾓的⾓为1∠与3∠,1∠与4∠,2∠与3∠,2∠与4∠.14.72°【解析】设这个⾓的度数为x ?,则它的补⾓为180x ?-?,余⾓为90x ?-?,由题意,得()180690x x -=-,解得72x =故这个⾓的度数为72°.15.15或30【解析】当PB 的2倍最长时,得PB=5cm,AP=12PB=2.5cm,AB=AP+PB=7.5cm,所以这条绳⼦的原长为2AB=15cm;当AP 的2倍最长时,得AP=5cm,因为AP=12PB,所以PB=2AP=10cm,所以PB=2AP=10cm,所以AB=AP+PB=15cm,所以这条绳⼦的原长为2AB=30cm.综上,这条绳⼦的原长为15cm 或30cm.16.①②④【解析】因为90AOB COD ∠=∠=?,所以AOC BOD ∠=∠,⼜COE BOE ∠=∠所以AOE DOE ∠=∠,故①正确;9090180AOD COB AOD AOC AOB ∠+∠=∠+∠+∠=?+?=?,故②正确;90COB AOD AOC AOD ∠-∠=∠+?-∠,因为AOC ∠与AOD ∠的数量关系不确定,所以COB AOD ∠-∠不⼀定等于90?,故③不正确;因为OF 平分AOD ∠,所以AOF DOF ∠=∠,⼜AOE DOE ∠=,所以180AOF AOE DOF DOE ∠+∠=∠+∠=?,即点,,F O E 共线,因为COE BOE ∠=∠,所以180COE BOF ∠+∠=?,故④正确.故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④.17.【解析】因为点C 为线段DB 的中点,CD=9cm,所以BD=2CD=18cm.因为点D 分线段AC 为1:3的两部分,所以AD=13CD=3cm,所以AB=AD+BD=18+3=21(cm).18【解析】(1)补全图形如图所⽰.(2)因为110EOC ∠=?,所以70DOC ∠=?.因为COA DOC ∠=∠,所以70COA ∠=?,因为OB 是COA ∠的平分线,所以35COB ∠=?,所以75BOE EOC COB ∠=∠-∠=?.19.【解析】(1)因为射线0B 的⽅向是北偏西40?,射线的⽅向是北偏东15?,所以40NOB ∠=?,15NOA ∠=?,所以55AOB NOB NOA ∠=∠+=?.因为AOB AOC ∠=∠,所以55AOC ∠=?,所以70NOC NOA AOC ∠=∠+∠=?,所以射线OC 的⽅向是北偏东70?.(2)因为55AOB ∠=?,AOC AOB ∠=∠,所以ABOC=110BOC ∠=?.因为射线OD 是OB 的反向延长线,所以180BOD ∠=?.所以18011070COD BOD BOC ∠=∠-∠=?-?=?.(3)因为70COD ∠=?,OE 平分COD ∠,所以35COE ∠=?.55AOC ∠=?,所以553590AOE AOC COE ∠=∠+∠=?+?=?.20.【解析】不能,需要添加条件:OD 平分COE ∠.理由如下:因为OD 平分COE ∠,OB 平分AOC ∠,所以11,22BOC AOC COD COE ∠=∠∠=∠,因为AOE ∠是平⾓,所以180AOC COE AOE ∠+∠=∠=?,所以90BOC COD ∠+∠=?,⼜BOC BOC COD ∠=∠+∠,所以90BOD ∠=?.21.【解析】(1)2cm (2)14(3)当点N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因为,AN BN MN AN AM MN -=-=,所以14BN AM AB ==,所以12MN AB =,所以MN AB =,所以1MN AB =.综上,12MN AB =或1.22.【解析】(1)30因为,90,60BOE COE BOC BOE BOC ∠=∠+∠∠=?∠=?,所以30COE ∠=?.(2)因为OE 平分AOC ∠,所以1COE AOE AOC ∠=∠=∠.因为90EOD ∠=?,所以90AOE DOB ∠+∠=?,所以COD DOB ∠=∠,所以OD 所在射线是BOC ∠的平分线.(3)设COD x ∠=?,则5AOE x ∠=?,①当三⾓形OED 抑在如图1的位置时,有61806090x =--,解得5x =,则60565BOD ∠=?+?=?;②当三⾓形OED 在如图2的位置时,有590120x x +-=,解得7.5x =.则607.552.5BOD ∠=?-?=?.综上,65BOD ∠=?或52.5?.。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检测卷(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给出下列各说法:①圆柱由3个面围成,这3个面都是平的;②圆锥由2个面围成,这2个面中,1个是平的,1个是曲的;③球仅由1个面围成,这个面是平的;④正方体由6个面围成,这6个面都是平的.其中正确的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如图,∠AOB=120°,OC是∠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OD,OE分别是∠AOC,∠BOC的角平分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OD+∠BOE=60°B.∠AOD=12∠EOCC.∠BOE=2∠COD D.∠DOE的度数不能确定3.下面的几何图形是由四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其中主视图和左视图相同的是() A.B.C.D.4.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下图所示,这个正方体可能是下面四个选项中的().A.B.C.D.5.一个小立方块的六个面分别标有字母A,B,C,D,E,F,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形如图所示,则字母D的对面是( )A.字母A B.字母F C.字母E D.字母B6.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BC,使BC=2cm,则线段AC的长度是()A.6cm B.10cm C.4cm或10cm D.6cm或10cm 7.22°20′×8等于( ).A .178°20′B .178°40′C .176°16′D .178°30′ 8.如图,图中射线、线段、直线的条数分别为( )A .5,5,1B .3,3,2C .1,3,2D .8,4,1 9.已知线段AB=5,C 是直线AB 上一点,BC=2,则线段AC 长为( ) A .7 B .3 C .3或7 D .以上都不对 10.高速公路的建设带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通常要从大山中开挖隧道穿过,把道路取直,以缩短路程.这样做包含的数学道理是(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D .直线是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的 1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 、B 、C 内分别填入适当的数,使得他们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入正方形A 、B 、C 内的三个数依次为( )A .1,-2,0B .0,-2,1C .-2,0,1D .-2,1,0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 .过平面上的任意三点,一定能作三条直线二、填空题13.请写出图中的立体图形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14.如图所示,128∠=︒,272∠=︒,OC 平分BOD ∠,则COD ∠=________.15.(1)375324'''°=________°;(2)1.45︒=________′.16.已知,如图,点M ,N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且9MN =,线段1143BD AB CD ==,则线段BD 的长为________.17.如图所示,直线AB ,CD 交于点O ,∠1=30°,则∠AOD =________°,∠2=________°.18.如图所示,O 是直线AB 上一点,OD 平分∠BOC, ∠COE =90°,若∠AOC =40°,则∠DOE =_________.19.如图,90AOC BOD ∠=∠=︒,70AOB ∠=︒,在∠AOB 内画一条射线OP 得到的图中有m 对互余的角,其中AOP x ∠=︒,且满足050x <<,则m =_______.20.如图,点A ,O ,B 在同一直线上,12∠=∠,则与1∠互补的角是________.若1283235'''∠=︒,则1∠的补角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A 、B 是线段EF 上两点,已知EA :AB :BF=1:2:3,M 、N 分别为EA 、BF 的中点,且MN=8cm,求EF的长.22.如图,O在直线AC上,OD是∠AOB的平分线,OE在∠BOC内.(1)若OE是∠BOC的平分线,则有∠DOE=90°,试说明理由;(2)若∠BOE=12∠EOC,∠DOE=72°,求∠EOC的度数.23.如图是由7个相同的小立方体组成的几何体,请画出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24.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AOC=40°,求∠BOD的度数.结合图形,完成填空:解:因为∠AOC+∠COB=°,∠COB+∠BOD=①所以∠AOC=.②因为∠AOC=40°,所以∠BOD=°.在上面①到②的推导过程中,理由依据是:.25.小明用若干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准备拼成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拼完后,小明看来看去觉得所拼图形似乎存在问题.(1)请你帮小明分析一下拼图是否存在问题,若有多余图形,请将多余部分涂黑;若图形不全,则直接在原图中补全;(2)若图中的正方形边长为5cm,长方形的长为8cm,请计算修正后所折叠而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6.如图,有一只蚂蚁想从A点沿正方体的表面爬到G点,走哪一条路最近?(1)请你利用部分平面展开图画出这条最短的路线,并说明理由.(2)探究若这只蚂蚁在正方体上爬行的最短路线,请你找出所有的最短路线,并画出示意.【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圆柱、圆锥、正方体、球,可得答案.【详解】解:①圆柱由3个面围成,2个底面是平面,1个侧面是曲面,故①错误;②圆锥由2个面围成,这2个面中,1个是平面,1个是曲面,故②正确;③球仅由1个面围成,这个面是曲面,故③错误;④正方体由6个面围成,这6个面都是平面,故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熟记各种图形的特征是解题关键.2.A解析:A【分析】本题是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考查,角平分线将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结合选项得出正确结论.【详解】A、∵OD、OE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BOE+∠AOD=∠EOC+∠DOC=∠DOE=12(∠BOC+∠AOC)=12∠AOB=60°.故本选项叙述正确;B、∵OD是∠AOC的角平分线,∴∠AOD=12∠AOC.又∵OC是∠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AOC=∠EOC不一定成立.故本选项叙述错误;C、∵OC是∠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BOE=∠AOC不一定成立,∴∠BOE=2∠COD不一定成立.故本选项叙述错误;D、∵OD、OE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DOE=12(∠BOC+∠AOC)=12∠AOB=60°.故本选项叙述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是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考查.然后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关系转化求解.3.C解析:C【分析】根据从正面看得到的视图是主视图,从左边看得到的图形是左视图,根据看到的图形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详解】解:A、主视图看到的是2行,3列,最下1行是3个,上面一行是1个,第2列是2个;左视图是2行,上下各1个;B.主视图看到的是3行,最下1行是2个,上面2行在下面1行的中间,各1个,左视图是3行,每行各一个;C.主视图是2行2列,下面1行是2个,上面1行1个,左面1列是2个;左视图是2行2列,下面1行是2个,上面1行1个,左面1列是2个,故主视图和左视图相同;D.主视图是2行2列,下面1行2个,上面1行1个,右面1列2个,左视图也是2行2列,下面1行2个,上面1行1个,左面1列2个.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重点是看清有几行几列,每行每列各有几个.4.A【分析】根据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可以动手折叠看看,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也可以.【详解】根据题意及图示只有A经过折叠后符合.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解题关键在于空间想象力.5.D解析:D【分析】根据与A相邻的四个面上的数字确定即可.【详解】由图可知,A相邻的四个面上的字母是B、D、E、F,所以,字母D的对面是字母B.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仔细观察图形从相邻面考虑求解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D【分析】由点C在直线AB上,分别讨论点C在线段AB上和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AC的长即可.【详解】∵点C在直线AB上,AB=8,BC=2,∴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AB-BC=8-2=6cm,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8+2=10cm,∴AC的长度是6cm或10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和与差,注意点C在直线AB上,要分几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7.B解析:B【分析】根据角的换算关系即可求解.【详解】22°×8=176°,20′×8=160′=2°40′,故22°20′×8=176°+2°40′=178°40′故选B.本题考查了角的度量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160︒=,''160'=是解题的关键. 8.D解析:D【分析】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详解】以A 点为端点的射线有2条,以B 为端点的射线有3条,以C 为端点的射线有2条,以D 为端点射线有1条,合计射线8条.线段:AB ,BC ,AC ,BD ,合计4条.直线:AC ,合计1条故本题 D.【点睛】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9.C解析:C【分析】由点C 在直线AB 上,分别讨论点C 在点B 左侧和右侧两种情况,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AC 的长即可.【详解】∵点C 在直线AB 上,BC=2,AB=5,∴当点C 在点B 左侧时,AC=AB-BC=3,当点C 在点B 右侧时,AC=AB+BC=7,∴AC 的长为3或7,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和与差,注意点C 在直线AB 上,要分几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 10.B解析:B【分析】本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题意将弯曲的道路改直以缩短路程,就用到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详解】解:弯曲的道路改直,使两点处于同一条线段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正确将数学定理应用于实际生活是解题关键. 11.A【分析】本题可根据图形的折叠性,对图形进行分析,可知A对应-1,B对应2,C对应0.两数互为相反数,和为0,据此可解此题.【详解】解:由图可知A对应-1,B对应2,C对应0.∵-1的相反数为1,2的相反数为-2,0的相反数为0,∴A=1,B=-2,C=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反数的概念,两数互为相反数,和为0,本题如果学生想象不出来图形,可用手边的纸剪出上述图形,再根据纸片折出正方体,然后判断A、B、C所对应的数.1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直线公理、线段公理进行逐一分析判断.【详解】A. 根据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则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故该选项正确;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线段公理,故该选项正确;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直线公理,故该选项正确;D. 当三点共线时,则只能确定一条直线,故该选项错误.故选 D.【点睛】此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二、填空题13.圆柱三棱柱三棱锥圆锥【分析】依据圆柱的概念可以对(1)进行判断依据棱柱的概念可以对(2)进行判断;依据棱锥的概念可以对(3)进行判断依据圆锥的概念可以对(4)进行判断【详解】(1)该立体图形的上下两解析:圆柱三棱柱三棱锥圆锥【分析】依据圆柱的概念可以对(1)进行判断,依据棱柱的概念可以对(2)进行判断;依据棱锥的概念可以对(3)进行判断,依据圆锥的概念可以对(4)进行判断.【详解】(1)该立体图形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大小相同且平行的两个圆,所以是圆柱;(2)该立体图形的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且平行的两个三角形,三个侧面都是长方形,所以是三棱柱;(3)该立体图形的共有四个面,每个面都是三角形,所以是三棱锥;(4)该几何体只有一个底面,是圆,并且有一个顶点,所以是圆锥.答案:(1)圆柱;(2)三棱柱;(3)三棱锥;(4)圆锥.【点睛】此题考查柱体与锥体的认识,掌握立体图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4.40°【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1+∠2=100°从而得到∠BOD=80°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到结论【详解】∵∠1=28°∠2=72°∴∠1+∠2=100°∴∠BOD=80°∵OC 平分∠BOD ∴∠解析:40°【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1+∠2=100°,从而得到∠BOD =80°,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到结论.【详解】∵∠1=28°,∠2=72°,∴∠1+∠2=100°,∴∠BOD =80°.∵OC 平分∠BOD ,∴∠COD =∠BOC 12BOD ∠==40°. 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图形间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8987【解析】【分析】根据1°=60′1′=60″计算即可【详解】(1)==3789°;(2)=145×60′=87′故答案为:3789°87′【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运算注意度分秒是60进制解析:89 87【解析】【分析】根据1°=60′,1′=60″,计算即可.【详解】(1)375324'''°=3753.4'°=37.89°;(2)1.45︒=1.45×60′=87′.故答案为:37.89°,87′.【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运算.注意度分秒是60进制.16.3【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AB 与BD 的关系CD 与BD 的关系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 与BM 的关系DN 与NC 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D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AB=4BDCD=3BD解析:3【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AB 与BD 的关系,CD 与BD 的关系,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 与BM 的关系,DN 与NC 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D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 ∵1143BD AB CD ==,∴AB =4BD ,CD =3BD . 点M 、N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AM =BM =2BD ,DB =BN =NC .由线段的和差,得MN =MB +BN =3BD =9.所以BD =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性质.17.30【分析】根据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解答【详解】∠AOD =180°-∠1=180°-30°=150°∠2=180°-∠AOD=180°-150°=30°故答案为:15030【点睛】此题考查邻补角的定解析:30【分析】根据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解答.【详解】∠AOD =180°-∠1=180°-30°=150°,∠2=180°-∠AOD=180°-150°=30°.故答案为:150,30.【点睛】此题考查邻补角的定义,正确理解图形中角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20【解析】【分析】求出∠BOC=140°根据OD 平分∠BOC 得出∠COD=∠BOC 求出∠COD=70°根据∠DOE=∠COE-∠COD 求出即可【详解】∵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BOC=18解析:20【解析】【分析】求出∠BOC=140°,根据OD 平分∠BOC 得出∠COD=12∠BOC ,求出∠COD=70°,根据∠DOE=∠COE-∠COD 求出即可.【详解】∵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BOC=180°,∵∠AOC=40°,∴∠BOC=140°,∵OD 平分∠BOC ,∴∠COD=12∠BOC=70°, ∵∠DOE=∠COE-∠COD ,∠COE=90°,∴∠DOE=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能求出各个角的度数. 19.3或4或6【分析】分三种情况下:①∠AOP =35°②∠AOP =20°③0<x <50中的其余角根据互余的定义找出图中互余的角即可求解【详解】①∠AOP =∠AOB=35°时∠BOP=35°∴互余的角有∠解析:3或4或6【分析】分三种情况下:①∠AOP =35°,②∠AOP =20°,③0<x <50中的其余角,根据互余的定义找出图中互余的角即可求解.【详解】①∠AOP =12∠AOB =35°时,∠BOP=35° ∴互余的角有∠AOP 与∠COP ,∠BOP 与∠COP ,∠AOB 与∠COB ,∠COD 与∠COB ,一共4对;②∠AOP =90°-∠AOB =20°时,∴互余的角有∠AOP 与∠COP ,∠AOP 与∠AOB ,∠AOP 与∠COD ,∠COD 与∠COB ,∠AOB 与∠COB ,∠COP 与∠COB ,一共6对;③0<x <50中35°与20°的其余角,互余的角有∠AOP 与∠COP ,∠AOB 与∠COB ,∠COD 与∠COB ,一共3对.则m =3或4或6.故答案为:3或4或6.【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20.【分析】根据补角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1=∠2∴与∠1互补的角是∠AOD ∵∠1=28°32′35″∴∠1的补角=151°27′25″故答案为:∠AOD ;151°27′25″【点睛】本解析:AOD ∠ 2512517'''︒【分析】根据补角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1=∠2,∴与∠1互补的角是∠AOD ,∵∠1=28°32′35″,∴∠1的补角=151°27′25″,故答案为:∠AOD;151°27′25″.【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余;若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三、解答题21.12cm【解析】【分析】由已知设设EA=x,AB=2x,BF=3x,根据线段中点性质得MN=MA+AB+BN=12x+2x+32x=4x=8,可得EF=EA+AB+BF=6x=12.【详解】解:∵EA:AB:BF=1:2:3,可以设EA=x,AB=2x,BF=3x,而M、N分别为EA、BF的中点,∴MA=12EA,NB=12BF,∴MN=MA+AB+BN=12x+2x+32x=4x,∵MN=8cm,∴4x=8,∴x=2,∴EF=EA+AB+BF=6x=12,∴EF的长为12cm.【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线段的中点.解题关键点:根据线段中点性质和线段的和差关系列出方程.22.(1)见解析;(2)72°【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求得∠DOE=12∠AOC=90°;(2)设∠EOB=x度,∠EOC=2x度,把角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建立x的方程,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详解】(1)如图,因为OD是∠AOB的平分线,OE是∠BOC的平分线,所以∠BOD=12∠AOB,∠BOE=12∠BOC,所以∠DOE=12(∠AOB+∠BOC)=12∠AOC=90°;(2)设∠EOB=x,则∠EOC=2x,则∠BOD=12(180°–3x),则∠BOE+∠BOD=∠DOE,即x+12(180°–3x)=72°,解得x=36°,故∠EOC=2x=7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设未知数,把角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列方程组,求解.角平分线的运用,为解此题起了一个过渡的作用.23.画图见详解.【分析】分别画出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注意所有看到的棱都要表示到三视图中.【详解】如图所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的画法,所有看到的棱都要在三视图中表示出来是画图的关键. 24.90,90,∠BOD,40,同角的余角相等【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AOC+∠COB=90 °,∠COB+∠BOD=90 ° -﹣﹣﹣①所以∠AOC=∠BOD .﹣﹣﹣﹣②-因为∠AOC=40°,所以∠BOD=40 °.在上面①到②的推导过程中,理由依据是:同角的余角相等.故答案为:90,90,∠BOD,40,同角的余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及角的和差关系.25.(1)多余一个正方形,图形见解析;(2)表面积为:210cm 2;体积为:200cm 3.【分析】(1)根据长方体的展开图判断出多余一个正方形;(2)根据表面积=四个长方形的面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体积=底面积×高分别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多余一个正方形,如图所示:(2)表面积为:225285450160210()cm ⨯+⨯⨯=+=,体积为:2358200()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求法,熟练掌握长方体的展开图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①,(1)见解析,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见解析.【分析】(1)先把正方体展开,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由A 爬到G 的最短途径.(2)分情况讨论, 作图解答即可.【详解】(1)如图①,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如图②,这种最短路线有4条.【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和最短路线问题,把几何体展开为平面图形是解决“怎样爬行最近”这类问题的关键.。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几何体中,三棱锥是()A.B.C.D.2.在下面的图形中,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A.B.C.D.3.将下列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图中所示的立体图形是()A.B.C.D.4.如图,在一个正方体纸盒上切一刀,切面与棱的交点分别为A,B,C,切掉角后,将纸盒剪开展成平面,则展开图不可能是()A.B.C.D.5.已知线段AB=8,BC=3,且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C的长是()A.5 B.11 C.5或11 D.246.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点A在直线AC上,点B在直线m外B.射线AC与射线CA不是同一条射线C.直线AC还可以表示为直线CA或直线D.图中有直线3条,射线2条,线段1条7.如图,一张地图上有A、B、C三地,C地在A地的东南方向,若∠BAC=102°,则B地在A地的()A.南偏西57°方向B.南偏西67°方向C.南偏西33°方向D.西南方向8.已知∠2是∠1的余角,且∠1=35∘,则∠2的补角等于()A.145∘B.125∘C.115∘D.65∘二、填空题9.34.37°=34°′′′.10.如图,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三棱柱,截面的形状可能是.①三角形②四边形③五边形④六边形11.已知∠A与∠B互余,且∠A=37°则∠B的补角是度.BC那么AC=.12.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BC=8,AB=1413.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点 A,B,C,D,O 是网格线交点,那么∠AOB∠COD三、解答题CB,求线段CD和BD的长. 14.如图AB=24,点C为AB的中点,点D在线段AC上,且AD=1315.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已知∠AOE=∠COD,且射线OC平分∠BOE,∠EOD=30°求∠AOD 的度数.16.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一个面上都写有一个整数,并且相对两个面上所写的两个互为相反数,求−b a+2ac的值.17.如图,AB是直线OD,OE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1)∠BOC=72°20′求∠1,∠2,∠DOE的度数.(2)若∠BOC=α,求∠DOE.18.如图1,OC平分∠AOB,OD是∠BOC内部从点O出发的一条射线,OE平分∠AOD.(1)[基础尝试]如图2,若∠AOB=120°,∠COD=10°,求∠DOE的度数;(2)[画图探究]设∠COE=x°,用x的代数式表示∠BOD的度数;(3)[拓展运用]若∠COE与∠BOD互余,∠AOB与∠COD互补,求∠AOB的度数.参考答案1.C2.D3.D4.B5.C6.D7.A8.B9.22;1210.①②③11.12712.6或10或10或613.>或大于14.解:∵点C为AB的中点AB=12∴AC=BC=12CB∵AD=13×12=4∴AD=13∴CD=AC−AD=8∴BD=BC+CD=2015.解:∵∠AOE=∠COD∴∠AOE−∠DOE=∠COD−∠DOE即∠AOD=∠COE∵射线OC平分∠BOE∴∠BOC=∠COE,则∠AOD=∠BOC=∠COE∵∠EOD=30°∴3∠AOD+30°=180°∴∠AOD=50°.16.解:∵a与−3相对,b与2相对,c与1相对,相对两个面上所写的两个互为相反数∴a=3 b=−2 c=−1∴−b a+2ac=−(−2)3+2×3×(−1)=2.故答案为:2.17.(1)解:∵AB是直线OD,OE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BOC=72°20′∴∠1=∠EOB=12∠BOC=36°10′∴∠DOC=∠AOD=12∠AOC=12(180°−∠BOC)=12(180°−72°20′)=53°50′∴∠DOE=∠1+∠2=36°10′+53°50′=90°;(2)解:∵AB是直线OD,OE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1=∠EOB=12∠BOC∴∠DOC=∠AOD=12∠AOC∴∠DOE=∠1+∠2=12∠AOC+12∠BOC=90°.18.(1)解:∵∠AOB=120°,OC平分∠AOB ∴∠AOC=∠COB=60°∵∠COD=10°∴∠AOD=60°+10°=70°∵OE平分∠AOD∴∠DOE=35°;(2)解:设∠COD=a∵∠COE=x°∴∠EOD=x°+a∵OE平分∠AOD∴∠AOD=2∠COD=2(x°+a) =2x°+2a∴∠AOC=2x°+a∵OC平分∠AOB∴∠BOC=∠AOC=2x°+a∴∠BOD=∠BOC-∠COD=2x°;(3)解:由上题得∠BOD=2x°∵∠COE与∠BOD互余∴x+2x=90°解得x=30 .∵∠AOB与∠COD互补∴4x+2a+a=180°4×30°+3a=180°a= 20°∴∠AOB=16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角复习题二(含答案) (26)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角复习题二(含答案)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BOD ∠,76AOC ∠=︒,OF OD ⊥.求EOF ∠的度数.【答案】52︒.【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得∠BOD=∠AOC=76°,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出∠EOD ,再根据垂直的定义和互余的定义即可求出EOF ∠.【详解】解:∠∠AOC 与∠BOD 是对顶角,∴∠BOD=∠AOC=76°∠OE 平分∠BOD ,∴∠EOD=∠BOD=12×76°=38° ∠OF ∠OD ,∴∠DOF=90°∠∠FOE+∠EOD=90°∠∠FOE=90°-∠EOD=90°-38°=52°.【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角的和与差,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52.如图,已知∠BOC=2∠AOC,OD平分∠AOB,且∠AOC=38°,求∠COD的度数.【答案】19°【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两角和和角平分线定义很容易求解.【详解】解:∠∠BOC=2∠AOC,∠AOC=38°∠∠BOC=2×38°=76°∠∠AOB=∠BOC+∠AOC=76°+38°=114°∠OD平分∠AOB∠∠AOD=12∠AOB=12×114°=57°∠∠COD=∠AOD﹣∠AOC=57°-38°=19°.【点睛】本题考查了两角和的计算,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认准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53.如图,已知∠AOB=150º,∠AOC=40º,OE是∠AOB内部的一条射线,OF平分∠AOE,且OF在OC的右侧.(1)若∠EOB=10º,求∠COF的度数;(2)若∠COF=20º,求∠EOB的度数;(3)若∠COF=nº,求∠EOB的度数(用含n的式子表示).【答案】(1)∠COF=30°;(2)∠EOB=30°;(3)∠EOB=70°-2n°【解析】【分析】(1)先求出∠AOE,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F,然后根据∠COF=∠AOF-∠AOC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2)先求出∠AOF,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E,然后根据∠EOB=∠AOB-∠AOE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3)先表示出∠AOF,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AOE,然后根据∠EOB=∠AOB-∠AOE代入计算即可得解.【详解】(1)∵∠AOB=150°,∠EOB=10°,∴∠AOE=∠AOB-∠EOB=150°-10°=140°,∵OF平分∠AOE,∴∠AOF=12∠AOE=12×140°=70°,∴∠COF=∠AOF-∠AOC=70°-40°=30°;(2)∵∠AOC=40°,∠COF=20°,∴∠AOF=∠AOC+∠COF=40°+20°=60°,∵OF 平分∠AOE ,∴∠AOE=2∠AOF=2×60°=120°,∴∠EOB=∠AOB-∠AOE=150°-120°=30°;(3)∵∠AOC=40°,∠COF=n °,∴∠AOF=∠AOC+∠COF=40°+n °,∵OF 平分∠AOE ,∴∠AOE=2∠AOF=2(40°+n °)=80°+2n °,∴∠EOB=∠AOB-∠AOE=150°-(80°+2n °)=70°-2n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主要利用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概念并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54.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B ,∠EOC=2825︒'.(1)求∠AOD 的度数;(2)判断∠AOD 与∠COB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 6135'AOD ∠=︒;(2)AOD COB ∠=∠,理由见解析. 【解析】【分析】(1)根据两直线相交可得∠AOB=∠COD=180°,由OE 平分∠AOB ,知∠AOE=∠BOE=90°,于是∠AOD=180°-∠AOE-∠COE 计算即可;(2)因为∠COB 与∠AOD 是对顶角所以相等.【详解】(1)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180COD AOB ∴∠=∠=︒, OE 平分AOB ∠,1902AOE AOB ∴∠=∠=︒, 180902825'AOD COD AOE COE ∴∠=∠-∠-∠=︒-︒-︒6135'=;(2)∠AOD=∠COB ,∵∠BOC 与∠AOD 是对顶角,∴∠BOC=∠AOD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度分秒的换算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5.如图,A 地和B 地都是海上观测站,B 地在A 地正东方向,且A 、B 两地相距2海里. 从A 地发现它的北偏东60°方向有一艘船C ,同时,从B 地发现船C 在它的北偏东30°方向.(1)在图中画出船C 所在的位置;(要求用直尺与量角器作图,保留作图痕迹)(2)已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ACB 的度数.(3)此时船C与B地相距______海里.(只需写出结果,不需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ACB=30°;(2)2.【解析】【分析】(1)根据方向角的概念,分别过A、B作射线,两条射线的交点即为船C 的位置;(2)首先求出∠CAB和∠AB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ACB的度数;(3)由(2)中得出∠ACB=30°可知△ABC为等腰三角形,所以BC=AB.【详解】(1)如图所示,C点即为船C所在的位置;(2)在△ABC中,∠CAB=90°-60°=30°,∠ABC=90°+30°=120°∵∠ACB+∠CAB+∠ABC=180°∴∠ACB=180°-30°-120°=30°(3)∵∠ACB=∠CAB=30°∴△ABC 为等腰三角形∴BC=AB=2海里所以船C 与B 地相距2海里,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方位角问题,熟练掌握方位角的定义与角度的和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56.已知150AOB ∠=︒,OC 为AOB ∠内部的一条射线,60BOC ∠=︒.(1)如图1,若OE 平分AOB ∠,OD 为BOC ∠内部的一条射线,12COD BOD ∠=∠,求DOE ∠的度数;(2)如图2,若射线OE 绕着O 点从OA 开始以每秒15︒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至OB 结束、OF 绕着O 点从OB 开始以每秒5︒的速度逆时针旋转至OA 结束,当一条射线到达终点时另一条射线也停止运动.若运动时间为t 秒,当EOC FOC ∠=∠时,求t 的值;(3)若射线OM 绕着O 点从OA 开始以每秒15︒的速度逆时针旋转至OB 结束,在旋转过程中,ON 平分AOM ∠,试问2BON BOM ∠-∠在某时间段内是否为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请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这个定值以及t 相应所在的时间段.(本题中的角均为大于0︒且小于180︒的角)【答案】(1)35︒;(2)t 的值为3或7.5;(3)当02t ≤≤或412t ≤≤时,2BON BOM ∠-∠为定值,此时补全的图形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OE 的度数,再根据角的倍差求出BOD ∠的度数,最后根据角的和差即可;(2)先求出AOC ∠的度数和t 的最大值,从而可知停止运动时,OF 在OC 的右侧,因此,分OE 在OC 左侧和右侧两种情况,再根据EOC FOC ∠=∠列出等式求解即可;(3)因本题中的角均为大于0︒且小于180︒的角,则需分OM 与OB 在一条直线上、ON 与OB 在一条直线上、OM 与OA 在一条直线上三个临界位置,从而求出此时t 的取值范围,并求出各范围内BON ∠和BOM ∠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OE 平分AOB ∠,150AOB ∠=︒7512AO OE B B ∠∴=∠=︒ 160,2BOC COD BOD ∠=︒∠=∠2403BOD BOC ∴∠=∠=︒ 754035BOE BO DOE D ∴∠-∠=︒-︒=∠=︒;(2)15060,A C O BO B ∠=︒∠=︒90AOC AOB BOC ∠∴∠-=∠=︒由题意知,当OE 转到OB 时,两条射线均停止运动 此时150101515AOB t ︒==∠=︒︒(秒) 则OF 停止转动时,55060BOF t ∠=︒=︒<︒即OF 从开始旋转至停止运动,始终在OC 的右侧因此,分以下2种情况:①当OE 在OC 左侧时,9015605EOC AOC AOE t FOC BOC BOF t ∠=∠-∠=︒-︒⎧⎨∠=∠-∠=︒-︒⎩则由EOC FOC ∠=∠得9015605t t ︒-︒=︒-︒,解得3t =②当OE 在OC 右侧时,1590605EOC AOE AOC t FOC BOC BOF t ∠=∠-∠=︒-︒⎧⎨∠=∠-∠=︒-︒⎩则由EOC FOC ∠=∠得1590605t t ︒-︒=︒-︒,解得7.5t =综上,t 的值为3或7.5;(3)射线OM 从开始转动至OB 结束时,转动时间为3601501415t ︒-︒==︒(秒) 由题意,分OM 与OB 在一条直线上(180150215t ︒-︒==︒)、ON 与OB 在一条直线上(2(180150)415t ⨯︒-︒==︒)、OM 与OA 在一条直线上(1801215t ︒==︒)三个临界位置①当02t ≤≤时,如图1所示 此时,1151501502215015t BON AOB AON AOM BOM AOB AOM t︒⎧∠=∠+∠=︒+∠=︒+⎪⎨⎪∠=∠+∠=︒+︒⎩则1522(150)(15015)1502t BON BOM t ︒∠-∠=⨯︒+-︒+︒=︒为定值 ②当24t <<时,如图2所示 此时,11515015022360()360(15015)21015t BON AOB AON AOM BOM AOB AOM t t︒⎧∠=∠+∠=︒+∠=︒+⎪⎨⎪∠=︒-∠+∠=︒-︒+︒=︒-︒⎩ 则1522(150)(21015)90302t BON BOM t t ︒∠-∠=⨯︒+-︒-︒=︒+︒不为定值 ③当412t ≤≤时,如图3所示 此时,1515360()360(150)21022360()360(15015)21015t t BON AOB AON BOM AOB AOM t t︒︒⎧∠=︒-∠+∠=︒-︒+=︒-⎪⎨⎪∠=︒-∠+∠=︒-︒+︒=︒-︒⎩ 则1522(210)(21015)2102t BON BOM t ︒∠-∠=⨯︒--︒-︒=︒为定值 ④当1214t <<时,如图4所示 此时,1360151515030222360()360(15015)21015t t BON AOB AOM BOM AOB AOM t t︒-︒︒⎧∠=∠-∠=︒-=-︒⎪⎨⎪∠=︒-∠+∠=︒-︒+︒=︒-︒⎩ 则1522(30)(21015)302702t BON BOM t t ︒∠-∠=⨯-︒-︒-︒=︒-︒不为定值 综上,当02t ≤≤或412t ≤≤时,2BON BOM ∠-∠为定值.【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倍分,较难的是题(3),正确找出三个临界位置是解题关键.57.如图, 已知∠AOB=∠EOF=90°,OM 平分∠AOE ,ON 平分∠BOF .(1)求证∠AOE=∠BOF(2)求∠MON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90°.【解析】【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OE=∠BOF;(2)由OM平分∠AOE,ON平分∠BOF,可得∠AOM=∠EOM=∠BON=∠FON,进而得出∠MON=∠AOB=90°.【详解】(1)∵∠AOB=∠EOF=90°,∴∠AOB-∠BOE=∠EOF-∠BOE,∴∠AOE=∠BOF.(2)∵OM平分∠AOE,ON平分∠BOF.∴∠BON=∠FON,∠AOM=∠EOM,由(1)得:∠AOE=∠BOF,∴∠AOM=∠EOM=∠BON=∠FON,∴∠MON=∠EOM+∠BOE+∠BON=∠AOM+∠EOM+∠BOE=∠AOB =90°.【点睛】考查同角的余角相等,等式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意义,根据图形直观得出各个角的和或差,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等量代换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8.如图,已知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向直线AB 上方引三条射线OC 、OD 、OE ,且OC 平分AOD ∠,231∠=∠.(1)若118∠=°,求COE ∠的度数;(2)若70COE ∠=°,求2∠的度数;【答案】(1)72°;(2)60°.【解析】【分析】(1)依据∠1=18°,∠2=3∠1,可得∠2=54°,进而得出∠AOD 的度数,再根据OC 平分∠AOD ,可得∠3=54°,进而得到∠COE 的度数;(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角的定义,借助于图形得到:x °+∠2+2(70°-x °)=180°,则∠2=40°+x °,进而得到40°+x °=3x °,则易求∠2的度数.【详解】解:(1)∵118∠=°,231∠=∠,∴254∠=°,∠180AOD ∠=°-12180∠-∠=°-18°-54°=108°,∠OC 平分AOD ∠,∴354∠=°, ∠COE=∠1+∠3=18°+54°=72°(2)设∠1=x °,∵OC 平分AOD ∠,COE ∠=∠1+∠3=70°,∠∠3=∠4=70°-x °,又∵∠1+∠2+∠3+∠4=180°,∠x °+∠2+2(70°-x °)=180°,∠∠2=40°+x °∠231∠=∠,∴ 40°+x °=3x °,解得x =20,∠231∠=∠=3×20°=60°,即∠2的度数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本题隐含的知识点为:这4个角组成一个平角.应设出和所求角有关的较小的量为未知数.59.如图所示,AB 为一条直线,OC 是AOD ∠的平分线,OE 在BOD ∠内,:2:5DOE BOD ∠∠=,80COE ∠=︒,求EOB ∠的度数.【答案】60°【解析】【分析】由OC 是AOD ∠的平分线及:2:5DOE BOD ∠∠=设未知数后,根据80COE ∠=︒、180AOC COD DOB ∠+∠+∠=︒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详解】解:∵OC 是AOD ∠的平分线∴设∠AOC=∠COD=x∵:2:5DOE BOD ∠∠=∴设=2y,5DOE BOD y ∠∠=∴3BOE y ∠=∵80COE ∠=︒,=2COE COD DOE x y ∠∠+∠=+∴x+2y 80=∵180AOC COD DOB ∠+∠+∠=︒,∴x+x+5y 180=∴x+y=80x+x+5y 180⎧⎨=⎩解得:x=40y 20⎧⎨=⎩∴=60EO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即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掌握角平分线及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0.如图,已知COB 2BOD ∠∠=,OA 平分COD ∠,且BOD 42∠=︒,求AOB ∠的度数.【答案】21°.【解析】【分析】先通过条件算出∠COB,进而求出∠COD,由平分得∠AOD,用∠AOD 减去∠BOD 即可得出∠AOB 的度数.【详解】∵∠BOD=42°,∠COB=2∠BOD,∴∠COB=84°,∵OA 平分∠COD,∴∠AOD=()11(8442)6322COB BOD +=︒+︒=︒∠∠, ∴∠AOB=∠AOD-∠BOD=63°-42°=21°.【点睛】本题考查角度的计算,关键在于理解题意,由图中得到信息.。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检测(有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点 A 、B 、C 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 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 BC =2,则 AC 等于( ) A .3B .2C .3 或 5D .2 或 62.如图,已知线段12AB =,延长线段AB 至点C ,使得12BC AB =,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BD 的长是( ).A .3B .4C .5D .63.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O 在AD 上,且OE ⊥BC 于点E ,∠BAC=60°,∠C=80°,则∠EOD 的度数为( )A .20°B .30°C .10°D .15°4.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下图所示,这个正方体可能是下面四个选项中的( ).A .B .C .D .5.如果∠1的余角是∠2,并且∠1=2∠2,则∠1的补角为( ) A .30° B .60° C .120° D .150° 6.如果∠1与∠2互余,∠2与∠3互余,那么∠1与∠3的关系为( ) A .互余B .互补C .相等D .无法确定7.如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则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和最小是( )A .8B .7C .6D .48.如图,点A 、B 、C 是直线l 上的三个定点,点B 是线段AC 的三等分点,AB =BC +4m ,其中m为大于0的常数,若点D是直线l上的一动点,M、N分别是AD、CD的中点,则MN与BC的数量关系是()A.MN=2BC B.MN=BC C.2MN=3BC D.不确定9.一个小立方块的六个面分别标有字母A,B,C,D,E,F,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形如图所示,则字母D的对面是( )A.字母A B.字母F C.字母E D.字母B10.在钟表上,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A.150°B.165°C.135°D.120°11.如图,图中射线、线段、直线的条数分别为()A.5,5,1 B.3,3,2C.1,3,2 D.8,4,112.两个锐角的和是()A.锐角B.直角C.钝角D.锐角或直角或钝角二、填空题13.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D是线段AB的中点,AC=13AD ,CD=4cm ,则线段AB的长为_____cm14.长为4,宽为2的矩形绕其一边旋转构成一个圆柱的最大体积为___ (结果保留π). 1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已知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是一个有理数,且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代数式abc的值是_________.16.如图,共有_________条直线,_________条射线,_________条线段.17.某产品的形状是长方体,长为8cm,它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则长方体的体积为_____cm3.18.如图所示,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________个,以点A为顶点的角有________个,图中所有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________个.19.下面的几何体中,属于柱体的有______个.20.有高度相同的一段方木和一段圆木,体积之比是1:1.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将方木加工成尽可能大的圆柱,将圆木加工成尽可能大的长方体,则得到的圆柱和长方体的体积之比为____.三、解答题21.小明在学习了《展开与折叠》这一课后,明白了很多几何体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于是他在家用剪刀展开了一个长方体纸盒,可是一不小心多剪了一条棱,把纸盒剪成了两部分,即图中的①和②.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总共剪开了条棱.(2)现在小明想将剪断的②重新粘贴到①上去,而且经过折叠以后,仍然可以还原成一个长方体纸盒,你认为他应该将剪断的纸条粘贴到①中的什么位置?请你帮助小明在①上补全.(3)小明说:已知这个长方体纸盒高为20cm,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并且这个长方体纸盒所有棱长的和是880cm,求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22.作图:如图,平面内有 A,B,C,D 四点按下列语句画图:(1)画射线 AB,直线 BC,线段 AC(2)连接 AD 与 BC 相交于点 E.23.如图,长度为12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点C将线段MB分成两部分,且MC CB ,则线段AC的长度为________.:1:224.如图,在数轴上有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已知点B对应的数为2,点A对应的数为a.(1)若a=﹣1,则线段AB的长为;(2)若点C到原点的距离为3,且在点A的左侧,BC﹣AC=4,求a的值.25.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AOC=40°,求∠BOD的度数.结合图形,完成填空:解:因为∠AOC+∠COB=°,∠COB+∠BOD=①所以∠AOC=.②因为∠AOC=40°,所以∠BOD=°.在上面①到②的推导过程中,理由依据是:.26.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1)如图,若点D在线段CB上,且BD=1.5厘米,AD=6.5厘米,求线段CD的长度;(2)若将(1)中的“点D在线段CB上”改为“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请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求出此时线段CD的长度.【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试题此题画图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即点C 在线段AB 内,点C 在线段AB 外,所以要分两种情况计算.∵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3、1,∴AB=4. 第一种情况:在AB 外,如答图1,AC=4+2=6;第二种情况:在AB 内,如答图2,AC=4﹣2=2.故选D .2.A解析:A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BC=6,所以AC=18,由于D 是AC 中点,可得AD=9,从BD=AB-AD 就可求出线段BD 的长. 【详解】由题意可知12AB =,且12BC AB =, 所以6BC =,18AC =. 因为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 所以1118922AD AC ==⨯=, 所以1293BD AB AD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中点的性质,根据图形能正确表达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A解析:A 【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B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D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求得∠ADC,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解.【详解】∵∠BAC=60°,∠C=80°,∴∠B=180°-∠BAC-∠C=40°,又∵AD是∠BAC的角平分线,∠BAC=30°,∴∠BAD=12∴∠ADE=∠B+∠BAD=70°,又∵OE⊥BC,∴∠EOD=90°-∠ODE=90°-70°=2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此类题要首先明确解题思路,再利用相关知识解答.4.A解析:A【分析】根据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可以动手折叠看看,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也可以.【详解】根据题意及图示只有A经过折叠后符合.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解题关键在于空间想象力.5.C解析:C【分析】根据∠1的余角是∠2,并且∠1=2∠2求出∠1,再求∠1的补角.【详解】∵∠1的余角是∠2,∴∠1+∠2=90°,∵∠1=2∠2,∴2∠2+∠2=90°,∴∠2=30°,∴∠1=60°,∴∠1的补角为180°﹣60°=12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熟记概念并理清余角和补角的关系求解更简便.6.C【分析】∠1和∠2互余,∠2与∠3互余,则∠1和∠3是同一个角∠2的余角,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因而∠1=∠3. 【详解】∵∠1与∠2互余,∠2与∠3互余, ∴∠1+∠2=90°,∠2+∠3=90°, ∴∠1=∠3,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余角的定义,以及同角的余角相等这一性质.7.C解析:C 【分析】确定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即可求出和的最小值. 【详解】解:由题意,2和6是相对的两个面;3和4是相对两个面;1和5是相对的2个面, 因为2+6=8,3+4=7,1+5=6,所以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和最小的是6.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相对的面的特点得到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数字.8.C解析:C 【分析】可用特殊值法,设坐标轴上的点A 为0,C 为12m ,求出B 的值,得出BC 的长度,设D 为x ,则M 为2x,N 为122m x +,即可求出MN 的长度为6m ,可算出MN 与BC 的关系. 【详解】设坐标轴上的点A 为0,C 为12m , ∵AB =BC+4m , ∴B 为8m , ∴BC =4m , 设D 为x ,则M 为2x,N 为122m x +, ∴MN 为6m , ∴2MN =3BC ,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题关键是注意特殊值法的运用及方程思想的运用.9.D解析:D【分析】根据与A相邻的四个面上的数字确定即可.【详解】由图可知,A相邻的四个面上的字母是B、D、E、F,所以,字母D的对面是字母B.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仔细观察图形从相邻面考虑求解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C【分析】根据钟表上每个大格30°,1点30分时针与分针之间共4.5个大格即可求解.【详解】钟表上12个大格把一个周角12等分,每个大格30°.1点30分时针与分针之间共4.5个大格,故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4.5×30°=135°.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角的运算,钟表上每个大格30°,明确1点30分时针与分针之间共4.5个大格是解题的关键.11.D解析:D【分析】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详解】以A点为端点的射线有2条,以B为端点的射线有3条,以C为端点的射线有2条,以D 为端点射线有1条,合计射线8条.线段:AB,BC,AC,BD ,合计4条.直线:AC,合计1条故本题 D.【点睛】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12.D解析:D【分析】在0度到90度之间的叫锐角,可以用赋值法讨论.解:当∠A=10°,∠B=20°时,∠A+∠B=30°,即两锐角的和为锐角; 当∠A=30°,∠B=60°时,∠A+∠B=90°,即两锐角的和为直角; 当∠A=50°,∠B=60°时,∠A+∠B=110°,即两锐角的和为钝角; 综上所述,两锐角的和可能是锐角,可能是直角,也可能是钝角故选D. 【点睛】利用赋值法解题,可以使一些难以直接证明的问题简单易解.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AC=ADCD=4cm 求出再根据是线段的中点即可求得答案【详解】∵AC=ADCD=4cm ∴∴∵是线段的中点∴∴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几何意义以及求线段的长根据题目中的几何语 解析:12【分析】根据AC =13AD ,CD=4cm ,求出AD ,再根据D 是线段AB 的中点,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AC =13AD ,CD=4cm , ∴12433CD AD AC AD AD AD =-=-== ∴6AD =,∵D 是线段AB 的中点, ∴212AB AD == ∴12AB cm = 故答案为12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几何意义以及求线段的长,根据题目中的几何语言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14.32π【分析】分情况讨论分绕长为2或是4的边旋转再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即可解【详解】由题意旋转构成一个圆柱的体积为π××4=16π或π××2=32π故答案为:32π【点睛】圆柱的体积公式是底面积与高的积解析:32π 【分析】分情况讨论,分绕长为2或是4的边旋转,再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即可解 【详解】由题意,旋转构成一个圆柱的体积为π×22×4=16π或π×24×2=32π, 故答案为:32π圆柱的体积公式是底面积与高的积.15.【解析】【分析】将此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观察abc 分别对应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将图中所示图形折叠成正方体后a 与4相对应b 与2相对应c 与-1相对应∴∴【点睛】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解析:34-【解析】 【分析】将此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观察a ,b ,c 分别对应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将图中所示图形折叠成正方体后,a 与4相对应,b 与2相对应,c 与-1相对应, ∴1a 4=,1b 2=,c 1=- ∴3=-4a b c - 【点睛】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16.63【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测量;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无端点无限长;进行解答即可【详解】因为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有1条解析:6 3 【解析】 【分析】根据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测量;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无端点,无限长;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因为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有1条直线,3条线段,有6条射线. 故此题答案为:1,6,3.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此类型的题,在数时,应做到有顺序,做到不遗漏、不重复.17.192【分析】根据已知图形得出长方体的高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设长方体的高为xcm 则长方形的宽为(14-2x )cm 根据题意可得:14-2x+8+x+8=26解得:x=4所以长方体的高为4cm 宽为6解析:192 【分析】根据已知图形得出长方体的高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设长方体的高为xcm,则长方形的宽为(14-2x)cm,根据题意可得:14-2x+8+x+8=26,解得:x=4,所以长方体的高为4cm,宽为6cm,长为8cm,长方形的体积为:8×6×4=192(cm3);故答案为:192【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及几何体的体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8.37【分析】根据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方法依题意求得答案【详解】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2个:∠B∠C;以A为顶点的角有3个:∠BAD∠BAC∠DAC;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7个:∠BAD∠BAC∠D解析:3 7【分析】根据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方法,依题意求得答案.【详解】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2个:∠B,∠C;以A为顶点的角有3个:∠BAD,∠BAC,∠DAC;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7个:∠BAD,∠BAC,∠DAC,∠B,∠C,∠ADB,∠ADC.故答案为2,3,7.【点睛】利用了角的概念求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就叫做角.角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角+3个大写英文字母;2.角+1个大写英文字母;3.角+小写希腊字母;4.角+阿拉伯数字.19.4【分析】解这类题首先要明确柱体的概念然后根据图示进行解答【详解】柱体分为圆柱和棱柱所以柱体有:第1356故答案为4个【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立体图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认识立体图形解析:4【分析】解这类题首先要明确柱体的概念,然后根据图示进行解答.【详解】柱体分为圆柱和棱柱,所以柱体有:第1、3、5、6,故答案为4个.【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立体图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认识立体图形.20.【分析】先计算方木中内切圆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再计算圆木中圆内接正方形与圆本身的面积之比由于方木底面正方形与圆木底面圆面积相等故两比值之比即为结果【详解】正方形内作最大的圆:设圆的半径为r 圆的面积与 解析:28π【分析】先计算方木中内切圆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再计算圆木中圆内接正方形与圆本身的面积之比,由于方木底面正方形与圆木底面圆面积相等,故两比值之比即为结果. 【详解】正方形内作最大的圆:设圆的半径为r ,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比是:2224r r r ππ=⨯圆内作最大的正方形:设圆的半径为R ,正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比是:222R R R ππ⨯=, 因为,方木与圆木的体积和高度都相等,说明底面积也相等,即图(1)的大正方形面积等于图(2)的大圆的面积,所以,现在的圆柱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的比值是:22:48πππ=; 答:圆柱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的比值为28π.故答案为:28π.【点睛】 本题以方木圆木的体积为背景,考查了正方形的内切圆,圆的内接正方形的面积问题,熟练的掌握以上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8;(2)见解析;(3)200000立方厘米【分析】1)根据长方体总共有12条棱,有4条棱未剪开,即可得出剪开的棱的条数;(2)根据长方体的展开图的情况可知有4种情况;(3)设底面边长为acm,根据棱长的和是880cm,列出方程可求出底面边长,进而得到长方体纸盒的体积.【详解】解:(1)由图可得,小明共剪了8条棱,故答案为:8.(2)如图,粘贴的位置有四种情况如下:(3)∵长方体纸盒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可设底面边长acm,∵长方体纸盒所有棱长的和是880cm,长方体纸盒高为20cm,∴4×20+8a=880,解得a=100,∴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为:20×100×100=200000立方厘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展开图,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2.答案见解析【分析】利用作射线,直线和线段的方法作图.【详解】如图:【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23.8cm【分析】先由中点的定义求出AM,BM的长,再根据MC:CB=1:2的关系,求MC的长,最后利用AC=AM+MC得其长度.【详解】∵线段AB的中点为M,∴AM=BM=6cm设MC=x,则CB=2x,∴x+2x=6,解得x=2即MC=2cm.∴AC=AM+MC=6+2=8cm.故答案为:8c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在解题时要能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4.(1)3;(2)﹣2【分析】(1)根据点A、B表示的数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B的长度;(2)设点C表示的数为c,则|c|=3,即c=±3,根据BC﹣AC=4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AB=2﹣a=2﹣(﹣1)=3,故答案为:3;(2)∵点C到原点的距离为3,∴设点C表示的数为c,则|c|=3,即c=±3,∵点A在点B的左侧,点C在点A的左侧,且点B表示的数为2,∴点C表示的数为﹣3,∵BC﹣AC=4,∴2﹣(﹣3)﹣[a﹣(﹣3)]=4,解得a=﹣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知识点.25.90,90,∠BOD,40,同角的余角相等【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AOC+∠COB=90 °,∠COB+∠BOD=90 ° -﹣﹣﹣①所以∠AOC=∠BOD .﹣﹣﹣﹣②-因为∠AOC=40°,所以∠BOD=40 °.在上面①到②的推导过程中,理由依据是:同角的余角相等.故答案为:90,90,∠BOD,40,同角的余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及角的和差关系.26.(1)CD=2.5厘米;(2)CD=4厘米.【分析】根据BD+AD=AB可求出AB的长,利用中点的定义可求出BC的长,根据CD=BC-BD求出CD 的长即可;(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CD的长即可.【详解】(1)∵BD=1.5厘米,AD=6.5厘米,∴AB=BD+AD=8(厘米),∵点C是线段AB的中点,∴BC=12AB=4(厘米)∴CD=BC-BD=2.5(厘米).(2)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BD=1.5厘米,AD=6.5厘米,∴AB=AD-BD=5(厘米),∵点C是线段AB的中点,∴BC=12AB=2.5(厘米)∴CD=BC+BD=4(厘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测试题附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都给出A 、B 、C 、D 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若∠A =23°,则∠A 的余角的大小是( B ) A .57° B .67° C .77° D .157°2.手鼓是鼓中的一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如图所示是我国某少数民族手鼓,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是( A )3.如图,已知点C 为AB 上一点,BC =12 cm ,AC =32CB ,D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则DE 的长为( D )A .3 cmB .4 cmC .5 cmD .6 cm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O 为直线AB 上一点,∠AOC =α,∠BOC =β,则β的余角可表示为( C ) A.12(α+β) B.12α C.12(α-β)D.12β 5.★如图,∠AOB =∠COD ,若∠AOD =110°,∠BOC =70°,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 C )①∠AOC =∠BOD =90°;②∠AOB =20°;③∠AOB =∠AOD -∠AOC ;④∠AOB =211∠BOD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6.已知∠AOB =30°,又自∠AOB 的顶点O 引射线OC ,若∠AOC ∶∠AOB =4∶3,那么∠BOC =( D ) A .10°B .40°C .70°D .10°或7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7.下雨时汽车的雨刷把玻璃上的雨水刷干净,这属于数学中 线动成面 的应用. 8.∠1还可以用 ∠BCE 表示,若∠1=62.16°,那么62.16°= 62 ° 9 ′ 36 ″.第8题图 第9题图9.(吉州区期末)如图所示,在矩形纸片ABCD 中,点M 为AD 边的中点,将纸片沿BM ,CM 折叠,使点A 落在A 1处,点D 落在D 1处.若∠1=30°,则∠BMC 的度数为 105° .10.如图,钟表8时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锐角的度数为 75° .第10题图 第11题图11.(吉安期末)用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如图,这个几何体中小立方块的个数最多有 10 个.12.★已知线段AB =8,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 ,恰好使APPB =3,点Q 为线段PB 的中点,则AQ 的长为 7或10 .选择、填空题答题卡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题号123456 得分 答案 B A D C C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得分:______ 7. 线动成面 8. ∠BCE 62 9 36 9. 105° 10. 75° 11. 10 12. 7或1013.(1)下列图形中,哪些是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解:立体图形有②③⑥; 平面图形有①④⑤.(2)如图,C ,D 是河流AB 两旁的两个村庄,现要在河边修一个抽水站向两村供水,问抽水站修在什么地方才能使所需的管道最短?请在图中表示出抽水站点P 的位置,并说明你的理由.解:连接CD 交AB 于点P ,则点P 即为所求. 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4.如图,∠AOB 是平角,过点O 作射线OE ,OC ,OD. (1)∠BOE 能表示成哪两个角的和?你有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2)∠AOE 能表示成哪两个角的差?你有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解:(1)∠BOE =∠BOD +∠DOE ,∠BOE =∠BOC +∠COE ,共2种. (2)∠AOE =∠AOC -∠EOC , ∠AOE =∠AOD -∠DOE , ∠AOE =∠AOB -∠BOE , 共3种. 15.计算:(1)18°20′32″+30°15′32″; 解:原式=48°35′64″ =48°36′4″.(2)32°16′×5-15°20′÷6.解:原式=160°80′-2°33′20″ =158°46′40″.16.已知∠1与∠2互为补角,∠2的度数的一半比∠1大45°,求∠1与∠2的度数. 解:设∠1为x°,因为∠1与∠2互为补角,所以∠2=180°-∠1. 所以∠2=180°-x°.又因为∠2的度数的一半比∠1大45°, 所以12(180-x)-x =45,解得x =30. 所以∠1=30°,∠2=150°.17.如图所示,有一只蚂蚁想从A 点沿正方体的表面爬到B 点,走哪一条路最近?请你试着画出这条最短的路线,并说明理由.解:如图①所示的折线AEB 最近,理由:因为展开以后,线段AEB 的长度即是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如图②所示. 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8.如图所示,AB 为一条直线,OC 是∠AOD 的平分线,OE 在∠BOD 内,∠DOE ∶∠BOD =2∶5,∠COE =80°,求∠EOB 的度数.解:设∠DOE =2x ,∵∠DOE ∶∠BOD =2∶5, ∴∠BOE =3x ,又∵OC 是∠AOD 的平分线,∠COE =80°, ∴∠AOC =∠COD =80°-2x , 2×(80°-2x)+5x =180°, 解得x =20°,∴∠BOE =3x =3×20°=60°.19.(1)已知:如图所示,点C 在线段AB 上,线段AC =6,BC =2,点M 和N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度;(2)根据(1)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B =a ,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你能猜出MN 的长度吗?请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达你发现的规律.解:(1)∵AC =6,∴MC =12AC =3.∵BC =2,∴CN =12BC =1,∴MN =3+1=4.(2)MN =12a.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的一半和另一部分的一半的和为这条线段的一半.20.如图,已知轮船A 在灯塔P 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轮船B 在灯塔P 的南偏东70°的方向上.(1)求从灯塔P 看两轮船的视角(即∠APB)的度数?(2)轮船C 在∠APB 的平分线上,则轮船C 在灯塔P 的什么方位?解:(1)由题意可知∠APN =30°,∠BPS =70°, 所以∠APB =180°-∠APN -∠BPS =80°.(2)∵PC 平分∠APB , 且∠APB =80°, ∵∠APC = 12∠APB =40°∴∠NPC =∠APN +∠APC =70°. ∴轮船C 在灯塔P 的北偏东70°的方向上. 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1.(宁都县期末)已知:如图所示,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若∠BOC =70°,∠AOC =50°.(1)求∠AOB 及其补角的度数;(2)求∠DOC 和∠AOE 的度数,并判断∠DOE 与∠AOB 是否互补,并说明理由.解:(1)∠AOB =∠BOC +∠AOC =70°+50°=120°, 其补角为180°-∠AOB =180°-120°=60°. (2)∠DOE 与∠AOB 互补,理由: ∵∠DOC =12∠BOC =12×70°=35°,∠AOE =∠COE =12∠AOC =12×50°=25°.∴∠DOE =∠DOC +∠COE =35°+25°=60°.∴∠DOE +∠AOB =60°+70°+50°=180°,∴∠DOE 与∠AOB 互补.22.如图,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E 为线段AB 上的点,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 (1)若线段AB =a ,CE =b ,|a -15|+(b -4.5)2=0,求a ,b 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DE 的长;(3)若AB =15,AD =2BE ,求线段CE 的长.解:(1)因为|a -15|+(b -4.5)2=0, 所以|a -15|=0,(b -4.5)2=0, 所以a =15,b =4.5.(2)因为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AB =15, CE =4.5,所以AC =12AB =7.5,所以AE =AC +CE =12.因为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 所以DE =12AE =6.(3)设BE =x ,则AD =2BE =2x. 因为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 所以DE =AD =2x.因为AB =15,所以AD +DE +BE =15, 即2x +2x +x =15,解得x =3,即BE =3. 因为AB =15,点C 为AB 的中点, 所以BC =12AB =7.5,所以CE =BC -BE =7.5-3=4.5. 六、(本大题共12分)23.(宜春市期末)已知点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MON =90°,OP 平分∠AON. (1)如图①,若∠BON =70°,求∠MOP 的度数; (2)在图①中,若∠BON =x°,直接写出∠MOP 的度数(用含x 的式子表示);(3)将图①中的∠MON 绕顶点O 逆时针旋转至图②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那么(2)中所求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解:(1)如图,因为∠MON =90°,∠BON =70°, 所以∠AON =110°,∠AOM =20°. 因为OP 平分∠AON ,所以∠AOP =∠NOP =110°×12=55°,所以∠MOP =∠AOP -∠AOM =55°-20°=35°. (2)当∠BON =x°,∠MOP =12x°.(3)成立.理由: 设∠BON =x°,则∠AON =(180-x)°, 因为OP 平分∠AON , 所以∠AOP =∠NOP =12∠AON=(90-12x)°.因为∠MON =90°,所以∠MOP =∠MON -∠NOP =90°-⎝⎛⎭⎫90°-12x° =12x°, 所以∠MOP =12∠NOB.。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数轴的是()A.B.C.D.2. 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A. 正数。
B. 负数。
C. 非正数。
D. 非负数。
3. 与 -3互为相反数的是()A. 3.B. - (1)/(3)C. (1)/(3)D. -3.4.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则这个数是()A. 5.C. ±5.D. (1)/(5)5. 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 - 5 = - 5.B. - - 5 = 5.C. - ( - 5) = - 5.D. - ( - 5) = 5.6. 计算:( - 2)+( - 3)的结果是()A. 1.B. -1.C. 5.D. -5.7. 计算:3 - ( - 2)的结果是()A. 1.B. -1.C. 5.D. -5.8. 计算:( - 2)×( - 3)的结果是()A. 6.C. 5.D. -5.9. 计算:-6÷2的结果是()A. 3.B. -3.C. (1)/(3)D. -(1)/(3)10.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2×(-3)=6B. ( - 2)×3 = 6C. ( - 2)×( - 3)=6D. ( - 2)×0 = - 2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11. 在数轴上,点A表示 - 3,从点A出发,沿数轴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则点B表示的数是_____。
12. 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_____个。
13. 比较大小:-(2)/(3)_____-(3)/(4)(填“>”“<”或“=”)。
14. 某天的最高气温为6℃,最低气温为 - 2℃,则这天的温差是_____℃。
15. 若a = - 2,b = 3,则a + b=_____。
16. 若| x| = 4,y = 3,且x < y,则x=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测评
1.如图3-1,把左边的图形折叠起来,它会变为( )
图3-1
思路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圆形和两条线的位置,显然两条线应该在相对的两个面上可以排除C,当圆形在前面时,一定可以看到其中一条线,所以排除A,再通过线段和圆的位置关系可知选B.
答案:B
2.观察图3-2,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
图3-2
两条直线相交三条直线相交四条直线相交……
最多有1个交点最多有3个交点最多有6个交点
则像这样有11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
A.45
B.36
C.50
D.55
思路解析: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2=3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2+3=6个交点,五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2+3+4=10个交点,由此可发现规律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2+3+4+…+(n-1)个交点.
答案:D
3.如图3-3,∠AOB=∠COD=90°,那么∠AOC=∠BOD,这是根据()
图3-3
A.直角都相等
B.同角的余角相等
C.同角的补角相等
D.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相等
思路解析:由题意得:∠BOC的余角有∠AOC、∠BOD,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的定理可知∠AOC=∠BOD.
答案:B
4.图3-4所示是一几何体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这个几何体是…( )
图3-4
思路解析:从正面看,图A 不适合,从上面看,只有C 适合. 答案:C
5.如图3-5,OD 、OE 分别是∠AOC ,∠COB 的平分线,那么∠AOB 与∠DOE 的关系是( )
图3-5
A.
1
3
∠AOB=∠DOE B.∠AOB=2∠DOE C.互补 D.互余
思路解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结论. 答案:B
6.如图3-6,∠1=15°,∠AOC=90°,点B 、O 、D 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为( )
图3-6
A.75°
B.15°
C.105°
D.165° 思路解析:由图可知,∠BOC 与∠1互余,与∠2互补,所以∠BOC=90°-∠1=75°,∠2=180°-∠BOC=180°-75°=105°. 答案:C
7.如图3-7,有_______条直线,有______条线段,有______条射线.
图3-7
思路解析:本题中显然只有一条直线,确定线段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可以按照一定顺序寻找,如从左向右,选第一个点为线段的一个端点,向右寻找另一个端点,然后逐步改变起点,一一推进,可知本题有3条线段,射线的找法,也是先确定端点,每个端点处的两个方向各有一条射线,所以本题中共有6条射线. 答案:1 3 6
8.用度、分、秒表示 35.12°=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要明确度、分、秒之间的换算,1°=60′,1′=60″,所以用0.12×60′=7.2′,再用0.2×60″=12″.
答案:35 7 12
9.已知∠α=42°31′,则∠α的余角为_________.
思路解析:两角互余指两个角的和为90°,所以用90°-42°31′=47°29′.
答案:47°29′
10.如图3-8所示,电视台的摄像机1~4在不同位置拍摄了四幅画面,则A图象是______号摄像机所拍,B图象是_______号摄像机所拍,C图象是_______号摄像机所拍,D图象是______号摄像机所拍.
图3-8
思路解析:本题其实是从不同方向看,可以利用三视图的知识解决.
答案:2 3 4 1
11.将一副三角板的两个直角的顶点O重合在一起,放置成如图3-9所示的位置.
图3-9
(1)如果重叠在一起,∠BOC=60°,猜想∠AOD=______;
(2)如果重叠在一起,∠BOC=80°,猜想∠AOD=______;
(3)猜想∠AOD+∠BOC=______;
(4)由此可知,三角形AOB绕重合点O旋转,不论旋转到任何位置,∠AOD与∠BOC始终满足________关系.
(5)∠AOC与∠BOD满足________关系,根据_________.
思路解析:通过一些特殊值的计算,猜想到某种规律的存在.
答案:(1)120°(2)100°(3)180°(4)互补(5)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
12.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图3-10,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若图中的“似”表示正方体的前面,“锦”表示右面,“程”表示下面.则“祝”“你”“前”分别表示正方体的_______.
图3-10
思路解析:可以通过制作模型观察,比较容易得到结果.
答案:下面、上面、左面
13.已知:图3-11,C为线段AB的中点,D在线段BC上,且AD=7,BD=5.求:线段CD的长度.
图3-11
思路解析:由条件知AD=7,只要求出AC,就能求出CD,又因为C为线段AB的中点,所以先计算出AB的长即可.
解:∵AD=7,BD=5,∴AB=AD+BD=12.
∴AC=1
2
AB=6.∴CD=AD-AC=7-6=1.
14.依照图3-12中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在空格中填图.
图3-12
思路解析:本题中有三行,每一行为一个观察单位去找规律,可以从三方面考虑,先看“花盆”分别是正方形、梯形,并且颜色不同,再观察“植物的枝干”有直的,有曲的,有叶子和无叶子,最后看“花”,有心形、圆形和正方形.
答案:
15.如图3-13,小明有一张地图,有A、B、C三地,但地图被墨迹污染,C地具体位置看不清楚了,但知道C地在A地的北偏东30°,在B地的南偏东45°,你能帮他确定C地的位置吗?
图3-13
思路解析:以点A为端点,画A点的北偏北30°方向的射线,以B点为端点,画B点的南偏东45°方向射线,两射线的交点即为C点.
答案:可以确定,如图:
16.如图3-14所示,这是两盏灯的图例,请你利用其中的构件(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构造出新的思路独特而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加上合适的解说词,请你构造一个这样的图形.
图3-14
思路解析:设计图案的思路是:(1)选取“基本图案”;(2)将“基本图案”组合在白纸上反复分析与试画,从中选取你满意的答案或作品.
答案:本题答案很多,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仅举几例如下:
17.如图3-15:(1)从O点引出OA、OB、OC、OD、OE五条射线,共组成多少个小于平角的角?
(2)猜想从O点引出n条(n≥2且n为整数)射线,共组成多少个角?
图3-15
思路解析:因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而本题中所有的射线都是以O点为
端点的射线.(1)中这5条射线中的任意两条组成的图形都是角,因为每条射线与另外4
条射线都能组成4个角,共5×4=20个角,但这里的每一个角都重复了一次,所以有1
2
×5
×4=10个角;(2)中可得到一条规律,从一点引出n条(n≥2且n为整数)射线组成的角
有1
2
n(n-1)个.
答案:(1)1
2
×5×4=10个;
(2)1
2
n(n-1)个.
自我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