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第1卷 第19期产业科技创新 2019,1(19):41~42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分析
徐恩峰
(福建省莆田市投资项目服务中心,福建 莆田 351100)
摘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已有多年历史,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极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效率对政府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强化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加强这方面的技术研究,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在对大数据技术和电子政务概念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说明的大数据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本作用,明确大数据应用的技术要点,以此为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电子政务;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19)19-0041-02
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具体工作开展的效率,并且对基层部门形象具有重要影响。
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离不开底层数据的支撑,强化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是提升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水平的重要基础。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政务运行模式中存在的数据收集不完善,不同部门之间衔接不畅、人工分析不够精准等多方面问题,有效提升了电子政务平台运行效率,为政务工作开展水平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大数据技术和电子政务概述
1.1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上的,在信息爆炸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分析等技术应用,深度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从而提升决策质量,成为海量数据应用的最优化形式。
在众多学者的研究深化过程中,逐渐将这种思路转变为实际应用,进而形成了大数据技术。
虽然不同研究层面对大数据技术概念的认识还存在不一致的方面,但是其基本价值都包括数据融合、云计算、高洞察力和预见性四个基本方面。
通过大数据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生产关系运行方式,能够为社会发展起到更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1.2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满足政府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的信息服务和处理系统。
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设施,能够使政务工作开展更加精简有效,能够使政务工作本身
更加公开透明,能够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政务关系。
在我国目前运行体系中,电子政务的实现形式相对还较为单一,其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政务的实现形式
2 大数据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
2.1 提升电子政务数据处理水平
数据处理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基础,是政府部门开展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传统的电子政务平台中,对于数据的处理大多是依托本部门内部所能够收集到的数据为主,数据处理方式也只能够在内部采用对应的软件进行简单处理,远无法满足政务决策的要求。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中,能够实时、快速的完成数据的收集分析,并且摆脱人员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问题。
以此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电子政务平台整体运行效率,还能够提升数据应用的准确性,为提升部门服务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辅助电子政务决策制定和实施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本身是为政务决策制定和实施服务的,但是在大数据技术应用背景下,电子政务
作者简介:徐恩峰(1969- ),男,福建仙游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互联网+政务服务、电子政务、政务大数据、政务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等方面研究。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42Vol.1 No.19
的运行模式必然会随之发生对应的变化。
在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已经较为完善的背景下,能够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更加全面的收集数据信息,并在决策活动之前,将所需要的数据内容纳入到统一平台中。
同时,依托大数据平台的高洞察力和预见性,能够有效避免人为决策活动中出现的偏差,从而更好的提升电子政务决策的科学性。
同时,大数据平台与电子政务平台的有机融合,还能够有效提升不同部门和上级部门信息共享方面的问题,为决策制定的科学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3 提升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
在时代发展背景下,政务工作开展的精细化要求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政务服务需求也朝着多元化的特征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政府体系相对较为庞大,涉及3 000多个不同级别的政府体系,数以万计的管理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的运作模式和具体要求又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在传统的电子政务平台中,信息数据无法进行有效传输,数据资源利用水平有限,甚至诸多方面的数据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
借助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的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共享,能够在政务服务工作开展中实时采集对应的数据信息,有效节约了公民的办事时间,提升政务服务整体形象。
2.4 提升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水平
电子政务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传统网络安全技术中,由于技术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信息泄露现象,并且无法从技术层面进行溯源,从而为政府工作开展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是给企业和居民利益带来损害。
将大数据技术导入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中,能够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对数据平台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对从技术层面发现和控制自主爬取工具、数据处理工具和第三方数据导入等情况,并对数据入侵进行反追踪。
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提升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水平,能够为政务工作推进提升更加有效的安全防护。
3 大数据在电子政务中应用的技术要点
3.1 创新电子政务服务模型
将大数据技术与电子政务平台有机整合,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何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电子政务服务创新,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要实现这方面的创新,首先要求政府层面应当强化数据资源的收集和应用,将电子政务平台运行的重心从信息转向数据层面,通过数据的组合和搭配,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利用现有数据内容创造出更具有价值的信息体系,以此实现数据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其次是要将平台运行模式由被动公开转变为主动公开,全面提升数据服务意识,将更大范围内的数据内容展现给社会公众,从而确保数据价值能够充分实现。
3.2 强化大数据技术创新
虽然大数据技术的提出已经有数年历史,相关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但是目前在包括机器学习、AI 算法和神经网络等在内的算法体系中,整体应用水平还比较低,受制于政务工作开展安全和精确度方面的要求,这些技术还无法完全应用于电子政务平台中。
从这些问题出发,强化大数据技术创新,优化数据算法,提升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度,还是大数据技术与电子政务平台深度融合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3 加大技术人员技能培训
电子政务的运行能够有效提升政务工作开展的效率,能够为实现我国新型政府运作体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就大多数场景而言,政务工作的开展还是建立在不同部门具体工作开展基础上的。
由于政务工作开展的专业性,使得传统的政府工作人员在电子政务平台运行中的操作技能还受到极大限制,大数据的作用还无法完全发挥出来。
要构建完善的电子政务工作体系,就必须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强化工作人员的大数据应用意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和外部人才引进等形式,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培养更多的复合型、跨领域人才,以此才能够真正满足电子政务平台运行的要求。
3.4 完善法律法规基础
在大数据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如何在数据收集的全面性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对于立法部门而言,应当强化对大数据技术应用问题的调查分析,加强对技术应用问题的监管。
对于法律从业人员而言,应当从技术发展层面出发,借鉴现有法律体系加强对技术应用问题的认识,及时采取对应的法律手段规避相关方面的问题。
对于从业人员而言,则应当强化法律法规意识,避免在具体操作流程中出现违法违规现象。
4 结语
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政治体系运行能够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以技术发展为依托,通过体系构建真正将大数据的作用发挥出来,以此为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征,丛凯,陈宏.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政务大数据中的应
用研究[J]. 数字通信世界,2019,16(8):209-210. [2] 张辉. “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问题探讨[D].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