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2题;共44分)
1. (2分) (2017高二下·深圳期中) 王夫之认为,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分封制导致秦被农民起义推翻
B . 秦实现统一后分封诸侯
C . 分封制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D . 郡县制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2. (2分) 18世纪中期以后,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它文艺作品。

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

这些作品在风格上属于()
A . 古典主义
B . 浪漫主义
C . 现实主义
D . 现代主义
3. (2分)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
A .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 . 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C . 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 . 唤醒国人与列强抗争
4. (2分) (2018高二下·莆田开学考)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的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 . 缺乏理性精神
B . 有很强的封闭性
C . 求善而不存真
D . 落后于西方国家
5. (2分)对图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A .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 .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 .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 . 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
6. (2分)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 . 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 . 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 . 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 .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7. (2分) (2018高二上·长安期末) 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

这个流派是指()
A . 古典主义文学
B . 浪漫主义文学
C . 现实主义文学
D . 现代主义文学
8. (2分)(2011·海南)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
A . 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 . 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 . 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 . 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9. (2分)(2017·浙江模拟)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距“长征l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是_______周年()
A . 42
B . 44
C . 46
D . 48
10. (2分)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11. (2分)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

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 . 促进人类自立、自主意识的形成
B . 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 . 使宗教宽容主张被人们广泛接受
D . 保证了西方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12. (2分) (2017高二上·河北开学考) 郭沫若先生为山东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一历史名人是()
A . 苏东坡
B . 李清照
C . 辛弃疾
D . 陆游
13. (2分)关于影视艺术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最初的电影是无声的
B . 美国的好莱坞是著名电视生产基地
C . 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于天津
D . 1896年第一座电影院在纽约出现
14. (2分) 2010年,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3周年时有人写道,33年前的12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

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

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
A . 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B . 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
C . 使社会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D . 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15. (2分) (2019高二下·泰州月考) 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文学创作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下列作品符合上述评论的是()
A .
B .
C .
D .
16. (2分) (2017高二上·江苏月考) 请观察下边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

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 . 思想创新成果丰硕
C .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17. (2分)(2017·崇明模拟) 19世纪末为维新运动提供重要思想武器的西方社会学说是()
A . 三权分立学说
B . 人民主权学说
C . 进化论学说
D . 阶级斗争论
18. (2分) (2018高二上·江苏期末)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 《新民主主义论》
D . 《论十大关系》
19. (2分) (2019高二上·武威期中) 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A . 讨论主题不同
B . 价值取向不同
C . 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D . 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20. (2分) (2018高二下·双峰开学考) 拉马克曾经以长颈鹿作为例子来说明他的生物进化理论。

长颈鹿的发展演化进程,主要证实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哪一观点()
A . 生物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B . 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内部的竞争
C . 微小的有利变异逐步积累为显著的变异
D . 生物必须与其他种类的生物相互竞争
21. (2分)如图,以下两个常见的图片反映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是
A .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
B . 经济区域化和信息网络化
C . 经济区域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
D . 知识经济化和信息网络化
22. (2分)(2017·连云模拟) 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

”该理论()
A . 冲破宗教神学束缚
B . 揭示宇宙运行规律
C . 颠覆经典力学体系
D . 深化微观世界认识
二、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56分)
23. (11分)(2019·安徽模拟) 材料:雷沛鸿(1888-1967年),广西人,参加过黄花岗起义,长期担任广西省教育厅长。

早在欧美留学期间,雷沛鸿就确立了“教育救国”的理念,认为通过教有可以改适杜管、改造国家。

他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大众化的教育,是能够实现民族自救和复兴的教育,最终要达到“教育为公”的境界。

针时过去的教育缺乏原动力,缺乏社会基础和整体一贯的教育政策,他认为应改造中国教育并以农村为重心。

教育改造运动需要与社会改造紧密结合,社会改造是教育改造的根本条件。

教育改造要消灭过去教育内容的积并,建立民族教育体系。

民族教育体系是一种大教育体系,国民学校制度是其中心,包括建立国民基拙学校、国民中学、国民大学。

1945年。

他主导建立了国民大学的雏形-公立西江学院。

雷沛鸿身为教育高官,但是他的教育改革没能继续下去,教育理想也界终朱败。

——摘编自徐卫红《雷沛鸿的教育理想及其时代命运》
(1)根据材料,概括雷沛鸿“教育救国”理念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雷沛鸿的“教育救国”理念。

24. (15分)(2019·白城模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杨昌济(1871—1920),湖南长沙县人,伦理学家,教育家。

1903年赴日本留学,1909年春赴英国留学,1912年赴德国学术考察。

1913年回国后,出任湖南省高等师范学校伦理学教师,后又兼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四师范学校伦理学教员,1918年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

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萧三、张国基等一批学者名流都曾是其在湖南任教时的学生。

杨昌济翻译的《西洋伦理学史》《伦理学之根本问题》和专题论文《各种伦理主义之略述及概评》等,初步奠定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西方伦理学史学科。

他特别看重对现实道德问题的理解与处理,全面继承了湖湘伦理文化的
精华,十分强调经世致用,主张兼收并蓄,推陈出新,服务现实,以为多灾多难的中国寻找到一条新的救亡和启蒙兼容的路径。

——摘编自王泽应《论杨昌济伦理思想及其对毛泽东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昌济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杨昌济的主要历史贡献。

25. (15分) (2018高三上·南充模拟)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前驱者中,钱玄同可说是一员骁将,一位急先锋。

他虽然并不是发难者,但却最早给发难者以强有力的支持。

1917年初,当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钱玄同立即在该刊2卷6号发表《通信》作为声援。

此后,钱玄同又发表了《论应用文之亟宜改良》等重要文章,提出了文章应加标点符号,数目字可改用阿拉伯号码,凡纪年尽量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元,书写方式“改右行直下为左行横移”等主张,都是有关文化教育方面重大改革的首倡。

在中国近现代的国语运动中,钱玄同有过不少建树:审定国音常用字汇(历时十年,合计一万二千二百二十字);创编白话的国语教科书;起草《第一批简体字表》(计:二千三百余字);提倡世界语等。

可以说,建国以后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钱玄同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做过很多坚实的奠基工作,他称得起是文字改革工作的前驱。

——摘编自陈漱渝《“五四”前驱国学健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玄同倡导文学革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钱玄同推动文字改革的历史意义。

26. (15分) (2016高二上·吉林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

……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

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也较著名。

……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

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

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

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

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

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

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

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3)请各举一例分别评述材料三提到的“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迁趋势?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2题;共4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56分)
23-1、
23-2、
24-1、
24-2、
25-1、
25-2、
26-1、
26-2、
26-3、
2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