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急性肝衰竭的病因与预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急性肝衰竭的病因与预后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

在〃2023第七届药物性肝损伤国际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煜教授作〃急性肝衰竭的病因与预后〃学术分享,现特将精华整理成文,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肝衰竭的分类与诊断
1.急性肝衰竭(A1F)
急性起病,无基础肝病史,2周内出现以∏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

2.亚急性肝衰竭(SA1F)
起病较急,无基础肝病史,2~26周出现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1F)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出现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和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4.慢性肝衰竭(C1F)在肝硬化基础上缓慢出现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反复腹水和/或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二、肝衰竭的病因
常见肝衰竭的病因主要有嗜肝病毒感染、非嗜肝病毒感染、药物及肝毒性物质、细菌寄生虫等病原感染,妊娠脂肪肝,纤维淤胆型肝炎,自身免疫病等疾病;不常见肝衰竭病因主要有代谢异常、血管因素、恶性肿瘤浸润、肝切除术后、内脏脂变性脑病、先天性胆道闭锁、高温热射等。

儿童A1F的具体病因可大致分为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和毒素/药物相关,并且存在年龄的差异。

在30%~50%的病例中,缺乏确定的肝损伤原因;遗传代谢性病因占28%~36%;病毒性肝炎感染占8.4%,其中以甲型肝炎最为常见。

三、肝衰竭的常见病因分类
1.嗜肝病毒感染
(1)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儿童肝衰竭的主要原因,40岁以上人群及有慢性肝病
者发生肝衰竭的危险性增加。

(2)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衰竭的主要原因。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时引发的AC1F在我国也较常见。

(3)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是引起A1F的常见病因。

2.非嗜肝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主要与婴儿及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人群A1F有关。

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偶可引起正常成人A1F,后者主要见于严重慢性活动性EB病毒综合征。

在A1F患者血清中可见特殊序列的微小病毒B19,尤其是伴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者,提示这一病毒可能是非甲至戊型肝炎所致肝衰竭的潜在致病因子。

3.药物和毒物引起的肝衰竭
药物性肝损伤(DI1I)是较常见、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重者可致
A1F甚至死亡。

药物和毒物引起的肝衰竭,危险因素与性别、年龄、营养状态、嗜酒、代谢酶遗
传多态性、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多种药物混杂有关。

在欧美发达国家,抗感染药物、草药和膳食补充剂、非备体抗炎药是导致D11I 的常见原因。

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是引起A1F最主要的原因。

而中国研究显示,传统中药和保健品(26.81%\抗结核药(21.99%\抗肿瘤或免疫调节剂(8.34%)是引起肝损伤的主要可疑药物。

DI1I一般预后良好,但药物性A1F/SA1F病死率高,需引起警惕。

中毒性肝衰竭的特点是早期合并多系统损害,包括消化系统、肾脏、心肌损伤、中毒性脑炎、肺间质损害甚至呼吸衰竭。

4.细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
细菌感染常引起肝内胆汁淤积,偶可引起肝衰竭,血吸虫可引起慢性肝衰竭。

恶性疟疾、登革热多引起A1F,钩体病也有引发肝衰竭的报道。

四、总结
肝衰竭的病因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存在地区差异,在不同临床表现、分
型上也有所不同,且随着年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我们的回顾性研究显示,过去10年,其他类型肝衰竭病死率有下降趋势,但A1F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需引起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