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始社会——人类历史的开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元谋人发现三十年纪念碑 元谋人使用过的石器
元谋人牙齿化石
元谋人雕塑
远古人类
元谋人
猿人 蓝田人 北京人 大荔人 古人 (早期智 人)
距今
(万年)
体貌特征
备注
1.生活在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的草原 或森林环境之中 2.采集植物果实、挖掘植物根块、狩猎 3.打制石器是猿人的主要生产工具 4.火的使用 5.以血缘为纽带的同辈男女相婚配的群 婚
猿人向古人发展过渡的类型
1.生活的时期气候干冷,呈现草原地貌 2.人们的经济生活来源仍然是采集和狩 猎两大部门,使用的工具仍主要是打制 石器,制作石器的技术有了进步 3.狩猎经济空前高涨 4.发展岀有利于人类本身繁衍的外婚制
许家窑 人
10
丁村人
10
门齿齿舌面不如北京人复杂,顶骨壁 较薄 脑重在1300-1500毫升之间,已在现 代人脑重变异之内,头颅增高,厚度 变薄,眉脊低平,嘴部明显后缩。肢 骨的骨壁变薄,髓腔逐渐扩大,体质 同现代人十分接近
曲阜师范大学
第一讲
中国远古人类和文明起源



一、中国远古人类 二、母系氏族社会 三、父系氏族社会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一、中国远古人类
劳动 劳动
猿人
古人
新人
远古人类
元谋人
猿人 蓝田人 北京人 大荔人 古人 (早期智 人)
距今
(万年)
体貌特征
备注
1.生活在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的草原 或森林环境之中 2.采集植物果实、挖掘植物根块、狩猎 3.打制石器是猿人的主要生产工具 4.火的使用 5.以血缘为纽带的同辈男女相婚配的群 婚
许家窑 人
10
丁村人
10
门齿齿舌面不如北京人复杂,顶骨壁 较薄 脑重在1300-1500毫升之间,已在现 代人脑重变异之内,头颅增高,厚度 变薄,眉脊低平,嘴部明显后缩。肢 骨的骨壁变薄,髓腔逐渐扩大,体质 同现代人十分接近
山顶洞 人
1.8
新人
1.主要经济活动是渔猎,以采集为辅助 手段 2.使用骨针 3.住处与墓地分开 4.人工取火 5.弓箭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遗址也是十分丰富的,大体上可分为五个文化系统 • 大汶口文化: 发现于泰安地区大汶口镇而得名。现在发现遗址达上百处,如曲阜西夏侯、 兖州王因等。 大汶口文化早期属于母系氏族晚期,中期进入父系社会,晚期是父系社会的 晚期。其中心在鲁中南及东南丘陵地区和江苏淮河一带,波及胶东半岛、皖 北及河南中部。 龙山文化: 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已发现五百余 处遗址,分布甚广。有山东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晋北 龙山文化之分。时间差距较大,约公元前2000年至4000年不等。 屈家岭文化: 距今四千至四千五百年,最先发现于湖北京山县屈家岭,主要分布在鄂水及 强上西南一带。 良渚文化: 由马家浜文化发展而来,首次发现于浙江杭州良渚,距今4300年至5000年。 齐家文化: 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发现于甘肃和政齐家坪,为龙山文化的变体。 这五个系统的文化,基本上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基本面貌

• • •
狩猎
图腾



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比母系氏族社会 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发明了铜器。大汉口文化、龙山文化和齐家文 化遗存中均发现红铜器,多为小型工具或饰物。 这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取得的最大成就。 ②农业和家畜饲养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 现为锄耕农业的出现,家猪的饲养占居首位。 ③手工业技术有了提高,出现了冶铜业、丝织业 等新兴的手工业部门。陶器制造有了很大的进步, 如龙山文化遗址出现了蛋壳黑陶。玉骨器的制造 是这一时期手工业的突出成就。
母系氏 发现 族社会 遗址 地址
裴里岗
河南 新郑
母系氏族社会的经济生活
1. 劳动工具有了改进。磨制 的新石器已占了很大 的比重。 年代约在公元前5千年以前。文化层不厚,有房基、灰坑、 2. 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 陶窖等。出现了耕作、收割工具石斧、石铲、石镰。属 仰韶文化居民主要种粟;长江 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的文化遗址 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有丰 富的稻作遗存。除了粟、稻外, 在许多遗址中还有大量的松子、 是华北平原最初被认识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有 酸枣及动物骨骼等,说明采集、 手制的陶器、琢制的磨盘以及堆积粮食的窖穴 狩猎、捕鱼在农业中仍占一定 的比重。 3. 出现了原始畜牧业。仰韶 西安半坡遗址和陕县庙底沟遗址最为著名 文化时的家畜饲养业并不发达, 姜寨遗址保存比较完整,而且村落布局十分清晰 河姆渡家畜饲养较为发达。 4. 手工业初见端倪。不仅筑 有遗址四万余处,东起泾、渭河上游,西至龙羊峡附近, 土木以为宫室,而且开始普遍 烧制纺轮。半坡等地母系氏族 北入宁夏清水河流域,南达四川地区 遗址中有大量的陶器,其中彩 陶的制作工艺相当先进。 出土石、骨、陶的生产工具达几千件,以骨器为主。并 发现了米粒、稻谷,是迄今为止亚洲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谷。家畜饲养也有一定的规模 分布于太湖平原及杭州湾地区。有苏州越城等十余处遗 址
会。

二、母系氏族公社


大约距今一万年左右时,地球上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气候逐 渐转暖。人口增长加快,社会经济从攫取性、掠夺性的经济 向生产性经济过渡,农业、畜牧业产生,人类的社会组织也 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到了距今大约六七千年时,达到了繁 荣时期。 母系氏族制确立有两个原因: 1.经济原因。由于女子在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因为女 子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显著的地位; 2.由婚姻关系所决定的,因为族外婚仍然是群婚,“民 知其母,不知其父”,留在氏族内的都是各代女子的子孙, 这就必然确立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
170
80 50 20 头顶低矮,眉脊粗壮,骨壁颇厚,顶 枕骨较高,吻部不很突出,脑重为 1120毫升 头骨壁较厚,额顶骨较高,吻部不太 突出,牙齿粗壮,牙冠嚼面复杂,既 具备一定的原始性,又有接近现代人 的特征
猿人向古人发展过渡的类型
1.生活的时期气候干冷,呈现草原地貌 2.人们的经济生活来源仍然是采集和狩 猎两大部门,使用的工具仍主要是打制 石器,制作石器的技术有了进步 3.狩猎经济空前高涨 4.发展岀有利于人类本身繁衍的外婚制
170
80 50 20 头顶低矮,眉脊粗壮,骨壁颇厚,顶 枕骨较高,吻部不很突出,脑重为 1120毫升 头骨壁较厚,额顶骨较高,吻部不太 突出,牙齿粗壮,牙冠嚼面复杂,既 具备一定的原始性,又有接近现代人 的特征
猿人向古人发展过渡的类型
1.生活的时期气候干冷,呈现草原地貌 2.人们的经济生活来源仍然是采集和狩 猎两大部门,使用的工具仍主要是打制 石器,制作石器的技术有了进步 3.狩猎经济空前高涨 4.发展岀有利于人类本身繁衍的外婚制
备注
磁山
河北 武安
仰韶
河南 渑池
马家窑
甘肃 临水
河姆渡
浙江 余姚
马家浜
浙江 嘉兴
裴 李 岗 文 化
磁山文化-石磨盘 磁 山 文 化
仰韶文化中晚期大型墓
马家窑
马家浜水稻田
马家浜发现物品
母系氏 发现 族社会 遗址 地址
裴里岗
河南 新郑
母系氏族社会的经济生活
1. 劳动工具有了改进。磨制 的新石器已占了很大 的比重。 年代约在公元前5千年以前。文化层不厚,有房基、灰坑、 2. 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 陶窖等。出现了耕作、收割工具石斧、石铲、石镰。属 仰韶文化居民主要种粟;长江 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的文化遗址 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有丰 富的稻作遗存。除了粟、稻外, 在许多遗址中还有大量的松子、 是华北平原最初被认识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有 酸枣及动物骨骼等,说明采集、 手制的陶器、琢制的磨盘以及堆积粮食的窖穴 狩猎、捕鱼在农业中仍占一定 的比重。 3. 出现了原始畜牧业。仰韶 西安半坡遗址和陕县庙底沟遗址最为著名 文化时的家畜饲养业并不发达, 姜寨遗址保存比较完整,而且村落布局十分清晰 河姆渡家畜饲养较为发达。 4. 手工业初见端倪。不仅筑 有遗址四万余处,东起泾、渭河上游,西至龙羊峡附近, 土木以为宫室,而且开始普遍 烧制纺轮。半坡等地母系氏族 北入宁夏清水河流域,南达四川地区 遗址中有大量的陶器,其中彩 陶的制作工艺相当先进。 出土石、骨、陶的生产工具达几千件,以骨器为主。并 发现了米粒、稻谷,是迄今为止亚洲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谷。家畜饲养也有一定的规模 分布于太湖平原及杭州湾地区。有苏州越城等十余处遗 址
备注
磁山
河北 武安
仰韶
河南 渑池
马家窑
甘肃 临水
河姆渡
浙江 余姚
马家浜
浙江 嘉兴
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社会祖织

1、一个村落就是一个氏族。考古工作者在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如西安半坡、 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等处都发现了原始村落。其中半坡、姜寨的村落布局相当 清楚。半坡村落由居住区、氏族墓地和公共窑场三部分组成。居住区约30000平 方米,中心为一近方形大房,其北半区分布着45座小房。 姜寨有五组建筑群:东、西、南三方各一群,北方两群,每群建筑物以大型 房屋为主,附近有十几座或二十几座中小型房屋,共百余座。这说明,母系氏族 阶段的人们已经定居。 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标志,即图腾。图腾相当于族微,或为动物,或为植物, 或为无生物。此时姓氏也可能已经出现。这些都反映出氏族公社的血缘性。 2、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女性的随葬品多于男性。财产是依母 系继承的,世袭是以女性计算。 3、氏族首领由公选产生,没有特权,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 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因而当时尚无私有观念。氏族首领不脱离生产;氏族 事务由大家决定。 仰韶文化村落中的大房子,可能就是氏族的会议厅。文献记载:“神农无制 令而民从”(《淮南子· 池论训》)。“刑法不用而冶,甲兵不起而王”(《高 君书· 画策》)。这些记载,大概说得就是母系氏族全盛时期的状况。氏族范围 内的一切财产都归公有,墓地、土地、树木、草场、河流等。
北京人使用火
远古人类
元谋人
猿人 蓝田人 北京人 大荔人 古人 (早期智 人)
距今
(万年)
体貌特征
备注
1.生活在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的草原 或森林环境之中 2.采集植物果实、挖掘植物根块、狩猎 3.打制石器是猿人的主要生产工具 4.火的使用 5.以血缘为纽带的同辈男女相婚配的群 婚
170
80 50 20 头顶低矮,眉脊粗壮,骨壁颇厚,顶 枕骨较高,吻部不很突出,脑重为 1120毫升 头骨壁较厚,额顶骨较高,吻部不太 突出,牙齿粗壮,牙冠嚼面复杂,既 具备一定的原始性,又有接近现代人 的特征
许家窑 人
10
丁村人
10
门齿齿舌面不如北京人复杂,顶骨壁 较薄 脑重在1300-1500毫升之间,已在现 代人脑重变异之内,头颅增高,厚度 变薄,眉脊低平,嘴部明显后缩。肢 骨的骨壁变薄,髓腔逐渐扩大,体质 同现代人十分接近
山顶洞 人
1.8
新人
1.主要经济活动是渔猎,以采集为辅助 手段 2.使用骨针 3.住处与墓地分开 4.人工取火 5.弓箭


母系氏族公社
现代母系氏族公社生活场景
三、父系氏族社会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 距今约五千年以前,母系氏族社会被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 父系氏族制度取代母系氏族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 变革之一。所谓父系氏族社会,即指世系按父系计算,财 产归父系血缘亲属继承的制度。 •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有了剩余劳动成果,这样就有了财 富的不平均分配。再加上战争等原因,男性的地位逐渐提 高,最终取代了女子的地位,变成了父系氏族社会。贫富 分化和战争的频繁,使得军事贵族和宗教贵族的地位越来 越高,氏族社会转化成了部落和部落联盟政治。
山顶洞 人
1.8
新人
1.主要经济活动是渔猎,以采集为辅助 手段 2.使用骨针 3.住处与墓地分开 4.人工取火 5.弓箭
山 顶 洞 人
山顶洞人饰品
山 顶 洞 人 遗 址

氏族制的确立:



新人阶段由于制造工具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过去那种不稳定的、松散的血缘家庭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需要,要求能够经常保持经济联系的、比较稳定的生 产集团和生活单位的出现,以保证生产的持续和技术经验 的继承和积累,这就是氏族产生的经济基础。 族外婚是氏族形成的契机,氏族是起源于一个老祖母, 有特定的氏族名号,以族外婚为前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具有共同信仰的比较牢固的经济生活的社会单位。 新人阶段已经有了氏族组织。首先出现的是母系氏族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