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归纳及其运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演绎法的运用——以《资本论》为例
(二)在叙述阶段以演绎为主,辅以归纳。 《资本论》的理论叙述的进程采用演绎法。 《资本论》就是从先行范畴引出后继范畴,使后继范畴成为先行范畴的 进一步展开,并通过这些范畴的运动,以及范畴运动而形成的范畴体系来 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归纳演绎法的运用——以《资本论》为例
(三)局限性
否认从客观经验出发,片面强调一般原理原则,必然走向唯心主义。 与归 纳法的结论相对应,演绎法的前提同样具有或然性,是人们认识事物提出的 假设。假若演绎法的前提是被否定了,则其推导出的结论必将被否定。
四、归纳演绎法
“当然,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 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
(二)在叙述阶段以演绎为主,辅以归纳。
《 资本论 》的理论叙述的进程采用演绎法。
商品——价值——价值形式——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 值的表现形式——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剩余价值理论(两大发现之一):透过这一理论,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产 阶级的剥削本质,也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以及必然走向衰亡的一 般规律。
演绎
目录COBiblioteka TENTS1 演绎与演绎法 2 演绎与归纳 3 演绎主义 4 归纳演绎法
一、演绎与演绎法
(一)演绎 演绎是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过程,与归纳是相反的思维过程,是一种辩 证思维方法。 (二)演绎法 演绎法就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 表现在逻辑学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演绎推理。 (三)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三段论) 大前提: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演绎的客观基础,具有或然性) 小前提:论证的个别事物(一个附属于前面大前提的特殊化陈述) 结论:论点(新的结论)
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
叙述出来。这一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观
念地反映出来, 呈现在我们面前就 好像是一个
先验的结构了。”
——马克思
四、归纳演绎法
马克思在研究阶段和在叙述阶段对归 纳演绎法的运用是有所侧重的。
在研究阶段以归纳为主,辅以演绎 , 在叙述阶段以演绎为主,辅以归纳。
大前提:人皆会死(一般)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苏格拉底必死(个别)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
二、演绎与归纳
(一)互为前提 归纳是演绎的前提:归纳得出的结论是演绎的前提/逻辑起点。 演绎是归纳的前提:演绎为归纳提供理论依据,使归纳更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二)相互补充 演绎补充归纳:归纳的出的结论不是充分可靠的,需要演绎来补充和修正。 归纳补充演绎:演绎共性出发不能解释个别事物多方面的属性,要了解事物 的多样性,要进一步分析归纳。
归纳演绎法的运用——以《资本论》为例
(一)在研究阶段以归纳为主,辅以演绎 。
《资本论》的研究目标采用归纳法。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
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
型地点是英国。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
证。”
——马克思
要从英国这个个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发,达到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一般, 就需要有归纳法。
范畴一个紧跟一个、一环紧扣一环,由此形成一个流动、发展的范畴系列, 并通过这个运动着的范铸体系,以前后一贯的理论形式,揭示出资本主义 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
THANKS
三、演绎主义
(一)含义
演绎主义,即片面强调演绎法,而忽视归纳法,提出“演绎万能论”。
(二)历史发展
亚里士多德:基于“演绎法”来构建他的世界观体系。亚里士多德凭着“自 信的直觉”,提出了“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速度要快些”、“地球是宇宙的 中心”等核心观念,被普遍认为是真理的观念。
笛卡尔:唯理论代表人物,提出以数学公理为基础的演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