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记文化传播含义、途径和方式。

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明确不同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和文化传播的方式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重点难点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感悟客家文化”主题活动为主线,引领学生了解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学会透视文化的多样性,做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活动前三点提醒:
(1)分组,每组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规定中心发言人。

(2)活动的三个环节均设有不同的奖励方案,被评为优秀合作小组的,每人可获得学分管理课堂表现部分的加分。

活动过程:
第一步了解——客家文化的传播途径
分三个小组讨论客家文化传播的途径:
材料一:唐宋之际,由于战乱等原因,大量的汉民从中原迁入赣、闽、粤三角区,中原汉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相互影响交融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客家文化。

材料二:汀江——客家人的母亲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水道,客家人在发展海上贸易传
播客家文化的同时,有着明显海洋文化特征的妈祖信仰也来到汀江流域“安家落户”,使客家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材料三:客家人自古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各类官学、私塾、书院、学馆遍布城乡,由于重视教育,客家地区自古人才辈出,对传播客家文化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客家文化传播的途径有: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积极探讨、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并能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文化传播的途径,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处理应充分鼓励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第二步探讨——客家文化传播的演变
分小组讨论客家文化现代传播的途径:
材料:为迎接23届世客会,河源专门摄制《天下客家》电视专题片、编撰客家古邑文化丛书,创刊《古邑客家》电子杂志、发布世客会手机报,开通世客会官方网站,充分展示河源独特的客家文化与风情。

探究:上述材料体现了现代文化传播的那些手段?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积极探讨、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并能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处理应充分鼓励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第三步立志——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正确认识传播中华文化的意义(学生看学案、教师简要介绍,此处不存在探究)
中学生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
(2)
(活动目的:本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化交流的意义,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处理应充分鼓励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小组成员签名:
活动总结: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总结,课堂评价总结,评选出优秀小组,对同学们的参与表示感谢、为他们能够认识到文化交流的意义并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感到自豪、为他们美好的明天而祝福。

板书: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
(1)含义:
(2)途径: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3.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学案
(一)活动记录
第一步了解——客家文化的传播途径
分三个小组讨论客家文化传播的途径:
客家文化传播的途径有: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积极探讨、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并能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文化传播的途径,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处理应充分鼓励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第二步探讨——客家文化传播的演变
分小组讨论客家文化现代传播的途径;
探究:上述材料体现了现代文化传播的那些手段?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积极探讨、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并能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处理应充分鼓励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第三步立志——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中学生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
(2)
(活动目的:本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化交流的意义,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处理应充分鼓励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小组成员签名:
(二)基础知识
提醒
以下基础知识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解决:
1.参阅教材相应内容。

2.同学间探讨或询问老师。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基础知识如要求学生以填空的方式掌握,则应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
1、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
识、、、,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二、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传媒大体经历了、、、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为标志的。

(2)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3)大众传媒的优点:能够最大程度地,汇集,日益显示出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要求:既要更加,又要更加。

(三)视野拓展
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产生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文化传播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社会性。

文化是一种群体性的存在,文化传播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离开人这个传播的主体,传播活动就不能进行。

二是目的性。

人类的文化传播总是在一定的意识支配下的有目的的、有指向性的活动。

三是创造性。

在文化传播活动中,人类对信息的收集、选择、加工和处理,处处都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彰显着人类文化的创新。

四是互动性。

文化传播是双向的,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信息共享和双向沟通与交流的过程。

五是永恒性。

文化传播生生不息,绵延不断,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是恒久长存的人类活动。

企业文化传播
企业文化的传播,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企业范围内的传播,可以使企业所有员工共享企业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并最终将企业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通过自身行为表现出来,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竞争力。

在企业外部环境中的传播,可以使有关机构、群体、个人更好地了解本企业,如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政府机关、消费者的沟通,企业的各种宣传、公关活动,都更有力地塑造和传播了企业形象,提高了知名度和
美誉度。

企业文化传播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常用的有:1.广告。

企业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用生动的语言来宣传企业形象。

其中,有宣传企业产品的商品广告和宣传企业本身的公共关系广告。

2.新闻报道与专题研究文章。

它具有信息量大、可信度高、说服力强、对上层人物影响深等优点,是提高企业美誉度必不可少的手段。

3.展览展销会。

这种以实物加上讲解、操作等,向公众展示自己企业形象的手段最有说服力。

4.接待参观。

敞开企业大门,热情接待外界人士来参观,是全面传播企业整体形象、消除社会公众对企业误解的好方法。

5.提供咨询服务。

由单个或多个企业集资组织,确定一定的时间和场所,为公众提供咨询服务,把塑造企业形象和传播企业形象紧密结合起来了。

6.有奖征答。

企业公开向社会征求厂徽、厂歌、商标设计等,既体现了企业愿意依靠公众的智慧、尊重公众意见,同时,应征的创作者又要对该企业的基本情况、文化传统等进行调查。

7.赞助。

企业赞助社会公益事业、文化体育活动和学术研究,既是为本企业优美形象增添光彩,也是提高企业美誉度的形象传播。

大众传媒
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

新闻传播工具(news media):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

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4种方式:原始传播方式、手抄传播方式、印刷传播方式、电子传播方式。

在书写工具问世以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语言手势图记、烟火等方式进行,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当新闻传播工具出现后,新闻传播才成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新闻传播工具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产物。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

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平面媒体政策相对宽松、广电媒体市场准入大门渐启、市场拓新先机开始显现、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传媒业正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传媒产业雏形已经形成,并且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或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中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广告收入增长迅猛,媒体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品。

但人均广告支出只有美国的2%到3%,前景看好。

中国新媒体用户大多小于三十岁,其中四分之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媒体的二到三倍。

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年度增幅更是达到75%。

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展示出令人期待的高速增长势头。

未来的三到五年,是中国新媒体迅猛发展时期。

(四)巩固练习
1.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节日不同,庆祝方式也不同,由此我们可以体会()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民族文化的不同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③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融的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邮票是一个国家的“艺术名片”,鸡作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吉祥动物,也一次次跻身方寸之间。

不仅我国陆续发行了不少与“鸡”有关的邮票,法国、韩国等也发行了与“鸡”有关的邮票,这表明()
A.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B.各国的民族文化其内容与形式是完全一致的
C.鸡被世界各国都视作吉祥物
D.各国的信仰有相同的东西
3.桃雕,是一门在桃核上雕画的民间艺术。

泗阳县临河镇云渡村的桃雕艺术精品,不仅多次到国外参展,还出口到日本、泰国、印尼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说明()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②商品贸易活动往往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③我国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④文化传播主要靠商品贸易活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4.人类进入到21世纪,文化的交流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

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总体看来,各种文化间的相互沟通,交流,理解,融合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

面对这种大趋势,我们应做到()
①坚持维护本民族的文化,拒绝外来文化②配合全球文化的高度统一③保持本民族优秀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更开放的心态吸收外族先进文化④以平等互助作为文化交流的准则,以多元共存作为世界文化发展的目标格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今天当你用手机给远方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发信息时,意味着传播媒介进人到____________阶段。

()
A.口语B.文字C.印刷D.电子和网络
6.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进人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同时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大众传媒手段带来了哪些变化?
(2)面对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交流上我们应怎样做?
附——★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D
6.(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正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面对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交流方面,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同时,要按照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教学反思
教学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一定要防止偏离主题的形式化。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取决于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内心困惑及善恶博弈,提升他们的心灵境界。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把握思想性,关注现实性,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节课以耳濡目染的现实文化生活为话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社会、分析社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使其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观察文化现象,质疑已有结论,探求文化本质,进而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