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同步试卷【完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同步试卷【完整】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A.乙物质含有两种元素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图中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2:3 D.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操作错误的是
A.CO2(CO)….将混合气体点燃
B.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Cu粉(Fe粉)…用磁铁吸引
D.NaC1固体(泥沙)…将混合物溶解于水、过滤、蒸发
3、下列关于金属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铜绿粉末受热变黑,铜加热也会变黑,说明铜绿和铜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金属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如在常温下它们都是固体
C.铁锅用来炒菜,利用铁锅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D.黄金用来制作项链,主要利用金具有很大的硬度
4、化学的学习上应注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蔗糖是甜的,食醋是酸的——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C.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变化——原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片在海水中不易生锈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钢是纯铁
C.纯铜硬度高于黄铜(铜锌合金)D.铝片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铁丝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用洗洁精的泡沫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C.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氨水和蒸馏水D.用食盐水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7、Y形管为许多化学实验的进行创造了条件,下列用Y形管完成的实验中,相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1中,将左端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左端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右端石灰水变浑浊
B.实验2中,将左端一半溶液倾斜混入右端,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右端溶液与左端比较,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C.实验3中,一段时间后,Y形管右端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左端试纸无明显变化
D.实验4中,一段时间后,Y形管左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M+2AgNO=M(NO)+2A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8、金属M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332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M一定排在氢的前面
B.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弱
C.M可能是铝
D.反应前后M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化学物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可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______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天然气是城市家庭的主要生活燃料。

请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铁制品应用广泛,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但每年因锈蚀造成很大浪费,钢铁生锈实际是铁与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

2、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性除去新装修房间的异味。

(2)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因为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

(3)烧水时易产生水垢的水属于___________水。

(4)锰钢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______,可以用于制作钢轨。

(5)生活中一种节水的做法是__________;
3、甲、乙、丙、丁四个探究实验同学们都很熟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个探究实验共同用到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甲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

A装置中烧杯
内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与A装置相比,B装置一个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_。

(3)乙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时集气瓶里如果没有水,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若止水夹没有夹紧,会导致测得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法确定”)。

(4)丙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将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指针_________(填“偏左”“偏右”或“指向中间”)。

请结合具体反应物、生成物,从微观角度解释天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

(5)丁为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

通过对比________(填序号)两试管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

4、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金属的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1)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会上升。

用微观知识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

(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

“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钢窗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________接触而生锈。

(4)某工厂欲从溶质是AgNO3和Cu(NO3)2的生产废液中回收Ag和Cu.实验员取样,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若所得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若向所得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填化学式)。

5、我国自主设计的大型客机成功试飞,首艘航母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的合金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_____________的含碳量高。

(2)飞机、航母等建造过程中大量使用铝合金,铝合金具有_____________的优点;探究铝与酸的反应前,需用砂纸打磨铝条,其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保证航母的使用寿命,下列防锈措施不可行的是。

A.用抗锈蚀性能优异的合金制造航母零部件B.刷防锈漆
C.船体表面镀一层黄金D.给某些部位涂油
(4)从金、银、铁、铝混合金属中回收金、银。

将混合金属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下面是同学们测定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的过程。

(1)小婷同学另取10g黄铜于烧杯中,将120g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测得加入的稀硫酸质量和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如上表,表中m=______。

(2)小华同学取10g黄铜,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共收集到气体0.2g,则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铜合金有很多种类。

常见的有铜锌合金、铜铝合金、铜银合金、铜铁合金。

现有一种铜合金。

为确定其为四种合金中哪一种,作如下实验:将20克合金样品研成粉末,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其中一份加入到足量的20克稀硫酸中,合金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反应后过滤。

得固体3.5克;另一份加入到49.9克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固体9.9克。

将固体放入到稀H2SO4中不溶解。

(1)该合金的成分为___________;
(2)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求与硫酸铜反应的金属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___;
(4)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5)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所得无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3、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金属材料,大多属于合金。

其中黄铜是以锌作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

已知组成某弹壳的黄铜中只含有锌和铜,现将22g该弹壳碾成粉末后放入盛有足量的稀硫酸烧杯中,测得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单位为g)与反应时间(单位为min)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1)由题意可知,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共_______g
(2)若欲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你认为至少还应该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
(3)弹壳中铜的质量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请书写出计算过程)
4、为了测定某含杂质7%的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杂质中不含铜、锌元素,杂质不溶于水,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受热也不分解),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

(3)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4)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氯化锌的质量为______。

(5)若工业上用含Cu2S80%的辉铜矿100t,能炼出上述黄铜的质量为______。

5、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5000t含氧化铁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6、将5.6g铁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7、某炼铁厂用含Fe2O3的铁矿石冶炼10t含杂质2%的生铁,至少需要一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吨?
8、铝在生活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铝箔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防止久了,其银白色光泽会变暗淡,故又称假银箔,铝箔放置很久表面暗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小新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现象:在t1~t2时间段产生气泡的速度逐渐放慢,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问题: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慢的原因是________。

(3)为进一步测量铝箔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小新取3.0g铝箔样品与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铝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总质量为102.7g,计算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

9、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40g的铜锌合金中的铜,将该合金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g,烧杯内剩余固体27g。

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某学习小组对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的产物进行探究。

实验1:甲同学将螺旋状铜丝灼烧至红热,冷却后观察到铜丝表面变为黑色,再伸入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中,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出现蓝色,将铜丝取出洗净;重复上述实验2~3次,溶液蓝色逐渐加深。

(实验分析)灼烧铜丝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溶液变为蓝色的原因是黑色固体溶于稀硫酸变成硫酸铜溶液,写出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实验2:乙同学将螺旋状铜丝灼烧至红热,迅速伸入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中有红色固体产生,将铜丝取出洗净;重复上述实验2~3次,红色固体逐渐增多,沉淀后滤出红色固体,滤液呈浅蓝色。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1)①Cu与O2在高于900℃时会反应生成红色的Cu2O。

②Cu2O能与H2SO4发生反应:
Cu O+H SO=Cu+Cu SO+H O。

224242
③加热条件下,Cu2O能与H2反应生成Cu和H2O。

(提出猜想)丙同学认为红色固体全部是Cu,不含Cu2O。

(实验验证1)学习小组取经过干燥的红色固体,采用如图装置验证猜想。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

(2)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

(3)实验时,应先将产生的氢气通入装置C中,待________,再开始加热。

(4)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填实验现象),说明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丙同学猜想错误。

(提出问题2)实验2中有稀硫酸存在的情况下,为什么红色固体中仍含有Cu2O?
(查阅资料2)Cu2O与H2SO4反应的快慢与稀硫酸的浓度有关。

稀硫酸的浓度越大,Cu2O与H2SO4反应越快。

(实验验证2)请设计实验验证“稀硫酸的浓度越大,Cu2O与H2SO4的反应越快”这一结论。

简述实验过程(包括操作和现象):_______。

(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Cu2O、质量分数为5%和40%的稀硫酸)
(问题解决)因实验2中稀硫酸浓度变小,Cu2O与H2SO4反应变慢,Cu2O没有反应完全,故红色固体中仍含有Cu2O。

2、钛(Ti)是一种重要的航天金属材料。

某学习小组对三种金属Ti、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

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A .Ti 金属活动性比Al 强,B .Al 金属活动性比Ti 强
(查阅资料)钛能与盐酸反应。

(实验设计)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观察现象。

(操作分析)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砂布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原假设中_________不正确(填:“A”、“B”或“AB”)。

(2)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

(结论应用)能否用铝制容器来盛装波尔多液(含硫酸铜),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化学方程式表示)。

3、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某铝制易拉罐的材料成分。

(发现问题)除去氧化膜后的该易拉罐金属片容易在纯铝片上刻画出划痕,证明该易拉罐的材料属于铝。

(查阅资料)
①铝制易拉罐的材料主要成分是铝,可能含有镁和铁;
②铝能与氢氧化钠()NaOH 溶液反应:2222Al 2NaOH 2H O 2NaAlO 3H ++=+↑(无固体物生成);
③在加热(100℃以内)条件下,镁能与水反应:2
22Mg 2H O Mg(OH)H ∆++↑,而铝和铁无明显现象。

(提出假设)该易拉罐的组成除铝而外,可能还有镁和铁中的一种或两种。

(设计实验)
(实验结论)该易拉罐的材料由铝和铁组成。

(实验反思)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_____;如果补充下列实验:取实验步骤①中少量洗涤、烘干后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______后无现象产生,则该小组的结论是正确的。

4、糖果等食品常会用到银白色的被称为“锡纸”的材料(如图)进行包装,制作“锡纸”时,用到了一种常见金属。

化学小组对“锡纸”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明依据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种类,提出如下猜想:①铝;②铁;③锌;④锡;⑤铜,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猜想⑤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金属锌在室温下很脆。

(进行实验)
实验1:取一块完整的“锡纸”,反复折叠,观察到______。

据此得出猜想③不成立
实验2:小红利用物理性质设计了一个简单实验,很快证明了猜想②不成立。

她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

实验3;小刚取两片“锡纸”,先进行打磨处理,然后分别放入甲、乙两支试管中,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1:向试管甲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依据反应速率快慢进行判断。

方案2:向试管乙中加入一定量硫酸锌溶液,依据是否产生新金属进行判断。

小组同学讨论认为小刚的两种方案都不合理。

他们的理由如下:
实验4:在老师的建议下,小组同学决定通过称量“锡纸”与硫酸锌溶液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探究。

反应前己处理的“锡纸”质量为m,与硫酸锌溶液反应后所得固体(已进行必要的洗涤和干燥)质量为n。

小组同学依据_____(选填“m=n”“m<n”或“n”),并查阅相关资料,最终得出猜想①成立。

(拓展延伸)由于锡的熔点低,160℃以上时就会发生脆化,所以限制了锡纸的应用,现代工艺中用铝代替锡做成“锡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