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中考试-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中考试-生物
1、以下有关酶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提高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明显,因而酶催化效率更高
B、解旋酶只存在于细胞核
C、高温柔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D、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2.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代表试管,①~⑦代表实验步骤。
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选项是
A、淀粉酶的用
量是自变量B、②和
④会妨碍酶的活性
C、②﹑④和⑥
的温度设置错误D、
⑤中应为斐林试剂
3.以下关于ATP的
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一个ATP分
子中含有三个高能
磷酸键B、动物体内
要紧的储能物质是ATP
C、ATP是直截了当能源物质
D、线粒体是合成ATP的唯一场所
4.下图是大肠杆菌的一段碱基序列,假设在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假如使其编码的蛋白质受到的妨碍最小,应该在后边再增加3个碱基
B、假如使其编码的蛋白质受到的妨碍最小,应该在后边再减少3个碱基
C、假如使其编码的蛋白质受到的妨碍最小,应该在后边再增加4个碱基
D、假如使其编码的蛋白质受到的妨碍最小,应该在后边再减少4个碱基
5.以下三种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①用“神六”搭载种子培育出的太空椒
②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繁殖的后代,基因型为Ab
③R型活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转化为S型活细菌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6.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我校部分高三学生对患有某种遗传病的家系进行调查,其结果统计
如下: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7.21四体的胚胎不能成活。
现有一对夫妇均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假设他们在产生配子时,第21号的三条染色体一条移向细胞的一极,两条移向另一极,那么他们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是
A.1
2 B.
1
3 C.
2
3 D.
1
4
8、以下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一般只能来自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能够用光学显微镜直截了当观看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缘故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
9、以下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
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操纵蛋白质的结构直截了当操纵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C、基因与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操纵
D、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10.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那么对应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A AaBb,AAaBbb,Aaaa
B AaaaBBbb,Aaa,AB
C AAaaBbbb,AaaBBb,AaBb
D AaaBbb,AAabbb,ABCD
1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玉米(2n=20)一个染色体组有10条染色体,玉米单倍体基因组有11条染色体
B、一般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
C、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中出现了四倍体西瓜,含四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相同
D、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
12.以下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在一个种群中,操纵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B、一个种群中,操纵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因此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13.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由a变为b、c、d表达了变异的不定向性
②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
③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④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基因
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A.③④ 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14、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
C、③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15、关于稳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稳态是机体在体液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B、稳态要紧是机体内的细胞通过复杂、有序的酶促反应来维持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静止状态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16、下图是神经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B、给此细胞膜适当的刺激,钾离子将从图中膜的上方往下方流
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那么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
17、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缘故是兴奋在右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A.①→②
B.③→④
C.②→①
D.④→③
18、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
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发生障碍而麻痹。
在神经元之间的结构示意图中,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
A、a或b
B、c或d
C、b或c
D、a或d
19.以下有关促胰液素发明史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明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之因此没有成功,是因为他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究和创新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究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0、科学研究说明,对幼鼠注射或口服睾丸酮后,出生仅14天的雄鼠就表现出交配行为。
假如将公鸡的睾丸摘除,公鸡将不再鸣啼,鸡冠萎缩,求偶行为消逝;重新植入睾丸,那么公鸡的特征和交配行为又得以恢复。
这一事实说明
A、被割除睾丸的公鸡变成了母鸡,因而不再鸣啼
B、睾丸酮属于雄性激素,在雌性体内不存在
C、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着直截了当的联系
D、幼鼠和公鸡的有关特征和行为变化是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2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假如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看指标,那么以下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选
项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22.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下图表示妨碍胰岛A细胞分泌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妨碍其分泌的刺激Y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
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反射;②结构位于下丘脑
C、图示激素要紧作用于肝脏细胞,从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抑制葡萄糖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D、靶细胞“受体”的物质基础是脂质,此过程表达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3、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传输信息的几种方式,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和性激素传输信息的方式依次是
A、1、2、3
B、4、2、3
C、4、1、3
D、4、2、1
24、如图是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局部图解。
据图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在体温调节中,效应器①只能指骨骼肌、皮肤血管、皮肤汗腺
B、图中垂体的作用是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或抗利尿激素
C、③结构合成分泌的物质作用的靶细胞只能是全身细胞
D、下丘脑细胞既能合成递质又能合成分泌激素
25、以下关于激素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激素一经靶细胞同意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B、激素能够起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C、激素种类多,量极多,是组成细胞结构的成分
D、在能源物质不足时激素可提供能量
26、以下不是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速度缓慢,作用时间长
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基本上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27.吃东西过咸时,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B、下丘脑和上丘脑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上丘脑和下丘脑
28、动物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明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动物那么出现寒战现象。
据此科学家得出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
B、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惟一中枢
C、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
D、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
29、以下有关生理现象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受是非条件反射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30、细胞间和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受体对信号的识别。
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细胞
..
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
..........的作用机制模式图。
以下有关受体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图中细胞膜上的受体、细胞质受体和核受体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
B、雌性激素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从而使雌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人体内其他激素的作用机制与图甲相似,即均通过细胞内受体识别特定的激素
D、假设图乙能够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方式,其中信号分子为
【二】简答题
31.(10分)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神经细胞中的ATP要紧来自
(生理过程),其结构简式是。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kgATP发生转
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mmol/L,
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
是。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
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
最后剩下的是。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
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①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后,发明靶细胞膜能同意到部分神经信号;②科学家查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
〔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妨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
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通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X物质浓度〔ngmL-1〕细胞内ATP浓度〔nmoLmL-1〕细胞死亡百分率
A 0 80 1
B 2 70 3
C 4 50 10
D 8 20 25
E 16 5 70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②实验数据说明,该实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是。
③假设用混有浓度为2ng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要紧缘故是阻碍消化酶的,妨碍消化;妨碍,妨碍营养物质的吸收。
32、(10分)某二倍体植物幼苗茎的颜色有白色、绿色、黄色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与b〕共同操纵,其中白、绿、黄三种色素在茎细胞内的转化途径如下图;幼苗不抗病(显性)、抗病〔隐性〕分别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操纵,三对等位基因两两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现要获得绿茎、抗病的三倍体种子,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过程①称为___________。
据图可知,黄茎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
〔2〕请写出以纯种白茎、不抗病〔AAbbRR〕和纯种黄茎、抗病两种二倍体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方法获得绿茎、抗病三倍体种子的要紧步骤。
〔3〕假设有一批从“天宫一号”获得的白茎、不抗病的二倍体植株,你能否只利用这些材料,通过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方法,获得绿茎、抗病的三倍体种子?什么原因?
33、〔10分〕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②导致①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和,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图中③指,③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确实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隔离。
〔3〕④指。
〔4〕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
倘假设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令其自交,那么自交一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aa基
因型的个体占,如今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1〕图甲中一共有________个神经元,形成____________个突触。
〔2〕假设图甲中①~⑤分别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那么④表示________。
假设刺激
正常人体内e点,该点细胞膜两侧电位情况将临时变为____________〔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该电位差记为m,然后又恢复静息电位。
假设将此类神经细胞分别置于0.09%NaCl溶液、生
理盐水、9%NaCl溶液中,那么m将相对变小的是_________。
〔3〕乙图中的C是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不能从C传到A的缘故是。
〔4〕乙图中,假设刺激A点,电流计B将发生次〔相同、相反〕方向偏转。
〔5〕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有紧密联系。
内分泌腺所分泌
的某些激素也能够妨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激素,假如缺乏这种激素,会妨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
35、〔10分〕下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物质①、②和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调节血糖浓度时,①和②的作用表现为________,③与②的作用表现为________。
(3)糖尿病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如今组织细胞内可利用的葡萄糖的量________。
(4)在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维持在________g/L,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②分泌量增多,它在升高血糖过程中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血糖升高时,激素③分泌量增多,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的:一是促进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下丘脑中一些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血液联系。
请依照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并回答。
〔1〕实验发明,破坏了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调节血糖平衡的能力,这说明____________。
〔2〕假如头部创伤导致图中结构3大量破坏,E处的分泌物消逝,人体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说明E处的分泌物是______;在正常情况下引起此分泌物增加的直截了当刺激是_________。
〔3〕由下丘脑操纵D的释放,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调节。
〔4〕科学家发明,切断C处联系时垂体还能接着分泌相关物质,由此说明垂体分泌功能还受________调节;当切断B处时,可导致第二性征消逝,甚至生殖器官萎缩,假如恢复B 处的联系,第二性征和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由此能够推测________________。
〔5〕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___________相关部位的妨碍下,使细胞①产生兴奋,通过细胞①和细胞②间的___________结构传递给细胞②,使A处释放某种激素,该激素能促使垂体分泌______________。
〔6〕游泳运动员假如在低温水中停留时间过长,体温调节机能就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其中入水的最初几分钟,皮肤会发白或发青紫,写出如今神经调节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
大庆铁人中学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答题卡
【一】选择题
31.(10分)
〔1〕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
35.〔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
31.〔1〕呼吸作用A —P ~P ~PATP 和ADP 相互迅速转化 〔2〕腺苷 〔3〕①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
胞间的信息传递②受体
〔4〕①细胞中ATP 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②细胞内ATP 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率增加
③合成和分泌主动运输
32、〔1〕基因的表达aaBB 或aaBb
〔2〕①将二倍体亲本植株杂交,收获种子〔F 1〕
②种下种子〔F 1〕,长成植株后自交,收获种子〔F 2〕
③种下种子〔F 2〕,长成幼苗后,选择出绿茎、抗病的幼苗,一部分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四倍体植株,另一部分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二倍体植株,将两种植株杂交,收获的种子确实是绿茎、抗病的三倍体种子。
B .不一定。
因为表现型为白茎、不抗病的植株有多种基因型,其中只有基因型为AaBbRr 或AabbRr 的植株自交后代才能出现基因型为aabbrr 的绿茎、抗病的二倍体植株。
33、〔1〕突变 基因重组
〔2〕自然选择学说 生殖
〔3〕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55% 15% 70% 是;因为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34〔9分〕〔1〕33 〔2〕传出神经外负内正0.09%NaCl 溶液
(3)细胞体膜或者树突膜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两次相反〔5〕甲状腺
35(1)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2)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3)减少
(4)0.8~1.2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5)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促进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6〔1〕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2〕抗利尿激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神经冲动〕
〔3〕神经—体液调节
〔4〕下丘脑中一些细胞分泌的激素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血液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妨碍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维持第二性征
〔5〕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突触促甲状腺激激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C D D A C A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B C D B B D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D D A C A C D C
〔6〕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