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地块选择
甘薯耐旱怕涝,适宜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且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栽培,以保证甘薯的品质和产量。
沙性土壤相比黏性土壤不仅产量高,而且甘薯表皮光洁、品质较好。
低洼积水、通透性差的黏土地块不适宜种植甘薯。
前茬以豆类或禾本科作物最为适宜,甘薯不宜连作,上季种植甘薯的地块不能再种。
二、品种选择
生产上根据用途的不同,甘薯分为鲜食型、淀粉型、特用型、菜用型等品种类型。
各地应根据当地甘薯市场需求,选用增产潜力大,丰产性能强,适应性广,抗茎线虫病、根腐病、黑斑病,高产稳产,品质优良,耐贮藏运输,市场需求大的品种。
一般鲜食及加工型品种可选用烟薯25、济薯26、北京553、苏薯8号、龙薯9号等;淀粉及加工型品种可选用徐薯18、商薯19、济薯25、济薯21、徐薯27等;紫薯及加工型品种可选用濟紫薯1号、烟紫薯1号等;菜用品种可选用福薯7-6、福薯18等。
三、冬前深翻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进行冬前耕翻,最晚要在土壤封冻前完成。
耕翻深度以20~25厘米为宜,不要耕翻过深,以免打乱土层。
土壤耕翻后只耕不耙,通过冻融交替,改善土壤结构,减少越冬虫卵,实现疏松土壤的目的。
四、整地施肥
甘薯的施肥原那么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要施足,省去追
肥工序,简化栽培程序。
开春后及时进行整地施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
机肥4000~4500千克,施用有机肥后进行浇水造墒。
由于地膜覆盖后甘
薯生长期间不便追肥,施肥应选择缓控释效果好的复合肥,在春耕起垄前
施用,一般选用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5-15-15或15-12-18〕每亩施用40~50千克,适耕期及时进行土壤旋耕。
有地下害虫的地块可结合整地,在土壤旋耕前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180~240克进行土壤处理。
五、起垄覆膜
起垄能够增加活土层,提高土壤通气性,便于田间排水,改善植株下
层茎叶的通风条件,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块根膨大。
并能将肥料集中在垄内,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
土壤旋耕后进行起垄覆膜,有条件的采用旋
耕起垄覆膜一体机〔图1〕,省去单独操作的工序。
有条件的可在地膜下
面铺设微灌带,便于浇水。
垄作方向以南北为宜,使垄面均能受光,利于
甘薯生长。
垄距可掌握在70~90厘米,肥沃土壤垄距应适当大些,瘠薄
土壤垄距应适当小些,垄高28~30厘米,垄宽32~35厘米,每垄栽种1行,起垄时要掌握垄面平细沉实,垄沟深窄。
地膜应选用宽1米、厚
0.008毫米黑色地膜〔图2〕,覆膜时力求到达地膜平整、紧贴垄面、覆
土严实的标准要求。
六、选育壮苗
选苗要掌握好壮苗标准,一般掌握苗高20~23厘米,节间5~7个,
薯苗长势粗壮,苗粗5毫米左右,叶片舒展肥厚,大小适中,色泽浓绿,
顶三叶齐平,无病虫害,百苗重不低于500克的壮苗〔图3〕。
七、薯苗灭菌
为了防止甘薯根腐病、软腐病、黑斑病、茎线虫病等土传性病害通过
种苗传播蔓延,薯苗要采用高剪苗的方法,改变过去从育苗床内拔苗的传
统方式,以免将种薯上的病菌带入薯苗。
高剪苗前可用高锰酸钾800倍液
对剪刀进行消毒,然后将薯苗从根部2~3厘米处用剪刀剪下。
剪后的秧
苗放在塑料布或者编织袋上,防止土传性病害通过伤口传播。
然后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泡薯苗基部10厘米处8~10分钟即可栽种。
八、适期栽种
一般掌握在4月中旬晚霜结束后10厘米地温达15℃时即可栽种,比
大田栽种提早7~10天。
为提高成活率,栽种时宜选择阴天或晴好天气的
下午进行。
栽种方式以水平扦插法为好,插秧苗时可用苗叉子〔图4〕把
甘薯苗从基部斜平插入地膜下土层,秧苗入土掌握先斜后平,地表以下5
厘米处秧苗与垄同向、与地面平行插入土中,膜下插入3~4个节间,地
膜上部留3个叶为宜,且保持地上部直立〔图5〕,防止茎叶沾污泥土。
秧苗栽种后及时用铺设的微灌带浇灌缓苗水,没有铺设微灌带的可用去掉
喷头的背负式喷雾器点水,浇水量不宜过大,到达秧苗基部着水湿润即可。
浇水后封窝盖土,将秧苗周围埋土后压实,防止膜内透风,以免膜内长草
或刮坏地膜。
九、合理密植
甘薯种植密度应该掌握“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原那么,并且根据品种、栽秧期灵活掌握。
地力好、长蔓品种、早栽者稀些,旱薄地、短蔓品种、晚栽者密些,一般春薯每亩栽植3500~4000株。
十、查苗补苗
栽种后3~4天,应进行田间检查,如发现缺苗、死苗,立刻补栽。
补栽时应选用大苗、壮苗,多浇水,确保补栽成活。
对于病苗和田间过于
弱小的薯苗在查苗补苗时将其拔除进行补栽。
田间补苗越早越好,有利于
实现苗齐、苗匀、苗壮。
十一、合理用水
甘薯是怕涝作物,土壤中水分过多,会造成通气不良,并易导致秧蔓
徒长。
特别是坐薯期,田间积水会影响甘薯块根膨大,严重的会造成薯块
腐烂。
土壤干旱不利于红薯生长,也会导致减产。
铺设地膜的甘薯在蓄足
底墒的前提下,一般苗期不再浇水,生长中期已进入雨季,如遇干旱少雨
的年份,应根据情况适当浇水。
浇水要掌握小水轻灌,不要大水漫灌,收
获前1月不再浇水。
如雨季遇雨水较大,田间积水,要抓紧排水。
十二、茎蔓化控
甘薯地膜覆盖栽培,土壤墒情好,养分充足,常常会引起茎蔓旺长。
茎蔓生长过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会影响薯块正常膨大。
对于
旺长地块要防止翻蔓,应该采取化学调控的方法控制茎蔓生长,使同化产
物更多地向地下部转移,促使薯块膨大。
一般年份春薯栽插后50~60天,对有旺长趋势的地块每亩可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30~50克,兑水30
千克均匀喷施茎叶,每隔5~7天喷施1次,根据情况连喷2~3次,控制
茎叶旺长。
十三、叶面施肥
甘薯进入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往往出现早衰现象。
为防止
茎叶早衰,可用叶面施肥的方式弥补植株体内矿物质营养的缺乏,可用
0.5%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叶面喷肥,每亩用量30~40千克,连喷2~3次,喷肥时间以黄昏为宜。
十四、病虫防治
病毒病:发病前每亩可用10%吡虫啉10~15克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
蚜虫和飞虱等害虫,预防病毒病发生。
在发病初期,每亩用20%吗胍?乙
酸铜可湿性粉剂160克,兑水30千克喷雾处理,或0.5%氨基寡糖素水剂160~270克,兑水30千克喷雾处理,隔7~10天喷施1次,连喷3次斜纹夜蛾、甘薯天蛾:每亩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55毫升或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3.5~5克,兑水30千克喷雾。
十五、适时收获
当气温降至15℃时开始收获,降至10℃时收完。
一般选择晴暖天气
上午收获,经过一段时间的田间晾晒,可减轻薯块表皮的损伤,下午再装
袋销售或入窖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