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土流失的治理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水土流失的治理策略
水土流失是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增加,其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与经济损失都是不可忽视的,近年来沙尘暴的频发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已经成为当前环保工作的当务之急。
水土流失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地质条件下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治理时所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也有所差异,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分类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复杂且分布不均匀,不同条件下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因此要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水土保持工程予以治理,目前较为常见的水土保持工程可大致归为下面四大类:
1、山坡防护工程
这类工程主要是通过对小地形的改变发挥坡地水土保持及自然降水拦蓄的作用,是自然降水通过深入农、林、草土壤中,增加土壤含水量,为农作物、林木、牧草的生长提供水分供给,而对于不能够有效拦蓄的坡地径流则可通过沟渠修建将其引入小型蓄水工程,以此来控制地面径流过多形成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
此外,山坡排水工程与支撑建筑结构物的建设也都能够起到控制重力侵蚀保护坡地的作用。
2、山沟治理工程
此类工程建设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等问题的出现,并通过减缓沟床纵坡来合理调节山洪洪峰流量,从而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确保山洪能够安全的排泄,并避免对沟口冲积堆造成灾害。
3、山洪排导工程
该类工程的建设主要是针对山洪灾害的防控方面,其主要是通过有效的排导功能的发挥,避免山洪爆发或泥石流灾害出现时对沟口冲击堆上的生产生活建筑、设施以及农田道路等造成的危害,减少山洪及泥石流灾害所带来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4、小型蓄水工程
此类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拦蓄自然降水、地下潜流及坡地径流,其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还能够为农林牧生产灌溉提供水资源供给,具有着环保和经济的双重价值。
二、治理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坡面治理工程
坡面治理工程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基础工程,由斜坡固定、山坡截流沟及沟头防护等部分内容共同组成。
其中斜坡固定工程的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斜坡岩土体的稳定性,一般斜坡固定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挡墙、搞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等工程措施,此外,通过合理植物的合理栽植也能够有效的起到固坡的作用。
山坡截流沟是坡面治理的重点内容,一般会根据山坡径流的实际情况,在适当位置修筑截流沟道,从将整个山坡的长度划分成较短的几个分段,减少径流冲刷作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还能通过引流为农、林、草生产存蓄水源,并结合梯田耕作、涝池蓄水、引洪灌溉等一系列水土保持与疏导利用措施,能够有效的发挥保护坡下农田,减少山体滑坡发生几率,保护村庄、公路、铁路的作用。
2、沟床固定工程
治理水土流失需要坡沟兼顾,因此,不仅要加强坡面治理,还应做好沟床的加固,从而减少沟床部分的泥沙流失,降低山洪及泥石流发生的几率,主要措施包括修建谷坊、拦砂坝、淤地坝、小型水库及各类护岸工程。
谷坊和拦砂坝的应用在沟床固定中较为典型,其中谷坊主要指建设于沟道内部,以控制沟床冲刷与泥沙灾害为主要目的所修建的横向沙土坝。
其主要作用包括:固定并有效抬升侵蚀基准面,控制沟床下切问题的出现;加固坡脚,避免沟岸的扩张和滑坡等问题的发生;减缓纵向的坡度,控制山洪流速在理想范围,降低山洪及泥石流发生所造成的危害;随着拦蓄泥沙的堆积,形成农林生产新的土地资源。
拦砂坝相对高度要远高于谷坊,能够有效的拦截山洪及泥石流中的泥沙、岩土等固体物,在荒溪治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包括:更强的拦蓄功能,能够有效拦截泥沙及石块等固体物,减少山洪、泥石流的对下游的危害性,而需要进行下游河道整治时,也可以通过在上游建设拦砂坝,保障河道整治的顺利进行;提升拦砂坝建设区域及周边的侵蚀基准面,增加河床宽度,从而降
低山洪及山坡径流的流速,降低水流侵蚀作用的影响,减少水土流失;缩短坡长,增加坡面稳定性,加固坡脚,有效控制滑坡问题的发生。
3、淤地坝工程
淤地坝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其在停蓄洪水、截留泥沙以及淤地等方面具有着良好的效果,淤地坝工程建设能够有效的防治沟床的下切,并通过扩张沟岸来有效的控制重力侵蚀作用的影响,进而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同时淤地坝的烂泥作用的发挥能够防止河道下游出现大量的泥沙淤积,对于荒沟的改造与开垦具有着积极的作用。
从淤地坝蓄水功能的角度来看,其蓄水时间一般不长,同时也不作为下游灌溉用水的储蓄工程,因此,随时间积累坝内淤积面积会不断的增加,最终使坝体与坝地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挡泥墙形式。
淤地坝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主坝体、溢洪道和放水结构组成,其中溢洪道的设置能够保证在洪水水位过高时,经由溢洪道进行排泄,防止对坝体以及坝地造成危害,而放水结构则能够利用相应放水设备将库内的清水引入下游,同时为了避免坝地出现盐碱化的问题而无法利用,还设置了反滤排水设备,将地下水引入坝内。
由于淤地坝主要作用是拦泥淤地,而无需长时间进行蓄水,因此,对于淤地坝的建设要求,除要满足基本结构完整齐全外,对于洪水标准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的要求并不高,也无需过多考虑坝基渗漏以及放水骤降等因素的影响。
总结: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有效运用对于治理水土流失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一部分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探讨,而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条件的变化,所采取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也将发生变化,随着水土流失治理研究的深入,相信一些新的水土保持措施也将逐渐被应用到实际治理工作当中,并在未来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張福良,李青基,周兰平,徐云青.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