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墓志情志词语考释三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古墓志情志词语考释三则
“爽悟”一词有“聪颖,聪慧”义,还指“精神畅快、清爽”。

“颖脱”一词不仅指人“锥芒显露,比喻充分显现才华;超脱世俗的拘束”,还有“形容神态高雅脱俗的样子”义。

“凝秀”一词,《汉语大词典》未收,释义为“神态庄严出众”。

标签:墓志情志“爽悟” “颖脱” “凝秀”
墓志文献是一种特殊文体,其中评赞词和情志词相当丰富,相应的庞大词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墓志词汇的特色。

情志,即情绪、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这种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中古墓志中有着丰富的评赞词和情志词,用以赞颂功德,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

本文涉及“爽悟”“颖脱”及“凝秀”三个情志词语的释义问题。

(1)惟君衿情爽悟,器宇弘深,披云怀日之风神,河目山廷之仪表。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独孤藏墓志》)
按:“爽悟”一词有“聪颖,聪慧”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罗汰私婆)爽悟多智,事无不达,以清浄自居,国王宗敬师事之。

”此外,还有指情绪、神态的“畅快、清爽”义,多与“衿情”“神情”“神衿”等词搭配。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齐故博陵郡君崔太姬墓志铭》:“至于神衿爽悟,□问知机,小大以情,幽□咸照,聞东识士,窥溏知贤,不食鲜禽之俎,未听濮水之曲。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诏假河东太守吕君墓志》:“祖瑚,风姿峭绝,神情爽悟。

”很明显,“神衿、神情”指神情、心神,这些例子中的“爽悟”一词并非“聪颖”之义。

爽,舒适、畅快。

唐王勃《滕王阁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人逢喜事精神爽,话合心意意气投。

”悟,清醒、颖悟。

《晋书·向秀传》:“清悟有远识,少为山涛所知。

”《北史·卷四〇》:“昶神情清悟,应对明辩,周文每称叹之。

”二者皆表示人的情志神态,属于同一类性质的两个构词语素,其语素义又不完全相同,故属于类义联合。

“衿情”表“心情,情怀”义,与“器宇”一起,反映了魏晋时期评赞时注重“形”与“神”统一的关系,与下文“风神”“仪表”相照应。

同样的用法又如宋朱熹《泉硖》:“何必问真源,神衿一萧爽。

”“神衿”就是指人的精神、心情,“萧爽”指情绪、神态的“萧洒自然”。

(2)幼而秀异,神情颖脱。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独孤藏墓志》)
按:“颖脱”一词十分常见。

《北史·魏收传》:“收本以文才,必望颖脱见知,位既不遂,求修国史。

”此“颖脱”《汉语大词典》释为“锥芒显露。

比喻充分显现才华”,《汉语大词典》又释“颖脱”为“谓超脱世俗的拘束”。

其例又如《晋书·陶潜传》:“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所贵。

”宋陆游
《跋南堂语》:“及其死也,乃卓然颖脱,人亦不得而议,是诚未易测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颖脱而出”省作“颖脱”,指人“锥芒显露,比喻充分显现才华;超脱世俗的拘束”,但用于人面部的神态、表情时,当作形容词,表“高雅脱俗”义。

“神情”是评赞人物时的“主词”,“颖脱”是评赞用语中的“谓词”。

中古文献中“神情+谓词”类型搭配的词还有很多,如朗俊、高迈、闲远、俊爽、机警、俊发、俊爽、清悟、闲迈、审定等等。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北齐书·祖珽传》:“珽神情机警,词藻遒逸,少驰令誉,为世所推。


(3)父回,魏骠骑大将军、殷州诸军事、殷州刺史,器宇宏朗,风神凝秀,为政百城,勒□千里。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赵龄墓志》)
按:“凝秀”一词,《汉语大词典》失收,释为“庄重严肃,与众不同”。

后代也见用例,《宋大诏令集·卷三十三》:“皇子、太保、护国武昌军节度使、景王杞,挺姿凝秀,蕴识纯明。


“凝”是评赞词中非常活跃的构词语素,本义为冰冻、结冰,中古汉语中引申出“庄重、严肃”这一新义。

南朝梁沈约《封授临川等五王诏》:“伟体韵淹穆,神寓凝正。

”《南史·蔡撙传》:“性甚凝厉,善自居適。

”《梁书·皇后传·太宗王皇后》:“(王骞)性凝简,不狎当世。

”“凝”在中古时期评赞类词语中参与构成了大量双音新词,例如凝正、凝厉、凝质、凝峻、凝重、凝简、凝严、凝默、凝远等,近代汉语中如凝直、凝厚、凝贞、凝庄、凝特、凝淡、凝朴等。

秀,本义指谷类之穗,徐锴《系传》:“禾实也,有实之象,下垂也。

”“秀”既可以指草木之花、形容人容貌的俊美或是风景之秀丽,还可以形容事物之特立,也可以形容人物的优异杰出,并进而指优异杰出之人。

“凝秀”一词,构词语素的关系是类义联合,描写当事者“庄重杰出”之风采,与“凝特”相同,皆含有“庄重严肃,与众不同”之义。

此外,“秀”还有“清秀、俊秀”义,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语境加以区分。

《晋书·王湛等传》:“(王)安期英姿挺秀,籍甚一时。

”《鸣凤记·秋夜女工》:“人豪挺秀,邈焉寡俦,定应荆楚旋歌奏。

”“耸秀”“挺秀”两词的词素构成关系为同义连言,“秀”释为“秀出、突出”义。

参考文献:
[1]罗新,叶炜.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
2005.
[2][清]王念孙.广雅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
(田志平浙江宁波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315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