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甲酸氯化锌中棉纤维的修正系数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甲酸/氯化锌中棉纤维的修正系数探讨作者:姚伟民
来源:《中国纤检》2013年第11期
摘要:
通过对棉纤维在70℃甲酸/氯化锌中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定量分析研究,探讨了检测中棉纤维的修正系数问题。
关键词:定量分析;再生纤维素纤维;棉;修正系数
近几年来,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的混纺产品越来越多。
如何快速、准确地对这类混纺产品的纤维含量进行定量,一直是检测人员关注的重点。
目前,国内主要是按照GB/T 2910.6—2009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1] 进行检测。
虽然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的化学性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因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莱赛尔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生产工艺不同,我们发现在同样的检测条件下,它们溶解的难易程度不尽相同,所需要的检测时间也各不相同。
例如,通常情况下,在70℃甲酸/氯化锌中,粘胶纤维与棉的混纺产品15min就能完全溶解;而对于某些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纺产品,则需要25min,甚至30min 才能完全溶解。
本文对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70℃甲酸/氯化锌条件下,棉纤维的修正系数进行了研究探讨。
1 试验准备
1.1 试剂与仪器
主要试剂:无水甲酸/氯化锌(质量分数>98%),无水甲酸,氨水(密度为
0.880g/mL),石油醚(馏程为40℃~60℃)。
主要仪器:恒温水浴锅,真空抽吸排液泵,玻璃砂芯坩埚,分析天平(精度0.0002g或以上),恒温烘箱,干燥器,250 mL具塞三角烧瓶,索氏萃取器。
1.2 试剂配制
甲酸/氯化锌试剂:20g无水氯化锌(质量分数>98%)和68g无水甲酸加水至100g。
稀氨水溶液:取20mL浓氨水(密度为0.880g/mL),用水稀释至1L。
1.3 试样预处理
取试样5g左右,将样品放在索氏萃取器内,用石油醚萃取1h,每小时至少循环6次。
待样品中的石油醚挥发后,把样品浸入冷水中浸泡1h,再在(65±5)℃的水中浸泡1h。
两种情况下浴比均为1∶100,不时地搅拌溶液,挤干,抽滤,或离心脱水,以除去样品中的多余水分,然后自然干燥样品。
2 试验方法
2.1 试样准备
从预处理过的试验样品中取样,每个试样约1g。
将纱线或者分散的布样剪成10mm左右长。
把称量瓶里的试样烘干,在干燥器内冷却,然后称量。
2.2 试验方法
把已知干重的纯棉试样分别放入盛有已预热温度达70℃的甲酸/氯化锌溶液的具塞三角烧瓶中,每个试样加入100mL的甲酸/氯化锌溶液,盖紧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充分润湿后,在70℃下分别静置保温15min、20min、25min、30min,其间均隔时间摇动2次。
然后把烧瓶中的残留物洗到已知质量的玻璃砂芯坩埚中,用70℃水清洗,然后用100mL稀氨水溶液中和清洗,再用冷水冲洗。
每次清洗靠重力排液后,再用真空抽吸泵排液,最后烘干、冷却、称重。
3 试验结果
3.1 d值的计算公式
按GB/T 2910.1—2009 [2] 中的10.2公式(1),得
式中:d——不溶组分的质量变化修正系数;
m0——试样的干燥质量,g;
m1——残留物的干燥质量,g。
3.2 棉在70℃甲酸/氯化锌溶液中溶解时质量修正系数
在70℃水浴条件下,棉纱试样在甲酸/氯化锌溶液中,分别经过为15min、20min、
25min、30min溶解试验,其试验结果见表1—表4。
4 结论
通过试验分析可知,在70℃条件下,时间不同,甲酸/氯化锌对棉纤维的影响也不同。
时间越长,影响越大,棉纤维的修正系数越大。
因此,在对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纺产品,特别是对那些捻度较大、莱赛尔纤维含量较高(含量大于70%)的混纺产品,进行定量检测分析时,要控制好溶解时间。
如果时间大于25min,因棉纤维的修正系数偏差较大,则应对定量结果加以适当的修正。
参考文献:
[1]GB/T 2910.6—2009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S].
[2]GB/T 2910.1—2009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S].
(作者单位: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