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知行合一”与青年组工干部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知行合一”与青年组工干部的修养
抚顺经济开发区李晓鹏
组工干部,给人们的印象普遍是清贫、寂寞,甚至常常会因为一篇文章而通宵达旦、熬心费力,与那些表面看起来风光体面的工作比起来真是大相径庭。
有些年轻干部没有自知之明,一上台便想自己操控一切,只干面子上的事,不做实实在在的活,总想一步登天,可结局却又适得其反。
归根结底,这是“官本位”思想、形式主义和享乐主义在作祟,如何根治这种毒瘤是摆在每一个年轻干部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脚踏实地、戒骄戒躁
一是端正思想。
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时代走向纷繁复杂的社会,不单纯是我们个人身份角色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我们思想深处的变革。
由于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我们很容易被这花花世界的新奇事物所迷惑,甚至会怀疑当初年少轻狂的远大理想。
这时,我们更需要做的是端正做人做事的思想,端正对生活对工作的态度。
古语有云:“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若不自知,岂能自爱;若不自爱,岂能自重;若不自重,岂有不败之理?多少少年英才的堕落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自知之明,不了解自己的切实处境,才会痛失远大前途,追悔莫及。
二是明确责任,责任二字是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所需的必备要素,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干部,其实就是对自己前途的不负责任。
工作中,没有责任感,如何能将本职工作做
好做细,如何能够将上级的政策、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又如何能体恤下情,了解民意呢!对工作缺乏了解认知,对政策的把握不够全面细致,那么“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就只能是嘴上说说的空话了。
三是用心学习,组工干部就是要锻炼笔杆子,要将练笔融入到实际生活、工作中去。
发散思维,扩大阅读,积攒文字功底。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党是依靠文字力量夺取的新中国,也是依靠着文字的力量去管理着这座庞大的国家。
所以,作为政府的代言者和宣传者,没有过硬的笔杆子实力是绝对不行的。
二、加强修炼、善于总结
一是要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难免要与其他同事进行沟通和交流,而在这过程中,我们会接收到很多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就要求我们组工干部坚定思想不动摇,集思广益、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别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是要养成与人协作的能力,要知道,无论是政策或者指示到最后始终是需要人去执行的,而执行力的强与弱就变得至关重要。
但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的力量终归是渺小的,我们要善于“借力打力”,与协同部门多合作、勤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上级指示精神能够完整的贯彻落实下去,我们千万不能做“愣头青”一个人胡干蛮干,到最后也只是没有功劳的“傻蛋”而已。
三是要学会科学总结问题的能力,不懂得总结经验教训的人总是会吃亏的,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经验和知识的总结和运用,避免走弯路。
这样才能保证把今
后的工作越做越好,越做越细。
三、少争多做、知行合一
一是摆正位置、潜心修炼。
我们年轻的组工干部要摆正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千万不可好高骛远,以为自己写了几篇好文章或者受到了领导的嘉奖便可目空一切、桀骜不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终究是年轻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眼下取得的成绩只能是对自己现阶段的一种积极的肯定,而不能代表未来的光明,不要凭借的短暂的风光去争取本不属于我们的荣耀,因为此时,我们还没有更多的力量去完成荣耀背后所暗藏的使命,唯有虚心求学,多学多看,才能使得自己的能力水平更上一层楼。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这是唐代文豪白居易的诗,讲述的核心思想来源于《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往今来,知此诗意者多,行此诗道者甚少。
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刚刚接触组工工作的年轻干部来说,就是要用大的胸襟和气魄去等待属于自己的位置,到那时争就是不争而不争才是争。
二是知行合一、真抓实干。
“知行合一”是明代王阳明先生在其著述《传习录》中点出了“知”与“行”的辩证关系:“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这里所说的“知”就是道理,换言之,道理本就是用来实行的,如果只知道道理而不去运用,那么和不知道就没有什么分别啦。
古人对知行的理解和阐述对我们依然有益,“知之真切笃实处”就是说要
甘于为人民谋利益;“行之明觉精察处”就是说要善于为人民谋利益,只有在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使得工作获得实效。
任何政策、法律的制定其最终目的都是让人用之,再用之于人的,所以真抓实干才是所有工作的归宿。
有些同志会问,难道让我们这些坐惯都市机关办公室的文人去穷乡僻壤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实际的调研就没有科学的第一首材料。
我们年轻的组工干部不要怕苦怕累,不要脱离群众,更不要前怕狼、后怕虎,大搞“官本位主义”更也不要能搞“本本主义”,我们在写材料的同时要善于下基层去“接地气”而不是去一味的吹捧,一味的买好。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青年组工干部不要坐而论道,而是要用真实的情节、朴实的话语去打动每一位善良的读者的心灵。
抚顺经济开发区党委工作部
李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