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PVT曲线测定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PVT曲线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认识;
2、增加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CO2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整个实验装置由压力台、超级恒温水浴和实验台本体及其防护罩等三大部分组成.
实验中,压力台油缸送来的压力由压力油传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
使水银进入预先装了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容器,CO2被压缩,其压力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
温度由恒温器供给的水套里的水温来调节。
实验工质二氧化碳的压力值,由装在压力台上的压力表读出。
温度由实验台上的温度
显示表读出。
比容首先由承压玻璃管内二氧化碳柱的高度来测量,而后再根据承压玻璃管内径截面不变等条件来换算得出。
三、实验原理
当保持T 不变时测定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可获得到等温线数据,从而可作出P -V 图。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有气液相变的直线段,而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是正双曲线,任何时候也不会出现直线段。
只有在临界温度以上,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才逐渐接近理想气体的等温线。
所以理想气体的理论不能解释实际气体的气液两相转变及临界状态。
CO 2的临界压力为bar p c 87.73=,临界温度为1.31=C t ℃。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等温线出现气液相变的直线段,如图1所示。
9.30=t ℃是恰好能压缩得到液体CO 2的最高温度。
在临界点附近出现气液分界模糊的现象。
本实验采用定温实验的方法来测定CO 2的p -v 之间关系,从而得出CO 2的
承压玻璃管内CO 2质量m不便测量,而玻璃管内径或截面积(A )又不易测准,因而实验中采用间接办法来确定CO 2的比容,因为CO 2的比容V 与其高度是一种线性关系。
具体方法如下:
a . 已知CO 2液体在25℃,7.8MPa 时的比容 V (25℃,7.8Mpa )=0.00124m 3 /kg 。
b . 实际测定实验台上在25℃,7.8Mpa 时的CO 2在容器内所占高度Δh 0(m )。
(注意玻璃管水套上刻度的标记方法)
c . ∵V (25℃,7.8Mpa )=
kg m m
A
h /00124.030=∆
式中:A 为玻璃管内截面积;m为玻璃管内CO 2总质量。
∴
)/(00124
.020m kg K h A m =∆=
其中:K ——即为玻璃管内CO 2的质量面积比(常数)。
所以,任意温度、压力下CO 2的比容为:
3/h h
V m kg
m A K
∆∆=
=
h h h ∆=-
式中h ——任意温度、压力下水银柱高度。
h 0——承压玻璃管内顶端所处高度。
四、实验步骤
1.加压前的准备 实验过程中,如果压力表指针不动,则打开压力表上的阀门(该阀门平时是“勿动”)
因为压力台的油缸容量比容器容量小,需要多次从油杯里抽油,再向主容器充油,才能在压力表显示压力读数。
压力台抽油、充油的操作过程非常重要,若操作失误,不但加不上压力,还会损坏实验设备。
所以,务必认真掌握,其步骤如下:
(1)关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开启压力台上油杯的进油阀。
(2)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
这时,压力台油缸中抽满了油。
(3)先关闭油杯阀门,然后开启压力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
(4)摇进活塞螺杆,使本体充油。
如此反复,直至压力表上达到所要求的压力读数为止。
应特别注意以下情况,如螺杆已推进到极限位置,而压力尚未达到所需值,必须再一次抽油加压,此时要严格按以下程序操作,先关油路控制阀与压力表阀;再开油杯进油阀;倒退螺杆抽油至极限位置;然后关闭油杯进油阀,开压力表控制阀与油路控制阀(注意:油路控制阀、压力表阀决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推进螺杆逐渐加压直到所需值。
(5)再次检查油杯阀门是否关好,压力表及本体油路阀门是否开启。
若均已调定后,即可进行实验。
2.接通电源,并开启实验台上的照明日光灯。
3.开启恒温水浴,设定好所需温度,开启恒温水浴的水泵开关,水从水套的下部进入水套充满水套后从上部流出,使二氧化碳在压缩过程中保持温度衡定。
4.测定低于临界温度t=20℃时的定温线。
(1)将恒温箱温度设定在t=20℃,并保持恒温。
(2)压力从5.6Mpa开始,当玻璃管内水银柱升起来后,应足够缓慢地摇进活塞螺杆,以保证定温条件。
否则,将来不及平衡,使读数不准。
(3)在5.6MPa至7.8MPa之间按照适当的压力间隔保持不同的平衡状态并测取h值。
(4)注意加压后CO2的状态变化,特别是注意液化、汽化等现象。
要将测得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一并填入记录表中。
5.测定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
(1)将恒温箱在20℃-30℃之间选取几个不同的温度点如27℃,并保持恒温。
(2)缓慢地摇进活塞螺杆(以足够保证定温条件),让压力从5.6Mpa开始慢慢增加,当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汽态与液态的CO2同时存在时,停止摇动活塞螺杆5分钟左右,当压力温度都不再变化时,记录此时的压力与温度。
6.测定临界温度t=31.1℃时的定温线。
(1)将恒温箱温度设定在t=31.1℃,并保持恒温。
(2)压力从6Mpa开始,当玻璃管内水银柱升起来后,应足够缓慢地摇进活塞螺杆,以保证定温条件。
否则,将来不及平衡,使读数不准。
(3)在6MPa至8MPa之间按照适当的压力间隔保持不同的平衡状态并测取h值。
(4)注意加压后CO2的状态变化,特别是临界现象(在临界状态附近要多测些数据)。
要将测得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一并填入记录表中。
7.测定临界参数,并观察临界现象。
(1)按上述方法和步骤测出临界等温线,并在该曲线的拐点处找出临界压力P c 和临界比容Vc 。
(2)观察临界现象。
临界温度指气体能通过加压压缩成液态的最高温度,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无论加多大的压力也不能使气体液化。
理论上CO 2的临界温度是31.1℃,故实验时温度在此附近时,通过不断地加压能在某一个状态点(理论上此时对应的压力为7.52MPa 看到水银柱上面出现少许白雾(液化)随后加压白雾消失,无论再怎么加压也不会出现在25℃-30℃之间所看到的汽液共存现象。
8.测定高于临界温度t=40℃时的定温线。
(1)将恒温箱温度设定t=40℃,并保持恒温。
(2)压力从6.4Mpa 开始,当玻璃管内水银柱升起来后,应足够缓慢地摇进活塞螺杆,以保证定温条件。
否则,将来不及平衡,使读数不准。
(3)在6.4MPa 至8.05MPa 之间按照适当的压力间隔保持不同的平衡状态并测取h 值。
(4)注意加压后CO 2的状态变化,是否还能观察到前面实验所看到的饱和现象与临界现象?要将测得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一并填入记录表中。
实验结束,管路系统中的油全部抽回油杯中,否则时间长漏油。
进气阀1和油杯通气阀2务必全部关闭!!!
五、数据处理 这部分内容预习报告先不写
0h -承压玻璃管内径顶端刻度0h = mm
=∆0h mm
=K =
v K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