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选用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力的基础知识及三种常见性质的力,是研究静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因此,本单元内容的选取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是高中物理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通过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学习,一方面为以后了解和掌握抽象的力的概念做一些铺垫;另一方面为受力分析打好基础。

只有准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才能为今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等力学知识解决动力学问题。

所以本单元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内容是静力学知识三大基本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中的第二大力,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

相比于摩擦力来说要相对简单,但摩擦力是建立在弹力基础上的,对于弹力的掌握直接影响到摩擦力的学习;同时,相比重力来说,弹力要难得多。

所以,本节成为高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学情分析】
对于弹力,初中时学生已学习了弹簧产生弹力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没有深入地定量定性分析,尤其是关于弹力方向的判断是一大难点。

另一方面,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理性思维正处于形成阶段,还不强。

所以,本课采用多实验的方式,注重渗透新课标理念,把抽象的问题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解决,借助形象的感性认识来认识弹力,教师的科学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形变的概念和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
(3)知道胡克定律并会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中观察能力、应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形变实验,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以致用
【重点难点】
重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方向;弹簧弹力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胡克定律)。

难点:弹力的分类、弹力方向的判定;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设计思想】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认识形变,从而为弹力的学习铺垫。

自己动手实验来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方式
问答法、实验法、讲解法
仪器准备
弹簧、海绵、易拉罐、铁架台、直尺、砝码
附表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总结了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形变(弹性形变)。

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劲度系数,简称劲度。

单位:N/m ,反映弹簧的软硬程度,由弹簧本身决定。

【板书设计】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一、形变
定义:物体形状的变化简称形变
形变的分类: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形变的种类: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二、弹力
产生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 2.物体发生形变
弹力三要素:作用点
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大小:胡克定律
F=kx( k称为劲度系数,单位为N/m)
【教学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