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解毒汤提取工艺及其滴丸制备的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 n i n g t he c o n t e n t o f be r be r i n e wi t h t h e me t ho d o f c o l u mn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p u r i f i c a t i o n .By o r t h o g o n a l d e s i g n t e s t , t h e o p t i mu m p r e p a r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f o r s h a pi n g t h e p i l u l e we r e d e t e r — mi n e d a s:e x t r a c t l PEG 6 0 0 0 wa t e r g l y c e r i n= l l 1 . 8 1 0 . 4 l 0 . 4. we l l in m g l e d a n d k e p t i n p i l u l e — ma ki n g d e v i c e wi t h t e mp e r a t u r e a t( 9 0 土2 ) ℃ ,t he n wa s d r o p p e d i n a c o o l e r( 2 0士
径, 每 个 因 素 取 3个 水 平 , 选甩 L 。 ( 3 ‘ ) 正 交 表
2 . 1 . 3
回流 2 +水煮酸沉 2 黄连 、 黄 柏
( 1 5 g ) , 回流方 法 同 2 . 1 . 1 , 浓 缩 得 稠 膏 。黄 芩、 栀子 ( 1 5 g ) , 水煮方法 同 2 . 1 . 2 , 滤 液 合 并, 加 HC 1 调 p Hl ~2 , 8 0 1 2 保温 3 0 ai r n, 冷 藏 2 4 h , 抽滤 , 沉 淀与 上 述 稠膏 合 并 , 于 8 0 V干
第 卷 第 朗
通 过采 用 柱 层析 纯 化法 测 定 小檗碱 的含 量 , 研 究 比较 了黄 连 解 毒汤 的 提取 工 艺流 程 I 采 用 正 交试
验 法 研 究 了黄 连解 毒 滴 丸成 型 的较 优 工 艺条件 提取物 ; P EG6 D 0 0; 水 ,甘 油按 l, 1 . 8;0 . 4:0 . 4比例 混 匀, 保温于 ( 9 0 =2 ) ℃的 滴制 装 置 内 . 用 滴 口内径 / # b 径为2 . 5 / 3 . 5 ( am) r 的滴 管 以 ( 1 0 ±2 ) D/ ai r n的滴 速 滴 入 温度 为室 温 的冷 却液 中 。
燥至恒重 , 称重 。
2 . 1 . 4 回流 3 +水煮酸沉 1 黄连 、 黄柏 、 栀 子( 2 4 g ) , 回流 ; 黄芩( 6 g ) , 水 煮酸 沉 , 方 法 同
2.1 .3。
进 行试验 , 因 素 水 平 安 排 见表 3 , 每 种 实 验 进 行 两 次 (1、1次 ) 实验 结 果 以硬 度 由软 至硬 分为 1 ~5 级( 手捏 ) , 圆整 度 由不 圆至 圆分 为 l ~ 5级 , 拖 尾 情 况 由差 至 好 分 为 1 ~ 5级 作 为 试 验 指 标 正 交 试 验 见表 4 。
生物制 品检验所 ) , 聚 乙二醇 6 0 0 0 ( 广东 石岐
化 工 厂) , 二 甲基 硅 油 ( 汕 滇药 业有 限公 司) , 轻质 液体 石 蜡 , 石油 醚、 9 5 乙醇 、 甲醇 均 为 市售 , 分 析 纯 1 . 3 设备 7 2 5 0型 紫 外 分 光 光 度 计 ( J k 海 分 析仪器 厂) , 温度 指示控制 仪 ( 上 海 医用 仪 表厂) , 简 易滴 丸 制 备 装 置 ( 自制 ) 。
3 . 1 药材提取工艺 按 2 . 1 . 4方 法 , 提 取 物
2 . 1 . 2 水煮
黄连、 黄 芩、 黄柏 、 栀子( 共
3 0 g ) , 水 煮 3次 , 加水量分 别 为药材 的 8 , 6 , 5 倍, 时间分别 为 2 , 1 . 5 , l h r , 滤过 , 滤液合 并 ,
关■调
黄连 解 毒 汤
小 檗碱
滴丸
成型 工艺
S t u d i e s o ⅡEx t r a c t i n g P r o c e s s a n d Pi l u l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Hu a n g l i a n j i e d u D e c o c t i o n
9 0
l|0 4}0 . 4
3 0 am/ r 4 . 0 am r
平均 出膏率 ( )2 6 . 6 5 2 7 7 2 1 8 . 1 5
3
1 1 B
9 5
1: 0 . 5: 0 . 4
3 5 am/ r 4 . 5 —
2 . 3 小檗碱 含量 测定结 果 测 定 各 样 品 中 小檗 碱含 量 。
热、 泻 火、 解 热 的功 效 , 临 床 上 广 泛 用 于 各 种 感染 性疾病 而 表现 为热毒炽盛 者 , 目前 对 其 药理 及 临 床 作 用 有 较 多 研 究 此 方 临 床 多 以汤荆 服 用 , 成药制剂仅有 丸剂 , 前 者 临 时煎
1 药材 、 试 剂与设备装置 1 . 1 药材 黄连 、 黄柏 、 黄芩、 栀子均 购于云 南 中 医学 院 标准配方 部 , 经 中药 鉴定教 研室
李 志 君教 授 鉴 定均 为 正 品 。
1 . 2 试 剂 层析 用中性氧化 铝 ( 上海市五四
农 场化 学试剂 厂 ) , 小檗碱 标准 品 ( 中 国药 品
煮服 用不便 、 杂 质 多且 4 药 共 煮有效 成分 会
产 生 沉 淀 反 应 一 ; 后者 以药材粉末制 成 , 体 积 大、 吸收慢 , 且 二者 皆 因该 方 味极 苦 、 服用量 大而 不 利 于 患者 接 受 。 将 一些疗 效确 切 的 中药
样 品 1 2 3 4
l
l l 4
a
l 0
4
z - 5 am/ r 3 . 5 —
平均 膏量 ( g )
7 . 9 9 4 6 8 3 1 5 0 5 . 4 4 5 8 7 . 9 8 8 9 2 9 . 9 3
2
l:l 6
Ke y w ̄ d s : Hu a n g l i a n j i e d u d e c o c t i o n, Be r b e r i n e, p i i u l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e
黄连 解 毒汤 出 自于《 外 台秘要 》 , 具有 清
复方制成滴 丸具有独特优点, ’ “ , 为此选 择设
计 了黄 连解 毒汤 的 3种提 取工艺 与 传统 煎 煮法 进 行 比较 , 以其 主要 有 效成 分 小檗碱 为 指标 , 确 定 较佳 工 艺提取 路 线 , 并进 行滴 丸 的试制 。
△ 本 论文 系云 南省教 委应用 基础 课题
2 . 1 . 1 回 流 提 取 黄 连 、 黄芩、 黄柏 、 栀 子 ( 共 3 0 g ) , 7 0 Et OH 回 流 3次 , 用 量 分 别 为
2 . 4 结论
据实验表 明 , 黄 连 解 毒 汤 的较 佳
提 取工 艺 : 黄连、 黄柏 、 栀子 用 7 0 的 乙醇 回
2 ) ℃ t hr o u g h a d r o p p e r( i n t e r n a l / e x t e r n a l d i a me t e r 一2 . s / 3 . 5 a m) S r t a s p e e d o f( 1 0士 2)
d r o p s / mi n .
衰 3 因素 水 平 衰
2 . 2 出 膏率 比较
上述 流 程 依 次 编 为 l , 2 ,
3 , 4号 , 每 个 流 程 做 3份 , 计 算 平 均 膏 重 及 平 均 出膏率 , 结果 见表 1 2号 提 取 方法 的 出 膏
最多, 3号 偏 少 。
衰 1 4 种摄取 方 法的 出膏宰 比较
维普资讯
中国 实验 方剂 学 杂 志
・
药剂 ・
)
~
0『
,)
黄 连 解 毒 汤 提 取 工 艺 及 其 滴 丸 制 备 的 研 究
鲫
) 月 种 Βιβλιοθήκη 了 / 坦
摘要
阮志国
( 云 南中 医 学 院中 药 系 6 5 0 0 1 1 )
浓 缩至稠膏 , 8 0 V干 燥 至 恒 重 , 称重 。
经粉碎过 1 0 0目筛 备 用 。 3 . 2 滴 丸 制 备 条 件选 择 3 . 2 . 1 正交 实验 设计 - 首 先 通 过 反 复 预 试 初 步 确 定提 取 物 与 基 质 及 附加 剂 配 比的 较 合适范 围 , 并 根 据 实验 观察 , 选 出 对滴 丸 成 型 影 响 较 明 显 的 4个 因 素 : 提 取 物 与 基 质 的 配 比、 料 温、 提 取物 与水 和甘油 的配 比、 滴 头 口
药材量 的 1 0 , 8 , 6倍 , 时 间分 别 为 2 , 1 . 5 , 1 h, 滤过, 合 并滤 液 , 减 压 回 收 Et OH , 浓 缩 得 稠
膏, 8 0 V干 燥 至 恒重 , 称重 。
流 提 取 3次 , 投 料 与 溶 媒 为 1: 6的 比 例 , 首 次提 取 前浸 泡 1 5 mi n , 黄芩单 独 水煎 , 提取 3 次, 干燥 温度控制在 8 0 ℃。 3 黄 连 解 毒 汤 滴 丸 的制 备 研 究
*
2 有效成 分提取工艺比较
车系 9 8居 中 药 本 科 毕 业 宴 习 生
2 . 1 工 艺流 程 处 方 : 黄连 9 g 、 黄芩 6 g 、 黄 柏 6 g、 栀子 9 g 。
{
维普资讯
・2 ・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x p e r i me n t a l Tr a dhi o n a l Me d i c a l F o r mu l a e
Ma Yu n s h u, R“ 册 Z h i gu o . Yu 口
( yu T  ̄ r g a r g C o l l e g e o f TC M, Yu Ⅱ , 6 5 0 0 1 1 ) Ab s t r a c t { T h e e x t r a c t i n g p r o c e s s e s o f Hu a n g I i a n j j e d u d e c o c t i o n we r e s t u d i e s b y d e t e r —
按 药 典 方 法
3 . 2 . 2 结果分析
根据 方差分析 ( 表 5 ) , 因
按 下式 计算 小 檗碱提 取率 ( 单 位: g /
l O O g生 药 ) : ( c ×2 5 × l O ×9 0 × 平均出膏率) / ( 浸膏重
素 A 对滴 丸 成型 影 响具 显著 性 , 其 次 为 D, 因素 B、 c 对 成 型 影 响较 小 。 根 据 正 交 表 直 观
径, 每 个 因 素 取 3个 水 平 , 选甩 L 。 ( 3 ‘ ) 正 交 表
2 . 1 . 3
回流 2 +水煮酸沉 2 黄连 、 黄 柏
( 1 5 g ) , 回流方 法 同 2 . 1 . 1 , 浓 缩 得 稠 膏 。黄 芩、 栀子 ( 1 5 g ) , 水煮方法 同 2 . 1 . 2 , 滤 液 合 并, 加 HC 1 调 p Hl ~2 , 8 0 1 2 保温 3 0 ai r n, 冷 藏 2 4 h , 抽滤 , 沉 淀与 上 述 稠膏 合 并 , 于 8 0 V干
第 卷 第 朗
通 过采 用 柱 层析 纯 化法 测 定 小檗碱 的含 量 , 研 究 比较 了黄 连 解 毒汤 的 提取 工 艺流 程 I 采 用 正 交试
验 法 研 究 了黄 连解 毒 滴 丸成 型 的较 优 工 艺条件 提取物 ; P EG6 D 0 0; 水 ,甘 油按 l, 1 . 8;0 . 4:0 . 4比例 混 匀, 保温于 ( 9 0 =2 ) ℃的 滴制 装 置 内 . 用 滴 口内径 / # b 径为2 . 5 / 3 . 5 ( am) r 的滴 管 以 ( 1 0 ±2 ) D/ ai r n的滴 速 滴 入 温度 为室 温 的冷 却液 中 。
燥至恒重 , 称重 。
2 . 1 . 4 回流 3 +水煮酸沉 1 黄连 、 黄柏 、 栀 子( 2 4 g ) , 回流 ; 黄芩( 6 g ) , 水 煮酸 沉 , 方 法 同
2.1 .3。
进 行试验 , 因 素 水 平 安 排 见表 3 , 每 种 实 验 进 行 两 次 (1、1次 ) 实验 结 果 以硬 度 由软 至硬 分为 1 ~5 级( 手捏 ) , 圆整 度 由不 圆至 圆分 为 l ~ 5级 , 拖 尾 情 况 由差 至 好 分 为 1 ~ 5级 作 为 试 验 指 标 正 交 试 验 见表 4 。
生物制 品检验所 ) , 聚 乙二醇 6 0 0 0 ( 广东 石岐
化 工 厂) , 二 甲基 硅 油 ( 汕 滇药 业有 限公 司) , 轻质 液体 石 蜡 , 石油 醚、 9 5 乙醇 、 甲醇 均 为 市售 , 分 析 纯 1 . 3 设备 7 2 5 0型 紫 外 分 光 光 度 计 ( J k 海 分 析仪器 厂) , 温度 指示控制 仪 ( 上 海 医用 仪 表厂) , 简 易滴 丸 制 备 装 置 ( 自制 ) 。
3 . 1 药材提取工艺 按 2 . 1 . 4方 法 , 提 取 物
2 . 1 . 2 水煮
黄连、 黄 芩、 黄柏 、 栀子( 共
3 0 g ) , 水 煮 3次 , 加水量分 别 为药材 的 8 , 6 , 5 倍, 时间分别 为 2 , 1 . 5 , l h r , 滤过 , 滤液合 并 ,
关■调
黄连 解 毒 汤
小 檗碱
滴丸
成型 工艺
S t u d i e s o ⅡEx t r a c t i n g P r o c e s s a n d Pi l u l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Hu a n g l i a n j i e d u D e c o c t i o n
9 0
l|0 4}0 . 4
3 0 am/ r 4 . 0 am r
平均 出膏率 ( )2 6 . 6 5 2 7 7 2 1 8 . 1 5
3
1 1 B
9 5
1: 0 . 5: 0 . 4
3 5 am/ r 4 . 5 —
2 . 3 小檗碱 含量 测定结 果 测 定 各 样 品 中 小檗 碱含 量 。
热、 泻 火、 解 热 的功 效 , 临 床 上 广 泛 用 于 各 种 感染 性疾病 而 表现 为热毒炽盛 者 , 目前 对 其 药理 及 临 床 作 用 有 较 多 研 究 此 方 临 床 多 以汤荆 服 用 , 成药制剂仅有 丸剂 , 前 者 临 时煎
1 药材 、 试 剂与设备装置 1 . 1 药材 黄连 、 黄柏 、 黄芩、 栀子均 购于云 南 中 医学 院 标准配方 部 , 经 中药 鉴定教 研室
李 志 君教 授 鉴 定均 为 正 品 。
1 . 2 试 剂 层析 用中性氧化 铝 ( 上海市五四
农 场化 学试剂 厂 ) , 小檗碱 标准 品 ( 中 国药 品
煮服 用不便 、 杂 质 多且 4 药 共 煮有效 成分 会
产 生 沉 淀 反 应 一 ; 后者 以药材粉末制 成 , 体 积 大、 吸收慢 , 且 二者 皆 因该 方 味极 苦 、 服用量 大而 不 利 于 患者 接 受 。 将 一些疗 效确 切 的 中药
样 品 1 2 3 4
l
l l 4
a
l 0
4
z - 5 am/ r 3 . 5 —
平均 膏量 ( g )
7 . 9 9 4 6 8 3 1 5 0 5 . 4 4 5 8 7 . 9 8 8 9 2 9 . 9 3
2
l:l 6
Ke y w ̄ d s : Hu a n g l i a n j i e d u d e c o c t i o n, Be r b e r i n e, p i i u l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e
黄连 解 毒汤 出 自于《 外 台秘要 》 , 具有 清
复方制成滴 丸具有独特优点, ’ “ , 为此选 择设
计 了黄 连解 毒汤 的 3种提 取工艺 与 传统 煎 煮法 进 行 比较 , 以其 主要 有 效成 分 小檗碱 为 指标 , 确 定 较佳 工 艺提取 路 线 , 并进 行滴 丸 的试制 。
△ 本 论文 系云 南省教 委应用 基础 课题
2 . 1 . 1 回 流 提 取 黄 连 、 黄芩、 黄柏 、 栀 子 ( 共 3 0 g ) , 7 0 Et OH 回 流 3次 , 用 量 分 别 为
2 . 4 结论
据实验表 明 , 黄 连 解 毒 汤 的较 佳
提 取工 艺 : 黄连、 黄柏 、 栀子 用 7 0 的 乙醇 回
2 ) ℃ t hr o u g h a d r o p p e r( i n t e r n a l / e x t e r n a l d i a me t e r 一2 . s / 3 . 5 a m) S r t a s p e e d o f( 1 0士 2)
d r o p s / mi n .
衰 3 因素 水 平 衰
2 . 2 出 膏率 比较
上述 流 程 依 次 编 为 l , 2 ,
3 , 4号 , 每 个 流 程 做 3份 , 计 算 平 均 膏 重 及 平 均 出膏率 , 结果 见表 1 2号 提 取 方法 的 出 膏
最多, 3号 偏 少 。
衰 1 4 种摄取 方 法的 出膏宰 比较
维普资讯
中国 实验 方剂 学 杂 志
・
药剂 ・
)
~
0『
,)
黄 连 解 毒 汤 提 取 工 艺 及 其 滴 丸 制 备 的 研 究
鲫
) 月 种 Βιβλιοθήκη 了 / 坦
摘要
阮志国
( 云 南中 医 学 院中 药 系 6 5 0 0 1 1 )
浓 缩至稠膏 , 8 0 V干 燥 至 恒 重 , 称重 。
经粉碎过 1 0 0目筛 备 用 。 3 . 2 滴 丸 制 备 条 件选 择 3 . 2 . 1 正交 实验 设计 - 首 先 通 过 反 复 预 试 初 步 确 定提 取 物 与 基 质 及 附加 剂 配 比的 较 合适范 围 , 并 根 据 实验 观察 , 选 出 对滴 丸 成 型 影 响 较 明 显 的 4个 因 素 : 提 取 物 与 基 质 的 配 比、 料 温、 提 取物 与水 和甘油 的配 比、 滴 头 口
药材量 的 1 0 , 8 , 6倍 , 时 间分 别 为 2 , 1 . 5 , 1 h, 滤过, 合 并滤 液 , 减 压 回 收 Et OH , 浓 缩 得 稠
膏, 8 0 V干 燥 至 恒重 , 称重 。
流 提 取 3次 , 投 料 与 溶 媒 为 1: 6的 比 例 , 首 次提 取 前浸 泡 1 5 mi n , 黄芩单 独 水煎 , 提取 3 次, 干燥 温度控制在 8 0 ℃。 3 黄 连 解 毒 汤 滴 丸 的制 备 研 究
*
2 有效成 分提取工艺比较
车系 9 8居 中 药 本 科 毕 业 宴 习 生
2 . 1 工 艺流 程 处 方 : 黄连 9 g 、 黄芩 6 g 、 黄 柏 6 g、 栀子 9 g 。
{
维普资讯
・2 ・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x p e r i me n t a l Tr a dhi o n a l Me d i c a l F o r mu l a e
Ma Yu n s h u, R“ 册 Z h i gu o . Yu 口
( yu T  ̄ r g a r g C o l l e g e o f TC M, Yu Ⅱ , 6 5 0 0 1 1 ) Ab s t r a c t { T h e e x t r a c t i n g p r o c e s s e s o f Hu a n g I i a n j j e d u d e c o c t i o n we r e s t u d i e s b y d e t e r —
按 药 典 方 法
3 . 2 . 2 结果分析
根据 方差分析 ( 表 5 ) , 因
按 下式 计算 小 檗碱提 取率 ( 单 位: g /
l O O g生 药 ) : ( c ×2 5 × l O ×9 0 × 平均出膏率) / ( 浸膏重
素 A 对滴 丸 成型 影 响具 显著 性 , 其 次 为 D, 因素 B、 c 对 成 型 影 响较 小 。 根 据 正 交 表 直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