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上《8虎门销烟》[沙月娥]【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虎门销烟是一伟大壮举。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并复述销烟的经过。

3、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2学情分析
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这段中国近代史上,对于现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陌生。

在学习《我给江主席鲜花》这一课,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了初步了解,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所以课前要求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资料。

3重点难点
难点: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并复述销烟的经过。

重点: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历史回顾
鸦片是一种毒品,长期吸食鸦片,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给我国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1838年12月底,
清光绪帝派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所以才有了虎门销烟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活动2【讲授】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怎样的事件?伟大壮举
“壮”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
A.健壮有力
B.伟大、有气魄
C.增加勇气或力量。

你认为课文中“壮举”的“壮”的意思应该选择( B )
2、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1)分小节读第2-4节,小组长分好任务。

(2)边读边找出课文中表现“壮观”的句子,动笔画下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感受。

(3)小组之间交流。

提示:
(1)按照段落顺序回答问题。

(2)我从第------段这句话------------,知道了------------。

3、学生读后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观”。

(1)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板书:人多)
(2)仪式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群情沸腾”、“礼炮轰鸣”。

(板书:隆重)
过渡句:在林则徐的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①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想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撒盐巴抛鸦
片倒生石灰)
②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顺序, 找出表示顺序的词:先……再……然后……
③练习复述销烟的经过,指名复述。

小结: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须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3)过渡: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
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哪些成语?
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板书:时间长、数量多)
出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再次感受鸦片给我国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4)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前来观看?
活动3【活动】总结全文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
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
不可欺侮的。

指导学生读好第六自然段。

活动4【练习】小练笔
林则徐被后人尊称为“民族英雄”,值得世世代代的人们景仰,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出示林则徐的塑像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面对林则徐,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