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静脉输液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静脉输液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
果
【摘要】目的:探究为静脉输液新生儿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
方法:随机
分组后,对纳入研究的38例新生儿(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实施两种护理
方案并对比两方案效果,对照组(19例,一般护理),观察组(19例,集束化
护理),分析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对比发现,实施后观察组中共发生
1件不良事件,而对照组发生10件,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189,P=0.004);观察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为(17.89±1.61)分、(16.91±1.41)分、(17.22±1.89)分,对照组为(12.39±1.55)分、(12.77±1.39)分、(13.07±1.67)分,观察组打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t=10.727,P<0.001;t=9.114,P<0.001;t=7.172,P<0.001)。
结论:在
新生儿静脉输液中,采取集束化护理效果良好,此护理方案可规避不良事件,能
提升医院口碑,因而其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输液;集束化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
目前有研究发现,临床上为新生儿开展静脉输液治疗的案例逐年增多,从而
使得医院在重视新生儿疾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愈发看重护理方案影响力,另外,医院对新生儿疾病科普力度加强,社会群众已然认识到此疾病危害性,进一步导
致临床上护理研究急迫性升高[1]。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以循证医学理念为主要特征
的个体化综合护理方案[2]。
本文选取38例静脉输液新生儿进入研究,从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两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在护理阶段对此类患儿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静脉输液新生儿;选取年限:2021.5-2022.6;例数:38例。
排除标准:新生儿疾病严重,患儿需长期住院;治疗途中意外死亡。
纳入标准:病情相
对稳定,患儿可进入研究,其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家属认可护理且能够积极
配合工作。
对照组(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7~23日,平均
(16.01±0.58)日。
观察组(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6~24日,平均(16.39±0.61)日。
两组新生儿基本资料可对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一般护理。
护理人员开展情绪安抚和安全保障性护理等。
1.2.2 观察组
集束化护理。
护理人员在掌握新生儿具体情况后,从护理案例和相关文献中,熟悉掌握集束化护理重点,另外,在设计护理内容和对策时,还需依照“三位一体”护理理念和循证护理理念,提高护理全面性和针对性。
经上述研究和分析后,各人员按照护理改进标准和重点,着重提升自身专业度,得出以下护理内容。
(1)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需在进行穿刺时,提高穿刺规范性,对新生儿
血管进行保护,防止出现穿刺表面感染情况或皮肤渗液状况,另外,仔细对比远
心端静脉和近心端静脉优缺点,灵活为新生儿确定更合适的方式。
确定穿刺方式后,护理人员还需继续研究输液药物使用禁忌标准和药物间配伍度,以此规避药
物致使的血管损伤事件。
最后,在实际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仔细且多次核对
新生儿信息和药物信息,避免输液不当和药物过量等问题。
若新生儿需要长期输液,护理人员还需注意留置针固定情况和输液管通畅情况,一旦发现有针头松动
等不良情况,需及时找出原因并处理,从而避免患儿皮肤红肿等问题。
(2)家庭护理:新生儿年龄小且疾病对其身体的不良影响较大,因此护理
人员需对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以此增强护理顺利度,也为后期疾病保健打下基础。
宣教内容需保持针对性,而宣教方式更需注意灵活性。
(3)评价与观察:需要由主管护师对护理人员操作情况进行评估,以此保证输液规范性,防止多次穿刺。
1.3 观察指标
(1)不良事件指标评定:分析两组新生儿中出现外渗、异常发热、循环负荷过重、其他人数,人数少则总率低。
(2)护理满意度指标评定:以自制量表打分的方式将护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进行打分,满分25分,分值高即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分别实施t检验与X2检验对比。
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
观察组发生少即不良事件总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输液情况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例数输液
外渗
异常
发热
循环
负荷过重
其他总发
生率
对照组19341210
(52.63)
观察组1901001
(5.26)
Χ28.189 P0.004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比(±s,分)
组别例数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服务态度
对照组1912.39±1
.55
12.77±1
.39
13.07±1
.67
观察组1917.89±1
.61
16.91±1
.41
17.22±1
.89
t10.7279.1147.172
P<0.001<0.001<0.001
3 讨论
新生儿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其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度较高,因而,在临床上,医院会经常出现新生儿病患。
静脉输液是一种可改善新生儿疾病特征,能抑制疾
病进展,且有助于降低疾病不良影响力的典型治疗方案[3]。
对新生儿实施静脉输液时,因其血管隐匿,脂肪层保护作用低,所以临床上
经常会出现穿刺皮肤坏死等不良事件,进而易影响治疗进度,因而,有护理人员
发现集束化护理方案优点。
此护理方案可发挥循声医学理念,其能通过个体化护
理对策,显著解决治疗和护理问题,因而文中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不良事件少且满意度高,表明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实施效果稳定。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静脉输液群体实施护理干预时,各人员可广泛选择集束化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刘欢.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治疗期间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的护理管理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18):113-115.
[2]邱佳瑜, 李燕. 集束化护理预防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20,10(4):191-192.
[3]陈炎英, 卓瑞燕, 程奇,等. 集束化护理在NICU新生儿PICC导管维护中的效果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 2020,42(5):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