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夜经济”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夜经济”发展研究
提要发展夜间闲暇消费、繁荣城市夜经济,有利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消费乃至社会和谐。

石家庄夜经济历时短、层次低、结构单一、缺乏文化内涵和特色,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商户、新闻媒体、消费者多方联动,共同奏响这个美丽的乐章。

关键词:石家庄夜经济;现状;对策
“夜经济”是商品经济与传统习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夜经济”活动古已有之,是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经济文化消费活动。

它既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又直观地体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城市的文化品格和文化走向。

如果说历史上的“夜经济”还没能摆脱“日经济”的影子,还是“日经济”的一种缩影与补充的话,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与现代文明的共同促进下,现代都市“夜经济”的内涵、规模、形态已远非往昔“夜经济”的简单承接,也不是现代日经济在时间上的延伸,而是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内涵与发展规律的,满足现代民众精神文化需求、适应现代民众夜消费特点的新的经济模式或经济形态。

以市区常住人口286.2万计,按照每天10%的人有夜间消费意愿,每人每次消费50元估算,每晚就有一个近1,431万元的大市场,一年就是52亿元。

一、“夜经济”的特征
以家庭生活和休闲娱乐为主是夜经济的显著特征。

1、消费目的具有方向性。

随着竞争的加剧及工作节奏的加快,利用夜晚外出休闲、释放压力是促使市民走出家门的重要动因,由此决定了发展“夜经济”要以休闲娱乐业为主。

2、消费群体具有个体性。

相对于“日经济”对公业务与对私业务同步开展,“夜经济”主要以私人消费为主,很少有人会去购买办公用品、专业工具等。

因此,发展“夜经济”要瞄准消费对象,将外地游客、省会市民个人和家庭作为主要消费群体。

3、消费类型具有特殊性。

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夜经济”是其舒缓白天工作与生活压力的休闲性消费方式;对于外来旅游者而言,“夜经济”是其了解目的地城市、丰富旅游活动内涵的体验性消费方式;对商贸投资人士而言,“夜经济”是其了解目的地城市发展潜力、风土人情的窗口;“夜经济”比白天经济更具有休
闲性、体验性和文化性。

二、石家庄“夜经济”发展现状
2010年初,张云川针对城市居民夜间消费,提出了把商业和文化服务都搞得活跃起来,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丰富,让城市更繁荣、更兴旺,石家庄“夜经济”由此破题。

2010年3月出台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丰富市民夜生活发展省会夜经济的安排意见》,特别强调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2010年6月发布《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夜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公布了石家庄市夜消费特色街区夜市建设标准、石家庄市13条特色街区夜市名单、石家庄市9家延长营业时间的商贸服务企业名单。

截至2010年9月底,石家庄市13条“夜经济”特色街区、夜市(商业街区3条、饮食街区2条、休闲街区2条、酒吧街区1条、民俗文化街区1条、夜市4个)已经全部建成营业,总投资达到14亿元。

按照市政府规划,2011年起,石家庄将利用3年时间,重点打造12个“夜经济”建设项目,提升规范13条特色街区、夜市,美化亮化三横六纵主干线,打造14个区域消费商圈,建设完善8个“夜经济”综合体,规范8家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建设4条特色商街。

“夜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相关商家多方联动,才能奏响“夜经济”集结号。

政府已然亮剑,众商户纷纷响应,各职能部门为给“夜经济”保驾护航也做出了一些努力,但这场精心策划的夜宴只持续了短短的几个月便由于天气原因于去年11月中旬草草收兵,充分暴露了石家庄市“夜经济”的不稳定与不成熟。

三、石家庄“夜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1、市民夜消费意识不强,对夜消费认识存在偏差。

调查发现,大部分市民对“夜消费”持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

传统的生活习俗让人们习惯于呆在家里看看电视或者早早睡觉,很多人意识中的“夜经济”要么是去夜市“吃羊肉串、喝啤酒,遛弯买点地摊货”;要么是公款吃喝、洗浴、卡拉OK;要么是商务宴请谈判。

再加上对“夜经济”宣传引导力度不够,一些人对夜消费信息及特色缺乏了解,未能激发其对夜生活的兴趣。

2、夜消费缺乏文化内涵和特色。

夜晚一般是一天中的休闲时段,而休闲追
求的是心灵的一种自由、愉快、幸福、轻松、专注、自我满足。

正是这种休闲追求,促使人们的基本需要逐渐向高级需要上升,其发展趋势必然会是“物质需要”逐渐让位于“精神需要”,以“吃、喝、穿、用”为主要内容的纯物质性消费已不可能担当起满足人们越来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观赏性文娱消费”、“参与性休闲消费”成为“夜经济”的“当家花旦”。

在这种态势下,注重参与和感受的精神文化类消费必然成为“夜经济”和“夜消费”的主流。

因此,最适宜在夜晚开展的富含时代特征的“夜经济”形态无疑就是满足消费者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经济、文化消费。

但受文化消费习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整体“夜经济”大环境等因素影响,省会夜文化消费还处在兴起阶段,还不够活跃,刺激城市夜生活、夜消费的作用还没有有效发挥。

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有演出、演艺场所少,演出不经常,缺乏时代化、大众化、深受群众喜爱的演艺品牌节目,演艺活动存在水平低、规模小、同质化、影响弱的问题;二是民营演艺场所数量不少,但是规模大、环境好、服务优的品牌企业少,且主要面向高端消费群体,中低价位、大众化的量贩式歌厅相对较少;三是文化娱乐同餐饮、购物等其他物质消费载体的融合度比较低,没有形成良好的共赢效应;四是文化活动的本土特色不鲜明,文化消费形式单一,缺少体验式、互动式及高科技含量的消费方式;五是文化娱乐场所布局不太合理,比较分散,形不成聚合效应和行业品牌。

3、夜消费服务不到位。

商家改变经营理念和方式,解决的是夜间“能消费”的问题;居民改变生活习惯,解决的是“想消费”的问题;政府提供有效的条件、保障和支撑,解决的是让商家“经营好”、居民“消费好”的问题。

对于“夜经济”而言,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彼此之间不可替代而且缺一不可,只有把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夜经济”的发展才能步入良性循环,才能有广阔的前景。

“夜经济”驶出港湾,进入寻常百姓家,需众人合力划桨。

而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往往从自己的工作出发,强化监管,淡化服务,致使“夜经济”发展困难重重。

4、夜消费层次结构单一。

夜消费包括吃、行、住、游、购、娱、美、学、健等不同业态。

目前,石家庄市夜消费结构不平衡,一方面消费类型不均衡,主要集中在聚餐、上网、运动健身、看电影、KTV等少数项目上;另一方面消费价格档次区分不明显。

价格偏高,适合普通大众夜消费的项目较少,影响人们的消费。

四、石家庄“夜经济”发展对策
石家庄既没有江南的旖旎风光,也没有沿海发达的经济;既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也没有传统的人文底蕴和消费传承,天时、地利、人和的缺失,使得石家庄“夜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欲吸引石家庄286万人“下楼上街”参与夜生活,实现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正视目前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几大问题,走特色、品牌之路。

1、因势利导,积极培育“夜生活”消费主体。

针对本市市民,一是要坚持正确导向,积极引导,逐步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新型生活方式,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夜生活”中来。

二是要改变当前的作息时间,让广大市民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夜生活”,建议实施“早九晚五”的工作制度,为发展“夜生活”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