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泵在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泵在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我院自2005-20010年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高达34%,DVT{深静脉
血栓}成为下肢骨折术后一严重的并发症,不断查找发生原因,并且采用了许多
方法预防,但效果甚微,于2012年采用气压泵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方法如何预防DVT,减少病死率是我科护理关注的问题;自2010年1月-2011
年1月下肢骨折病人50人中发生DVT者17人,经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
预防DVT的护理对策,开始使用气压泵预防DVT。
结果 2012年1月-2013年1
月下肢骨折病人53人中发生DVT者仅6人。
结论结论如下:应用气压泵治疗仪
反复对肢体进行加压后再卸压,从而产生如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作用,促进静脉
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并取得充分按摩效果,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和防治下肢肌肉萎
缩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气压泵护理
1.临床资料
统计我院外一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下肢骨折的病人50人中发生DVT
者17人;发生率为34%;2012年1月我们通过对DVT护理流程和方法的改进,
应用气压泵后,2012年1月-2013年1月下肢骨折病人53人中发生DVT者仅有6人,发生率为11%;有明显的效果。
53例患者中股骨颈骨折23例,股骨转子间
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14例,膝关节置换术1例;其中男性
39例,女性14例。
对53名患者均采取预防措施,DVT发生6例,发生时间:骨
折后12~40天,经采取保守经静点溶栓药物治疗均治愈出院,并未发生肺拴塞。
2.原因分析
2.1 与骨折部位有关
DVT患者均为下肢骨折病人,而且血栓均发生于患侧肢体,患肢骨折后制动,活动量明显减少,血流速度减慢,是发生DVT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与功能锻炼不到位有关
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医护人员健康宣教不详,病人没有意识到功能锻炼的
重要性,骨折后惧怕疼痛,术后担心活动肢体会引起复位的骨折端再次移动。
2.3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相继出现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同时创伤、手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3.术前护理
3.1 首先注意平衡膳食注意选择清爽低脂食品,多食含维生素较高的新鲜水果、蔬菜,如黑木耳、海带、蘑菇、番茄、洋葱、芹菜、草莓、葡萄等,这些食
品都含有丰富的吡嗪,它有利于血液稀释,促进血流,改善血液粘稠度。
3.2 水化血液遵医嘱给患者补充大量的液体,防止血液浓缩,使之水化,又
可降低血液粘稠度。
3.3 健康指导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及术后康复训练的作用,辅导其进行患
侧股四头肌、外展肌的训练,以便术后自如的进行肌肉舒缩训练,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
3.4 术前准备新鲜血液术中输入新鲜血,可改善红细胞变形,RBC、Hb的一
度下降,降低了红细胞的集聚能力。
3.5 对存在易患因素患者的预防,既往有血栓史、肥胖、下肢静脉曲张、糖
尿病、慢性静脉炎及心血管疾病均是DVT的高危因素。
4.术后护理
4.1 明确护理诊断,分析相关因素,实施护理措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局部症状为腿疼、患肢无力、肿胀和压痛。
常见体征有下肢水肿、肿胀的平面和程度受累静脉、血栓大小和形成速度有关。
发现肢体肿胀时,需与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水肿区别。
4.2 应用气压泵:协助患者摆好体位,选择适合患者腿型的袖带,将袖带正确带于患者腿部,调整袖带的位置和松紧度,要求袖带下可插入1或2根手指,使之佩戴舒适,反复对肢体进行加压后再卸压,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4.3 指导患者做好功能锻炼术后尽早主动或被动,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性收缩,足趾及踝关节的背伸趾曲及旋转运动,以后循序渐进,以不感疲劳为主,3d后拔出伤口引流管,患者关节可以进行持续运动被动锻炼。
4.4 积极应用预防措施(1)应穿弹力袜,用弹力袜之前腿脚必须是干燥的,避免皮肤破损,每天评估皮肤情况,观察有无红肿、痛。
并观察局部血液循环,以及对疼痛敏感度的反应,并做好记录。
(2)患肢抬高20~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定时测量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记录。
(3)预防性的应用,低分子左旋糖酐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
用药期间密切关擦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
4.5 术后饮食护理嘱患者多饮水,可使血液稀释,血液粘稠度降低,合理饮食防止便秘,主张术后尽早进食,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4.6 常规的监测包括:生命体征、双下肢的感觉、运动,下肢有无肿胀;所有患者在气压泵治疗5-7天后应凝血功能进行对比性分析,对后续的监测频率取决于病情的变化情况。
4.7 已确诊为DVT者,因根据病情进行处理,非手术疗法进行溶栓的病人,应严格遵医嘱给予用药,在应用输液泵输入尿激酶时,应注意调节速度,剂量绝对准确,出现报警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并及时排除故障。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呼吸系统症状,有无胸闷,紫绀及呼吸困难症状。
注意全身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有无牙龈出血、鼻衄及血尿等,并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凝分析。
4.8 出院指导有研究表明术后六周尚有静脉曲张存在,血流缓慢,因此鼓励患者多活动十分重要,当患者有局部症状时及时就诊,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
5.讨论
气压泵的临床应用是近五年机械按摩领域的重要进步之一,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偏瘫、截瘫病人逐年增多,瘫痪,长期卧床的患者,因血流缓慢,肌肉无收缩力,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气压泵替代了人工按摩,节省了人力,预防DVT的发生。
下肢骨折手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导致纤维蛋白、红细胞以及不等量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在静脉内形成凝块的过程,是下肢骨折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因此需手术者在术中手法轻柔,尽量减少组织损伤,注意伤口的冲洗和引流,减少组织因子的产生和扩散,可预防DVT的发生,而围手术期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后使DVT发生率明显下降,可见合理的护理措施对预防DVT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刚,韩一生,赵建宁.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1].中华骨科杂
志,2006.4:237-239.
[2] 阳世伟,殷磊,李健.饮食教育预防骨科术后病人便秘的研究[1],中华护理杂志,2007.1:12-14.
[3] 李家增,贺石材,王鸿利主编.血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6: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