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知识问答一百题答案范文(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情防控知识问答一百题答案范文(6
篇)
第1篇: 疫情防控知识问答一百题答案
一、填空题(共70题,括号内为正确答案)
1.上班途中应(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2.外出时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
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3.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
4.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5.入室办公时应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
6.人与人之间应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
7.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
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8.参加会议时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
9.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
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10.食堂进餐应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
11.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
12.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
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
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13.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
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
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14.公务采购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
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15.工间运动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
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16.公共区域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
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17.公务出行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
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18.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
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
19.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
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20.公务来访如何做须佩戴(口罩)。
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
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37.2°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
21.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22.建议座机电话每日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
23.中央空调系统风机盘管正常使用时,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
24.防疫期间,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25.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26.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
27.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有鼻夹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
28.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
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29.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30.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3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3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3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3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5.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36.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37.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
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
38.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
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
39.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与农场牲畜或野生动物(接触)。
40.保持工作场所室内不断的(通风)换气。
在人多的地方,商场、公交车、地铁和飞机等地方都是(人流密集),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
41.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或屈肘将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
42.咳嗽打喷嚏后,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双手。
43.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及时到(医院)就诊。
44.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各类聚会。
45.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46.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47.轻症发热患者居家隔离时应将病人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限制看护人数,尽量安排一位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的人进行护理。
拒绝一切探访。
48.轻症发热患者居家隔离时应限制病人活动,病人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最小化)。
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
49.新型冠状病毒是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WHO命名(2019-nCoV)。
50.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
51.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更重。
52.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
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53.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判断,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54.飞沫传播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
55.接触传播中(直接接触)是指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56.密切接触者是指(14)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
57.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通知医院,将前往医院。
前往医院的路上,病人应该佩戴(医用口罩),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58.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
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5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
6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的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仅表现为头痛、心慌、胸闷、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61.部分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6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63.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6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平均在(10)天左右,短的1天,长的14天。
65.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医用防护口罩。
66.防护口罩一定要定期更换,最好(2-4)小时更换一次。
67.新型冠状病毒仅在(动物体内)存活。
68.普通感冒药对新型冠状病毒(无效)。
69.新型冠状病毒只存活于(生物体)细胞内。
70.新型冠状病毒(不经)消化道传播,可以吃生的蔬菜。
第2篇: 疫情防控知识问答一百题答案
为什么洗手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
呼吸道传染病除了通过飞沫传播,也会经手接触传播。
日常工作、生活中,人的手不断接触到被细菌、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手上的细菌、病毒可以通过手触摸口、眼、鼻进入人体。
而用脏手触摸物体表面,一些细菌、病毒又可能通过接触传染给他人。
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患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
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手脏后,要洗手;做饭前,餐饮前,便前,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要洗手或手消毒;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便后,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应如何正确洗手?
1.用流动水将双手淋湿。
2.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双手。
3.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搓洗双手至少20秒:
第一步,(内)洗手掌: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外)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夹)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弓)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大)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4.最后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也可用吹干机吹干。
外出不方便洗手时怎么办?
外出不方便洗手时,可选用含75%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将消毒剂涂抹双手,持续揉搓15秒。
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
应足量使用,要让手心、手背、指缝、手腕等处充分湿润,两手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等消毒剂差不多蒸发之后再停止。
对公众而言,不建议以免洗的手部消毒剂作为常规的手部清洁手段,只是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时候使用。
第3篇: 疫情防控知识问答一百题答案
1、新冠病毒感染饮食营养专家建议:每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在平时的基础上适量加量。
这种说法正确吗()请选择: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药物可以预防吗?()
请选择:
A.有特效药
B.有疫苗
C.暂时没有
答案:C
3、什么是密切接触者,下列描述错误说法的是()
请选择:
A.与病例共同居住
B.与病例共同学习
C.与病例共同工作
D.与病例共同居住一个区县
答案:D
4、2020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
要按照的“()、()、()、()”原则,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及时收治所有确诊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