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三 鸟和哺乳动物(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鸟和哺乳动物
基础主干梳理
一、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项目 特点 意义
外部 形态
身体呈流线型 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体表覆羽 能搏击空气,使鸟高飞,或平稳滑翔
前肢变成[①]翼 内部 结构 [②]胸肌发达
为飞行提供强劲动力
骨骼
[③]胸骨上有高耸的龙骨突
轻、薄 减轻体重
生理
消化 直肠短,排便快 消化能力强
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呼吸:有[④]气囊辅助[⑤]肺呼吸
循环:心跳频率快
二、鸟的主要特征 1.体表覆羽; 2.前肢变成翼; 3.有喙无齿;
4.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三、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项目恒温动物变温动物
特点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
而变化
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举例鸟和哺乳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体温恒定的意义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分布的范围
四、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表:大多数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

2.体温: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

3.生殖发育: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牙齿:
(1)分化: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2)意义:牙齿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特点: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2)意义: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五、鸟、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鸟与人类的关系(连线):
2.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有益:
①作为食物: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③经济价值:一些哺乳动物的皮毛等,如貂皮等。

④其他用途:如导盲犬、警犬、军马等。

(2)有害:如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

【归纳提升】 脊椎动物的特征比较
类群 体表 呼吸器官 体温 生殖
鱼 鳞片

变温
卵生
两栖动物 皮肤裸露、有黏液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 鳞片或甲 肺
鸟 体表覆羽 肺,气囊辅助呼吸
恒温
哺乳动物 体表被毛

胎生
【辨易错】
1.鸟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内。

气囊暂时储存气体........
,辅助肺呼吸。

2.鸟不一定会飞,会飞的不一定是鸟。

如鸵鸟..、企鹅..等鸟就不能飞行;蝴蝶..、苍蝇..

蝙蝠
等不属于鸟类,但是能飞行。

..
3.易错字词书写:
肺.____气囊
..________
翼.____喙.__________
【识图解】
双重呼吸
【拓视野】
鸟没有牙齿,是怎样磨碎食物的呢?
鸟的胃分前胃和砂囊。

砂囊里有许多小砂粒,软化后的食物进入砂囊后,砂囊里的小砂粒就将食物磨碎。

也就是说,鸟类的砂囊代替了牙齿磨碎食物。

【辨易错】
1.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陆生动物,如鲸、海豚、海豹、海狮等是水生哺乳动物。

2.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体表被毛,如鲸、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的体表光滑。

3.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具有胎生特征,例如:鸭嘴兽,生殖方式为卵生。

4.易错字词书写:
哺乳
..______
臼.齿______
微情境
夜晚我们常常会看到蝙蝠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为什么把蝙蝠归为哺乳动物而不是鸟类?
提示:因为蝙蝠不具有鸟类的一般特征。

蝙蝠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而不像鸟类那样卵生,这一特征证明蝙蝠是名副其实的哺乳动物。

【拓视野】
牙齿的分化
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适于撕咬食物。

植食性动物(如兔)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与其食草生活相适应;肉食性动物(如狼)除此之外,犬齿发达,与其食肉生活相适应。

重点案例引领
【案例】(2023•天津河北区期中)依据以下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分析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资料一:雀形目的鸟所吃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后就随粪便排出。

绿头鸭吃进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0.5小时后就随粪便排出。

资料二:雀形目的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30%。

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

体重约为1 500克的雀鹰,能在一昼夜吃掉800~1
000克肉。

(1)图中①所示,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图中②所示,鸟的前肢变成翼,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④龙骨突;全身最发达的肌肉附着在胸骨上的③胸肌,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鸟类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⑤气囊,当家鸽飞行时,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图中[⑥]肺,并在其中进行
气体交换。

这样,鸟不论吸气还是呼气,肺内都有富含氧气的空气通过,提高了呼吸效率。

(4)依据资料一和资料二可知,鸟类的消化特点是: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很快就随粪便排出,有利于减轻飞行时的体重。

据此推测,鸟类的直肠是长还是短?短。

命题角度:综合考查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技法点拨:
(1)找关键词:“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图中”。

(2)图文转换:③胸肌、④龙骨突、⑤气囊、⑥肺。

(3)知识运用:吸气时,吸进的空气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则进入气囊;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又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4)规范作答:“[]”中填序号,“________”填名称。

延伸设问:
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气囊外没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气囊内的氧气不能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不能进入气囊。

素养分层评价
【基础演练】
知识点1鸟
1.我国某地流传的“骨笛”是用一种内部中空、轻而坚固的长骨制成的乐器。

下列动物的骨骼中最适合做“骨笛”的是(B)
A.青蛙
B.老鹰
C.猫
D.乌龟
2.(2023•徐州质检)如图是小明同学利用气球等材料制作的鸟的呼吸结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吸管模拟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B.大气球模拟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C.小气球模拟气囊,能辅助呼吸
D.缠绕的红蓝细线模拟血管,表明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3.(2023·无锡学业考)某同学尝试完成填写鸟类部分特征关系图(如图),其中填写错误的是(A)
A.④体温不恒定
B.③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C.①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
D.②流线型,可以减小空气的阻力
4.“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燕子在飞行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下列叙述中,与燕子产生大量能量无关的是(C)
A.心跳频率快,循环能力强
B.气囊辅助呼吸,可获得充足氧气
C.骨骼轻、薄
D.消化能力强
知识点2哺乳动物
5.下列动物中,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C)
6.动物学家在南美发现一种被称为树懒的动物。

这种动物行动非常缓慢,身上长有长毛、胎生、哺乳。

根据这些特征,树懒应归类为(A)
A.哺乳动物
B.节肢动物
C.爬行动物
D.鸟类
7.科学思维·比较“候鸟的欢歌、麋鹿的倩影、江豚的微笑”展示出洞庭湖生态保护区的勃勃生机。

其中的麋鹿和江豚为哺乳动物,它们与候鸟的区别是(D)
A.体内有脊柱
B.体表被毛
C.双重呼吸
D.胎生、哺乳
8.2023年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以大熊猫为原型。

下列关于大熊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有牙齿,但没有分化
B.用肺呼吸
C.胎生、哺乳
D.属于脊椎动物
9.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下列诗句描写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的是(A)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陋哉石鼎逢弥明,蚯蚓窍作苍蝇声
10.如图显示了两种动物的牙齿,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B)
A.图甲所示为狼的牙齿
B.两种动物的牙齿均有分化
C.两种动物可能都属于鸟类
D.③是犬齿,作用是磨碎食物
11.与爬行动物比较,哺乳动物的后代成活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C)
A.智力发达
B.牙齿分化
C.胎生、哺乳
D.体表被毛
12.哺乳动物能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是因为(B)
A.体表被毛
B.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C.牙齿分化
D.四肢发达
知识点3鸟、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3.“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下列关于鸟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C)
A.亲鸟捕捉昆虫喂养雏鸟,能消灭大量的农林害虫
B.鸡、鸭、鹅等家禽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C.海鸥、大山雀、灰喜鹊、啄木鸟等捕食农林害虫
D.鸟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
14.关于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牛、羊等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肉制品、皮毛制品的原料来源
B.鼠的繁殖能力很强,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应该全部消灭
C.牛黄、鹿茸、麝香等都是有药用价值的宝贵资源
D.蝙蝠能捕食大量的害虫,因而应受到人类的保护
【能力提升】
15.如图中甲、乙是我们常见的两种动物。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
A.甲、乙都属于脊椎动物
B.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
C.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乙的耗氧量将增大
D.甲、乙所需能量由细胞核提供
16.与家鸽相比,家兔更高等,更能适应复杂环境的特点是(D)
A.四肢发达,运动能力强
B.肺发达,能单独完成呼吸作用
C.体表被毛,能保持恒定体温
D.胎生、哺乳,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条件优越
17.(2023·苏州学业考)下列与鸟类适应飞行生活无关的结构特征是(B)
A.身体呈流线型
B.具有角质的喙
C.前肢演化成翼
D.双侧胸肌发达
18.《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其中,五畜指牛、犬、羊、猪、鸡。

下列关于五畜的叙述,错误的是(D)
A.都是恒温动物
B.都是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都是陆生脊椎动物
D.都是通过胎生来繁殖后代
19.动漫电影《姜子牙》中姜子牙的坐骑俗称“四不像”,它的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

关于上述几种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D)
A.鹿、马、牛、驴都属于哺乳动物
B.鹿、马、牛、驴的体温恒定
C.鹿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D.牛利用胎生、哺乳的生殖发育方式大大提高了产仔量
20.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
B.生殖方式为胎生,幼仔依靠母乳喂养长大
C.哺乳动物不一定都是恒温动物
D.哺乳动物体表都长有毛,靠体表皮毛保持体温
21.猕猴属于哺乳动物,如图为猕猴的外形图,请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猕猴的体表都被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

(2)猕猴在森林里营群居生活,栖息在树上,以野果为食,也吃小鸟、鸟卵和昆虫。

因此,它的牙齿具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

牙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3)猕猴和水中的鱼的共同特征是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4)猕猴的生殖方式是胎生。

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这种生殖发育方式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2.下图是部分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B类动物呼吸时气体交换的部位是鳃中的毛细血管。

(2)上图中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的有B、C(填字母)。

(3)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发现D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4)E代表的动物类群的牙齿出现了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从而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

(5)以上动物中,属于变温动物的是A、B、C,属于恒温动物的是D、E。

(填字母)
(6)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D在外部形态上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是:体表覆羽、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

【素养综合】
23.探究实践·科学探究(2023•德阳质检)树麻雀,体长约为14厘米,是我国最常见且分布最广的一种鸟类。

(1)树麻雀胸骨有高耸突出的龙骨突,其上附着发达的胸肌,有利于扇动双翼飞行。

其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其体温恒定的意义是:增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动物的分布范围。

(2)树麻雀在飞翔时速度很快,需依靠独特的呼吸方式来供给充足的氧气,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气体交换两次。

在飞行过程中体内的气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下属于气囊作用的有②④。

①储存食物②辅助呼吸
③产生热量④减轻身体比重
(3)如果你注意观察树麻雀,会发现它们总在不停地找食物吃,它们吃得多、但不会增重影响飞行,主要的原因是鸟类的消化能力很强(直肠短,粪便及时排出体外,减
轻体重)(写出一点即可)。

(4)树麻雀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科研人员为研究高温环境对树麻雀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多只体重相近的树麻雀在实验室常温(25 ℃)条件下饲养一周,预处理备用。

选用的树麻雀应“体重相近”的原因是控制单一变量。

②预处理后的树麻雀随机分为4组,下表中a处应填写高温0小时。

③将分组后的树麻雀转移至相应的培养箱中,处理相应的时间后,统计各组的摄食量和饮水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处理方式单位时间摄食量(克/小
时)
单位时间饮水量(克/小
时)
甲 a 0.28 0.55
乙高温2小时0.26 1.42
丙高温4小时0.16 1.28
丁高温6小时0.12 1.15
由上表结果可知,树麻雀在高温环境刺激下单位时间摄食量和单位时间饮水量均发生了变化,推测其原因是为了减少热量的产生而降低对食物的摄取,高温情况下可以通过呼吸道水分的蒸发而增加散热。

(均填“增加”或“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